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论文_赖桂凤,李新萍(通讯作者) 张燕燕,刘津江,汪,莉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西南宁 530022

【摘 要】目的:探讨社区协作健康教育网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患者纳入社区管理协作网系统,由社区护士制定个性化方案,定期上门回访,完成健康教育、运动疗法等综合干预,对照组按原方法管理,即由透析医务人员常规宣教,透析完毕回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生存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且 SAS 和 SDS 评分均有所下降,自我护理能力明显的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区协作健康教育网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MHD患者的睡眠质量,消除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轻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社区协作健康教育网;综合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生存质量

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近年来有关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相关护理干预对策的研究已广泛开展。本研究运用社区协作健康教育网对我院2011年3月- 2014年 3月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60例进行了综合护理干预,

评价其生活质量,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2011年3月-2014年3月选择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MHD患者120例,男72例,女48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6.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血液透析的指标和特征,且所有患者都经同意签署知情书。纳入标准:①符合肾病终末期诊断,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患者;②年龄18-70岁;③与他人沟通无障碍。④每周透析2-3 次,每次 4-5 h,连续6个月。排除标准:①精神病或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②严重心脑血管合并症;③严重脑血管病后遗症等;④恶性肿瘤;⑤文盲。入选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原发病、病程、病情、血液透析方式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0.05)。

1.2方法

对照组按原方法管理,即由透析医务人员常规宣教,透析完毕回家。

实验组患者纳入社区管理协作网系统,由社区护士制定个性化方案,定期上门回访,完成健康教育、运动疗法等综合干预。

1.2.1建立社区协作健康教育网系统:依托我院网络中心,建立社区协作健康教育网系统,与医院血透中心,青秀区七星社区中心,南湖社区中心联网,将入选患者建立电子档案。

1.2.2人员培训:护理人员学习并掌握MHD患者护理知识和技能,运动疗法和健康教育技术,多种量表的运用;并作相关情况及需求的调查。

1.2.3纳入病例资料收集建档,存入社区协作健康教育网系统。制定出规范化、程序化、个性化方案,由社区护士输出方案后执行。特别强调社区护士在干预过程中要把患者与照顾者均作为干预对象。包括入户随访;社区护士第1-3个月每周上门1次;第4个月开始每两周上门1次,上门频率可根据患者实际康复情况予以适当变动。社区护士把病人的情况及问题反馈在协作健康教育网系统。根据反馈回的资料调整病人的健康教育方案。院内活动形式;集中或个体;时间:每月1-2次。

1.2.4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1.2.4.1健康教育:按制定的教育目标及评分标准,使用成套教材,教育前评估患者及家属知识掌握情况,对患者及家属同步教育,通过举办讲座,板报、VCD播放录像、发放健康教育手册、针对性一对一讲解、示范、开通热线电话咨询、举行肾友之家联谊会活动等形式进行教育,3个月完成整套教育内容,并评估一次知识掌握情况,循环进行教育,对掌握不好的知识强化教育。向患者介绍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如血液透析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急处理措施,以及终末期肾脏疾病等知识。开始透析后,向患者介绍遵医嘱服药的必要性、饮食治疗原则、动静脉内瘘(简称内瘘)的自我护理方法等,向患者介绍成功透析的患者。介绍透析时病人变换体位及适当活动,透析并发症如皮肤瘙痒、进食饮水等问题处理等。

1.2.4.2心理干预:医护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采取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心理护理模式,开展患者相互间的交流与互动,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学会自我疏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实行责任护士制度,对患者热情关怀和耐心帮助。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人际交往,定期参加肾友之家联谊会。安排兴趣相近的患者在同一时间治疗,鼓励患者做好角色转换,从事力所能及的事、复职、回归社会。

1.2.2.3 饮食营养干预:指导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量控制在小于干体重的3%为宜,患者需要进食牛奶、鸡蛋、瘦肉、鱼等生物效价高的蛋白质,保证充足的热量供应;补充必需维生素、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等,注意防止高钾、高磷、高钠饮食,如:少食香蕉、冬菇、橙子、豆类、坚果、咸鱼、老火汤等。严格控制进水量,一般进水量应该使残余尿量为700mL 左右,两次透析之间患者体重增加应该为2-3kg,每次透析时脱水量不能超过基础体重的5%,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估,保证患者摄入充分的营养物质具有重要作用。曹国兰[1]研究证实,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而营养状态对提高血液透析质量有重要作用。

1.2.2.4运动疗法:根据患者评估的结果指导病人选择运动方式(行走、上下楼梯、骑自行车、太极拳、保健体操的有氧运动)及运动量,记录患者运动时间、运动前后的血压、心率等,教会患者运动的注意事项。运动强度为中低强度,教会患者自测心率的方法,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20-年龄)的60%~70%;运动时机宜选择在9:00~10:00和16:00~17:00或饭后2h,运动时间为每次20~30min,每周3~5次,且两次运动间隔的时间﹤2d,依据患者的运动记录内容给予个性化指导,指导过程中及时回答患者关于运动锻炼提出的疑问,每月2次,每次30min,连续6个月[2]。

