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东扩的障碍与前景分析_北约东扩论文

北约东扩的障碍与前景分析_北约东扩论文

北约东扩的障碍和前景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障碍论文,前景分析论文,北约东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北约东扩是冷战后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关系着北约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对建立什么样的欧洲新安全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当前,北约东扩既面临俄罗斯的强烈反对,又受到中东欧国家内部矛盾和自身条件的制约以及北约国家间分歧的影响,障碍重重,在短期内难以实现。但从长远看,经过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俄罗斯漫长而激烈的讨价还价,双方有可能达成某种妥协,实现北约向东扩展。

【关键词】北约东扩 欧洲安全体系 俄罗斯外交 中东欧国家

冷战结束后,统治世界40余年的两极体系被打破,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开始重新分化组合。在欧洲舞台上,北约作为与华约对抗的集体防御联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此情况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推出北约东扩战略,意在通过北约向中东欧地区的扩展,建立以北约为核心的新的欧洲安全体系。自1994年1月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出台以来,已有包括俄罗斯在内的26个国家签署了该计划的框架文件。1995年9月,北约又向其成员及伙伴国提交了《关于北约扩大问题的研究报告》,把东扩进程向前推进了一步。可以预料,随着北约东扩进程的加快,美国、俄罗斯及欧洲各国为各自不同的利益围绕东扩展开的争斗必将日趋激烈。本文仅就北约东扩的障碍和前景作一粗浅的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一、俄罗斯的坚决反对是北约东扩的最大障碍

对于俄罗斯来说,北约东扩不仅意味着北约的军事力量推进到俄罗斯的西部边境,对俄的国家安全造成威胁,而且更重要的是,北约东扩有可能把俄排除在建立欧洲新的安全体系的进程之外,从而导致欧洲“冷和平”的出现。因此,1993年9月,叶利钦在对波兰等前华约国家加入北约的愿望表示理解仅一个多月之后,便改变了态度,对西方扩大北约的企图提出了警告。从那时起,北约东扩一直遭到俄社会各种政治派别的反对。

俄罗斯认为,北约东扩包括三个阶段:第一,决定扩大之前;第二,决定扩大后,就加入北约的条件进行谈判,条约的准备和批准;第三,条约被批准,扩大进入实施阶段。在俄罗斯看来,在每个阶段,它都有可能参与其中,并使该进程的形势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和发展。

首先,在北约决定扩大之前,俄不应把北约的扩大看作是不可避免的事。实际上,如果俄罗斯奉行一个积极的和合理的政策,则可能长时间地推迟扩大,甚至最终使之胎死腹中。为此,俄应避免采取虚张声势的不现实的步骤,以赢得时间稳定和发展国内社会经济,在日后同西方的较量中增加对西方的发言权,减小北约东扩带来的消极影响。具体来说,俄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协调外交决策机制,这是成功执行任何战略或策略的首要条件。初步设想是成立一个由总统工作人员组成的特殊机构来计划和协调外交政策,并在其中设置一个专门针对北约和欧洲安全的分部。

2.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出发点不是谋求同西方的对抗,也不是针对中东欧国家。相反,俄要与西方国家中那些不想在欧洲引起新的分裂,不想使俄成为扩张性大国,并认为北约扩大将削弱北约自身的人士合作。

3.俄应积极倡导和促进建立一个能够真正应付各种挑战和危机的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可行的途径之一是进一步发展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使之成为联合国的地区性组织。另外,建立一个由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俄、美、法、英)以及德国和主要欧洲组织(欧盟、西欧联盟、北约和独联体)代表组成的理事会,作为欧洲新安全体系的领导机构。

4.增强与北约以外欧洲其他组织和欧洲各国的合作,扩大与他们在政治和军事领域的接触。努力与西欧国家达成双边的军事和政治协定,使之成为创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未来条约的基础。重新与中东欧国家进行明智和友好的对话,发展睦邻关系,以尽可能地减轻他们对俄的恐惧,共同填补这一地区出现的安全真空。与波罗的海国家重归于好,以防止北约东扩在这一地区造成的紧张局势。保持与独联体主要成员国(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哈萨克)的持续对话,协调政策,共同对付北约东扩。

继之,随着东扩战略的确定,北约东扩将进入条约准备和批准阶段。在这一阶段,俄罗斯的任务应当是使东扩决定的履行复杂化并延缓它的实现。俄应利用北约接纳新成员需成员国一致同意的机制来积极影响东扩进程。俄认为,当东扩的前景变得更现实,东扩的步骤变得更具体时,其反对者的数量将增加。俄不仅要与西方国家中反对东扩的组织合作,而且要与其统治阶层中认为东扩的决定太冒险或太花钱的人士合作。从这个意义上说,俄反对北约东扩不是必须反对整个西方,而是加入到一个拥有西方统治阶层中东扩反对派的联盟之中,共同帮助西方避免犯一个危及自身的错误。

