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定西市安定区团结镇中化村村史初探论文_杨振清

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定西市安定区团结镇中化村村史初探论文_杨振清

(中华路中学,甘肃省 定西市 743000)

摘要:中化村的地位置和历治管属很特殊,虎头山战斗与明代王氏墓群颇具传奇,中化小学历史令人寻味,地方民俗民风别具色彩。

关键词:甘肃定西;中化村史初探

资料搜集 刘雄 刘勇 王富林 马燕

口述 王耀文

整理 杨振清 杨作林

【区位地理】

中化村,位于定西市安定区团结镇东南部,与陇西县马河镇毗邻,地处大营梁山脉东端山阴,寒水河系(关川河东河水源之一)的与杨营--马河水系( 渭河东北水源之一)分水岭以北。三湾一岔(化家湾、松树湾、石碑湾、陈家小岔),在定西安定干旱山区属气候环境比较阴湿的地方。东南部老鹰山下松树湾隧道南北纵向贯通,陇海铁路从腹地穿行而过。东与金花村、庙川村相接,西与寒水村相接,北接唐家堡村(雍家湾社)。

【历治管属】

中化村,这块古老土地历史久远,据史料记载,上古初民早有人类活动,生息繁衍,其历史管治随定西、陇西两县历史演变而变化。

夏、商、周之际,属雍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为西戎所居。秦、汉属南安郡(今陇西县)、三国时统属于魏,隋朝时定西县属陇西、会宁两郡所管。唐代定西地区为吐蕃所辖。宋神宗五年(1073年),升古渭寨(今陇西)为通远军。元丰五年(1028年)通远军升为州。金皇统三年(1143年)定西城开始设县,1253年金元帅兀术攻占陇西后,改称陇西为巩昌,设置巩昌俯,以后元、明、清三代,漳县、定西、临洮县均为巩昌俯辖地。

1216年金宣宗贞祐四年,定西县升为州,1266年(世祖至元三年)撤并定西、安西、通西三县置于定西州。《清史稿·地理志》云“巩昌俯(治今陇西县),领一厅一州,七县。为陇西、安定、会宁、通渭、宁远(今武山县)、优羌(今甘谷县)西和七县及岷州(今岷县)、洮州厅(今临谭)。安定县,巩昌俯北六十里,南,南安山,东,照城、凤凰山,西,西岩山,东南温泉山,北,车道峴……。镇一,龟儿咀(鸡儿咀),肆驿,延寿、通安、西巩、秤钩。”。1352年(惠宗至正十二年)元以大地震改定西州为安定州,1377年(太祖洪武十年)降州为县,“安定”之名沿用明清两代,一直到民国三年(1914年)又改名为‘定西’”属甘肃省兰山道。1928年(民国33年)成立甘肃省第九督察专员公署,治临洮县,辖定西。1949年8月14日定西解放,16日定西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会宁专员公署。9月设甘肃省定西专员公署,辖定西、陇西、渭源、通渭、岷县、漳县、临洮七县。

1949年8月定西解放后,开始组建新的人民政府,迅速接收了通安驿(属定西,后划属陇西)、唐家堡两个敌伪乡公所,并及时组建了通安区人民政府。根据解放初的特殊环境和情况,通安区下设通安、香泉和唐家堡三个片。并成立了通安区所辖的通安、西岔、古城、金山、泉子、庞家、杜坪、柳屏、唐家堡、高泉、西寨、香泉、清静、花坪等14个乡人民政权和农会。

中化村的三湾一岔(化家湾、松树湾、石碑湾、小岔里)中,坑窝里、小岔里、麻子川、石品湾、西化家湾属寒水乡,东化家湾、松树湾、阴屲上、庙背后、张家湾、柳家湾属柳屏乡(民国时期为锦屏保,辖金花、庙川、孟家湾、贵家沟等地),化家湾属陇西县通安乡。中化村地域解放前、后分属定西、陇西两县管辖。

【虎头山战斗与定西解放】

1949年(民国3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取得空前胜利,8月3日,彭德怀、贺龙、习仲勋率领的第一野战军,取得陇东战役胜利之后,兵分左、中、又三路进军兰州。

