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丘宏观经济学评论综述_宏观经济学论文

满丘宏观经济学评论综述_宏观经济学论文

曼丘评说当今宏观经济学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当今论文,宏观经济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本文从六个方面概要综述著名新凯恩斯主义者格雷戈里·曼丘对当今宏观经济学主流发展动向的评说,并对之作出简要评析。

格雷戈里·曼丘(Gregory Mankiw),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当代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主导人物之一。他的许多论著,特别是他与大卫·罗默(David Romer)编辑的两卷论文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991年),和他编写的中级教科书《宏观经济学》(1992年),对这一学派的发展,对人们了解这一学派的理论,起了很大作用,在北美和欧洲经济学界有一定的影响。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孕育于70年代,崛起于1980年代,壮大于1990年代。它的出现,是对以卢卡斯(Robert Lucas)为首的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挑战,也是对老(原)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批判与进一步综合。这里,就笔者读到的近期的新凯恩斯主义文献中,曼丘对当今宏观经济学主流的发展动向的评说,作一概要介绍与简要评析。对国内学者已经较详细介绍过的相关内容,本文尽可能从略。

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理论的波动,一直大于微观经济理论:学派多,论争多,影响大。原因何在?曼丘认为,在微观经济学家之间,研究方法有更多的一致,他们大多从效用和利润最大化出发展开研究。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从某些方面说,研究的难度更大,要求更为简化的假设,以使问题易于处理。因此,宏观经济学家在作出假设方面,选择的余地就更大一些,作出的假设的差异就可能更大。这种不一致是最自然的,也是最有益的。有不一致才有争论,有争论才可能出真知。从所有宏观现象是众多微观现象的总体意义上说,宏观理论不可避免地要建立在微观理论之上。但是,并不是所有宏观理论都必然要从微观经济的构造材料出发。比如,IS—LM等模型对研究宏观经济非常有用,而它们并不是从微观出发来建立模型的。就是说,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并不意味着一切都非得从微观出发。

二、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

在曼丘看来,过去的25年,对宏观经济学影响最大的人是卢卡斯。卢卡斯依据理性预期假设和不完全信息假设,提出了未预料到的价格突变是造成总需求波动和总产出波动的原因的理论,其数学表达是卢卡斯供给方程。这是宏观理论在货币主义之后的又一重要进展。从方法论角度看,理性预期假设具有革命性,现在这一方法已成为宏观经济学家们采用的标准方法。新古典主义的这一进展,在70年代经济实际运行中存在滞胀的背景下,对此前保持一致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是一次猛烈的理论冲击,击中了老凯恩斯主义缺乏宏观与微观相容性和一致性的要害。卢卡斯提出的思想新鲜而迷人,理论上逻辑自洽,使凯恩斯阵营减员,新古典阵营扩大,在北美青年经济学家中间尤其如此。

新古典主义与老凯斯主义的论争是建设性的。新凯恩斯主义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回应新古典主义的挑战。曼丘的说法令人肃然起敬:“我不同意卢卡斯的结论,但是我接受他极为严肃地指出的问题。”(Snowdon and Vane,1995)许多新凯恩斯主义者所做的工作,就是针对卢卡斯指出的问题而展开的。

不过,理性预期假设被普遍接受,并不意味着这一假设就能排拒其他一切,其他假设自有其重要性。例如,对新古典主义而言,市场出清假设也很重要。更不用说对新凯恩斯主义来讲,还有不少重要的其他假设。

新古典主义者内部也不完全一致,有两种理论。第一种是前面提到的卢卡斯的价格突变论,也叫货币经济周期理论。第二种是实际经济周期理论。顾名思义,第一种理论认为货币供给的意外变动会影响实际产出;第二种理论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动不会引起实际产出变动,反而是产出波动造成了货币供给的波动,产出波动的原因在于技术冲击等实际冲击,货币是中性的。

曼丘指出,20年前,弗里德曼(M.Friedman)与托宾(G.Tobin)辩论时,双方就存在着彼此一致之处。他俩都同意联邦储备系统在经济运行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命题。实际经济周期论者做出了模型向这一命题挑战,货币中性是这一类模型的激进特征,技术冲击是经济周期形成的基本原因。他们的模型非常精致,很能打动人,具有激励科学辩论的功能;但是过于严峻,不合实际,这种方法终究要被抛弃。实际观察证据支持弗里德曼和托宾的命题。在美国有强有力的联储,在英国有英格兰银行,这两家中央银行对两国的经济的干预,有力地影响着总产出和就业等实际变量,货币非中性。美英两国1980年代初反通货膨胀的经验数据表明,反通货膨胀时期正是低产出和高失业时期。相对而言,经验数据更有利于货币经济周期理论而不利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于新凯恩斯主义者,货币非中性还有更丰富的含义,这一点在本文第四部分展开说明。

