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蕨麻补血机能及有效成分的研究

西藏蕨麻补血机能及有效成分的研究

回晶[1]2003年在《西藏蕨麻补血机能及有效成分的研究》文中认为为充分利用天然野生植物资源,从中发现新的活性物质,本文首先对蕨麻进行了营养成分的分析,结果显示其含有粗蛋白10.08%、脂肪1.14%、膳食纤维15.18%、灰分3.52%、还原糖1.90%、总糖12.47%、淀粉18.02%。氨基酸种类齐全,不但含有多种氨基酸(17种),而且含有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其中精氨酸的含量尤为突出,达到16.6%,这是任何其它食物所达不到的。无机元素中 Ca、P、Mg、Fe、Zn的含量分别为229.06、370.07、141.13、21.23、20.49 mg/100g,都较一般根茎类食品高出很多倍。维生素C含量特别高,含有19.2mg/100g。由此可见,蕨麻富含大量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是一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野生植物。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功能定位研究,实验结果显示蕨麻能降低小鼠血液中乳酸含量,提高有氧代谢能力;能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提高小鼠的体能,从而具有抗疲劳的功能。蕨麻能延长小鼠在密闭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提高心脑耐缺氧能力,从而具有明显的耐缺氧功能。蕨麻能增加小鼠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脾/体比值,从而具有一定的补血功能。蕨麻能明显减轻小鼠体重,降低脂肪/体重比值、血液中总胆固醇和甘油叁酯的含量,从而具有减肥、降血脂的功能。其中,补血功能与藏药典中记载的蕨麻“益气补血”作用是完全一致的。采用活性跟踪的方法,首次对蕨麻进行了补血活性成分的研究,初步确定出蕨麻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分具有一定的补血活性,通过硅胶柱色谱技术和GC-MS分析对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鉴定,确定了其中含有12种化合物,它们是: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十四烷酸乙酯、十八烷酸乙酯、油酸乙酯、9,12-十八碳烯酸、3-十八碳烯酸、β-谷甾醇、豆甾3,5二烯-7-酮、苯二甲酸二异辛基酯、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二酯。其中棕榈酸的含量最多,根据当归、锁阳等“益气补血”药用植物的研究报道,棕榈酸、油酸等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很高,这与我们的实验结果相似,因此推测它们可能与西藏蕨麻的补血作用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及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手段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得8个已知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手段鉴定为β-谷甾醇(Ⅰ)、β-胡萝卜苷(Ⅱ)、乌索酸(Ⅲ)、19α-羟基乌索酸(Ⅳ)、野椿酸(Ⅴ)、委陵菜酸(Ⅵ)、野蔷薇苷(Ⅶ)和刺梨苷(Ⅷ)。除β-谷甾醇(Ⅰ)以外,其它化合物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本实验为将蕨麻这种药食两用的植物进一步开发成补血的天然保健品奠定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对活性成分补血机理的探讨则是我们今后继续从事该项研究工作的重点。

刘志军, 白瑶, 郭丽霞, 王舒[2]2015年在《蕨麻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蕨麻是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e L.)的根,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寒带和高寒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青海、西藏等地。蕨麻主要含有甾类、叁萜类、黄酮类、酚酸类和香豆素类化合物等多种化学成分。中医学研究表明,蕨麻具有健胃补脾、生津解渴、益气补血等功能。生物活性研究结果显示,蕨麻提取物具有耐缺氧、抗疲劳、抗应激、保肝、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抗氧化、补血和保护心肌细胞等活性。本文主要从蕨麻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方面综述其研究进展,提出应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科学开发利用传统药用植物的观点,同时对蕨麻中有效化学成分、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代谢机制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探索,并按照合理的本草疗法进行规范化的临床实验,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做好基础研究。

