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合作与东北亚经济圈_经济论文

中韩合作与东北亚经济圈_经济论文

中韩合作与东北亚经济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北亚论文,中韩论文,经济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3月,韩国总统金泳三访问中国,在韩国朝野上下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原先就看好中国市场的韩国企业家们纷纷前往中国投资。作为东北亚地区两个重要的成员,中韩合作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而且必将对方兴未艾的东北亚经济合作产生深远影响。

一、中韩合作的经济基础

韩国是东北亚地区仅次于日本的经济大国,拥有相当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在电子、钢铁、船舶、精密仪器等方面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准。现在,韩国已发展成为东北亚地区继日本之后的第二支海外直接投资劲旅,并且急需把某些不景气的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等技术产业转移到劳动成本低的“后发展中国家”。然而韩国目前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如资源贫乏,劳动力成本上升,与欧美贸易磨擦加剧等。

而中国是东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资源大国,拥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全世界日益看好的大市场。但中国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技术比较落后,资金缺乏,也急需进一步开放,加强与先进国家的合作。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和韩国在经济上各具优势和劣势,互补性很强,双方都有强烈的合作需要和合作愿望,这也是中韩两国在未建交之前就能迅速发展经贸关系的根本原因。据韩国产业研究院的资料,90年代韩国对中国出口产品有:建筑机械及零件、办公设备、彩电、录相机、摄像机、微型集成电路等重化工业产品和电子产品,而韩国需要进口的是中国的玉米、大豆、原棉、矿石、工艺品、中药材等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但中国和韩国并非完全是一种垂直分工的关系。在某些尖端科技领域,中国也有优势,可以表现为逆垂直分工。而在纺织、成衣和某些家用电器上,则是水平分工的关系。

中韩合作还有着优越的地理条件。中国胶东半岛与韩国只是一海之隔,距韩国西海岸仅300海里。中国东北经济区的大连,营口,图们江出海口,均可直接通航;陆路有丹东—新义州—汉城等铁路相通。交通的便捷大大降低了用于运输的成本,也是双方合作的基础条件之一。

二、中韩经贸合作进程与现状

中国同韩国经贸交往是从1979年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后起步的。当时,双边经贸往来主要通过香港、日本和新加坡等地间接进行的。但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相当迅速,特别是1990年双方分别在汉城和北京设立了贸易代表处,1991年7月和1992年1月先后签署了中韩贸易协定和投资保障协定后,两国之间经贸关系趋于正常。尔后以1992年8月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为契机,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仅在商品交易,而且在投资和劳务等领域都全面进入了扩大与发展时期。

十多年来,中韩贸易除个别年份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均处于增长状态。双方进出口贸易额从1979年的1900万美元迅速增长到1990年的37.02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高达61.6%,1991年又比上一年增长了51.05%。1992年比1991年又增长了41.2%。这样,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增长速度不仅远远高于世界贸易发展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还高于韩国同其他国家发展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

自1992年《中国国际商会和大韩贸易振兴公社关于贸易的协定》生效以来,特别是两国的正式建交,更使中韩经贸关系有了一个飞跃。由贸易主导开始转向全面合作,由间接贸易转向直接贸易。据统计,到1992年9月,在韩国对中国的出口总额中,直接贸易比重已达到60%以上。韩国对华的投资步伐也明显加快,仅1992年一年,投资项目就达到225项,投资金额达221亿美元,而且开始出现大型项目,如:1993年2月,韩国开发公社与天津开发总公司签署了天津韩国工业用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合同,这是韩国政府在中国大陆投资的第一个现代化工业园区,投资规模为4亿美元;韩国最大的钢铁企业──浦项钢铁公司已于1992年9月同上海宝山钢铁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将在上海浦东新区组建一座年产马口铁12万吨的钢铁合资企业,总投资1亿美元。同时,还将在大连兴建一座年产能力为10万吨的钢铁服务中心,在广东兴建一座年产26000个标准集装箱的工厂。

目前,韩国来华投资的企业日益增多,而且洽谈的成功率相当高,同时,投资领域也有逐渐拓宽的趋势。韩国的几个大财团,如大宇、现代、三星、晓峰、双龙等都看好中国,许多项目已在洽谈之中。可以说,韩国朝野上下都对中国市场寄予极大期望。政府和各大企业都把骨干派往中国学习,为将来进一步合作进行人才准备。