三、凯恩斯和《通论》

曼丘认为,之所以存在许多关于《通论》的相互矛盾的说法,一是由于凯恩斯在这部著作中表达了许多不同的思想;二是由于人们从凯恩斯见解的大观园中撷取了不同的花朵,并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强调。如果注意到经济周期这一市场不完全性的反映,《通论》中哪一部分最重要也就清楚了。本世纪有许多非常非常重要的经济学家,而凯恩斯会令任何一位相形见绌。假如凯恩斯1969年健在,他会获得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当年的新古典综合派有一种说法:《通论》是更为一般的古典模型的一个特例。曼丘却认为,古典模型和凯恩斯模型对于价格的调整作出了不同的假定。古典模型假定价格具有完全的灵(活)变(通)性,它描述了似乎有理由作出这一假定的范围的情况,这一范围可能是数年的时间(长期),而不是几个月的时间(短期)。凯恩斯模型则应用于工资和价格相对不灵变即变动缓慢的范围的情况。这两个模型都是更为一般的模型的特例。这更为一般的模型,容许价格和工资依我们想要研究的范围大小,而有不同程度的灵变性。当我们研究一个季度或十年的政策效应时,我们想要作出的价格和工资灵变性的假定是不同的。曼丘的这一说法,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包容度较以前各学派似乎更大。但这更为一般的模型能否建立起来,还有待观察。

四、凯恩斯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的旗号,出现在1980年代前半期,一方面是与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相抗衡,另一方面是与老凯恩斯主义相区别。曼丘指出,一些人把凯恩斯主义这个词看作一种信念,相信政府对于经济的微调,甚至相信政府控制着经济的每一波起伏。另一些人也把这个词看作一种信念,相信赤字开支不是一件坏事。这个词对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事情。所以应避免这一叫法,以免造成混淆,以求旗帜鲜明。

曼丘说,在相信经济周期表明了总体规模上存在着某种类型的市场不完全性的意义上,自己是一个凯恩斯主义者。在此意义上,弗里德曼也是一个凯恩斯主义者。他自己观点的形成,得益于弗里德曼的与得益于凯恩斯的一样多。他研究工作的灵感,来自许多影响的组合。有些源自老一代宏观经济学家,如托宾、莫迪格里安尼(F.Modigliani)和弗里德曼等人;同时他也正视卢卡斯指出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确实是老凯恩斯主义理论中存在着的。许多新凯恩斯主义的成果,就是试图把弗里德曼—托宾的观念世界重新公式化。

下面,将曼丘的观点按具体问题分别列述。

1.菲利普斯曲线。这一曲线的失效,显示出老凯恩斯主义缺乏一个好的总供给理论。一旦有了总需求这样一条P—Y(价格总水平—总产出)平面上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就需要有一个关于总供给曲线的好的说法了。菲利普斯曲线实际上是用数据对真实情况的经验描述,还没有特别好的理论来说明它为什么应该是那样,对应于政策它如何变动,什么因素可以使它不稳定。它在长期中的失效为卢卡斯提出更一般性批评提供了亮相的舞台。

2.新凯恩斯主义的中心命题。中心命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理论性的而不是政策导向性的,这就是:宏观经济在短期内可能偏离其均衡水平,货币和财政政策对于实际经济活动具有重要影响。这一中心命题是从老凯恩斯主义那里继承下来的。新凯恩斯主义者的主要工作,是基于最大化行为、理性预期和市场不完全性三条基本假设,寻求严格可信的工资与价格粘性模型,为这一命题提供坚实的微观基础。