李军乔[3]2004年在《野生资源植物—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 L.)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绿色植物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植物不仅关系着人类的衣食住行,而且维系着生态环境的稳定、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增长。20 世纪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对自然资源盲目无序的开发利用虽然使人类社会更加文明富裕,但是,这一切却以失衡的生态和满目疮痍的环境为代价,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蒙上了阴影。资源植物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才能使人类的文明得以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世界对农作物研究的日趋深入以及我国加入 WTO 的形势要求,资源植物合理高效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生物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蕨麻是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 L.)膨大的块根,属蔷薇科(Rosacrae),委陵菜属(Potentilla),是一种典型的具匍匐茎的多年生克隆草本植物。鹅绒委陵菜在世界上分布广泛,在我国,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西北等地区,常生长于河岸、路边、山坡草地,海拔 500~4300 米。在温暖地区,其根系不膨大,常作为饲料来使用。只在青藏高原等高寒地区,其根系才膨大发育(即蕨麻),尤以青海省分布的区域最广,储量最高,品质最好。在民间,蕨麻常作为藏药和保健品来使用。由于受其特殊地理区域的限制,有关蕨麻的研究极少,且仅限于蕨麻的常规成分测定及蕨麻产品开发利用的设想。 青海省属于典型的青藏高原气候区,气候寒冷,海拔高,土层薄,植 被覆盖率低,生态脆弱。蕨麻在青海省主要分布于玉树、果洛等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地区,而这些区域正是我国叁大水系――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被称为“中华水塔”。蕨麻至今为止仍然处于野生生长状态。由于青海省经济不发达,再加之生长于此的蕨麻品质好、个体大、经济价值高,此地的农牧民便以采挖蕨麻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2003 年春季以及 2004 年初在全世界范围内爆发的“非典”和“禽流感”,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增强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性,蕨麻这种绿色食品的价格更是高居不下,从而造成了对该野生资源的疯狂采挖,其结果是造成了大面积的草场破坏,使许多曾经出产优良蕨麻的地区已成为寸草不生的秃滩,土壤沙化日益严重。同时,盲目的采挖也造成了市场上蕨麻品质的日益下降。 鉴于上述原因,笔者首次对蕨麻的自然资源概况、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营养及活性成份、栽培技术、经济价值等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试验研究,并得到了以下的新结论及新观点: 一、自然资源概况 <WP=6>蕨麻常生长于草甸、山坡、湿润草地、河漫滩、水沟边、畜圈旁;气候条件主要为:气温低,寒冷,日温差大,辐射强,降水虽不太丰富但较为集中;土壤类型有黑土、栗钙土、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草甸土等;主要分布于青海、西藏和甘肃的部分地区,但青海的资源最为丰富,品质最好;蕨麻在青海有 3 个变种,即蕨麻原变种(Potentilla anserina L. var.anserina)、无毛蕨麻变种(Potentilla anserina L.var.nuda.Gaud)和灰叶蕨麻变种(Potentilla anserina L.var.serina  Hayne)。蕨麻的文献记载常见于地方藏药志等古代药典;民间普遍作为藏药及保健品来使用。 二、植物学特性 1. 形态学特征 蕨麻的根纤细,秋冬季节中部或末端膨大形成圆球形、纺锤形或线结状块根,根皮棕褐色或红褐色,肉质白色。匍匐茎纤细,紫红色,长达一米,甚至更长;间隔子长 5~10cm,节上生根形成新株;叶基生,不整齐奇数羽状复叶,长 5~30cm;小叶对间杂生,13~19 个,边缘具缺刻状锐锯齿,深绿色,下面被绢毛状白色绒毛,故称鹅绒委陵菜;花瓣 5 片,黄色,倒卵形或近圆形,全缘;雄蕊为 20,花药黄色,花柱侧生;果实为瘦果,卵圆形,褐色,不具萌发能力,花果期 5~10 月。 2. 解剖学特点 蕨麻的块根肥厚,有利于储存水分及营养成分;蕨麻的匍匐茎具有较发达的髓部及皮层厚角组织,维管组织排列紧密,成为一圈似圆筒状,维管组织与基本组织(皮层和髓)的比率较小;蕨麻叶为背腹型叶,栅栏组织为两层,排列紧密,从而说明蕨麻属于一种典型的旱生植物。  叁、生物学特性 1. 光对蕨麻的影响  蕨麻的自然分布地区通常在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每天的日照时间为 10~16h,紫外线辐射强烈,蕨麻的生长和膨大状况良好;在遮光条件下,蕨麻的生长也未受到较大的影响,说明蕨麻属于喜光耐荫型植物。 2. 温度对蕨麻的影响  蕨麻的植株生长适宜温度为 10~25℃,当温度达到 40℃时10%蕨麻的地上部分死亡,不耐高温,蕨麻块根能够耐受-30℃以上的低温,充分说明蕨麻属于低温耐冷型的植物种类。 3. 水分对蕨麻的影响  土壤水分、解剖结构及干旱胁迫试验充分证实:蕨麻属于典型的旱生植物。但在完全浸水状态下,其正常生长基本不受影响。  4. 肥料对蕨麻的影响  氮、磷、钾肥

