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情感体验在高考培训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任婷婷

积极情感体验在高考培训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任婷婷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100)

摘要:积极情感体验是音乐教学的基本要求,音乐的欣赏过程就是情感的体验过程。特别是在声乐教学中,积极的情感体验是演唱者与作品、演唱者与听众、作品与听众之间的情感交融与共鸣。在高考培训声乐教学中,许多师生过分注重演唱技巧与高难度的歌曲选取,使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声乐教学中严重缺失,使演唱的歌曲听起来空洞乏味,缺少音乐情感的灵魂。因此,本文从积极情感体验的理念、结合自身教与学的经验出发,通过查找文献、调查与访问、听课与教学、实践与反思等方法收集资料与整理,分析当前高考培训声乐教与学中出现的常见问题与成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情感体验 声乐教学 合理运用

一、教师方面的常见问题及成因

教师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所以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并且有耐心,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解决。培养出来的高考生的声乐水平,关系到之后大学整个音乐综合水平的高低,不容小视。

根据我的调查发现影响高考声乐发展教师自身出现的的问题有以下几点:教师示范的积极性不够。随着社会的发展,学艺术浪潮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大批的艺术生,导致对教师大量的需求,所以导致教师每天带非常多的学生,从白天到晚上,8-10个学生的量,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声乐适合针对性地一对一辅导,教师的精力有限,做不到耐心的给每个学生都范唱,但是对于初学的声乐学生,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她们要靠教师的示范,去模仿,否则她们自己很难去达到正确的声音。其二,教师伴奏缺乏积极性。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歌曲情绪的铺垫,烘托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在很多声乐教师钢琴伴奏能力远远不够,大多数本科阶段主修声乐专业,而忽略了对伴奏的学习,所以导致有的老师只会弹单音,或者简单的织体,很难起到烘托情绪的作用,在旋律较为复杂、情感起伏激昂的地方也只能稍微带过,这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要一心一意地专注于学生的演唱,还要看谱弹曲,因此,在钢琴伴奏上难免会厚此薄彼。对任何曲目都是简单的主和弦配置,对于激昂或者低沉的曲目伴奏同样表现如此,虽然说基本可以完成教学,但是缺乏激情的伴奏却让人提不起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到了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投入而且还会让学生觉得如此缺乏激情的伴奏很是无聊,便会产生厌学的心理,进而导致自己在积极情感体验教学方面落后于人。

二、学生方面的常见的问题及成因

学生一旦踏上学习声乐这条路,就注定是漫长的,期间会遇到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高考生年龄在18到19之间,比较小,在一些情感体验上还没有特别细致。比如会觉得练声特别枯燥,练声与情感分离,作品演唱与诠释不够等问题,下面我们来一一分析。

在练声中很多学生更注重声音技巧是否通透,而忽略对情感的表达,其实在练声过程中加入情感,对气息的训练,声音强弱对比是非常好的一种练习,如果练声时忽略了这点,到演唱作品时很难再去把握。一首经典的歌曲一定是有情感、有思想、有灵魂的,它所表达的情感内容需要演唱者用心去体验和感悟,这样深得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内容之后演唱者才能在歌曲中寻得共鸣,才能将歌曲原有的情感演绎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之所以不能够把积极情感体验投入到演唱当中跟学生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歌曲的意境中有关,也就是说对歌曲的思想和情感内涵观察不透彻。一个成功的演唱者必须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将自己置身于歌曲的情感体验、声音的处理、艺术的处理之上。如果学生对歌曲的思想内涵领悟不透彻,在演唱的时候学生在注重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去想如何表达歌曲中的情感,这样就无法高度集中注意力去全身心的演唱歌曲,因此可以得知学生拥有良好的歌曲作品思想和情感的洞察力是多么的重要。

三、积极情感体验在高考培训声乐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声乐是通过歌唱来塑造作品的音乐艺术形象,富于情感的演唱能让音乐与听众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果演唱者能够将声乐作品表达得“动之以情”、“唱之于心”、“ 传之于神”、“ 达之以境”,那么这将是演唱歌曲的最高境界。因此,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声乐教师与学生都应该将积极的情感体验贯穿到作品始终,提高声乐作品的艺术魅力。

运用积极情感的提示功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在上声乐课的时候,教师要学会运用积极情感的提示功能例如“情感暗示”、“句子暗示”“声调明示”“音符明示”“节奏明确”“强弱对比”等各种演唱时的情感提示去培养学生的洞察力。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想要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必须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对于情感的感知能力和体验能力,教会学生怎么判断一首歌或者一句歌词应该运用怎样的情感去完美演绎和充分表达。

按照歌曲内容进行积极情感体验教学。每一首声乐作品都饱含着作者的心血与强烈的情感,每个音符都是作词、作曲家的情感表达与深情厚意,因此,不管是在上课期间还是在课后练习,教师都应该要求学生:拿到一首歌曲时,第一件要做的事并不是忙着去识谱,而是要先反复朗诵几遍歌词,以便从中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特定的环境和思想感情,这些都需要学生认真的去发觉和体会。

结语:

本文通过对教师,学生的分析,及当前高考培训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且如何做到情感的表达提出了建议。本文虽然篇幅不长,但却力求从声乐教学的全过程去探讨积极情感体验对声乐教学的影响。试想声乐演唱如果没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如何去表达歌曲的内涵?如何让听众感同身受?声乐演唱中的情感体验与声乐学习中的技巧训练同等重要。因此,声乐教师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把积极的情感体验表现出来,给学生做好榜样,让学生也能积极的去感受歌曲真正的内涵,也能将歌曲中的情感因素表现出来,帮助学生突破声乐演唱的瓶颈,克服演唱的不良习惯。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邹长海.歌唱心理学[M].广东高教出版社,1993.

[3]张志强.积极情感效用论[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任婷婷(1993年-),女,汉族,河南洛阳人,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声乐演唱与教学。

论文作者:任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  ;  ;  ;  ;  ;  ;  ;  

积极情感体验在高考培训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任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