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思考论文_张姝瑜

西北大学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行政事业财务工作有别于企业财务,具有一定特殊性。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工作大多受重视程度不高、定位不明确,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财务外包的理念提出以及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内忧外患”,如何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如何明确财务工作定位值得广大从业人员思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财务;现状;应对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有别于企业财务,具有一定特殊性。在各项财经法规的管理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可操作空间已大大减少。除部分事业单位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一般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操作上相对比较简单,内容相对固定,大多数从业人员经过一定培训后即可上手。简言之工作性质决定了工作内容,而工作内容会影响财务人员工作状态。本文希望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现状分析,进行一定思考,寻求应对举措,提升财务人员整体素质。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内部”现状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受重视程度低

作为每个行政事业单位的“标配”,财务部门必不可少,但由于财务部门不是关键部门,所以受重视程度低,大多以后勤保障部门的形式存在。可是近年来财政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工作量并不低,甚至超过了某些业务科室,但认可度和关注度却不及业务科室。本人认为,造成这一切最大的根源是财务工作没有上层构建,财务人员没有上升渠道,从业人员看不到希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不像企业财务,收入与工作直接挂钩,个人能力可以影响企业发展,财务人员工作目标明确动力充足。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大多并不能通过自身工作改变自身地位,她们常常寄希望于工作年限来证明自我价值。所以工作的平台直接决定了工作高度。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通过《浙江省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统计了截至2016年3月杭州市本级近400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等信息,详见下表:

从上述两张表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结论: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年龄偏大,50岁及以上占比37.3%,30岁以下占比只有11%,40周岁以上从业人员已经超过60%,在未来的5-10年将有大量的财务人员退休。很大一部分财务人员为多年前工作调整转入,年龄的偏大也会降低从业人员学习的动力与能力。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所学专业财经类与非财经类各占比50%,表格显示相当大的一部分财务人员是“半路出家”。这说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不是“科班”出身的人员也可以从事,相对而言“门槛”较企业财务低。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学历大多集中在本科以及专科,本科占比45.6%,专科占比27.9%,硕士占比仅有4.2%,博士及以上没有。这说明大多数财务人员还是具有一定学习能力,但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使自我提高意识降低,财务人员没有强烈意识进行学历提升。

4、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占比不高,中级及以上人员只占20%左右,这说明大多数财务人员对专业资格提升“热情度”不高,财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持续学习动力和钻研的精神。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外部”趋势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不清楚不了解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些地方的人事编制部门甚至已经开始筹划减少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岗位编制,提出财务外包的构想,实际用意是消化多年来行政事业单位编制超标的现实。这在财务工作量小的单位或许可以试行,但对于日常业务量大,账务处理复杂,涉及金额较大的部门来说会存在一定隐患。财务外包只能解决最基本的账务处理,在规范化模式下的批量处理,但涉及到具体业务、资金走向等详细情况时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一旦大批量财务外包,多年后势必会造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青黄不接,会计人才断层。

其次,人工智能正在不断发展,利用机器进行账务处理已经出现。据外媒报道,不少职业将来都面临被机器人取代的危险,会计被机器人取代的风险高达99%。在不久的将来机器替代人工进行低端财务处理将会成为趋势,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被机器替代也会成为现实。如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依然满足于现状,依然停留在简单的记账算账上,那么财务岗位终将被机器人取代。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如何积极应对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面对财务“困境”。面对“内忧外患”的现实状况,财务人员应增强危机意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自我实力,不被时代淘汰。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容易产生惰性,容易随波逐流,必要的竞争可以保持清醒头脑,“鲶鱼效应”常常可以带来意想不到效果。同时,坚持“走出去”看看,积极参加各类政企财务培训,积极参与各类选拔学习,开阔的视野有利于博采众长,与优秀的会计人员在一起才会看到差距,看到差距才会有学习提升的动力。

(二)、明确财务部门和人员定位,有针对性的培养财务人才。只有相关部门明确回答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定位、方向和目标,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财务人员的疑虑,才能从根本上触动和推动财务人员提升业务水平。不同的单位可以有不同的定位,面对日常业务较多,财务处理复杂的单位,理应加强财务部门的工作地位,提高财务人员的重视程度,财务部门更好的得到发展才能保障业务科室更好的开展工作。同时,积极营造财务学习的氛围,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将行政事业财务知识与企业财务进行分类培训;鼓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以及综合学历,整体素质的提升也有利于财务工作的提高。

(三)、提升核心竞争力,向管理会计转型。财务人员的职责定位应是“客观记录者”也应是“分析管理者”,其职能应转型升级,由“具体核算”+“财务管理”+“后勤服务”向“综合分析”+“预测预判”+“参谋助手”转变。管理会计是大势所趋,将来会计发展的方向也应是分析预判,为决策做好数据基础,只有不断提升高端的管理分析能力,形成自我核心竞争力,才不容易被替代,更为全面的能力也有助于财务人员提升自我地位,体现自我价值。

(四)、适应时代变化,做好转岗准备。在现实情况下,不可避免有部分财务人员仍将被替代,离开工作多年财务岗位,好在大部分财务工作人员还是具备一定学习能力,能适应工作的转换,所以财务人员应做好双重准备,在不断提升自我附加值的同时,平时多关注业务科室工作动向,即使身处财务岗位也应坚持学习业务知识,找寻合适机会体验多种岗位,成为可攻可守的“多面手”。

论文作者:张姝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  ;  ;  ;  ;  ;  ;  ;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思考论文_张姝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