吴依茜[4]2008年在《蕨麻多糖的提取工艺及抗辐射、抗氧化药理学研究》文中指出蕨麻是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 L.)膨大的块根,属蔷薇科(Rosacrae),委陵菜属(Potentilla)植物,是一种典型的具匍匐茎的多年生克隆草本植物。只在青藏高原等高寒地区,其根系才膨大发育(即蕨麻),尤以青海省分布的区域最广,储量最高,品质最好。蕨麻多糖(Potentilla anserine polysaccharide,PAP)是从蕨麻中提取一种天然多糖,本论文对蕨麻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及抗辐射、抗氧化药理学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如下:1.超声波提取法具有提取率高、速度快且不改变有效成分的结构等优点,其独特的机械振动作用和空化作用可打破物质的细胞壁,以使溶媒尽快渗透到细胞中,溶出其中有效成分。水是多糖的良性提取溶剂,其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5,提取时间为70min,提取温度为60℃。提取率为12.274%。在相同条件下,将超声波提取方法与常规水提法对比,结果显示,超声波提取效果优于常规水提法。微波萃取技术由于其萃取速率快,溶剂少,提取率高,使其成为天然产物提取的有利工具。本研究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作用时间、溶剂用量和提取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以水为溶剂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微波功率400W,微波作用时间为60min,料液比为1:10,温度60℃的得率最高,提取效果优于超声波辅助提取法。2.抗辐射亚急性实验表明,经口给予一定剂量的PAP可显着提高受一次性大剂量(8.5Gy)X-射线辐射损伤小鼠30天存活率。并且PAP可以显着提高受4.0Gy X-射线辐射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和体重。3.在对辐射小鼠的免疫系统进行研究时发现,PAP可显着降低受X-射线辐射小鼠的脾脏和胸腺的萎缩,并且可以显着提高受辐射小鼠的脾脏T、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实验表明,PAP对经辐射损伤后,由于Bcl-2与Bax蛋白异常表达而产生的脾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可以促进脾细胞的修复和增殖。因此,PAP对辐射小鼠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保护和调节作用。4.在对辐射小鼠的造血系统进行研究时发现,PAP能有效的抑制骨髓PCE微核的形成,加速造血机能的恢复,降低外周血白细胞的凋亡水平,使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回升。5.体内抗氧化研究表明,给予一定量的PAP可显着提高受X-射线辐射小鼠的肝脏SOD、CAT及T-AOC活性,并显着降低肝脏中MDA的含量,说明PAP有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结构的作用,从而提高辐射小鼠的抗氧化能力。6.此外,PAP能显着降低辐射引起的小鼠附睾精子畸形率,通过保护生殖系统功能来增强机体的辐射耐受性。

