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研究的可喜成就--“世界文化史纲要”述评_文化论文

世界历史研究的可喜成就--“世界文化史纲要”述评_文化论文

世界历史研究的可喜成果——《世界文化史纲》评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史论文,可喜论文,世界历史论文,成果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1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900(2002)03-0013-02

近年来,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研究文化的热潮。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各种各样的外国文化不断涌进国门。中外文化发生碰撞和交融的程度不断深入。国内相继出现了几部研究世界文化的著作。这些成果加速了世界文化的研究进程,对于人们了解世界文化的历史与现状,正确认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最近,河北师范大学苏振兴同志的新著——《世界文化史纲》——已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26万字的专著,全面而系统地对世界文化的许多重要理论、重大成果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在体例、结构和资料上,有重大突破,把国内世界文化史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世界文化史纲》规模宏大,时间跨度长,内容涵盖面广,不仅需要比较广博的中外古今历史知识,而且涉及哲学、文学、艺术、语言、宗教、法学和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驾御完成这样的一部专著,需要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苏振兴同志迎难而上,穷数年之力,写出了这部专著。

这部专著包括:导言、文化的起源、古代东方文化、古代西方文化、美洲印第安文化、中古东方文化、中古西方文化、中古世界文化的交融与汇合、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化、19世纪欧洲、北美文化、近代东方文化、20世纪的东西方文化,共12章内容。通观全书,《世界文化史纲》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撰写体例新颖,实用性强。近几年国内所见的几部相关著作,都注重克服将历史与文化相混,结构松散的不足,并体现了世界的整体性及各国文化的交流融合。苏振

兴所著《世界文化史纲》同样注意了这些方面的问题。但他从宏观的角度将东方、西方、欧洲、亚洲、美洲以及印度、阿拉伯各个文化圈置于统一的世界体系之内,对它们进行系统的综合的考察和研究,从而力图揭示其内在发展规律及各个文化圈内的相互交流和影响。该书尤其注意写作内容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充分体现了纲要的特点,使读者感到非常清晰。同时作者对每一重大问题的论述又不失运用重要的理论并结合详细的资料。

因为目前研究中国文化的专著很多。作者出于学习和研究者们的实际情况,没有把中

国文化专门列出专题论述。这体现了该书的实用性。但是在每一时期和每个地区的内容中,作者都插入了一定的中国文化,这样既使读者便于随时将中外文化进行比较,保持了世界文化史的完整性,又避免了“华夏文化优越论”的误区,适应了学习和研究者们的实际需要。

作者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安排结构。一方面按历史发展顺序和文化地区展开论述;另一方面又对一些重要问题展开讨论。如中古世界文化的交融与汇合、东西方文化比较等。既兼顾时空跨度,又注意点面结合,对各个时期文化的各个领域进行详细论述,从而做到宏观着眼,微观着手,纵横交错,经纬分明。这种体例既新颖,又实用。

第二,综合性明显,可读性强。粗略统计,本书引用的中外著作和论文达200多部(篇)。作者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不同学术观点和流派都进行了评价。如关于文化的概念、人类的起源、语言文字的起源、艺术的起源等许多问题。作者并不是盲目罗列事实,而是在客观介绍的基础上,加以简要的评价,同时说明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读者持此一书,便可了解多家之言。

作者在对许多重要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尽可能对该问题进行条理性的归纳总结,如大、小乘佛教之间的区别、古罗马文化的特征、拜占廷文化的特色、古代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冲击的历史影响、十字军东征带来的历史后果、蒙古西征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及其特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等等。这种写法避免了一些学术著作那种堆积资料,纷繁芜杂,不知所云的毛病,使人读起来感觉轻松,便于记忆和理解。这也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当然,这些论述是建立在作者长期研究的基础上,体现了作者在这些问题上的研究成果。

第三,重视探究因果关系,时代感强。作者以马克思主义观点为指导,站在现实的高度,研究文化的发生、发展、盛衰起伏的历史过程。作者在第一章就指出,学习世界文化史的目的,首先是由于人类的发展进步需要继承和发扬自己以往的一切文化成果;其次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需要;第三是世界学术研究趋势的需要;第四是可以扩大人们的知识面与文化视野,提高文化与思想素质。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前提下,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东西方文化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力图探索其规律,总结经验教训,从中引出对当代社会有参考价值的东西。作者把中国文化与具体的其他世界文化相对比,探索了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先进和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根源。

此外,作者在论述每一阶段和地区的文化时,都要把一定的文化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考察。这也体现了文化的时代性。作者分析了每一地区的自然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世界的整体格局以及各个文化圈之间的联系程度等等。通过这些背景分析,读者对于每种文化产生的原因、特色及其后果就感到顺理成章了。这些文化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特定时代、特定环境的产物。

当然,该书还存在着某些有待提高之处。首先,全书在材料的引用上存在着局限。作者虽然参考了大量中外文化著作,但大部分都是中国学者写的或翻译过来的外国作品,引用的英文、俄文和其他语种的原著很少。这就妨碍了作者对材料的广泛收集和深入挖掘。其次,个别问题缺乏纵深感。如阿拉伯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作者论述了伊斯兰文化的传播范围,但对文化影响的根源、领域和后果缺乏更深入地探讨。书中第19页关于古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作者仅列出了双方差异的几个方面,并没有进一步展开论述等。第三,该书的现、当代部分显得有些薄弱。书中的“20世纪的东西方文化”,实际上只是20世纪初中期的东西方文化。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旧的格局已被打破,新的格局正在逐步建立。作为一名世界历史研究者的专著——《世 界文化史纲》,应该重视对这一时期世界文化的研究。我们期待着作者继续挖掘,广泛 搜求,在该书再版之时,献给读者一部更为完美的成果。

标签:;  ;  ;  ;  

世界历史研究的可喜成就--“世界文化史纲要”述评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