3.不完全竞争论的重要性。新凯恩斯主义者致力于解释产品、劳动和资本市场不完全性的原因,进而解释这些原因是如何形成宏观经济后果的。这些原因和后果可以大致归纳为:名义工资与价格粘性、实际工资与价格刚性[①]和协调失灵。曼丘强调,古典的二分法,即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互不相干信条的破产,就在于工资与价格粘(刚)性得到了证明。而要证明工资与价格呈粘(刚)性,就必须考察厂商和工人(工会)的行为。与新古典主义相反,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中的厂商,在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存在着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的世界里经营。这样的厂商接受需求、厌恶风险、具有制定价格的能力,他们追求利益最大化却有时实际上处于“近似理性”状态。他们与工人(工会)的又对抗又合作博奕,造成了不同形式的工资与价格粘(刚)性。因此,不完全竞争是考察工资与价格粘(刚)性的基本前提,是新凯恩斯主义的中心论题之一。

4.实际刚性与名义刚性及其相互作用。实际刚性是相对价格(工资)刚性,指当总需求变动时两种价格(工资)之间的相对变动保持恒定。名义刚性则指当总需求变动时名义价格(工资)没有作出相应的变动。例如,效率工资论、内部人—外部人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实际刚性的存在。这几种具体理论(模型)的详细讨论,可看本文后注明的参考文献,这里不展开说明。问题在于实际刚性与名义刚性的相互关系。曼丘指出,实际刚性对形成了的名义刚性有强化作用。其原因在于,当货币供给下降时,如果一个厂商认为保持相对价格稳定对自己有利,那么他就造成了实际刚性;而如果此时其他厂商的名义价格是刚性的,则这个厂商顶多会微调其名义价格或干脆不调名义价格,因为他不调或微调价格的成本小于作出更大调价的成本。这意味着实际刚性减少了名义刚性的私人成本,也就是实际刚性强化了名义刚性。

5.货币非中性与协调失灵。老凯恩斯主义已经解释了名义刚性必然引起货币的非中性,从而导致产出波动的原因。新凯恩斯主义进一步从微观机制上论证,实际刚性本身不能导致货币的非中性,但它通过强化名义刚性导致货币的非中性。而曼丘提出的菜单成本论(后来经过不少追随者论证)认为,当调整价格付出的菜单成本大于调价可能获得的收益时,面对总需求的变动,单个厂商就宁可不调或微调价格。如果经济社会中所有厂商都如此行事,价格调整就相当迟缓,即价格呈粘性。这使得总需求的恢复迟缓,市场难以连续均衡。也就是说,厂商个体的有效率,造成了社会总体的低效率,社会成本远大于私人成本,出现了总需求的外部性,“看不见的手”导致了宏观上的协调失灵。货币非中性和协调失灵,是曼丘等新凯恩斯主义者贯通微宏观研究的两个重要论题,由此得出的政策含义只能是政府应当干预经济运行。

6.自然率与充分就业。曼丘认为不应再使用充分就业这个术语,因为充分就业是理想化的,在实际经济中很难超越。而自然率却像弗里德曼所说,是实际经济中所趋向的长期的平均失业率。在长期中货币政策不能影响自然率,但政府的其他政策干预可以并且实际上增加或减少了自然失业率,像最低工资的规定、失业保险法、劳动培训政策等。总之,在长期中自然失业率本身稳中有升并非一成不变,而在短期中实际失业率围绕自然率波动很大。好的劳动市场政策可以把就业水平提高到自然率水平之上。自然率假设比充分就业假设更准确地反映了实际经济状况,因此用自然率这一术语更好。

7.凯恩斯主义的再生。新凯恩斯主义者豪伊特(P.Howitt)谈到过凯恩斯主义的“恢复”(recovery),布林德(A.Blinder)则用“重建”(restoration)一词,而曼丘最近常用“再生”(reincarnation)一词。再生意味着生命再次新生而成为不同的体魄。在新老凯恩斯主义之间,有同有异。曼丘更强调二者的不同,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凯恩斯的精神实质已经恢复了,只是表面上看来不像老凯恩斯本人的面目。新凯恩斯主义者不但接受了不少货币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理论成分,而且试图超越凯恩斯。布林德写的一篇文章就叫《卢卡斯之后的凯恩斯》,这一标题很好地描述了新凯恩斯主义的特征。