解放军2兵团组成的中路军于8月4日由庄浪、6日由秦安兵分两路抵达通渭城,6日通渭解放,9日,进入通渭马营,越过黑燕山,经定西内官进军兰州,同日,在人民解放军西进和中共陇右地下党壮大的形势下,陇西县和平解放。解放军1 兵团附18兵团62军组成的左路军,于11日从秦安、甘谷两地出发经通渭南进入陇西县。解放军19 兵团组成的右路军12日由静宁经通渭抵达华家岭,夜宿此地,13日进驻宁远镇,14日晌午抵达定西城南的石坪村地带。

8月13日,为了接应人民解放军进军定西和兰州,陇右地下党陇右工委、武工队在陇西通安、古城、马家河等地散发和张贴:“迎接解放军、迎接全国解放,歼灭国民党马家军残余”等传单、宣传标语,并组织武装力量准备打仗。 据说当地村民李俊在大东梁上(今柳家湾山上),看到古城下的川里,麻麻沙沙、雾压压一片,这是解放军的队伍由通安向马河这边冲了过来,他说“不合适”,“解放军来了”,”要解放了”……,打仗的消息很快在锦屏保(现中化村)的松树湾、柳家湾、小岔里、石碑湾、䪏家川、麻子川、魏家川等地传开。国民党马家军侦察到这一情况后,中午饭的时候,马家军骑兵足有一两百人,已经从魏家湾山梁上、小岔山上翻过来了,不大一会,马家队伍就到了下坪子(阴屲上),准备前往马河袭击那里的解放军,他们进入松树湾深豁峴时才发现,解放军在此早设有埋伏,解放军从阴屲上打了过来,一时间马家军丢盔卸甲,马匹从山坡、地埂上往下乱滚,见机不妙,马家军原路撤回,解放军迅速分别顺松树湾、下坪子往下向北过河,这天夜里再没有仗打,但在夜深地时候响过一两次炮声。第二天,8月14日,太阳冒花的时候,解放军的队伍从松树湾、四队坪子穿过来了,解放军的队伍里唱着“跟着毛泽东走……”的“革命歌曲”,上了大东梁,后晌午时候,正在撤退中的马家军与解放军在大东梁(小岔梁上)发生战斗,一时间,战火弥漫,枪炮齐鸣,军两对峙。在虎头山(魏家湾山顶上),马家军而与顽抗,组织反攻,战斗吃紧,强攻不下,解放军一个连长(一说营长)在战中牺牲。但国民党马家军残余命该覆灭,十几匹骑兵手持双刀冲进魏家种的一块胡麻地,欲与解放决一死战(新垦荒地胡麻长的特别长),不料胡麻跘住了马蹄,马队失去了战斗力,经过十几分钟的激烈战斗,盘踞在此的马家军基本被消灭,个别仓皇逃窜。至此解放军前往进入定西城,14日定西解放。第二天,当地农民,在虎头山一带地理的麦拢子下抢着拾出了许多手榴弹、步枪、子弹、以及弹壳,据说,有人用担子往家里担。19日定西县人民政府成立,中共甘肃省委第一次会议在定西大城隍庙召开。中共甘肃省委成立。

【团结人民公社与中化生产大队】

〖关于公社〗

中化村,这块地方是“团结人民公社”的诞生地。经过1949年解放战争、1950年剿匪、抗美援朝、1951年镇压反革命、1952年土地改革,1954年农业生产互助组、合作社运动,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创办高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农村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完成,1957年执行大跃进政策,进行社会主义教育。1958年2月21日,经甘肃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定西县古城、通安驿、西岔乡划归陇西县管辖,化家湾(中化一队)从陇西县划属定西县”,同时,团结人民公社建立,下设生产大队,中化生产大队建立,下设12个生产队,刚刚建立的各个生产队办起了公共食堂,同时,取消一家一户的“小灶”,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6月部分社员参加引洮工程,1958、59年全大队出现人口外流,口粮紧张,浮肿病严重,饿死人(或人中毒死亡)的情况。

