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初探论文_景爱华,李景华(通讯作者)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初探论文_景爱华,李景华(通讯作者)

景爱华 李景华(通讯作者)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 河南洛阳 471023)

【摘要】本硕一体化是指将原来独立的本科生培养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按照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设计和考虑,融合而成的一种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我校结合本校实际,转变教育理念,改革管理体制,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通过有针对性地优化设置相应课程体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整合优化实践教学基地,探索实施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对此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1-0328-02

本科生教育是大学中的基础教育,研究生教育是大学中的高层次教育。本硕一体化是指将原来独立的本科生培养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按照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设计和考虑,融合而成一种现代人才培养模式[1]。近年来,我校结合本校实际,转变教育理念,改革管理体制,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探索实施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现总结如下。

1.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既是现行的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制度的延伸与有效补充,又沿用了硕博连读和提前攻博这一博士生培养方式。可缓解招生数量与培养质量的矛盾,吸引本校优秀本科生源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对促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2]。

2.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硕一体化培养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整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通过运用现代的信息化技术的方法手段来研究并解决生物学和医学中的问题,进而为人类健康、疾病诊疗和康复服务。该学科涉及的领域较广,分为很多研究分支。课程多,方向多是该专业的主要特点[3]。

我校结合本校实际,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培养进行了分层、分类设计,修订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统筹安排并本科课程与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整合课程内容,灵活设置选修课程,使课程体系相互衔接,课程设置与培养方向相统一[4];按照2年综合基础教育、2年本硕一体化专业课程学习、2年实践创新能力学习安排课程,融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实验手段和操作方法教学为一体,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本科三年级结束后,由导师组进行考核,达到保送研究生资格的学生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硕士毕业论文毕业。对不适宜本硕一体化培养的学生实行因材施教分流。

3.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硕一体化科研、实践基地建设

加大科研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增强综合性和创新性科研项目,完善实验室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鼓励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改革;根据不同教学和研究需要多渠道建立实践基地,构建兼顾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层次的实践基地,将科研能力与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本硕培养全过程。

4.教学方法改革

实行完全的学分制,除了常规的教师授课方式,提倡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5.导师队伍建设

建立完善的本科生导师与研究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一般以班级为单位,即班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学习生活;通过师生双向选择完成研究生导师的配备,导师遴选遵守严格的选聘标准,采用灵活的选聘机制,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不超过3名,根据培养需要可进行高校和合作单位联合培养,指导学生修读专业课程,参与科研项目,完成高水平毕业论文的设计与撰写[5]。

“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是对高等教育的探讨。我校通过有针对性地优化设置相应课程体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整合优化实践教学基地,探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硕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全面提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质量与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学习力和创新力的高素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娟,张玲彬,束龙仓.水利类人才本硕一体化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09):268-269.

[2]赵银军,苗亚琼,邓青.地方院校应用技术型专业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探讨——以广西师范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40(03):25-27+32.

[3]汤池,卢杨,于霄,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03):137-140.

[4]王光明,苏丹,贾国峰,等.教师教育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成效——以天津师范大学“3+1+2”模式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34(12):12-16.

[5]赵于前,张竣凯,李香花.生物医学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3,30(05):4452-4456.

本文受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资助(编号:2016YJG-010)

论文作者:景爱华,李景华(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  ;  ;  ;  ;  ;  ;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初探论文_景爱华,李景华(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