王舒[5]2009年在《蕨麻正丁醇层化学成分及抗缺氧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蕨麻是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 L.的地下块根,为藏医常用药,广泛分布于青海、西藏、甘肃等地区。本课题组前期药理实验证明蕨麻正丁醇层可提高细胞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减弱细胞膜氧化损伤,是蕨麻抗缺氧、缺血损伤作用的有效部位。但其化学成分并不明确,尚未见文献报道。本实验利用开放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薄层以及制备型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学分离手段,对蕨麻70%乙醇提取物正丁醇层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共分离得到了19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现代波谱学手段(ESI-MS、~1H-NMR、~(13)C-NMR和2D-NMR)鉴定了其中14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1)、乌苏酸(2)、蔷薇酸(3)、委陵菜酸(4)、野蔷薇苷(5)、刺梨苷(6)、2α,3β,19α-叁羟基-齐墩果酸-28-O-β-D-葡萄糖苷(7)、2-氧代-3β,19α-二羟基-乌苏酸-28-O-β-D-葡萄糖苷(8)、β-胡萝卜苷(9)、腺苷(10)、大豆苷(11)、葛根素(12)、3'-甲氧基葛根素(13)、大豆苷元-8-C-芹菜糖基-(1-6)-葡萄糖苷(14)。其中化合物11、12、13、14为首次从委陵菜属分离得到,化合物10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本实验采用小鼠减压缺氧模型,通过测定脑含水量、脑和血清的SOD活性及MDA含量,证实蕨麻正丁醇层对减压缺氧导致的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结合文献报道,提示其中的腺苷(10)和异黄酮类化合物(11~14)可能是蕨麻正丁醇层抗缺氧活性的部分物质基础。本文的研究为蕨麻进一步药用研究开发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王谢忠[6]2006年在《蕨麻多糖免疫药理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多糖(polysaccharides)是生物有机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类生物大分子,不仅参与组织细胞骨架的构成,而且是多种内源性生物活性分子的重要组成成分。研究发现多糖及糖复合物参与细胞各种生命活动,除抗凝血、抗病毒、抗氧化、防衰老、降血糖、降血脂、抗辐射等方面作用外,其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为多年来研究的热点。蕨麻多糖(Potentilla anserine polysaccharide,PAP)是从蕨麻中提取一种天然多糖,本论文对蕨麻多糖的分离提取及有关药理学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采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等步骤获得蕨麻多糖;通过碘-碘化钾反应、茚叁酮反应、Molish反应、红外光谱图等方法分析其理化性质;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糖含量。结果:蕨麻多糖的得率为6.22%,总糖含量为49.45%,其结构组成为杂多糖,单糖之间以α糖苷键连接,不含淀粉、氨基酸或蛋白质。用环磷酰胺(Cy)作为免疫抑制剂对小鼠腹腔注射(100 mg/kg)建立免疫抑制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组(50、100、200mg/kg)蕨麻多糖对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外周血象、脾脏和胸腺的组织结构、胸腺的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蕨麻多糖能明显提高正常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及免疫抑制小鼠脾脏指数,对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象的作用不太明显,对免疫抑制小鼠脾脏和胸腺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的损伤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表明蕨麻多糖可对抗Cy所致的免疫抑制作用,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为观察蕨麻多糖(PAP)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器官组织内自由基水平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用地塞米松(Dex)作为免疫抑制剂建立免疫抑制动物模型,测定了小鼠胸腺和脾脏指数,脾脏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一氧化氮(NO)的含量、抗超氧阴离子(O2·-)能力、抑制羟自由基(·OH)能力、过氧化氢(H2O2)含量,胸腺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血浆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脂质过氧化(LPO)水平。结果表明蕨麻多糖能显着提高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GSH含量、T-AOC、T-SOD水平、抗O2·-能力、抑制·OH能力、H2O2含量,降低免疫功能低下小鼠LPO水平、NO水平。结论:蕨麻多糖能明显地拮抗由环磷酰胺或地塞米松引起的免疫抑制,并可通过改善免疫器官结构、调节机体内自由基水平及氧化还原信号的传递而调节和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

黄易安[7]2008年在《蛇含委陵菜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文中认为蛇含委陵菜(Potentilla kleiniana Wight et Arn.)是蔷薇科(Rosaceae)委陵菜属(Potentilla)植物,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咳之功效,用于治疗疟疾、咳嗽、喉痛、丹毒、癣疮、蛇虫咬伤等。我们对蛇含委陵菜组分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抑菌活性部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实验结果如下:蛇含委陵菜的乙醇浸膏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回收溶剂后得到四个部分浸膏。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藤黄微球菌作为受试菌,分别测定各萃取部分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抑菌活性成分主要分布于乙酸乙酯部分。采用氯仿:乙酸乙酯洗脱体系对乙酸乙酯部分进行梯度洗脱,收集得到13个洗脱流分。用纸片法对各个流分分别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氯仿:乙酸乙酯1:0、50:1、20:1、10:1、8:1、5:1和3:1流分的抑菌效果十分明显,抑菌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这些流分之中。采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从乙酸乙酯活性部分中共分离到9个物质,使用波谱技术(GC-MS、~1H-NMR、~(13)C-NMR)并结合这些物质的多种理化测定数据,我们鉴定了其中4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豆甾醇、β-谷甾醇、熊果酸和没食子酸。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参考文献:

[1]. 西藏蕨麻补血机能及有效成分的研究[D]. 回晶. 辽宁师范大学. 2003

[2]. 蕨麻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刘志军, 白瑶, 郭丽霞, 王舒.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5

[3]. 野生资源植物—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 L.)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研究[D]. 李军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4]. 蕨麻多糖的提取工艺及抗辐射、抗氧化药理学研究[D]. 吴依茜. 西北师范大学. 2008

[5]. 蕨麻正丁醇层化学成分及抗缺氧活性研究[D]. 王舒. 天津医科大学. 2009

[6]. 蕨麻多糖免疫药理作用的研究[D]. 王谢忠. 甘肃农业大学. 2006

[7]. 蛇含委陵菜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D]. 黄易安. 贵州大学. 2008

标签:;  ;  ;  ;  ;  ;  

西藏蕨麻补血机能及有效成分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