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肖丽

(湖北来凤县人民医院 湖北 恩施 445700)

【摘 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常规护理)和试验组(T组,临床护理路径),各50例。对照组(C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T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包括术前和术后护理、用药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方面。对两组方法患者满意度、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效果、用药依从性、住院平均时间和费用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依从性和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良好,在临床治疗中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结核性胸膜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328-02

临床护理路径(CNP)作为新型的临床护理模式,以病人为中性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减少医疗费用,最大化利用医疗资源[1]。结核性胸膜炎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胸膜炎性疾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代谢产物侵入胸膜,胸膜腔处于高敏状态而引起的变态反应和炎性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胸腔充血、水肿,内皮细胞脱落和白细胞浸润等[2]。结核性胸膜炎的主要临床治疗方式是胸腔穿刺术或胸腔闭式引流术结合药物治疗[3]。因此,手术前后对胸外科患者进行及时、正确、多方位的人性化护理减少不利于患者康复的因素成为必然趋势。本院采用临床护理路径与常规护理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护理中的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其提高护理质量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入院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00例,入选病人符合《临床诊疗指南-结合并分册》纳入条件,排除合并心理系统和精神类疾病。将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C组)与对照组(T组),均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C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护理,T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常规护理措施:(1)观测患者呼吸、体温等生理体征,帮助患者采用侧卧位或半卧位利于放置引流管,避免体位突然变化;(2)指导患者采用高维生素、高蛋白、清淡的健康易消化饮食,保证少量多餐,有助于体力恢复;(3)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判断是否给予氧气,保证病人鼻导管通畅,鼓励病人咳嗽排痰,保证呼吸道畅通;指导患者采用缓慢腹式呼吸,避免剧烈的咳嗽;(4)身体条件允许时鼓励患者下床少量的活动,加强肺部锻炼,增加肺活量;(5)协助抽吸胸腔积液并做好抽水后护理;(6)遵照医嘱给予患者抗炎和抗结核用药治疗,加强患者用药依从性宣传;(7) 高热患者按高热护理进行常规护理;(8)进行用药指导和出院指导。

T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入院便采用本院制定的临床护理途径表。具体内容如下:(1)入院时由当班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临床路径表内容,争取患者理解与配合;(2)入院第1~3 天,记录内容包括入院处理和护理评估,健康宣传,评估患者各项生理、心理、家庭环境、社会关系以及健康行为等,按医嘱执行个性化治疗,预约检查并陪同、运送患者进行检查,对患者进行入院治疗和出院计划解说;(3)入院第4 天,护理内容包括住院后基础护理、各项检查指导、协助医师进行胸膜活检和胸腔穿刺等检查,PPD皮试结果分析和皮肤护理、胸腔穿刺术后护理,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和作息、指导用药及告知注意事项等,观测用药后疗效以及是否存在不良反应;(4)入院第5~7 天,护理内容包括进行胸腔引流护理、服用抗结核药物患者的健康教育,监测患者心理和生理状况,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更改护理存在的问题;(5)入院第8~13天,护理内容包括胸腔闭式引流护理以及服用抗结核药物的健康教育;(6)入院第14天,包括胸腔闭式引流拔管后护理和、指导患者办理出院,进行出院后随访以及出院后健康教育。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方法患者满意度、治疗总有效率、用药依从性、住院平均时间和费用进行比较。(1)患者满意度:患者出院当天填写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满意度调查设置不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三个级别,满意度(%)=100−(100×不满意人数/总人数)。(2)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效果分4个等级:治愈,治疗后病人胸腔积液和临床症状消失,胸膜无增厚;显效,治疗后胸腔积液低于20%,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胸膜无增厚;有效,胸腔积液少于20%~50%,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胸膜轻度增厚;无效,治疗后低于以上治疗标准。总有效率%=100-(100*无效人数/总人数)。(3)用药依从性:遵从医嘱按时用药患者占总患者的比例。(4)住院时间和费用:入院第1天到出院日总天数,入院期间产生的所有医疗费用。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量资料记录为均数±标准差( ± 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T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C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两组相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C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 a, b与C组相比,P<0.05。

3 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处于高敏状态的机体胸腔中引起的胸膜炎症,其临床症状主要为胸膜充血、水肿和内皮细胞脱落等。由于结核性胸膜炎起病急、病程长、易反复,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及生理负担、既加重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又给患者造成焦虑等负面情绪。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能够以病人为中心,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临床护理路径是按照时间轴有预见、有计划地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科学的护理方案,对患者治疗期间得到更细致、全面的护理服务。另外,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保证了详细、准确、科学地记录病情,准确的反映患者病情及状态变化,为调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避免了医护人员治疗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减少护理差错。

我院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进行了调整,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根据病人病情、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制定个性化的科学护理计划,采取个性化治疗、针对性的心理、饮食护理等措施,以期达到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医疗资源的目标。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与同期常规护理模式患者比较,采用临床护理途径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利于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医疗费用。

综上所述,将临床护理路径引入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中,对提高病人满意度和依从性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可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胡建芬.临床护理路径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术病人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0):66-67.

[2]张蕴淑.临床护理路径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162-164.

[3]Diel R, Loddenkempor R, Meywald-Walter K, et al. Comparalqveper formance of tuberculin skin test, Quanti FERON-TB-Gold in tube assay, and T-Spot-TB test in contact investigations for tuberculosi [J].Chest.2009,135(4):1010-1018.

作者简介:

肖丽,女,1974年12月8日,湖北来凤人民医院,大专,护理专业,先后在心内科呼吸内科感染科任护士长,现在公共卫生科任干事。

论文作者:肖丽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2

标签:;  ;  ;  ;  ;  ;  ;  ;  

临床护理路径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肖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