团结人民公社办公地点,最初设在中化八队姚忠的家里,当时把姚家的房子进行简单修缮,对旧式窗子进行改造,安装了玻璃。同年,开始筹建公社新址。1959年团结人民公社搬迁至十一队(石品湾社)的大罗圈里(李、张、罗三家现居在此),现在,石品湾社的老年人到还把这里叫公社院里。后来不确定是哪一年,团结人民公社搬迁到唐家堡,据说新搬迁的团结人民公社办公地点也设在谁家里(待考证,但肯定不在现在团结小学所在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1983年撤销团结人民公社,变更为团结乡人民政府,并由原址(现团结小学所在地)搬至现址(在团结街道)。

〖关于中化村(大队)史况〗

1958年9月,团结人民公社成立的同时,中化生产大队成立(下设12个生产队),大队部办公地点设在十一生产队(石品湾社),大队部如同一个农家院子,坐西向东,东北开大门,坐落在原石品湾火车站以西三十米、焦家往东北一百多米附近,朝东是石品湾养路工区。院内,建有一间箍窑、一间商店、一间大队办公室,并排分布在院子北边,院子西边有一间生产大队卫生室(药铺)。1984年左右大队部移至现中化小学附近,如今,中化村村部已建为围墙砖砌,院落地面硬化,办公室为砖木结构,各种功能室、设施、设备较为齐全,条件较好的村部。

至于,“中化”一名因何而来,无人知晓。据分析,很可能是由于中化村位于安定区南部几个乡镇(宁远、杏园、李家堡、香泉、内官、高峰、团结)的中间位置,并且在团结公社东南部的几个大队(高泉、寒水、中化、金花、唐家湾、杜坪)中也位于中间,加之在“三湾一岔”中,”化家湾”之地名远近闻名,故将大队(村)名取名为中化(待考证)。另外,“柳家湾”据传说出过柳员外,因而得名柳家湾。“松树湾”顾名思义就是曾经此地松树成林,故名松树湾,“石品湾”可能是因“石碑湾”而获其名。

顺应全国农村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中化大队(村)在1979年曾把七、九、十一三个队各分成两个队,全大队由12个生产队增加到15个生产队,1980年撤销新增加的三个队,把每个生产队分成几个生产小组,1981年包产到户,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1983年随着撤乡换镇,各生产队变更为社,具体,以原生产队名(1至12)数字为序是依次为化家湾社,东化家湾社,松树湾,阴屲社,柳家湾社,张家湾社,庙背后社,坑窝里社,小岔里社,麻子川社,石品湾社,西化家湾社。1965年11月至1977年中化大队个生产队每年在冬闲季节都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修水平梯田),农业生产基础逐年改善,1996年全村各社普遍落实”121”雨水集流工程,此项工程大大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到本世纪一十年代全村各社引洮饮水工程全覆盖,加之整村完成机修梯田,村民生活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彻底改善。

【中化小学】

〖关于中化学校〗

中化小学建校于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最初为黄鼎丞先生(今团结镇联庄人)创办的私立学校,校址在松树湾(松树湾社)大王庙,同年6月6日县政府训令,唐家堡乡松树湾保国民学校更名为”通安驿乡锦川保国民学校”。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校长姚宗贤,教员李生花,李芝秀。校董王智、王像贤、魏廷选、王维元、李树藩等,有学生五十五人。课桌13套、讲桌張,办公桌1張、黑板两面、学田150亩。1941年校长蔺希珍(庙川人),将该校址迁至庙背后大王庙(今庙背后社),同时改校名为“锦屏保国民学校”。 开设课程为甘肃省教材编纂委员会编写的小学国语、常识课本。1942年校长王希圣(金山乡人,今陇西县宏伟乡人),教员姚宗贤(今坑窝里社人,香泉小学毕业生),教室两间,办公室一间,学生20 人左右。1945年校长姚宗贤,教员李生花,李芝秀。1949年8月定西解放后,学校属地柳屏乡。县人民政府接管学校,更名为松树湾初级小学。1983年增设化家湾教学点,校址在东化家湾社。1995年8月化家湾教学点撤销。2015年增建了中化小学附属幼儿园。2016年至今年校长贵新荣

