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依托某项目的主厂房混凝土框架结构,介绍了结构专业全流程BIM三维设计的流程,选取REVIT为BIM设计平台,介绍从结构建模计算到三维模型到施工图的实现过程,示例了三维实现形式,使用特点,抽取施工图,通过全流程BIM模式与传统三维模式的对比,显示出全流程BIM设计的优越性与高效性。
关键词:BIM设计,结构施工图,全流程
1.前言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指建筑信息模型,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起三维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 。BIM技术的优势是不同专业、不同部门、上下游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从建筑、结构、汽机、锅炉、承建商、业主到最后的运行单位,都可以实现可视化、数字化共享。在此共享的前提下,可以高效、快捷、经济的处理项目从设计、建设、运行全生命周期遇到的问题 。本文结合某工业建筑的工程实例,旨在提出一种结构施工图全流程BIM设计的方法,将为现有的BIM设计阶段遇到的难题提供新思路。
2.选取结构的BIM三维设计平台
火力发电厂的主厂房混凝土框架结构(以下简称主厂房)作为发电厂的主要建筑物,有如下特点:(1)结构形式复杂,与工艺专业接口多,结构与工艺反馈埋件开孔信息,导致交互量大;(2)工艺专业的布置随设备厂家资料变动频繁,导到结构变动频繁;(3)施工图纸工作量大,含各层平面配筋图、各层平面模板图(包含埋件、开孔)、各轴轴立面图(包含纵、横轴立面及埋件信息)。而传统的设计方式以CAD二维为依托,依据计算软件结果绘制配筋及模板图,缺点明显:1、平、立面图无关联性,需要分别改动;2、结构计算模型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仅仅使用了模型计算结果用于施工图手动配筋;3、梁柱结构与工艺专业的管道碰撞无法直观检查;4、平面的埋件、开孔信息人工选择埋件型号等。
基于计算模型,选择合适的BIM平台将结构信息三维化、数据化,可以良好地解决主厂房设计中存在的难点。选取的软件要满足以下要求:1、计算软件SAP2000与平台接口;2、有丰富的API函数,可以进行二次开发;3、三维实体可见并可抽取平、立面模板图、梁柱配筋图,并与三维关联度密切,三维改动,图纸更新;4、可与工艺三维平台实现数据交互,埋件、开孔等工艺专业的提资信息数据化管理。
综上,具有 Revit SDK API 函数的Autodesk Revit Structure (以下简称REVIT)作为主厂房结构三维设计平台。
3.传统结构施工图与BIM翻建的难点
目前国内设计院的三维设计,普遍采用的形式是专门设置三维小组:由结构工程师在计算软件中进行结构设计与计算,在CAD二维中绘制出施工图,含配筋图、平立面模板图、埋件开孔图等;专设的三维小组依照结构工程师的施工图翻建结构三维模型,在工艺专业BIM平台与工艺管道共同进行碰撞检查。
采用这种式,施工图改动的同时,需要耗费人力、时间专门对三维模型进行同步维护,施工图先于三维模型,即使后期三维翻建与工艺发现有碰撞,也是在施工图完成之后,当发现碰撞要返回重改结构布置,此时施工图已完成,要重新修改。由此导致三维模型对施工图的提导意义不大,对工程设计人员来说,三维变成额外的工作量,无法应用于工程实际。这一直是传统结构施工图三维模式的痛点,也是无法根本性普及的原因。既不能提高设计效率、也对设计没有指导意义。
4.结构施工图全流程BIM三维设计流程综述
本文介绍的是一种全新的全流程BIM三维设计过程:结构依托REVIT平台,与工艺专业BIM直接数据交互,并在REVIT三维的基础上抽取施工图。三维设计过程如下图示: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计算结果——三维模型——施工图实现在流程年的一体化,设计流程简化、高效;三维实际指导并应用于施工图,具体有实际意义和使用价值;与工艺专业的直接交互,提高双方效率。
