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与培氟沙星用于治疗急性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_刘永华

(宁远县天堂镇卫生院 湖南永州 425600)

摘要:目的 研究阿奇霉素、培氟沙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就诊患者中随机选取44例急性肠炎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实施阿奇霉素治疗的22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实施培氟沙星治疗的2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45%、止泻时间(36.11±1.25)h、退热时间(26.72±1.15)h、症状体征消失时间(59.12±1.44)h、医疗费用(331.01±14.25)元及不良反应发生率9.09%均明显更佳,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P<0.05)。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培氟沙星。

关键词:阿奇霉素;培氟沙星;急性肠炎;临床疗效

急性肠炎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属于季节性疾病,多发季节是秋季及夏季,存在12h至36h潜伏期,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胀及腹泻、恶心、呕吐等[1],部分患者因为病情严重可出现电解质紊乱、脱水及休克等不良后果,需要给予患者采用抗菌药物治疗,临床实践分析发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宜使用,可导致患者出现肝肾功能不全[2],小儿可产生耐药性,不具备高效性,因此,临床上提出了其他药物治疗,例如,阿奇霉素。此次探究中选取了44例患者且分析了阿奇霉素、培氟沙星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自我院诊治的急性肠炎患者中选取44例入组,选取时间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根据数字表法均分患者,22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2岁至61岁,中位年龄44.6岁,轻度、中度、重度患者例数分别是8例、10例、4例,男女比例11:11;2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岁至62岁,中位年龄44.5岁,轻度、中度、重度患者例数分别是7例、10例、5例,男女比例12:10。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入组时各项临床数据,可对比(P>0.05)。

1.2方法

2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包括止吐治疗及补液治疗,平衡2组患者水电解质紊乱请款,解除2组患者胃痉挛,给予患者实施饮食调节。

实施培氟沙星治疗的2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用药剂量是0.4g,将其混合浓度为5%的250ml葡萄糖注射液,用药途径是静脉滴注,3次/d。

实施阿奇霉素治疗的22例患者纳入实验组:用药剂量是0.5g,将其混合250ml生理盐水,用药途径是静脉滴注,3次/d。

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d至3d,在此期间,不使用其他抗菌药物,另外,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大便次数、大便性质及血常规检查情况等进行分析。

1.3效果评估[3]

治疗3d后,大便次数恢复正常、大便性质恢复正常、伴随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测结果正常,判定显效;大便次数明显改善、大便性质明显改善、伴随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白细胞计量、红细胞计量及脓细胞剂量显著下降,判定有效;不满足以上标准,判定无效。治疗总有效率=100.00%-无效率。

1.4统计学办法

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行X2检验(率),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2 结果

分析获知,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止泻时间、退热时间、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医疗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疗效对比

3 讨论

急性肠炎作为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常见,患者存在食用不洁净食物病史、食用生冷食物病史、误服水杨酸、误服磺胺等[4],发病原因主要是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暴发性流行是主要临床特点,短时间内,患者可骤然发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要为患者采用对症治疗,可有效避免患者因脱水或者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诱发休克、死亡[5]。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肠炎患者,补液治疗时,采用二乙基抗生素微生态制剂,同时,需要给予患者实施胃黏膜保护药剂治疗。临床分析发现,治疗黏液便、脓血便且伴随发热患者时需要采用抗菌药物,但是,多数患者在来院诊治前已经自主服用了大量抗菌药物,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阳性率下降,导致粪便标本培养丧失了临床价值及意义。因此,临床医师在诊治急性肠炎患者时,需要有机结合患者病史、症状及用药史等[6],需要确保选择的抗菌药物合理、有效。

抗菌药物在临床上运用频繁,将其应用于治疗侵袭性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中,效果显著。对于急性肠炎患者来说,沙门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大量存在,属于细菌性腹泻,临床上主要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控制患者病情进展,但是,对于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来说,耐药性较差,例如,培氟沙星,效果不够理想,因此,临床上在急性肠炎患者治疗中提出了阿奇霉素治疗,效果确切。

阿奇霉素作为第二代半合成十五大圆环内脂类抗菌药物可减少细菌蛋白质合成,抑菌效果理想,具有广泛的抗菌谱,可治疗革兰阳性菌、病毒螺旋体及革兰阴性菌等,副作用较小,多数代谢物可经患者胆道排出体外,损伤患者肝肾程度较小,具有较快的药效,可在患者病变部位维持0.4~0.5mg/L血药浓度,生物利用度及半衰期均较佳,可在2.5h左右可达到峰值。

本组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止泻时间、退热时间、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医疗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实践证实,给予急性肠炎患者采取阿奇霉素治疗,可行性较高。

综上,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明显更优,对比培氟沙星,临床优势明显更多,值得临床推荐。本组后续研讨中,可对阿奇霉素药理药性进行进一步分析,促使本组研究指导意义增加。

参考文献

[1]张栋,郭蓉.阿奇霉素与培氟沙星治疗小儿急性肠胃炎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7):193-194.

[2]李恩普.比较阿奇霉素与培氟沙星治疗小儿急性肠胃炎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3):121-122.

[3]衣秀岩.阿奇霉素和培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肠炎的疗效及对炎性指标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7,38(8):1544-1545.

[4]程希英.阿奇霉素注射液在急性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5):91-92.

[5]张卉.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4(27):187-188.

[6]戴锡荣.用阿奇霉素对门诊急性肠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1):165-167.

论文作者:刘永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7

标签:;  ;  ;  ;  ;  ;  ;  ;  

阿奇霉素与培氟沙星用于治疗急性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_刘永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