中化小学,解放后,属通安驿辅导学区管里,1951年9月变为第七辅导学区管理,1956年从通安驿学区分离后,属唐家堡中心辅导学区管理,1978年3月由变更后的团结公社辅导学区管理,1983年变由团结学区管理,2011年变为团结镇团结学区管理。中化小学,在八十二年的风风雨雨中,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各类人才,为地方文化教育事业做出来巨大贡献。

〖中化小学历任校长〗

姚宗贤,蔺希珍、王希圣、姚宗贤、薛树英、张富林,边国喜、贵宗、姚世俊、杨云天、张祥、杨西林、李辉、韩斌、杨军等。贵新荣(现任)

【陇海铁路穿越腹地】

1958年3月铁路系统和地方人民政府开始征用民工,修筑陇海铁路雍家湾至马河段。大队干部王耀文和许国治带领当地民工和甘南叛乱的劳改犯人为主力,使用是铁铣、背篓,箩筐等工具开始修筑铁路。松树湾隧道全场2224.3米,开通后因道路坡度大(坡陡),火车煤机头排烟量太大,严重缺氧,逼迫停止使用。1969年兰州铁路局决定“大战六十天开通松树湾”,再次修筑铁路,后试通车,1973年正式通车,当初为单向行车(由兰州方向开往陇西、天水方向,同时,寒水岔亦为单向行车——由南向北),1985年完成电气化工程,2003年复线开通,铁路开通后,在原中化大队部所在地附近,建有“石品湾”火车站。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火车运营中,铁路和火车站大大方便了当地农民的出行和生活。

至于“石品湾”站名,是由“石碑湾”而来,最初,可能某人把“石品湾”误述或误书为“石品湾”,一错就错,沿用至今。

【文物古籍】

〖石碑湾明代王氏古墓群〗

中化村石品湾社的石碑湾。有一处古墓群---王氏古墓群,距今五百多年,系明代古墓群,依山坡坐西向东,大致呈正方形,约八百平方米,坟地西北、东北面坟堆稀疏。现可见坟堆二十几个(有几个坟头已被夷为平地),坟滩最低处有石贡桌一处,坟滩中、西面处有石水槽一处,坟群中间立有石碑一个,碑文现已残缺不全。据说像现存这样的墓碑曾经有四五个,但不知什么年代其去向何方,成为一个谜,另外这一带地方,在明朝以前及明清时期均有回回长期居住,当地曾有人传说,其它几块石碑早就被居住在附近的回民搬走当了“魔刀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存这石碑在“文革”时期曾被几个在校学生当成“四旧”、“牛鬼蛇神”要挖除废掉,但在一位杨氏老者的坚决阻止下,幸免遭遇,石碑终于被保存了下来。2010年10月定西市安定区人民政府将该“王氏墓群”公布为定西市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

附:明朝,公元1369至1644年,陕西省,巩昌府(今陇西),三州14县之——安定县。

〖魏家堡子〗

麻子川社北面,魏家川河边,建有一个堡子,从这个堡子上可看到南面的化家湾、松树湾,北面的唐家堡,近处的小岔、石碑湾、小湾里(属寒水村)等地,为清末民初(年份不确定)修筑,墙体为黄土版筑,堡墙很厚、很宽,墙脚一仗有余、往上略窄足有七八尺,很高约三四仗、大墙之上再筑双行小墙,如同城墙,上面几个人可并排行走,堡门内设门栓,堡子四角设有哨眼,便于瞭望。堡子四周高悬,东面依山,北面高悬,南、西两面临河堡高易守难攻,是清末民初,当地人防御土匪的重要场所。堡子因地处魏家川魏保长家的地里而得其名“魏家堡子”。现已坍塌,不见全貌。

【中化村农、林、牧物产情况】

中化村农牧物产情况,民国以前未考证叙写,自民以来本村概况: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春麦、冬麦)、洋芋等。