五、宏观经济政策

1.刺激总需求的政策何时用如何用。在刺激总需求以促进经济扩张这一点上,新老凯恩斯主义是一致的。但是,具体到第一,何时应当行动?第二,应当如何行动?这两个问题,曼丘有自己的见解。就第一个问题而言,他认为当总需求低到不能保持自然率水平时,或者当有理由相信失业将上升时,就应当刺激总需求。这与当年新古典综合派的见解没什么不同。而就第二个问题而言,即政府如何才能完善地适时地对总需求冲击作出反应的问题上,他更多地站在弗里德曼一边:政府在识别冲击方面做得很糟糕,作出反应太慢,且往往是反生产性地作出反应。因此,当人们把经济周期视为市场失灵的标志时,人们也可以把经济周期看作是政府确认冲击能力不足这样一种类型的市场失灵。当然,实际经济发展的前景往往很难预测,这里只是说政府应该做得更好些。

2.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大比独立性小要好。有大量文献显示,平均地看,具有更为独立的中央银行的国家具有较低的通货膨胀纪录。央行的独立性较小,则政治压力可能较大,这样的国家奉行一种高通货膨胀的政策的可能性就大些。加大央行的独立性,由相当的经济专家主持其事,比仅仅由政治家控制财政政策,能更有效地调控经济。

3.财政规则。论述“时间不一致”的文献[②],为作出某种货币规则提供了有说服力的论证。而对于财政规则的建立,应当精心考虑各种情况,包括衰退和战争等情况。搞财政赤字,是在特定情况下如战争期间的适当政策反应。就是说,在财政规则的严格性与相机抉择的可行性之间,应有一定的相容性。设计规则要考虑两个问题:首先是怎样使规则具有约束力?其次是想使规则有约束力吗?对前一问题,一种办法是使规则具有规范性。规范性的确立有赖于传统,人们不想破坏传统。另一种办法是将规则写入法规,使之具有强制性。后一问题的解决更困难些。如果真想使规则具有约束力,就应该制定一个甚至对未预料到的事件作出反应时,也能得到很好执行的规则。但假如维护规则得以执行的成本太高,人们就可能不遵守它。人们不知道经济冲击将如何发展,却知道冲击可能是哪些类型,如石油供给冲击、货币需求冲击等。根据这些过去的经历,就能制定出人们期望的对各类冲击作出良好反应的规则,除非发生了完全意外的事件,人们是会信守这些规则的。例如,衰退本质上不是人们想要破坏规则的意外事件。

4.财政政策不如货币政策好用。在此问题上,曼丘与老凯恩斯主义者的看法有所不同,他怀疑财政政策微调经济的有用性。理由是,至少在美国,国会行事很慢。典型的实例是,1993年2月,经济复苏已约有一年了,国会还在辩论财政刺激问题。如此行事,等到财政刺激实际地作用于经济,经济将相当接近自然率水平了,那时将会出现什么是不难想像的。相比之下,货币政策由联储控制,过去的纪录表明其在稳定总需求方面更有作为。

5.预算赤字与储蓄的重要性。这两者重要的原因在于长期而不在于短期,是增长模型而不是凯恩斯模型更好地描述了这些原因。证据表明,庞大的预算赤字减少了国民储蓄。增长理论和各国的增长历程都告诉人们,低储蓄导致低增长。这对美国是一个大问题。克林顿总统为预算赤字担忧令人高兴,而他过分强调增税而不是削减开支却令人失望。他这种考虑与其说是着眼于宏观经济,不如说是着眼于政府规模。他不关注美国很低的私人储蓄率也令人失望。曼丘建议,进行税制改革,以去除现存的抑制储蓄的因素。

六、宏观经济学的当前状况与未来趋势

在曼丘看来,新凯恩斯主义已经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提供了可靠的微观基础。在理论上,已经有了几个马上就可以使用的微观模型,就此而言,新古典主义已经遇到了强有力的挑战。但在经验上,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功。经验性文献应该不断增长。这十几年,经济学家们把过多的精力和费用花在了专业技术精巧化方面,花在了创设经济周期理论的新品牌上。如果宏观经济学家能达成共识,从而在细节问题上多做些研究就好了。在新凯恩斯主义者之间,有一些人是达成了许多共识的,像布兰查德(O.Blanchard)、鲍尔(L.Ball)、罗默(D.Romer)、阿克洛夫(G.Akerlof)、布林德和曼丘等等。这些人能不能与实际经济周期学派的一些人达成某种一致,还很难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学派中的一些人,现在正力图把货币效应纳入实际经济周期模型。这显示出,在某一点上,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与实际经济周期模型有希望合为一体,形成融汇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宏大综合。这还只是希望。

