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体会论文_赵丽杰

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人民医院 158100

【摘 要】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在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以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以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加以对比。结果:本试验中,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相较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x2=4.320,P<0.05);2组患者治疗前症状评分对比差异无显著性(t=0.359,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存在显著优势,组间对比具统计学意义(t=18.813,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2/30),相较于对照组的10.0%(3/30),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x2=0.218,P>0.05)。结论:将埃索美拉唑应用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的优势,有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尽快恢复,生活质量的尽早改善。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埃索美拉唑;临床疗效

反流性食管炎指的是患者胃部、十二指肠中的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中,进而引起食管炎症。经胃镜检查可发现患者食管粘膜有糜烂或溃疡现象,已对其进食产生严重影响。反流性食管炎其发病机会为胃酸过多分泌或胃动力下降,故以胃酸抑制、胃动力的恢复为治疗原则[1]。临床目前对该疾病的治疗常用药物为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但二者药理存在差异,疗效亦存在一定差距。故本试验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对反流性食管炎中埃索美拉唑的应用效果加以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31至83岁,平均(59.3±2.7)岁;入组患者均存在程度不一的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临床症状且行消化内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消化性溃疡,存在其他消化道恶性病变,有胃手术史或食管手术史者等。入组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试验知情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此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在病情及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故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此组30例患者以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即,于患者早餐前30min口服40mg奥美拉唑,每日1次。

观察组:此组30例患者以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即,于患者早餐前30min口服40mg埃索美拉唑,每日1次,2组患者均行为期2个月的治疗。

1.3 观察标准

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加以对比。

1.3.1 临床疗效评判标准[2]

①显效:即,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消失,经胃镜检查提示其食管黏膜病变消失;②有效:即,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均减轻显著,经胃镜检查提示其食管黏膜病变有所减轻;③无效:即,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无改善或有加重迹象,经胃镜检查提示其食管黏膜病变无减轻迹象。

1.3.2 症状评分判断标准

①0分:无症状;②1分:经提示患者发现存在症状;③2分:患者自觉存在症状,但未对其正常生活与日常工作产生影响;④3分:症状明显,需偶尔服药;⑤4分:症状显著,日常工作与生活均受到影响,服药频率增加;⑥5分:患者无法忍受且需长期服药。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行统计学分析,以( )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提示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本试验中,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相较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本试验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胃肠道轻微不适2例),相较于对照组的10.0%(胃肠道轻微不适3例),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x2=0.218,P>0.05)。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属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发病原因为食管下部括约肌松弛,进而导致胃部、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至食管中,对食管黏膜所具有的防御功能造成严重破坏,清除胃酸作用被降低,食管黏膜被返流内容物腐蚀。该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烧灼感、反胃、吞咽困难及胸骨疼痛等为其临床主要症状。反流性食管炎若未得以及时有效治疗则会致使炎性症状进一步进展,发生食管溃疡等,甚至导致癌性病变[3]。奥美拉唑为第一批质子泵抑制剂,可促使胃蛋白酶、胃酸得到有效降低,使炎症在食管黏膜中的损伤得以缓解,但该药物抑酸作用存在不稳定行,个体差异较大。埃索美拉唑则属同分光学异构体质子泵抑制剂,其经肝脏的首次代谢率不高,生物利用度较高,有效成分多且起效快[4];可促使患者胃中的pH值得以不断提升,胃内容物量得以降低;受患者个体差异影响较小,黏膜可更快愈合,疗效更为显著。还有研究发现,相较于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在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中更具药物经济优势[5]。

参考文献:

[1]黄伟泽.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5):141.

[2]刘军.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5):95.

[3]卢刚.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8):18.

[4]周青美.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1):79.

[5]吴灿明.雷贝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8):6.

论文作者:赵丽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7

标签:;  ;  ;  ;  ;  ;  ;  ;  

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体会论文_赵丽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