小杂粮有:燕麦、莜麦、黑豌豆、白豌豆、扁豆、黄豆旱稻、大麦、谷子、糜子(靑糜、黄糜)、包谷、回回豆、大豆(蚕豆)、建设豆、青稞、荞麦(甜荞、苦荞)等。

主要蓄草有:紫花苜蓿、红豆草、高粱等。

主要油料有:胡麻 、艾籽、文艾等。

主要药材(家庭种植)有:党参、黄芪、柴胡、板蓝根、茴香、百合、花椒、土贝母、芦根、桃仁、杏仁等。

(野生)有艾叶、白蒿、苦苣、蒲公英、白茅根(倒生)、野菊花、地椒花、甘草、透骨草、牵牛花、秦艽等。

主要蔬菜有:包菜、甜菜、萝卜、黄萝卜、水萝卜、白菜、菠菜、葱、大蒜、小葱、洋葱、韭菜、芫荽、辣椒、西红柿、茄子、菜瓜(西葫芦)等。

主要花卉:牡丹、芍药花、大丽花、燕麦花、串子莲等。

树种(包括果木)有:柳树、香柳、弯弯柳、白杨、穿根白杨、榆树、槐树、臭椿、枣树、杏树、苹果树、梨树、松树、柏树、核桃、桑树、樱桃、酸梨、桃树、毛桃树等。

长期以来饲养有牛、羊、驴、骡子、马,猪、鸡、兔子等。

【中化村民俗概况】

农业生产(旱地):

长期以来,本地居民,遵循自然,顺应天时地利,继承传统,因地制宜,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形成了自己的风俗习惯。

耕地:凡可耕之地,必先翻耕,夏收之后,深耕灭茬,秋后再翻耕两次,打磨整平,秋茬作为收获之后同样深耕灭茬,冬至前后再翻耕1 至2次,打磨好后保墒过冬。俗语:“伏里戳一椽,胜过秋里耕半年”。

播种:开年,清明前后全面开播,分夏田、秋田。春播夏田:有春麦、扁豆、豌豆,清明前种结束;清明后谷雨前种植秋田:洋芋、包谷、胡麻、谷子、莜麦、蔬菜等在谷雨前种结束(包括药材),糜子、荞麦、燕麦等,立夏后小满前结束。俗语:“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谷雨谷种了胡麻迟了谷”。

秋播(白露至秋分种植)的作物有洋麦、冬麦、部分药材等。

耕种方式:旧时主要是“二牛抬杠(犁)”。种小块地或园子以铁锨、锄头为主要工具。

倒茬:“种田茬倒顺,胜过多上粪”。禾田(春麦、豌豆、扁豆)作物互倒,蚕豆、豌、扁豆地下茬种麦最好。还有“轮茬”,即,当年夏收后,耕地翻灭地茬,来年不种,第三年再种,也称“铺地”。

除草、松土:除草是田间管理的重要一环,在小麦等夏、秋田,出苗后,禾苗稍高时节,适时松土、除草,捞出黑燕麦、铲除或拔出其它杂草。洋芋幼苗至3寸 左右就要除草松土、长至差不多半尺高则刨土拥堆(壅洋芋)。

收割:除洋芋用头、锄头深挖外,不管夏田还是秋田,多用“拔”法收获,也有用镰刀收割的,如胡麻、燕麦、莜麦等;一般刚收割的庄稼都被稛成束子、拢成垛子置于地理,在地里停放、晾晒一段时间后,待农闲或等到粮食秸秆干好后,搬运上场。

搬运,传统方式主要用畜托、人背、人担(尖担),也有用牛车、架子车拉运。上场垛成“大垛子”。等到进入冬季天气干燥时打碾。

打碾:传统上小庄稼用连拁打,大宗庄稼用牛、骡子或驴等拉动碌礎滚碾。攃把、扫樦、木铣、借风扬场。

加工:谷物传统的加工方式,主要用畜力推动石磨(驴推磨)或人力推动石磨加工面粉,谷子、糜子等可用碾盘碾成小米。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推进,现在耕地、播种、除草、庄稼收割、犁地、谷物搬运、粮食打碾、加工制作普遍使用机械,拖拉机、微耕机、播种机、四轮子、三轮子、收割机、脱粒机、钢磨、榨油机等,除草用除草剂,本地多年来,已不见了传统的耕种、收割、打碾、加工方式,骡、马、驴等已不再饲养,如同“黔无驴”。代之而来的是,经济作物、药材的种植,种草、种树和专业养殖。

