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分析论文_任文强

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分析论文_任文强

鹤山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 529700

摘要:现浇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但也常因质量控制不到位而产生质量缺陷,因此本文从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3个方面,对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现浇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形式,具有整体性好、刚度强的特点,但要在现场支模、绑扎钢筋和浇筑混凝土,施工工序多,质量控制复杂,易出现开裂、露筋、蜂窝、孔洞、夹渣、漏浆、尺寸偏差等缺陷,因此加强现浇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本文结合相关规范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

1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

1.1 模板设计

模板是形成混凝土构件的基础,其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定性是保障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条件。模板体系达不到力学性能要求时,常会在浇筑混凝土时引起胀模、爆模,甚至诱发模支架垮塌的恶性事故[1],所以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第4.1.1~4.1.2条均规定,模板及支架的安装、使用和拆除必须进行设计并编制施工方案,爬模、工具式模板、高支模的施工方案还需经过专家论证。

1.2 模板安装

混凝土构件的形状、尺寸是由模板制作尺寸和安装尺寸决定的,所以首先要控制模板的制作尺寸。模板安装前需进行放线,如通过建筑主轴线引出墙柱轴线,再以墙柱轴线和施工图要求放出三线(模板内线、边线和外侧控制线),底部控制好,再控制垂直度,墙柱底部轴线引至墙柱顶部,确定梁的轴线[2]。楼模板主要通过楼层标高控制点引至四周剪力墙上放出。为了保证模板安装位置准确,沿模板边线钻孔并打入定位钢筋。然后根据控制线支设模板,并进行加固。传统钢管木方加固效果较难把握,故应采用新型组件式模板体系。

1.3 模板检查与处理

模板安装后进行检查,如柱墙模板应重新复测垂直度,偏差超过规范要求应及时纠正。而模板标高控制误差、构件断面尺寸的预留变形量,一般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确定的。拼缝过大会导致漏浆、蜂窝、麻面、露筋、烂根等缺陷,所以拼缝处必须处理,通常可采用双面自粘胶条处理,柱墙脚与地面的缝隙可在混凝土浇筑前1d以水泥砂浆堵塞。

2 钢筋工程质量控制

2.1 进场验收

根据GB 50204-2015第5.2.1条规定,钢筋进场时必须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测。

2.2 钢筋安装

除了钢筋规格、型号、间距、数量、连接方式等内容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以外,如何确保安装位置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工程实践中钢筋偏位现象十分普遍。常规控制钢筋安装位置的措施包括弹线定位、加塑料垫块或砂浆垫块控制保护层、设置垫铁或马镫控制钢筋排距,这些方法虽有一定效果,但常不足以保证不偏位。通过设置“梯子筋”来控制钢筋间距,通过设置弯钩来控制保护层厚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梯子筋分为水平梯子筋和竖向梯子筋,前者用于控制竖向钢筋间距,后者用于控制水平钢筋间距,同时两者也能控制保护层。目前,梯子筋在控制墙柱钢筋间距、位置、保护层厚度方面效果不错。框架柱与框架梁结合部的钢筋位置易冲突而偏位,常规处理方法是打弯主筋后补强或割断主筋植筋,如果采用长20cm、一头折弯135°的 18废筋挂在柱主筋与柱顶模板之间的箍筋上,则可简单地解决主筋偏位或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要求的问题。

3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3.1 预拌混凝土验收

目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普遍采用预拌混凝土(商品混凝土),这种做法有助于加快施工进度、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材料成本。采用预拌混凝土后,工程质量由施工单位一家管理变为施工单位与搅拌站两家管理,原材料、配合比由搅拌站控制,但是施工单位必须对此提出要求,并督促其检查。首次使用必须开盘鉴定并出具鉴定报告,对包括与设计一致性、强度、凝结时间、耐久性等进行鉴定。预拌混凝土进场后,施工单位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如检查经开盘鉴定的配合比通知单、混凝土强度报告、混凝土质量合格证、运输单等,还应在到场20min内完成坍落度(超过22cm时,测量扩展度)试验,含引气剂还应检测含气量。

3.2混凝土下料

混凝土下料宜先浇筑柱、墙,再浇筑梁、板,先低跨部分后高跨部分。梁、板之间应先浇筑梁,后浇筑板。下料时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或竖向结构倾落高度超过3m,应通过串筒、溜槽下料,避免混凝土离析。应均匀布料,避免堆积。

3.3混凝土浇筑

对于柱墙混凝土或厚度超过分层振捣最大厚度的混凝土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楼板混凝土一般无需分层,但为了准确控制厚度应设置控制块。控制块采用混凝土预制,为了改善其与现浇混凝土的结合性及防水效果,可在端部预埋自攻丝和在侧壁设凹槽。楼板混凝土下料虚铺厚度应略高于控制块,刮平振捣后混凝土面应与控制块顶部平齐。浇筑柱墙混凝土每次振捣厚度应控制在2m以内,通过在振动棒上设置标记以确保振捣厚度在2m分层内。梁板混凝土应在梁混凝土振捣后,再下板混凝土料,须避免同时下梁、板混凝土料,因为梁板混凝土同时下料再一起振捣容易造成梁混凝土漏振。对于柱墙或梁柱结合部,因为钢筋密集,振动棒效果难保证,且易露筋,应采用附着振动器进行振捣。混凝土振捣之后应及时刮平,刮平后收面。

3.4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方式分为板面养护、竖向结构养护和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板面养护应连续浇水7d,防水混凝土应为14d。竖向结构养护应在拆模后立即浇水养护或覆膜养护。大体积混凝土应编制专项养护方案。

3.5裂缝控制

由于预拌混凝土坍落度大,收缩率超过基准混凝土,所以比自拌混凝土更容易因收缩变形而开裂,尤其是楼板混凝土出现裂缝机会更大。解决混凝土开裂措施包括二次抹压、二次平板、二次收浆和早期覆膜养护[3]。二次抹压是指混凝土接近初凝时用混凝土收浆机进行二次抹压。二次平板是指混凝土初凝前采用平板振动器进行二次拖平,效果不如收浆机,但不用另外添加设备。二次收浆是指人工用抹子进行两次抹平操作[4]。早期覆膜养护即收浆机抹压后24h内覆盖塑料薄膜养护,其后改为麻袋加浇水养护。

4 结语

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不仅关系到外观效果,还影响建筑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能,甚至会威胁结构安全,所以施工质量问题不容小视。质量控制的关键是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与管理措施的严格落实。随着新技术与新工艺的不断涌现,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也会出现新的变化,这要求质量管理人员不断研究新问题、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唐国顺,唐福生,周海军,等.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 建筑施工,2016, 38(10):1360-1363.

[2] 吴洁,于乔新. 学习《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的几点体会[J]. 工程质量,2015,33(12):37-41.

[3] 黄伟庆. 商品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 工程质量,2016, 32(S2):130-133.

[4] 马玉海,郭书启. 探析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J]. 建设科技,2014(19):103-104.

论文作者:任文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6

标签:;  ;  ;  ;  ;  ;  ;  ;  

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分析论文_任文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