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急诊治疗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杨齐明

邵东县人民医院 湖南邵阳 422800

【摘 要】目的:评价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急诊治疗期间临床护理干预效果,为病毒性心肌炎小儿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急诊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n=52),结合临床护理方法不同分组护理。对照组26例病毒性心肌炎小儿接受基础护理,观察组26例病毒性心肌炎小儿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病毒性心肌炎小儿治疗效果、家属护理满意度、小儿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病毒性心肌炎小儿治疗总有效率、家属护理总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小儿治疗期间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小儿生活质量、家属满意度、缩短治疗时间,护理效果显著,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 治疗效果 护理效果 生活质量 住院时间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性疾病代表,有发病急、危害大等特点,降低小儿生活质量,也是导致小儿死亡的主要病因。针对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上以大剂量维生素C、果糖二磷酸钠为主,但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需重视治疗期间小儿护理工作。相关资料指出,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预后效果、生活质量[1]。基于此,本文就我院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例,总结临床护理方法、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选自2017年5月-2018年10月,总计52例。纳入标准:(1)经检查确诊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2)患儿既往身体健康;(3)家属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重要器官病变;(2)严重合并症;(3)家属理解能力障碍。进行52例小儿护理分组,小儿组间例数相同,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区间1-12岁,年龄均值(5.60±1.50)岁。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区间1-11岁,年龄均值(5.63±1.65)岁。2组小儿基本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基础护理。给予小儿用药指导、病房环境护理、家属知识教育等基础护理。

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综合评估小儿情况,结合患儿个体情况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儿对陌生医疗环境的恐惧感、对陌生医护工作人员的抵触感,并以游戏等方式和小儿建立亲近关系,帮助其熟悉医院环境的基础上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病情恢复。(2)用药指导。治疗期间关注小儿情况,了解病情变化情况,指导家属用药,强调用药剂量、时间,定时检测小儿心率、脉率等情况,确保小儿用药期间的安全性。(3)饮食护理。小儿治疗期间要求绝对卧床休息,指导家属合理搭配膳食,饮食上侧重高维生素、蛋白、热量的易消耗食物,控制钠盐摄人,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预防小儿便秘。(4)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通过和家属之间的有效沟通了解家属疾病认知能力、知识接受能力,并结合家属化水平发放宣传资料,以图文结合、视频等方式讲解疾病知识,强调小儿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另外,叮嘱家属减少小儿出入大型公共场所的频率,经常开窗通风,增加日常活动量提高小儿自身免疫力、体抗力。

1.3观察指标

记录病毒性心肌炎小儿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进行家属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104份问卷有效收回,总有效率100%)。

1.4治疗效果评价标准[2]

显效——病毒性心肌炎小儿症状明显改善/消失,小儿情绪平稳,身体指标正常。

有效——病毒性心肌炎小儿症状、情绪、身体指标检查结果均有好转表现。

无效——显效、有效情况未达到,小儿症状明显。

1.5生活质量评分标准[3]

参考SF-36生活量表评价病毒性心肌炎小儿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活功能,单项指标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小儿生活质量越佳。

1.6统计学方法

52例病毒性心肌炎小儿实验观察指标结果经SPSS19.0软件包处理。计数观察指标小儿治疗效果、家属护理满意度以%形式展开以及X2检验;计量观察指标小儿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以形式展开以及t检验。结果为P<0.05,表示小儿以及家属实验指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对照组病毒性心肌炎小儿治疗后效果见表1,总有效率分别为96.15%、80.77%。经统计学计算,X2=7.5238,P=0.0232。

表1 病毒性心肌炎小儿组间临床疗效对比 [n(%)]

2.3计量指标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病毒性心肌炎小儿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结果见表3。经统计学计算,P<0.05。

表3 病毒性心肌炎小儿组间相关指标临床对比()

3 讨论

当前,针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尚无特殊治疗方法,治疗期间配合护理干预是促进患儿恢复、稳定患儿心态、提高患儿治疗配合度的关键。对比成人患者,小儿阶段心理、生理处在发育不成熟阶段,疼痛忍耐力、认知程度低,对治疗、护理工作主动性较差,对陌生环境抵触情绪明显。综合护理干预时,通过心理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工作,稳定了患儿的心态,提高了患儿治疗配合度,增加了家属疾病认知度以及小儿护理能力,提高护理质量、治疗预后效果、家属满意度[4]。程红研究指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护理中人性化护理促进疾病康复,护理价值显著[5]。

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病毒性心肌炎小儿治疗总有效率(96.15%vs80.77%)、护理总满意度(100%vs76.92%)以及计量指标比较,P<0.05。和师小霞研究结果有一致性,观察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护理满意度(90.20±1.05)分高于对照组,P<0.05[6]。

综上所述,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期间进行综合护理明显提高治疗预后,具有护理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丽娟,陈伟良.优质护理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3):256-257.

[2]李晓娟.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针对性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6,22(16):88-89,90.

[3]王玉霞.中西药结合治疗及优质护理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8):138-139.

[4]郭静.优质护理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11):114-115.

[5]程红.人性化护理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7,(50):108.

[6]师小霞.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效果探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7):7241.

论文作者:杨齐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  ;  ;  ;  ;  ;  ;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急诊治疗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杨齐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