再之,一旦北约东扩得以实现,俄罗斯将有可能作出如下反应。

1.加速独联体一体化

在俄罗斯看来,加速独联体经济、政治和军事安全一体化是对付北约东扩的最佳途径。为制衡一个扩大了的北约,独联体应转变为一个真正的集体安全联盟,实际上,俄已经开始向这一目标努力。1992年5月,俄与亚美尼亚和中亚4国签署了集体安全条约;1993年6月,设立了军事合作联合参谋部,并使集体安全条约的参加国扩大为9个;1994年4月,独联体国家首脑会议批准了独联体国家国防部长理事会章程,并设立了独联体边防军司令理事会协调处,以利于商讨共同保卫独联体外部边界问题;7月,独联体国家国防部长理事会通过了独联体集体安全构想,并成立了集体安全理事会;1995年9月14日,叶利钦总统批准了《俄罗斯联邦对独联体国家战略方针》,敦促通过双边协议保留在除俄以外的独联体国家领土上的前苏联的永久性军事防卫措施,强调所有独联体国家应遵守他们不参加针对其他独联体成员国的任何军事联盟或集团的承诺,并要求采取统一独联体国家边界控制权的更有力步骤;11月2日,独联体国家国防部长会议上签订了联合空中防御体系的协议,并讨论了建立独联体国家参谋长联席会议以协调各国行动的问题。

2.退出《欧洲常规武器条约》

1990年签订的《欧洲常规武器条约》通过给签约的每一个国家分配一定数额的重武器来建立北约组织和华约集团间的战略平衡。但随着华约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这一战略平衡被打破。因此,俄自1992年以来多次提出修改该条约,如果中东欧国家带着他们的武器配额加入北约,条约的规定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俄将不仅要求修改该条约,而且有理由撕毁这一条约,从而从整体上打破欧洲原有的军事平衡。

3.拒绝批准《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

《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包括一系列对西方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的条款,它遭到了俄军队和联邦议会一些议员的激烈反对,他们认为该条约迫使俄放弃核优势,而相比之下,美国的代价要小得多。鉴于1993年由俄总统叶利钦和美总统布什签署的这一条约并未得到俄联邦议会和美参议院的批准,一旦北约扩大,俄联邦议会肯定会拒绝批准条约。不仅如此,俄甚至有可能退出《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从而威胁美国和西方的安全利益。

4.改变军事学说

北约的扩大无疑将引起俄罗斯军事学说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将是增加军费和扩大核武库。1993年正式出台的新军事学说明确规定,在特定情况下,俄罗斯可以首先发动核打击,这也为北约东扩后俄在其靠近北约地区布署核武器奠定了理论基础。俄军事学说的这一变化对西方安全不利。

5.外交政策变化

北约的扩大同样也将引起俄外交政策的巨大变化,把西方看作敌人的观点将得到加强,俄将减少与西方国家和他们控制的国际组织的合作,重新在它的东方和南方寻找盟友。事实上,鉴于对西方经援的期待落空和西方不愿对俄产品开放市场,俄领导人已经开始转向把中国、印度、伊朗等国作为潜在的经济和政治伙伴。如果北约接纳了新成员,这种趋势将有可能加速发展,俄不仅将与上述国家扩大贸易往来,而且将向他们出售尖端军事技术。另外,俄还将加强与古巴、利比亚、伊拉克等国的联系。

暂且不论俄罗斯阻止或至少是延缓北约东扩的措施有多少能够真正起到作用,俄的做法至少将表明,它仍然拥有给西方利益造成损害的巨大潜力。退一步说,如果北约扩大成为现实,俄只要对此作出某些激烈反应,也将足以使西方国家吸收中东欧国家加入联盟能够得到的好处所剩无几。因此,北约东扩将不得不考虑俄罗斯的态度。

二、中东欧国家的内部矛盾和自身条件制约了北约东扩的早日实现

中东欧国家要求加入北约与其说是为了对付俄、德的威胁,保障自身的安全,还不如说是希望通过加入北约达到“重返欧洲”的目的。作为北约东扩的客体,中东欧国家的立场态度并不对北约东扩起决定作用,但其内部矛盾和自身条件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北约东扩的进程。

1995年9月28日,北约向其成员和伙伴国提交了《关于北约扩大问题的研究报告》,这一报告虽没有详细列出评估申请者资格的程序,但它提及了考查申请国时必须考虑的一系列因素。其中重要的一点是申请国在加入之前必须解决他们之间的民族矛盾和领土纠纷。而实际上,中东欧国家间的矛盾和纠纷十分错综复杂。撇开前南地区因民族矛盾引发的战争不说,单是捷克与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匈牙利和罗马尼亚、波兰和捷克、波兰和立陶宛、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之间的矛盾也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这无疑将影响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的进程。

