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论文_王晓东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论文_王晓东

王晓东 清水县第六中学 741400

【摘要】在高中教学当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加以培养是所有物理教师需要完成的一项长期并且艰巨的教学任务,其迫切性以及重要性已经引起很多教师以及专家重视。而本文旨在对高中物理科目习题教学当中培养高中生的思维品质有关策略加以探究,希望可以对实践教学进行恰当指导。

【关键词】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039-01

前言

如今,心理学已经指出,通过解不同问题,进行一些实践任务可以对学生心智技能加以培养。同时,高中生若想顺利解题,并且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需要具备良好思维品质以及思维方法。所以,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期间,教师需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加以重视。

一、通过一题多问逐渐培养学生广阔性思维

一般来说,广阔性思维指的就是思维发挥的广阔程度,主要表现在思路宽广,可以对问题进行全面考察。教学期间,物理教师需选择一些典型问题,引导学生站在多角度,全方位对问题进行观察以及思考,对学生思路进行开阔,进而培养其广阔性思维。

例如,某物体以初速度30m/s竖直上抛,若对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10m/s2,(1)5s之内物体路程是多少?(2)5s之内物体位移方向如何,大小是多少?(3)5s之内物体速度的改变量大小是多少?(4)5s之内物体平均速度方向如何,大小是多少?

通过这道习题,能够让高中生站在多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对物体5s之内具体运动情况进行细致分析,进而培养其广阔性思维。

二、通过一题多变逐渐培养学生深刻性思维

深刻性的思维指的就是思维具有的逻辑水平、抽象程度以及思维活动具有的深度,主要表现在可以对物理概念以及规律进行深刻理解,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紧抓事物本质,善于对一些规律进行总结、迁移应用。实际教学期间,物理教师需对问题潜在功能进行深入挖掘,对问题进行适当拓宽、演变以及延伸,让高中生思维处在最佳状态,并且深刻理解问题本质属性,进而培养其深刻性的思维。

例如,A物体和B物体的质量都是m,二者之间用一个轻质弹簧进行连接,如今A物体用一根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物体B在物体A下方悬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突然剪断AO绳,求物体A的加速度的大小?

变式1:把物体A与物体B变成非弹性的轻质绳,在突然剪断AO绳子时,求物体A的加速度的大小?

变式2:把物体A与物体B变成轻质杆,在突然剪断AO绳子时,求物体A的加速度的大小?

变式3:基于以上两种情况,刚好在物体B下方放置一个固定挡板,在突然剪断AO绳子时,求物体A的加速度的大小?

变式4:如果物体A与物体B之间依然用弹簧连接,刚好在物体B下方放置一个固定挡板,在突然剪断AO绳子时,求物体A的加速度的大小?

经过对原有问题不断进行变化,从浅入深,对问题进行层层挖挖掘,能够避免学生养成一遇到复杂问题便一筹莫展,无从下手的习惯,进而实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通过设置误区逐渐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的思维指的就是思维活动当中批判以及独立分析的程度,可以客观、严格的对思维结果进行评价以及检查。实际教学期间,物理教师针对一些易错之处,需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以及讨论,进而对学生批判性的思维进行有效培养[1-3]。

例如,笔直公路之上有一辆轿车进行行驶,其速度是15m/s,突然司机发现前方有一障碍物便紧急刹车,而在刹车之时的加速度是3m/s2,问轿车刹车以后8s行走位移为多少?

错误解法:根据,能够得到;

正确解法:根据,可以得到,也就是说,5s之后轿车就会停止运动,因此根据,最后得到。

经过实践证明,合理设计一些带有误区的物理习题,对培养学生判断以及分析能力十分有利。物理教师故意设下陷阱,让学生中计、上当,能够让高中生对这类问题产生深刻印象,进而让其思考变得更加深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通过克服定势思维培养学生灵活性思维

灵活性的思维指的就是思维具有的灵活程度,主要表现是以物体具有的基本情况为根据,及时转换思维角度,从而对问题具有的本质联系进行揭示,逐渐消除定势思维给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培养其灵活性的思维。

例如,在水平地面之上存在一个长度是L的B木板,在B木板上面靠左的位置有一个A木板,现用一个恒力F把A移动到B的右侧,第一次木板B固定与地面之上,而F做功是W1,同时产生了Q1热量;第二次把木板B放到一个光滑地面之上,能够自由滑动,而F做功是W2,同时产生了Q2热量;求W1与W2、Q1与Q2间的关系?

因为学生存在思维定势,经常得到W1= W2,Q1= Q2这种错误答案。其实,只要高中生进行仔细分析,便能判断出在上述两种情况之下,F做功期间位移不同,进而得到W1≠W2。

五、通过一题多解逐渐培养学生敏捷性思维

敏捷性的思维通常指的就是思维活动具有的反应速度,指的是学生智力具有的敏捷程度,主要表现在可以迅速分析以及处理问题,可以对计算环节以及推理过程进行简化。所以,物理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存在多种解答方法的习题,借此来启发学生对已知条件加以充分利用,找出题设当中的特殊关系,进而找到快速答题方法,培养学生敏捷性的思维。

结论

综上可知,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当中,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加以培养十分重要。实践教学期间,物理教师需通过一题多问逐渐培养学生广阔性思维,通过一题多变逐渐培养学生深刻性思维,通过设置误区逐渐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同时通过克服定势思维培养学生灵活性思维,并且通过一题多解逐渐培养学生敏捷性思维。只有这样,才可对高中生的思维品质加以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海琦,张平.高中物理实验学习过程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J].教育现代化,2018,5(05):359-360.

[2]王丹.高中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26):50-51.

[3]侯立宾.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28):42-43.

论文作者:王晓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论文_王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