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甘草汤加味治疗心阳不振型胸痹心痛症的临床效果论文_张正清

桂枝甘草汤加味治疗心阳不振型胸痹心痛症的临床效果论文_张正清

密山市中医院(黑龙江省密山市)158300

摘要:目的:探讨桂枝甘草汤对治疗心阳不振型胸痹心痛症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100例心阳不振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于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病情服用桂枝甘草汤进行治疗。治疗三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病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判断桂枝甘草汤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总结。结果:评估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可见桂枝甘草汤有利于治疗心阳不振型胸痹心痛症,值得推广。

关键词:桂枝甘草汤;心阳不振型胸痹心痛症;临床效果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渐渐将传统治疗疾病的中药与现代医学结合共同治疗常见疾病,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受到了广泛瞩目。用桂枝甘草汤加味治疗心阳不振型胸痹心痛症就是其中一个例子,此次就桂枝甘草汤治疗心阳不振型胸痹心痛症进行临床效果研究,并对桂枝甘草汤的药理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现今桂枝甘草汤临床应用现状,造福患者。

资料与方法

背景资料

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引起的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为严重危害广大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由于本病表现为本虚标实,有着复杂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而中医药治疗从整体出发,具有综合作用的优势,受到广泛的关注。桂枝甘草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即桂枝配甘草。该方现代临床多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上述疾病凡经中医辨证分型属于心阳虚证候者,以该方为基础方加减使用,可获满意疗效。

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胸痹心痛患者100例,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36至68 岁(平均53.16岁);病程3天至4年。住院 1~76d、平均住院 12.94d。具体病理为: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48 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37 例,自发性心绞痛 15 例,其中变异型心绞痛 2 例。病史有冠心病病史 49 例,高血压病史 23 例,糖尿病病史 13 例,高脂血症 38 例, 合并心房纤颤 3 例,合并心力衰竭 2 例,100例常规心电图有缺血性 ST 段和 T 波改变,变异性心绞痛则表现为 ST 上移,全部病例均无心肌酶升高。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诊断依据依照全国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胸痹心痛诊断。所有研究内容均经过患者或患者家属的同意,并签订相关的知情同意书。

研究方法

将在我院治疗的100例心阳不振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病情服用桂枝甘草汤进行治疗。治疗三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病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判断桂枝甘草汤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总结。疗效评定:评价标准依照1997 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及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分为显著、有效及无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显效:心绞痛发作减少85%以上,症状改善2级,伴随证候如:心悸、头晕、乏力、气短基本消除;有效:心绞痛发作减少60%以上,症状改善,伴随证候减轻;无效:心绞痛发作无明显减少,甚或加重。

结果

评估结果为:治疗组:显效34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 90.0%;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8例,无效20,总有效率60.0%。经V2检验,P<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两组疗效差异显著,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讨论

心阳不振型胸痹心痛症辨析

胸痹是指胸中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疾病。发病年龄40 岁以上居多,男多于女。《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云:“丈夫······五八肾气衰, 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于上,面焦发鬓白······”说明了年四十阳气衰是本病的重要发病因素。张仲景以“阳微阴弦”高度概括了胸阳不振、痰浊瘀血乘其位所致的阳虚阴乘,血运不畅,胸痹而痛的病理基础。胸痹心痛指心胸部的窒塞疼痛感,亦可见于心阳虚证,主要出现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病篇中。胸痹心痛所提示的病机包括:阳微阴弦,心胸作痛,如栝楼薤白白酒汤证;阴寒内盛,心背彻痛,如乌头赤石脂丸证[1]。

桂枝甘草汤治疗心阳不正型胸痹心痛症药理

本次研究表明,桂枝甘草汤对于治疗心阳不正型胸痹心痛症有着很好的疗效,现将其药物组成和药理进行阐述。桂枝甘草汤加味药物组成为桂枝20g、炙甘草20g、檀香20g、冰片1g、薤白 20g、人参10g、五味子10g。桂枝甘草汤乃是《伤寒论》温通心阳之主方,经云:“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桂枝甘草汤主之。” 组方中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炙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能: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冰片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功能:开窍醒神、清热止痛。薤白味辛;苦;性温,归肺、胃、大肠经,功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功能:补气固脱、健脾益肺、宁心益智、养血生津。五味子酸、甘,温,归肺、心、肾经,功能: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诸药相合具有温经宁心益肾、养血生津之效。桂枝甘草汤的现代药理作用主要体现为抗血栓、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和抗突变等方面,接下来就对桂枝甘草汤临床应用现状进行讨论[2]。

桂枝甘草汤临床应用现状

桂枝甘草汤加味常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心律失常,桂枝甘草汤既能兴奋窦房结的冲动,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又能抑制窦房结的冲动,治疗窦性心动过速,表现出双向调节作用;低血压,有研究表明以桂枝甘草汤为基础方加味治疗原发性低血压46例、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24例和低血压病40例患者,均获得较好疗效,总有效率都在80%以上;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研究显示桂枝甘草汤加味治疗82例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每日1剂,痊愈率高达78.06%,总有效率100%。此外,尚有报道桂枝甘草汤加味治疗心悸患者23例,总有效率95.7%[3]。桂枝甘草汤加味除了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之外,还常用于治疗入睡困难,多梦等。其实,桂枝甘草汤仍有许多不足,在治疗疾病时桂枝和甘草的剂量把握不准都会造成治疗效果不佳,需要医师长期实践才能准确把握。

参考文献:

[1] 徐立思,孔祥亮,何新慧.仲景辨治心阳虚证特点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15,42(03):490-492.

[2] 武志强,何敏,史玉荣,曾南.桂枝甘草汤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中药与临床,2014,5(03):50-52.

[3] 王永霞,原双兴.桂枝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现状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02):457-458.

论文作者:张正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

标签:;  ;  ;  ;  ;  ;  ;  ;  

桂枝甘草汤加味治疗心阳不振型胸痹心痛症的临床效果论文_张正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