《关于北约扩大问题的研究报告》还明确提出了申请加入北约的国家所应履行的义务,其中包括参与北约的集体防御、指挥结构和力量结构,常规力量的训练和演习,分享情报,分担费用并允许在本国领土上布署北约部队和核武器,等等。从客观上讲,中东欧国家要履行上述义务,就必须改革军队,使军队建制、武器装备标准等方面基本符合北约的要求,这种改革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中东欧国家大都经济困难,资金缺乏,且军费一减再减,军队改革举步维艰。因此,中东欧国家要完成在军队建制、武器装备等方面由苏联模式向西方模式的转变尚需一个较长的时间,这就使其难以早日加入北约。

从主观上讲,中东欧国家的一些政党和民众也不愿履行这些义务,不愿加入一个军事集团,尤其不愿在本国领土上布署北约部队和核武器。所以,北约成员义务的明确导致中东欧国家中反对加入北约的人数的明显上升。据1995年10—11月捷克一些大报公布的调查材料,捷克反对加入北约的人数由1995年6月占被调查人数的24%上升到近一半;匈牙利一家研究所1995年10月所作的社会学调查表明反对者的人数从1995年6月到10月增加了2倍;斯洛伐克1996年年初的调查也显示反对者比1995年增加了6%;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反对者也在不断增多。在多数中东欧国家在加入北约问题上出现意见分歧的情况下,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等国中近一半的公民主张在本国就加入北约问题进行全民公决,匈牙利已经为此征集了近18万公民的签名。由此可见,中东欧国家民众反对入盟的情绪日益明显。虽然中东欧国家政府并未因国内反对呼声的喧嚣而改变其要求加入北约的立场,但这种呼声至少使西方国家中那些本来就对扩大北约抱怀疑态度的领导人变得更加犹豫不决,同时给俄罗斯反对东扩增加了可利用的砝码。

三、北约国家间的分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约东扩的进程

北约东扩问题归根结底是建立何种欧洲安全体系的问题。围绕建立欧洲安全体系的主导权,北约内部美欧之间以及欧洲国家之间由于各自的利益不同,亦存在分歧。

美欧分歧的焦点在于争夺对扩大了的北约乃至未来欧洲安全体系的控制权。美国希望通过扩大北约来控制未来欧洲安全体系的主导权,并维护其在欧洲“传统”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为此,克林顿政府一贯积极倡导北约东扩,并于1993年10月率先提出建立“和平伙伴关系”的建议,这一建议的被采纳使美国在争取对扩大了的北约乃至未来欧安体系的主导权方面得了一分。

西欧国家虽然也支持北约东扩,但他们更愿意把东扩看作是加强北约的“欧洲支柱”即西欧联盟的手段,以求最终控制欧洲安全体系的主导权。为此,他们加强西欧联盟与中东欧国家的联系,与美国争夺对这些国家的影响。

西欧国家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的分歧则主要集中在德法之间。德国是东扩的坚定支持者,它不仅欲通过东扩防范俄的威胁,而且把东扩看成是重建它在中东欧地区的影响,使自己处于欧洲中心位置的理想途径。法国则始终对德国抱有戒心,强调北约南翼的安全,并发展同地中海国家的关系,欲以此扩大自己的影响,借东扩制约日益强大的德国。

如果说美欧之间以及西欧国家间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在北约东扩的方式、步骤和速度上存在分歧的话,那么,即使同是出于维护欧洲安全利益的需要,由于对俄罗斯的发展趋向及其对东扩可能的反应的认识不同,北约内部就北约是否应该扩大也存在不同的意见。他们的分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在北约自身生存的问题上,北约扩大的支持者认为,在华约解散和苏联解体的情况下,北约原有的使命已经不复存在,如果把它冻结在冷战构架上将是一个危及它自身生存的巨大错误。为使它继续存在下去,必须赋予它新的任务,北约东扩恰恰满足了这种需要。

反对者则指出,由于北约采取行动必须得到成员国的一致同意,如果中东欧国家中不与西方合作的政府上台,将削弱北约的决策机制。同时,为保卫中东欧国家安全,北约必须付出昂贵的代价,吸收新成员将使北约得不偿失。

2.在欧洲安全问题上,支持者认为北约是欧洲安全的心脏,是唯一一个能够在其盟国受到外来威胁时提供集体防御的组织,也是美国参与欧洲安全事务的重要保证。因此,北约东扩不仅有助于建立一个以北约为核心的欧洲安全体系,而且能够保卫中东欧的民主成果,防止他们之间的冲突,并且一旦俄罗斯形势发生逆转,采取向外扩张政策时,还可提供一个有效的防御手段。

