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抗生素出现副作用的原因及其预防控制措施论文_崔玉兰

研究抗生素出现副作用的原因及其预防控制措施论文_崔玉兰

崔玉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药剂科 新疆 图木舒克 844000)

【摘要】 目的:通过深入研究抗生素出现副作用的原因,再总结其预防控制措施。方法:以随机法选择2014年08月~2015年08月到本院接受诊治的85例患者,给药抗生素后,均出现副作用,通过分析出现副作用的原因,再予以综合性预防控制,再评定本院抗生素优化应用情况。结果:上述入选患者中,发现抗生素出现副作用的原因涉及到药物自身因素、应用不合理以及监管失效等方面,其中又以应用不合理最为突出,出现副作用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诱因(P<0.05)。结论:本院抗生素出现副作用的情况仍然十分突出,为了进一步优化抗生素应用程序,必须加强副作用预防控制,从而有效提升其利用价值,避免副作用出现。

【关键词】 抗生素;副作用;原因;预防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5-0171-02

近几年,抗生素出现副作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会造成医学资料浪费,而且还会给患者康复带来不良影响,使国家经济蒙受损失。鉴于此,为研究抗生素出现副作用的原因,笔者以85例出现副作用的患者为重点观察对象,通过观察其临床指征,在分析副作用诱因的同时,制定出预防控制措施,期待能够进一步预防控制副作用的出现,介绍如下。

1.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案

1.1 资料来源

以随机法选择2014年08月~2015年08月到本院接受诊治的85例患者,应用抗生素后均出现副作用。入选患者的性别构成:女性患者共39例,男性患者共46例;年龄结构:年纪最大有77岁,最小有30岁,其中位年龄(46±1.5)岁。

1.2 方法

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病历资料,再整理抗生素应用类型、应用剂量、使用时间以及使用频率等信息。根据患者副作用的具体表现,分析其诱因,再总结出预防控制措施。

1.3 资料统计

本研究所有数据都选择SPSS20.0统计学专业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以及处理,对于文章中的一般资料,选择(x-±s)作代表;对于所有计数资料,都以卡方检验方案予以客观对比;对于涉及到的计量资料,则采取t予以检验。客观对比各项临床数据后,如果2组之间的数据有明显差距,且存在着统计学方面的意义,就选择P<0.05予以表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本研究的所有入选患者中,发现抗生素出现副作用的原因涉及到药物自身因素、应用不合理以及监管失效等方面,其中又以应用不合理最为突出,有68例,占有比80.00%;药物因素所致副作用有9例,占有比10.59%;监管失效因素所致副作用有8例,占有比9.41%,表明应用不合理出现副作用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诱因(P<0.05)。

3.讨论

3.1 抗生素出现副作用的原因

抗生素出现副作用的原因表现出多样性特征,具体如下:(1)药物自身因素。抗生素通常具有较高毒性反应,当患者使用后,往往会给患者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肾脏系统、血液系统以及肝脏系统等带来损害。例如,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的抗生素有庆大霉素、头孢噻啶、四环素、氯霉素以及强力霉素等,其中庆大霉素会使患者第8对颅神经产生毒性反应,出现耳聋、耳鸣以及眩晕等副作用;头孢噻啶会对患者肾脏带来损害;四环素可能会使患者肝脏受损;氯霉素可能会使患者出现再障碍性的贫血症状;强力霉素会对患者胃部造成影响,出现食欲降低以及恶心呕吐等副作用[1]。

(2)应用不合理。研究发现,如果患者观点、医师观点出现偏差,都可能会出现应用不合理现象。大多患者都认为抗生素能够有效预防感染,然而该药品并不会对机体炎症产生直接作用,只能杀灭各种微生物,而且只能在细菌所致炎症患者中使用,如果患者的炎症是由病毒所致,应用抗生素往往无法达到消炎效果。与此同时,部分患者出现发烧或者感冒等症状后,就会要求应用抗生素,然而抗生素并不能缓解流感、病毒性感冒以及伤风等患者的病情,甚至还可能会带来更多副作用[2]。除此以外,还有部分临床医师忽视了细菌学检测的重要性,仅以自身经验去应用抗生素,多种药物联用现象也十分常见,不仅会使药品出现滥用情况,还会加大患者经济负担,使其身体受到伤害。

(3)监管失效。对于抗生素而言,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各项规定,但是在法律层面上却缺乏专门的监管办法,以至于监管不力、监管失效以及执行不严等行为是否发生。

3.2 抗生素出现副作用的预防控制措施

为了有效预防抗生素出现副作用,必须进一步优化其应用程序。首先,药监局要严密监测抗生素应用程序,在制定出药品分类目录的基础上,将监控重点放在重要型抗生素应用程序上。同时,以处方药标准对抗生素进行监管,通过规范临床医师用药行为,确保群众能够谨慎用药,不断提升自身保护意识。

其次,优化抗生素副作用监测系统,督促医疗机构、抗生素生产企业以及经营企业等部门参与至副作用监测工作中,并建立起专业监测机构及监测机制。副作用监测中心还要将收集到的各种副作用信息反馈至各级医院中,用以指导临床医师正确用药方法。对于已经上市销售、且存在着严重副作用的抗生素,还应当采取公布制度以及召回方案,通知各级医疗机构以及销售部门停止用药,再由相关部门将其统一召回。

再次,对院内各个科室中抗生素应用状况进行定期检查,通过对患者副作用表现特征进行登记,并将其副作用类型、副作用影响力以及副作用防控方案等进行信息整理,并上报至有关部门,组建起专业监控网络,防止副作用出现[3]。由于抗生素副作用监测工作的技术性非常强,需要对抗生素及副作用间关联性进行客观判断,因此还需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利用效率。

最后,对于新型抗生素,需要严格控制其注册审批指标,通过收集各种新药的信息,对可能会出现的副作用进行全面监视,再对药品原料的进货质量、进货渠道等进行全方位监管,防止劣质药品原料进入至市场中,通过净化经营市场,从而进一步提升药品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雪梅.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6):689-690.

[2]马广丽,金玉洁,时圣明.2010年5月-2012年5月北京市隆福医院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3,28(04):605-607.

[3]杨秀平.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使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应急对策[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09):1542-1543.

论文作者:崔玉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3

标签:;  ;  ;  ;  ;  ;  ;  ;  

研究抗生素出现副作用的原因及其预防控制措施论文_崔玉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