5.三维设计示例
本文以某火力发电厂二期主厂房结构为例,介绍三维设计的主要流程。
5.1 几何建模与荷载导入
建模计算都是结构分析设计的基石。传统方式依据计算结果手绘施工图,对建模要求仅仅是符合结构实际受力特点即可,但三维设计里抽取施工图的三维模型是由计算模型导入REVIT平台而形成,要达到施工图的深度要求,因此,对计算模型的要求更高,对于错层、沉板、双梁、结构找坡等须按实际设置,保证导入模型中达到所见即所得,利于后期工艺专业在三维平台的结构模型进行埋件、支吊架的准确布置及碰撞检查。
几何模型建成后,将工艺专业的支架架荷载以EXCEL形式,导入SAP2000中。
5.2 几何模型、计算数据导入REVIT三维
将计算软件的几何模型、计算结果导入REVIT,形成结构的三维模型。如下图示:
导入的三维模型在REVIT中进行细节调整,以满足实际需求:如梁柱边线对齐、梁加腋、双梁平齐柱边、柱偏移等;牛腿或花栏梁、T型梁等异形构件。
5.3 与工艺专业BIM交互
工艺专业常用的BIM软件PDMS和CAD。REIVT的存储数据可以直接导出为CAD格式,或或可以保存为PDMS可读的数据格式。工艺专业读取结构模型,与管道共同三维显示。
若是民用建筑或者行政办公楼等与工艺专业没有互提资料情况,可以直接跳过这一步,抽取结构配筋施工图。工业厂房需要与工艺专业进行数据交互:1、将结构布置传递给PDMS,以便于工艺专业进行管道及支吊架布置和检查碰撞;2、工艺同时向REVIT传递预埋件及楼板上的开孔信息。若双方布置有冲突,可能过数据传递平台协调。
在REVIT中读取工艺专业传递的埋件、开孔数据,创建埋件、开孔实体,可抽取施工图。
5.4 抽取结构施工图
工业建筑的结构施工图包含两部分:包含梁、柱、板配筋信息的配筋图;包含埋件、开孔信息的平立面模板图。
主厂房设计周期长,从结构设计到最终出版施工图,中间的改动量大,改动频繁,传统的手绘制图在改动这一块全部依靠人工操作,而三维设计中,模型的任何改动都是联动的,图纸会自动更新,不需要额外花费大量的工时进行操作,同时保证了平、立图始终保持一致。
与传统同类型主厂房施工图相比,结构配筋图效率提高近一半,平立面模板图(含埋件、开孔)几乎不需人工干预,即可达到最终施工图的标准。
6.结论与建议
采用全流程三维设计,具体有明显的优势:
1、与传统三维流程相比,减少项目人员配置,不需要专门的三维翻建人员
2、三维与施工图设计同步,使三维模型发挥重要的指导意义,实现三维与施工图同步、减少三维建模工作量
3、数据信息平台一体化,工艺专业与结构专业数据交互、工艺专业埋件\开孔\荷载信息数据化交互、智能化自动抽取的施工图,都在REVIT平台中实现可视化存储。
4、智能抽取施工图,布置图、平面模板图、立面模板图、梁板柱施工图都能据三维模型自动抽取,大大提高了设计人员的效率,减少了设计人员重复性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网络,百度百科关于 BIM的介绍。
[2]郑华海,刘匀,李元齐. BIM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J].结构工程师,2015,36(4):233-241.
[3]李云贵,邱奎宁,王永义. 我国BIM技术研究与应用[J]. 铁路技术创新,2015(2):36-41.
[4]王轶群. BIM技术应用基础[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5]北京绿色建筑产业联盟. BIM技术概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6]徐剑. Revit系统软件二次开发研究[J]. 铁路技术创新,2014(5):39-41.
[7]欧特克公司.Revit Structure 2010用户手册,2009
论文作者:刘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0
标签:施工图论文; 结构论文; 模型论文; 工艺论文; 专业论文; 流程论文; 数据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