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1轨道上山三中车场交岔点安全施工工艺研究论文_范星亮

II1轨道上山三中车场交岔点安全施工工艺研究论文_范星亮

淮北矿业工程处安监处 安徽淮北 235000

摘要:针对II1轨道上山三中车场交岔点巷道全岩掘进施工巷道断面大,巷道断面稳定性维护困难,施工难度大等问题,采用爆破掘进、锚带网喷两次支护的方法,有效保证了巷道的安全施工,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轨道上山;全岩掘进;爆破掘进;锚带网喷

一、工程概况

II1轨道上山三中车场交岔点设计工程量18.74米(平距),即从II1轨道上山光点前250.4m(斜距)开始施工至光点前270.4m(斜距)结束,施工至最大断面后,以方位角80°20′35″,按18°下山,拨门施工三中车场,三中车场施工5米停头。

巷道为全岩掘进,采用锚带网喷两次支护,即一次支护为锚网喷支护,二次支护为锚带网喷支护,岩石条件稳定。巷道最大跨度8.9m,最大高度5m。巷道为直墙三心拱形,断面为:(最小)净宽×净高=4000×3400mm,(最大)净宽×净高=8700×4900mm。

二、巷道支护设计

(1)临时支护

①支护形式:临时支护采用带帽点柱。

②支护参数:沿交岔点施工方向、根据断面大小布置,逐渐增加点柱个数,可根据岩石情况、循环进度调整间排距,但间排距不得大于1500mm,不小于1000mm。最前排支柱距离端墙不大于300mm。锚杆及初喷要紧跟临时支护处,临时支护处挂好网打好锚杆后,方可拆除点柱。点柱要及时打,点柱必须穿鞋带帽,并打在实底上,确保点柱打的牢固、可靠。

(2)永久支护

①巷道为“锚带网喷” 两次支护。

②支护参数及材料规格

永久支护分为一次支护和二次支护两次完成。其中一次支护采用GM20/2400-490的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高强锚杆, 200×200×10mm的托盘,锚杆间排距900×900mm,网幅2500×1000mm、网孔间距150×150mm的钢筋网,采用全断面挂网方式,之后进行喷浆,混凝土强度C20,浆层厚度为100mm;二次支护采用GM20/2400-490的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高强锚杆, 200×200×10mm的托盘,锚杆间排距900×900mm,网幅2500×1000mm、网孔间距150×150mm的钢筋网,采用全断面挂网方式,挂网之后采用GDM140/4.0、间距为900 mm的钢带进行加强支护,最后喷射厚度50mm、强度C20的混凝土浆液。

(3)补强支护参数及要求

补强支护采用规格为φ17.8×8000mm的锚索,锚索间排距3000mm。每根锚索使用3根锚固剂进行锚固,托盘采用400×400mm大托盘。锚索要紧跟迎头施工,够一排打一排。

(4)牛鼻子处使用三排对拉锚索配合400×400mm大托盘进行加固处理,交岔点山墙施工到位后采用锚网喷支护。

三、巷道施工

(1)施工方法

II1轨道上山三中车场交岔点施工时采用一次成巷法施工。从小断面向大断面逐步施工,断面较大时先施工上部,上部支护完成后再施工下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施工顺序

从基本轨起点开始向下山施工,施工至最大断面后,以方位角N80°20′25″,按18°下山,拨门施工三中车场,三中车场施工5米停头。

(3)施工组织

交接班、安全确认→打下部眼→装药、放下部炮→通风(15分钟)洒水→敲帮问顶、初步验炮→打上部眼→装药、放上部炮→通风(15分钟)洒水→敲帮问顶、初步验炮→戴帽点柱临时支护、挂顶网(顶部网顶在点柱上)→挂护山网→看线、画圆→挂网、打上部锚杆(从后往前,从顶到帮逐排打,打一根、装一根、紧一根,)→扒迎头→清底验炮→安装护山梁→挂网、打下部锚杆(从后往前,从上往下,打一根、装一根、紧一根)→喷浆(100mm)→洒水养护。

