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失眠症状的护理效果分析论文_刘娟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失眠症状的护理效果分析论文_刘娟

江苏省中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29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失眠症状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7年4月至2019年收治的126例住院的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予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参数。结果:观察组的睡眠时间((7.04±1.34)h)>对照组的睡眠时间((5.13±0.57)h),观察组的入睡潜伏期((15.63±1.59)min)和觉醒次数((1.25±0.37)次)<对照组的入睡潜伏期((31.02±2.18)min)和觉醒次数((3.25±0.87)次),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失眠症状的护理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增加患者的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综合护理;心内科;失眠症

根据《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对失眠的定义,失眠是患者的睡眠时间不足影响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的一种主观体验[1]。心内科住院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引发的头痛、头晕等各种因素很容易引起失眠的症状,有关研究[2]表明,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缓解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失眠症状有十分显著的效果,本文为分析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失眠症状的护理效果,选取126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研究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7年4月至2019年收治的126例住院的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予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每组各63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照组中,男36例,女27例;平均年龄为(48.23±5.14)岁;观察组中,男37例,女26例;平均年龄为(48.52±4.89)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环境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中医综合护理干预:①饮食护理:气血虚的患者多食瘦牛肉、红枣、桂圆等食物;心阳虚的患者多食洋葱、韭菜、羊肉等食物;心阴虚的患者多食甲鱼、银耳、百合等食物;水肿的患者多食茯苓、黄芪等食物;所有患者饮食要低盐、易消化。②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应保持热情诚恳的护理态度,关心患者,及时发现不良情绪的出现,适当安抚患者情绪,通过缓解不良情绪的方式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③穴位护理:对足底相应失眠区、大脑反射区穴位进行按摩,每次15min;将王不留行籽(可以活血通经、消肿利尿)贴敷于耳穴,每3~4d进行1次更换,左右耳交替进行;每日按摩内关穴(掌心手腕横纹上2寸)、神门穴(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和三阴交穴(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的胫骨后方)。

1.3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参数(睡眠时间、入睡潜伏期、觉醒次数)。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睡眠时间为(5.13±0.57)h,入睡潜伏期为(31.02±2.18)min,觉醒次数为(3.25±0.87)次;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时间为(7.04±1.34)h,入睡潜伏期为(15.63±1.59)min,觉醒次数为(1.25±0.37)次,比较结果为:睡眠时间(t=10.411,P=0.001)、入睡潜伏期(t=45.272,P=0.001)、觉醒次数(t=16.791,P=0.001),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医认为失眠的病在心,涉及肝脾肾,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失眠的原因是心阳功能和肾阴功能不协调导致阴阳失调。心内科患者常见的疾病多为冠心病、高血压的等,属于中医的“心痹”、“中风”等范畴,在中医辨证中主要有气虚、血瘀、阴虚等症,多以活血化瘀、疏风散邪等原则进行治疗。睡眠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是机体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能够帮助人们恢复精神和体力,睡眠质量不好则会直接影响到日常生活[3]。对于心内科住院患者来说,由于疾病的困扰更容易发生失眠症状,所以护理方式对缓解心内科住院患者失眠症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关研究表明,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失眠症状的护理效果非常显著,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包括饮食护理、情志护理和穴位护理,将中医学知识应用到护理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失眠症状[4]。

本文为分析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失眠症状的护理效果,选取126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为:观察组的睡眠时间((7.04±1.34)h)>对照组的睡眠时间((5.13±0.57)h),观察组的入睡潜伏期((15.63±1.59)min)和觉醒次数((1.25±0.37)次)<对照组的入睡潜伏期((31.02±2.18)min)和觉醒次数((3.25±0.87)次),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失眠症状的护理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增加患者的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春芳,刘淑娟,于春燕.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失眠症状的护理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04):163.

[2]阎玉萍.中医综合护理对心内科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失眠症状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9):58-59.

[3]曹淑芝.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失眠症状的改善作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7,9(03):164-165.

[4]张建华.个性化中医护理对气血亏虚型失眠患者的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5):244-245.

论文作者:刘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  ;  ;  ;  ;  ;  ;  ;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失眠症状的护理效果分析论文_刘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