三、中韩合作是东北亚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韩经贸交往之初,韩国主要是通过香港进行转口贸易,其次是通过深圳、广州、上海等南方城市进入中国的内地市场。在投资方面,韩国也是首先在南方开始立足,然后试探着向北方深入。直到中韩建交之前,可以说韩国对华贸易和对华投资的重点基本上是在南方。中国南方地区较为发达,通商条件与投资环境较好,又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那里较早地制定了吸引外资的各种优惠政策,所以韩国企业首先在那里立足是理所当然的。到1989年,韩国在中国投资的较大项目大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如福州的大宇冰箱,珠海的金星彩电等。

但是,韩国对中国的真正经贸重点却在环渤海地带和中国东北地区,今后韩国对中国的投资也将北移到这些地区。胶东半岛和东北三省将成为韩国投资的热点,这与中国目前正加紧实施的环渤海战略可谓不谋而合。

环渤海地带是指太平洋西岸,环绕中国最大的内海──渤海,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和北京、天津三省二市,占中国国土面积的6%,但工农业总值却占到全国的1/4以上。这里有全国少有的资源、科技、交通、工业基础等优势,应该充分利用,并积极引进外资进行建设,以带动中国北方经济的发展。

胶东半岛是渤海地带的中心,包括青岛、烟台、威海这样的明星城市,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经济基础雄厚,尤其是胶东半岛与韩国仅一海之隔,具有天然便利条件。而韩国目前正抓紧开发西海岸地区,并明确指出主要目的就是为与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开展经济合作作准备。故而,胶东半岛与韩国发展经贸往来的前景是十分美好的。目前,这一趋势已十分明显。到1993年年底,山东省已累计批准韩资企业500多家,合同利用韩资4亿多美元,占到韩国对华投资的一半左右。韩资的投向已全面拓展到金融、房地产、商业、经济技术咨询等第三产业。青岛、威海、烟台三市已开辟了“韩国工业园区”,以加快发展同韩国大企业的合作。

中国的东北地区也是中韩合作非常有前途的地区。这里资源丰富,急待进一步开发,而且有1亿多人口,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广大的消费市场。早在两国建交前夕的1992年1月,黑龙江就与韩国签订了合作开发三江平原农业的协议,开垦耕地4万公顷,设计能力年产粮豆1亿多公斤,其中韩国财团投资1.5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75%,这是迄今最大的中外合资的农业项目。吉林省珲春市和图们江流域的开发也是韩国一直很感兴趣的,因为这对于中韩贸易、日韩贸易和俄韩贸易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预见,中韩双方在东北地区合作开发的规模和领域都将会进一步拓展。

如上所述,中韩合作的热点地带在东北亚,因此中韩经济合作完全可以认为是东北亚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东北亚经济圈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中韩合作对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影响

目前,东北亚经济合作方兴未艾,被认为是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中最现实和最有希望的。除中韩两国外,该区域还包括俄国远东地区、蒙古、朝鲜和日本。由于中韩两国在东北亚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两国地理上的中心位置,中韩合作势必对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整体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目前看来,中韩经贸关系是东北亚双边经贸关系中发展势头最好的一个,而且必将很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向纵深发展。

首先,中韩合作的发展将迫使俄罗斯在对外经济战略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俄罗斯目前也急需大量的建设资金,其相对落后的远东地区更需邻近的日韩资金的投入。因此,俄罗斯与中国在吸引日韩资金和技术方面势必竞争激烈,而这种竞争自然会推动俄日之间和俄韩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并对改善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和调整吸引外资政策等起到积极的影响。

其次,中韩合作加速了日本和其他国家以及与中国北方的经济技术合作。日本对中国东北一直也有浓厚兴趣,但中韩合作的发展使韩国无疑成为日本有力的竞争对手。既然中国的东北亚市场是其利益所在,空间又是有限的,日本当然不会坐视韩国独领风骚。目前,日本在东北亚地区还没有什么实质性动作,而其竞争对手韩国的实力又不可低估,故此日本会采取措施,加强与中国北方的经济技术合作,并期望能发挥其一贯所希望的那种主导作用。

总之,中韩合作产生的经济效应绝不局限中韩两国,而是辐射到邻近各国,在东北亚地区掀起一股竞争与合作的新浪潮,从而把东北亚经济合作推向纵深发展。同时,东北亚经济圈的发展也势必对中韩合作起到积极作用。二者之间既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又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可以相信,中韩合作乃至整个东北亚经济圈的前景都十分广阔,并有望成为“亚太世纪”到来的先声。

标签:;  ;  

中韩合作与东北亚经济圈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