1.2.2.5 血透导管的护理:血透导管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必须要求护理人员仔细的监控、护理和维护,密切观察导管的位置,有无移位,管道固定是否安全,管道有无回血及通畅,置管处皮肤有无红肿、渗血。

1.2.2.6家庭和社会支持干预: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常常需要配偶、父母、朋友及子女等多方面支持,其中最重要的是获得家庭成员的社会支持,因为患者通过长时间的血液透析,饱受病痛折磨,一些生理、社会功能已经丧失,其不得不依赖亲人。故护士应该做好家属教育工作,规劝家属多多鼓励安慰患者,尽可能抽时间多陪同患者。血液透析需要长期进行,费用昂贵。评估患者家庭支持情况,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家庭支持,对患者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帮助家属掌握照护技能和方法、关心病人的照护着。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健康指导。动员患者及家属参与透析病友座谈会,使家庭成员了解家庭和社会支持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自理生活,尽量减轻家庭负担,承担家庭中角色的义务,与家人和睦相处。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本研究采用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评价生活质量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这些量表都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其评价结果科学可信。

1.3.1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3]。

1.3.2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4]。

1.3.3采用自制统一问卷调查表评价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1.3.4用健康状况问卷量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适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测评[5]。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 SPSS 17.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χ¯±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PSQI)评分比较,干预后 PSQI 各因子和总分比较,实验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2.3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实验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说明实验组干预后患者自我护理技能提高,见表3。

3讨论

3.1健康教育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改善MHD患者的生存质量

医护人员热心主动的向患者介绍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加强患者对血液透析的了解和血液透析导管的护理。通过热情主动的沟通和交流,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帮助患者解除心理负担较少疑虑[6]。定期的将患者聚集在一起向患者讲解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方法,并通过讲解让患者清楚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能力对改善生存质量的重要意义。针对于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过程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说明,让患者能够以良好的状态进行血液透析。

3.2有氧运动和心理干预可以缓解MHD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

血液透析是通过弥散现象分离并纯化血液,使血液达到净化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已经作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透析治疗本身是一种该技术非生理性状态[7],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包括误以为病情恶化而产生恐惧心理,使患者丧失治疗信心。尿毒症患者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这与患者初次到血透室对环境和人员陌生有关;此外对治疗方法不了解,对预后和风险存在担忧均会增加患者的紧张情绪。运动干预可以提高MHD患者的生活质量[2]。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体现了人性化护理的特点,也符合新医学模式下对护理工作的要求,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发现,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3.3饮食护理干预对MH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后期常常会出现头晕、机体乏力、容易感染、皮肤瘙痒、心理压力大、食欲下降等症状,生存质量非常差[8]。针对实施血液透析的患者十分有必要实施饮食护理,因为患者机体的营养情况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所以建议患者家属科学调节患者饮食结构,逐渐形成低磷、低蛋白,高生物效价、高热量、适量维生素、矿物质等元素的饮食结构。因为低蛋白饮食可以有效缓解尿毒症症状,降低并发症[9]。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容易丢失维生素C、叶酸、维生素 B1、维生素B6等大量营养物质,通过饮食指导提高患者的饮食依从性,改善了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提高了生存质量。

3.4家庭与社会支持能明显改善MHD患者生存质量

血液透析(HD)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几年来,随着血液透析设备、技术的不断改进,肾病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性提高[10]。但由于受到疾病的干扰,患者的生存质量较低,有些患者不能正常参加工作,甚至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相应地就为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近几年来出台了医疗保险制度,MHD患者血液透析需要住院方可报销大部分的费用,可以减轻MHD患者的经济负担。通过减少医疗成本、提高医疗保险回收率、争取社会救助等方式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鼓励患者回归社会,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充实自己,增强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4小结

本研究通过建立科学可行的社区协作健康教育网系统,运用有效的综合措施对MHD患者进行科学管理和持续健康教育,以改善MHD生活质量,减轻并发症,使患者回归社会程度升高,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参考文献:

[1]曹国兰.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614-615.

[2]冷成香,曹文媚,赵 岳.有氧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8):989-700.

[3]李建英,黄燕林,滕艳娟. 运动疗法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25 -26.

[4]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94-198.

[5]姜敏敏,李 鲁.SF-36量表在血透患者中的性能测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1):31-33.

[6]刘贤亮,谭景予,刘 芳,等.自我管理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影响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8(3):263-266.

[7] Lee HJ,Park SW,Chang IS,et al.A comparison of stan-dard dual-tip hemodialysis catheter split lumen hemodial-ysis catheter[J].Clin Imaging,2013,37(2):251-255.

[8]陈雪玲.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6(9):103-106.

[9]于淑娟.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5(11):106-108.

[10]韩亚莲.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0,6(25):156-159.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研课题(合同编号:2011GXNSFA018279)

论文作者:赖桂凤,李新萍(通讯作者) 张燕燕,刘津江,汪,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4

标签:;  ;  ;  ;  ;  ;  ;  ;  

综合护理干预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论文_赖桂凤,李新萍(通讯作者) 张燕燕,刘津江,汪,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