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的患者处理方法及不适症状探究论文_蔡骋

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 福建龙岩 364000

【摘 要】目的: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患者的处理方法及不适症状探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普外科手术后行胃肠减压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对患者术后出现的不适症状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结果:本研究中共进行问卷调查3次,每次发放问卷83份,均全部回收,回收率100%,经过问卷整理归纳,可见常见不适症状主要包括:咽部不适、口干口渴、语言功能障碍、咳痰排痰困难、恶心呕吐。结论: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不适症状包括咽部不适、口干口渴、语言功能障碍、咳痰排痰困难、恶心呕吐,临床实践中予以针对性护理必要且有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胃肠减压;处理方法;不适症状

胃肠减压是指利用负压吸引装置吸出胃肠道内蓄积的液体和气体,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胃肠道的血液循环以及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该方法虽然有明显的疗效,但是属于入侵性手术,在应用过程中会增加患者的疼痛感和不适,进而会影响治疗效果[1-2]。据此本研究中选取我院收治的普外科手术后行胃肠减压患者83例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探讨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患者的处理方法及不适症状探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的83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2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普外科手术后行胃肠减压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现将患者资料整理如下:男48例,女35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54.2±4.1)岁;疾病类型:消化道出血29例,肠梗阻20例,胰腺炎17例,胆结石患者14例,肠癌3例;合并病症:高血压35例,糖尿病28例,冠心病20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31例,初高中42例,小学及文盲10例。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行胃肠减压的标准,排除神经系统障碍、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疾病等患者、全身免疫系统疾病等患者。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83例患者普外科手术后均予以胃肠减压治疗,具体方法:按照操作规定安装吸引瓶甲、乙及收集瓶,将甲吸引瓶灌满清水并及时开放排水管,可见水能够从甲瓶流入乙瓶,吸出之胃肠液流入收集瓶内。当甲瓶中的水流完之后可与乙瓶进行互换,重新安装排水管、吸引管,继续进行吸引。一般情况下可在吸引器、胃肠减压管之间安装调压瓶,瓶中盛水50%,以长管插入水面下的深度来调节吸引的压力,控制好压力大小,避免损伤胃肠黏膜。

1.2.2调查方法

患者行胃肠减压后1d、3d、7d均进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内容:术后出现的不适症状,包括咽部不适、口干口渴、语言功能障碍、咳痰排痰困难、恶心呕吐、失眠多梦。

2 结果

2.1调查结果

本研究中共进行问卷调查3次,每次发放问卷83份,均全部回收,回收率100%,经过问卷整理归纳,可见常见不适症状主要包括:咽部不适、口干口渴、语言功能障碍、咳痰排痰困难、恶心呕吐。

2.2不适症状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2.2.1咽部不适

在行胃肠减压时需要插入胃管,会刺激咽喉部位导致患者口干口渴引发吞咽工作增多,进而出现咽喉不适,因此在行插胃管操作时要动作轻柔,术后要做好胃管固定工作,避免拉动胃管对患者咽部造成刺激。每天定时采用生理盐水对患者口腔部位进行擦拭,保持咽部的清洁和湿润,最大程度降低胃管活动对咽部的刺激。本研究中问卷调查显示:咽部不适术后1d、3d、7d的发生率分别为73.5%、67.5%、33.7%,居于不适症状发生率的第二位。

2.2.2口干口渴

术后1d是患者发生口干口渴的重要阶段,源于患者已经禁食6h,治疗后胃肠压力不断下降促使胃肠完全处于排空的状态。再加之手术过程中进行麻醉,导致患者唾液分泌物不断减少以及手术液体丢失,进而造成患者严重缺水、出现口干口渴现象。本研究中口干口渴术后1d、3d、7d的发生率分别为75.9%、71.1%、42.2%,居于不适症状发生率的第二位。因此术后做好患者口干口渴护理工作至关重要。这个过程中首先告知患者出现该症状的原因,帮助患者缓解其不良情绪以及打消患者的顾虑;其次可实施具体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将纱布蘸湿覆盖患者的嘴部,让患者嗅新鲜柠檬片,增加其唾液腺的分泌,可有效缓解患者口干口渴的现象。严重患者也可在护理人员的指导协助下含小口水,待该症状缓解后可将水吐出。

2.2.3语言功能障碍

通过咽部声带与空腔共鸣可发出声音,但是行胃肠减压术后加大了胃管对喉管声带的压迫导致患者出现语言功能障碍,再加之患者说话时引发了咽部振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咽部的刺激,会造成患者明显感觉疼痛不适,因此患者为了避免显示出自身的语言功能障碍以及减轻咽部疼痛会减少说话进而加重了语言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本研究中患者语言功能障碍术后1d、3d、7d的发生率分别为51.8%、45.8%、21.4%,可见语言功能障碍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护理人员要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满足,尽最大能力降低患者因语言功能障碍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稳定患者的情绪;此外患者病情稳定后,可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为其制定科学系统的语言训练方案,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

2.2.4咳痰、排痰困难

患者因为术中麻醉以及术前进食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痰液粘稠,而且咳嗽会导致留置的胃管加大对患者咽喉部的刺激,增加疼痛的同时也加大了咯痰以及排痰的困难,容易导致痰液进入呼吸器官引发吸入性肺炎或者呼吸道感染,严重患者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本研究中咳痰、排痰困难术后1d、3d、7d的发生率分别为54.2%、43.4%、18.1%,护理人员要结合该症状的特点以及患者的情况为患者进行指导,耐心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科学的咳痰以及排痰方法,如果患者明显存在排痰困难的现象且情况较为严重,可适当压迫其胸骨上窝处的主气管以增加气道压,促进患者顺利排除痰液;如果患者仍然不能排出痰液可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也可采用雾化器进行化痰。

2.2.5恶心呕吐

本调查研究中恶心呕吐术后1d、3d、7d的发生率分别为36.1%、26.5%、12.0%,虽然在不适症状发生率中居于最后一位,但是对预后的影响不容忽视。患者一旦在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会导致胃肠平滑肌收缩加剧,影响手术切口的愈合,进而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因此当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并发症的时候,医护人员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有调查显示,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主要有以下两种原因:?留置胃管刺激咽部,导致机体出现呕吐反射。?胃肠减压引流不畅,容易导致患者胃肠压力不断增加,进而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临床干预中要找准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原因实施针对性的措施,并尽最大可能减少胃管对患的刺激。

3 讨论

胃肠减压在普通外科临床护理中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行手术治疗患者,常采用该方法加强患者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实现肠胃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患者的康复进程[3]。周斌在《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患者的临床观察》研究中发现,行胃肠减压患者胃蠕动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与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相吻合[4]。但是胃肠减压术后患者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因此加强护理干预至关重要,临床实践中要结合患者的症状特点进行原因分析,选择最为合适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以及健康指导工作,促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实现疾病早日康复[5]。

综上所述,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不适症状包括咽部不适、口干口渴、语言功能障碍、咳痰排痰困难、恶心呕吐,临床实践中予以针对性护理必要且有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惠珍.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不适症状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10):313-314.

[2] 安维娜.普外术后患者胃肠减压不适症状的护理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11(4):2069-2070.

[3] 周锦宏.对行胃肠减压术患者不适症状的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8(3):59-59.

[4] 芦璞.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的不适症探析[J].医学信息,2013,9(25):642-642.

[5] 王娜,魏文高.普外术后患者胃肠减压不适症状的护理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6,13(18):143-143.

论文作者:蔡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7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9

标签:;  ;  ;  ;  ;  ;  ;  ;  

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的患者处理方法及不适症状探究论文_蔡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