反对者则对北约的扩大能否防止中东欧国家间的冲突表示怀疑,认为北约把其防线扩大到俄边界,会给俄造成一种西方威胁的印象,从而促使俄极端民族主义势力上台,在欧洲划一条新的分界线,甚至可能退回到冷战时的局面,这对欧洲安全极为不利。

3.上述两方面认识的不同导致了对俄政策的差异,在如何对待俄罗斯的问题上,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俄罗斯永远不可能加入北约,因此,北约应表明东扩不是针对俄罗斯,并努力加强与俄的合作,争取与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虽然目前来讲俄罗斯加入北约不现实,但并不是毫无可能,因此至少当前不应向俄发出一个关门的信号,去冒欧洲分裂的风险。

在支持和反对北约东扩的两派观点之外,另有一种看法干脆认为北约东扩实际偏离了欧洲安全所面临的真正问题,不应在这上面花费过多的精力,而应把注意力放在诸如获得对前苏联核武库的控制权,结束波黑战争等实际问题上。

尽管北约内部在讨论东扩战略时存在种种分歧,中东欧国家也对作为北约成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争论不休,北约宣布1997年以前暂不东扩,但总起来讲,北约东扩的大方向已经确定,中东欧国家要求加入北约的愿望也没有动摇,东扩进程一直是缓慢而坚定地向前推进。那么,面对俄罗斯的强烈反对,北约东扩的前景如何呢?

谈到北约东扩的前景,不外乎两种可能性,一是北约东扩战略最终流产,二是北约东扩战略得以实现。第一种可能性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俄罗斯与西方抗衡的能力。就目前来看,俄虽然对北约东扩的态度十分强硬并提出一旦北约东扩成功可能采取的反措施,同时积极利用北约内部的分歧和中东欧国家之间及内部的矛盾阻止东扩,但限于国力,俄尚无法与西方平起平坐。因此,北约东扩最终流产,按照俄的意愿建立以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为框架,以北约、西欧联盟和以俄为主的独联体防御联盟为支柱的欧洲安全体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北约东扩的实现则有可能在下面三种情况下发生。

1.俄罗斯形势发生不利于西方的逆转,大国主义重新抬头,再次对中东欧国家构成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北约将迅速把中东欧国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实际上,这种情况正是俄所极力避免的。为此,它一再强调反对北约东扩并非针对中东欧国家,亦非与西方展开对抗,强调与中东欧国家发展睦邻关系,与西方国家积极对话和合作,共同创建一个消除分裂、消除冲突根源的欧洲。当然,俄罗斯的上述表态多多少少有些出于宣传的需要,但退一步讲,即使俄的真实意图仍是重新染指中东欧地区,它目前有限的国力也不容许与西方发生全面的对抗了。

2.西方国家不顾俄罗斯的强硬立场,执意东扩。尽管西方国家中不乏有人把俄对北约东扩的警告和威胁看成是虚张声势,认为俄最终仍将被安抚,但事实上,谁也无法预测一旦北约东扩,俄将如何反应,它也许会象接受德国统一一样无可奈何地接受北约的东扩,也许会把对策中的一部分付诸实施,也许会采取更为过激的行动,而不管这种敌对反应是否符合自身的利益。所以,即使是北约东扩的坚决支持者在考虑东扩时也不得不把俄罗斯的反应考虑在内,而不敢一意孤行,冒激怒俄罗斯的风险。

3.在与俄罗斯达成妥协的基础上,实现北约东扩。虽然美、欧、俄主要是美欧与俄间在北约东扩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但他们都不愿由此引发激烈的对抗,不愿看到欧洲回到冷战时的分裂状态,认为未来的欧洲安全体系无论缺了北约还是缺了俄罗斯都无法实现,这种共识为妥协的达成提供了可能。1995年9月北约发表的《关于北约扩大问题的研究报告》承认俄对欧洲安全和稳定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认为北约和俄罗斯之间互敬、互利和互信的建设性合作关系不仅符合双方的利益,而且符合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内所有其他国家的利益,强调北约东扩非但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而且有利于加强整个欧洲的安全与稳定。同时,俄国内也有人建议,既然俄的反对未必能阻止北约的东扩,单纯的抱怨、过激的反应只能使自身更加孤立,那么,与其坐等东扩实现后采取既不利于自身安全也无益于欧洲安全的对策,倒不如现在与西方展开广泛的对话和合作,以让步换取某些补偿,考虑到俄目前的虚弱地位,这可能是最现实的解决办法。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北约与俄罗斯达成某种妥协,形成一个照顾到各方利益的北约东扩折衷方案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由于俄罗斯的强硬立场,北约内部的分歧以及中东欧国家自身条件的限制,有关方面达成妥协的过程必然是漫长而曲折的,因此,我们应对与北约东扩进程相关的各方面予以广泛而密切的关注。

标签:;  ;  ;  ;  ;  ;  ;  

北约东扩的障碍与前景分析_北约东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