养殖:长期以来,家庭饲养有、牛、羊、驴、骡子、马,猪、鸡、兔子等。

生活习惯:

衣着:旧时主要是用白粗布或青粗布,手工制作单衣、单裤,上衣,年轻人穿对襟的、妇女穿大襟的,叫旱褟儿。肚兜儿,老年人、孩童、中青年人都可穿着,保暖护腹(穿者较为富有),棉衣(裹肚儿)、棉裤很少制作做,或多年穿一件,富者例外,贫者没有。

布鞋:自制浆糊把碎布一层一层粘贴在一起,薄厚适度,然后糊到到墙上晾干,按鞋样大小把砌子裁剪,并褟成鞋底,用细麻绳纳成鞋底,再用布料(绒布为好)按鞋样做成鞋面(鞋扇),最后,再用细麻绳将鞋扇绱到纳好的鞋底上,鞋就做好了,的如何,做鞋这一针线活,最能体现一个妇女是否手巧能干。

帽子:布帽子,用同样大小的八块三角形布料,从顶角开始缝合,最后缝合成一个半圆形帽子,冒顶中间做一小疙瘩。或用布料糊成所需要尺寸大小的半圆形冒壳,最后做成帽子,以黑色绸缎为好,俗称“小帽子”,

另外,草帽子,用麦秆制作草帽,在夏季收小麦时,挑选最好的麦秆,越白、越长越好,将其折下,搓掉麦粒,捆起来晾干待用,抽空闲时间掐编子,掐编子,先将麦秆用水湿润好,使其柔韧,以数(三四)根麦秆掐编成辫子,并将掐好的辫子盘成盘备用,辫长盘大,做帽子时先从帽顶开始做起,边转边用细线缝合,帽子可做大、做小,大小按需要确定。草帽子是夏季防晒、防雨的好用品。

泥缸:用麦草先编成草辫子,辫子做成一长条,越长越好,宽、窄适度,再用编好的草辫子做成“草缸”的样子,然后,用麦衣和土和泥(酸、甜适度),泥的粘度、糅度适当,再用和好的泥浆草缸裹起来,裹泥要均匀,泥皮薄厚一直,最后用红土泥或甜泥再裹一遍(上光),以光滑为好,泥缸做完、晾好晒干后即可使用。泥缸是存放谷物或米面等的好容器。

饭食:家常便饭,旧时多以杂粮,即糜、谷、荞麦、大豆、大豌豆、小豌豆、扁豆、禾田莜麦、洋麦、包谷,蔬菜及洋芋为主。用杂粮面所做的饭食,有拌汤、搅团、馓饭、懒疙瘩、禾杂面(豆面)疙瘩,米饭(糜米、谷米),杂粮面做的馍馍,有糜面馍馍、谷面馍馍、包谷面馍馍(碗托子)、干炕儿、箘馍馍、荞圈儿等。小麦(细粮)食品,在分逢年过节时才能吃到,饭食有臊子面、旗花子、饺子(扁食)、长汤疙瘩、一锅子面、鸡蛋面片子、白疙瘩等;馍馍有花卷、馒头、糕块子、油馍馍、烂草帽、油饼、麦扇儿、馉角儿、油撒、麻花、死面饼子、烂草帽、韭饼、包子、锅盔等。

小吃有:点心、粉汤、瓤皮子、甜醅子、

蔬菜以洋芋为主,另有白菜、葱、蒜、茄子、辣椒、西红柿、旱萝卜、芫梗、水萝卜、黄萝卜、绿头萝卜、包包菜、豆角等。

肉食:以猪肉为主,也有羊肉、鸡肉、兔子等。

禽蛋:鸡蛋为主。

压粉条:传统上每到冬闲或开春,当地人们常用豆粉(豌豆粉面子、扁豆粉面子)和洋芋粉(粉面子)加适量白矾,和水加热做熟,再做成分粉团,然后用人工,借以粉架等工具,压榨成条,悬挂凉晒,定形即成粉条。制作复杂,食用方便。