七、简要评析

上述介绍,是曼丘个人观点的择要。新凯恩斯主义,是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中较新起且较有影响的学派,其成员在一些问题和模型技术上并没有取得一致。但,他们在最基本的凯恩斯主义世界观方面,在努力再生凯恩斯主义方面,有着共识。因此,我们还是可以从上面的介绍中大致把握这一学派的脉胳。笔者以为,这一学派至少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新凯恩斯主义者对其他学派的理论,既有吸纳又有批判,研究和综合的范围更大。他们在秉承凯恩斯精神——现实经济中存在着不完全性,市场不可能连续均衡,需要政府干预的前提下,努力证明名义工资下降刚性假设;进一步研究和提出市场不完全性存在的原因,是工资和价格调整过程中存在着各种摩擦,这些摩擦被抽象为名义与实际的工资和价格粘性假设,并着力以各种模型加以证明。他们将传统微观经济学经济行为人最大化自身利益纳入宏观经济研究,接受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假设。这样在基本假设方面就扩大了范围,与新古典主义对立的基本假设只有市场不完全从而工资和价格不能完全灵变这一条了。他们接受了货币主义关于货币供给变动对实际总产出在短期中有很大影响和自然率的看法,这又使新凯恩斯主义添了几许货币主义的色彩。同时,他们批判了新古典主义秉承古典学派最关键的假设:工资和价格具有完全灵变性从而市场处于连续均衡之中;反驳了货币中性和政策无效性等命题。在以卢卡斯为首的新古典主义最为得势的最近20年,逐渐展开了凯恩斯主义的反击。总起来看,新凯恩斯主义的“新”,新在为坚持老凯恩斯主义基本立场,兼收并蓄,在基本假设的论证上做出了新意。比起当年的新古典综合派来,他们的新古典味道更浓,杂糅的范围更广,这又是新中的“古”了。

第二,新凯恩斯主义者更多地从微观层次从供给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他们一改老凯恩斯主义者只重宏观只重总需求的方法偏好,主要从微观入手,论证工资和价格粘性导致劳动、产品和资本市场不完全性的原因和传导机制。而进入他们模型的经济行为人的最大化行为,又更多地是微观供给行为,这些行为对总需求冲击作出的反应使市场不能连续均衡,形成总需求的外部效应。这中间是“看不见的手”原理表述的市场机制,在不受干预条件下,导致了协调失灵从而使宏观经济波动。他们是在试图打通微观与宏观之间原有的壁障,想要填平凯恩斯定律与萨伊定律之间的鸿沟,用这两个定律的交互作用来解说原本众说纷纭的宏观经济波动的原因。这是他们出新较多,做得较细的方面。

第三,新凯恩斯主义者的理想和信念的色彩淡化,更注重对现实的观察。比起老凯恩斯主义者、货币主义者和新古典主义者,他们的信念不再那么准宗教般的鲜明和坚定了。对他们来说,基本假设都要从现实出发重新考察,批判取舍不重学派反重学理,因而能兼收并蓄。

曼丘(1991,Vol.l,pp.16)说过,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不仅为名义粘性假设提供了基础,改善了我们对于宏观经济的理解;而且从某些方面说,在微观经济学上也是一次革命。”这句话前半截似不为过,后半截就难免夸大其辞了。因为,他们为宏观理论构筑的微观基础并未完善,至少经验性不足,更未系统化,新古典主义的实际经济周期学派依然是他们强有力的批判者。当年卢卡斯过早地贴出了凯恩斯主义的讣告,已经被事实证明是谬说。当今曼丘也未免过早地乐观地对待自家学派的成果了。经济在发展,宏观经济理论在发展,波动和不确定的因素永远存在,新凯恩斯主义能否在不远的将来执主流宏观经济学牛耳,还要看。

注释:

①在新凯恩斯主义文献中,“刚性”与“粘性”都用,曼丘本人论文中也是如此。我的理解,二者都表示工资和价格调整的困难和缓慢。刚性侧重于状态,粘性侧重于过程。比较之下,粘性更接近实际经济情况。

②“时间不一致”,在这里是指政府在兑现自己的政策承诺行为没有受到约束时可能要付出的代价问题。这方面较深入的分析,可看布兰查德和费希尔:《宏观经济学》,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648—672页。

标签:;  ;  ;  ;  ;  ;  ;  ;  ;  ;  ;  ;  ;  ;  ;  ;  

满丘宏观经济学评论综述_宏观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