(4)质量要求

1)严格按中、腰线进行施工。每帮半径允许误差0~100mm,起拱至顶底板距离允许误差0~100mm。基础深度100mm,不小于设计值的90%。

2)锚杆要够一排打设一排,打一根立即装一根,禁止一次打完锚杆眼后集中安装,锚杆的打装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锚杆间排距为900×900mm矩形布置,其间排距误差为±100mm,每根锚杆采用2卷Z2950树脂药卷锚固。锚杆孔的方向与巷道轮廓线的角度或与层理、节理、裂隙面夹角不应小于75°,布置方向应优先垂直于岩层层面,其次垂直于巷道轮廊线(或岩层主要层理面),托盘紧贴岩面,牢固可靠,无松动,杜绝锚杆穿皮现象。锚杆外露出螺母长度10~40mm。初锚扭矩不小于300N.m,锚杆锚固力不小于80KN。

3)铺网质量要求:钢筋网预留的钢筋段必须与其相对应的封闭网格自连,每个网格连接两根钢筋段,连接钢筋段要弯180°钩住封闭网格。全断面铺设钢筋网至基础深度。

4)初喷紧跟迎头,厚度不得低于20mm,不得大于30mm,喷砼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值,喷砼强度C20,巷道做到帮直拱圆,喷层表面平整密实,在1㎡范围内凸凹≯50mm,无赤脚穿裙现象,墙基无裸露。

四、安全管理

(1)顶板管理

1)无论上部还是下部施工,放炮后及作业过程中都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及时找掉浮矸危石,敲帮问顶要指派有经验的作业人员进行,并要有人监护。放炮后及时进行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2)由于施工断面较大,要切实加强顶板及迎头山墙的管理工作,迎头护山网、梁必须正规使用,保证牢固可靠。断面较大时必须使用两张护山网,固定点数根据断面大小确定。岩性较差时山墙采用锚网喷砼进行封闭支护,迎头严禁出现罩檐子。

3)加强支护,锚杆锚索紧跟迎头,锚杆(索)够一排,打一排,严禁迎头出现空帮、空顶现象,及时喷浆,防治围岩松动。

4)树立“初锚力第一”的思想,锚杆施工时初锚扭距不小于300N.m,锚固力不小于80KN,确保顶板支护安全。

5)加强后路顶板维护,对开裂炸皮的喷层每班要安排专人找尽,确保后路行人安全。

(2)爆破安全管理

1)工作面炮眼使用炸药和电雷管的种类、装药量、电雷管的段数必须符合爆破图表的规定。

2)施工时坚持多打眼少装药,严格控制装药量。岩性较差时采用放小炮或风镐刷大,以减少对围岩破坏。

3)每次装药放炮前,严格执行“一炮三检”、 “三人联锁爆破” 及“三警戒”制度,认真履行签字手续。

4)严格坚持使用阻燃彩带、抗水型雷管、机制炮泥。掘进工作面底部两排炮眼都必须使用阻燃彩带,彩带外露炮眼长度不少于500mm;掘进工作面底部两排眼必须使用抗水型雷管。

(3)特殊作业时安全管理

1)施工高度不能满足要求时,要搭设工作平台施工,平台骨架采用2寸的水管搭设,骨架上采用大板铺设,每块大板两端及中间位置采用8#铁丝绑扎在金属骨架上,施工人员在平台上作业时必须佩带保险带。

2)交岔点施工期间,每班项目部必须有副经理以上干部跟班指导监督。

五、结论

(1)II1轨道上山三中车场交岔点巷道全岩掘进施工巷道断面大,巷道断面稳定性维护困难,施工难度大;

(2)采用爆破掘进、锚带网喷两次支护的方法,有效保证了巷道的安全施工,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论文作者:范星亮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5

标签:;  ;  ;  ;  ;  ;  ;  ;  

II1轨道上山三中车场交岔点安全施工工艺研究论文_范星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