濣浆水:洗净酸菜缸,用少量豆面(或洋芋丝)放入适量水中搅均匀,备用或直接倒入缸内,用锅烧适量开水倒入缸内,倒入酸菜洯子,再放入准备好的包菜、萝卜丝、或其它如芹菜、苦苣等,搅动均匀,然后用准备好的衣物或薄棉被盖好缸体,保暖一夜(或半天)时间,浆水和酸菜即可食用,能者所做酸菜味道纯正、酸味可口。浆水不仅是家常便饭的极好调味品,还有解渴、消暑、清毒等功效,经常食用益处大。

咸菜(喊菜):一般腌制咸菜,利用食用腌制盐,盐份比例较大用盐多,常用韭菜,也有用葱、芹菜等的,加有胡萝卜、红辣椒、杏仁的咸菜更为可口。家常便饭,少不了辣椒、咸菜。咸菜是当地最重要的调味品之一。

【中化村当地名人】刘兴汉 李生华 李维藩 杨俱保 王茂德 王耀文 南骏财 朱生隆 王俊卿 王玺贤 王国全 刘雄 杨树林 魏福荣 刘润 姚杰 刘忠 杨振清 赵文珂 袁震 王智 王国仁 姚风堂 杨虎军 刘新邦

【中化籍部分公职人员】

〖工人〗

王俊卿、王宝德、马效武、王登科、杨国玉、唐世俊、刘润、杨明俊、杨世明、

〖中化籍干部(包括教师)〗

王耀文、刘陟、刘雄、刘福、魏福荣、刘忠、姚杰、杨西林、杨树林、刘新邦、杨振清、赵文珂、赵文玉、王生宝、王智、杨作林、李辉、赵忠堂、姚风堂、李工农、李进农、陈治忠、杨海平、杨虎军、董小军、杨军、张福林(民办)、姚世俊(民办)、杨云天(民办)、杨海天(民办)、杨克俭(民办)、张祥(民办)、常有禄(民办)、张万红(民办)、常有东(民办)。

〖中国人民解放军(包括志愿军)〗

杨俱保(志愿军)、南俊财(志愿军)、孙仰贤、袁树林、王国全、张浩、王占魁、杨玉林、张旗、袁寿山、袁震、常满福、……

【中化村(大队)历任医保员】

邵金山、李万顺、杨发卿、刘振帮、邵伟平、席永仓、席兆祥

【历年中化村升入大中院校共计300人(名单略)】。

参考文献

[1]《定西县历史沿革考》

[2]《定西史话》

[3]《定西史略》

[4]《定西党史资料》

[5]《定西县文史史资料选辑》

[6]《定西市安定区教育志》

[7]《中共定西县党史资料汇编》.

作者简介:杨振清(1960.05-),男,甘肃定西安定区团结镇人,中学高级政治教师,定西市级骨干教师,1978年8月参加教师工作,曾任定西县第四职业中学教导主任、香泉民族中学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2000年5月调动工作,现任中华路中学总务主任。

杨振清同志198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教育工作至今四十一年,在偏远落后的在香泉少数民族地区从是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二十三年,为当地的人才培养\经济文化、香泉民族中学学校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成绩,1985年被定西县委、政府评为“为教育事业做出优异成绩的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奖励,1990年12月被评为定西地区“教坛新秀”,1995年被评为定西县第二届“教坛新秀”,1995年被“定西地区少数民族教育促进会”聘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2000年5月调动到中华路中学工作。2006年被确定为定西市级骨干教师。在中华路中学工作期间曾多次被学校和教育局党支部体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

注重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究,论文《以德治校与育人》(刊于中国教育教学丛书〈新世纪中国教育论文上卷〉)并获一等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刊于陕师大〈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并获交流论文二等奖,《高中思想政治课习得能力的培养》‘(刊于〈中国教育〉);大胆探索,潜心研究“政治课如何走出死记硬背的困扰”的专题,协同课题组成员完成“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提高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研究》课题,并通过专家鉴定。

论文作者:杨振清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  ;  ;  ;  ;  ;  ;  ;  

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定西市安定区团结镇中化村村史初探论文_杨振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