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妇幼保健院 843400
摘要: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临床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这段时间我院接收的9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着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9例,对于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优质护理方案。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联合优质护理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1.8%,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案进行干预,能够帮助患者妊娠期情况稳定发展,有效控制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改善妊娠结局。
关键词:糖尿病;孕妇;妊娠期;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内科合并症之一。多发生在妊娠晚期,对母婴均有很大危害,属高危妊娠,易并发妊高症,羊水过多,巨大儿,胎儿畸形,胎儿宫内窘迫等,可导致早产、流产等症状,严重时可造成母婴死亡。GDM在各国的发生率为1%--14%不等,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因而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表明,如果GDM能够得到较好的管理,有效地控制血糖,围生期母婴并发症会得到明显改善,而早期筛查和护理干预对保障母婴的生命健康和顺利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接收的妊娠糖尿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49例。年龄在23-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岁。其中有58例为初产妇,经产妇为40例,孕期16~32周,平均孕期24周。空腹状态下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检查,平均血糖为(3.61±39)mol/L,均符合1990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Ⅰ型糖尿病患者6例,Ⅱ型糖尿病14例。全部患者均无药物禁忌、重大器质疾病。两组患者年龄及孕产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施以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优质的护理方案。具体如下。
1.2.1糖尿病饮食控制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控制是治疗该疾病的基本方案。患者的饮食应按照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5%~60%,脂肪占20%~25%,蛋白质占15%~20%的比例进行配比。通过合理的饮食对血糖进行控制不会对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孕妇的饮食还应适量增加纤维素、微量元素及无机盐的摄取。每日采取少食多餐的饮食方案,每日定时进行饮食,一日饮食6次。早餐、午餐及晚餐能量的摄入分别为10%、30%和30%,其余30%采用各餐间的点心分3次摄取。要求护理人员定时对孕妇的尿酮情况进行监督,如发现患者出现饮食控制后的尿酮阳性,应及时调整饮食。并周期性对孕妇体重进行测量,整个孕期孕妇的体重增加以10~12 kg为宜,如发现孕妇体重增加过快或过缓都应针对情况进行饮食结构的调整。
1.2.2健康教育
在获知怀孕消息后,多数家庭对孕妇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进行了不合理的干预,主要体现在营养的过量摄入,活动量的减少。直接或间接的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或加剧。针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护理干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给予孕妇及其家属正确的血糖控制指导,帮助其提高对自我血糖的监督能力,教授患者或其家属血糖及尿糖的简单检测方法。并协助其完善自我护理水平。并结合患者情况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主要针对饮食结构、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
1.2.3运动调节
运动可有效增加胰岛素在血液中的含量,并可以减轻机体胰岛素的抵抗作用,同时增加胰岛素作用于组织时的敏感性,对血糖的降低具有多种正向调节作用。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在饮食后1 h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运动方式主要选择运动姿势比较舒缓,运动强度较低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慢走等。运动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给予充分的指导监督,避免较为激烈的运动或者低强度运动但时间过长。
1.2.4高血糖的胰岛素治疗
临床上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方案为胰岛素治疗。给予患者进行饮食控制及运动调节后仍然不理想的患者可采用胰岛素辅助治疗。按照医嘱采用中效及短效的胰岛素,主要选用诺和灵N及诺和灵R进行治疗。选择餐前30 min进行胰岛素的注射,为了防止低血压的发生,要求护理人员监督患者在注射后按时就餐。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者的餐后2 h血糖进行测量并记录比较,根据血糖的变化及时对胰岛素的用量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教授患者或其家属胰岛素的注射方法、注射部位等。
1.2.5血糖监测的加强
护理人员应该制定详细的血糖监测制度。选用操作方便简单的微量血糖仪对患者血糖进行定期测量。每周至少1次的空腹血糖测量,1~2次的餐后2 h血糖测量。如果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应每日增加三餐后2 h的血糖测量并监督血糖变化情况。
1.2.6 心理护理
孕妇在妊娠期中其心理状况本身就处于波动及焦躁的状态中。合并发生糖尿病的孕妇更是会产生过度的焦虑。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精神状况直接产生不利的影响。部分患者甚至产生恐惧心理,出现放弃生育的念头。临床护理过程中应敏锐的发现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帮助患者消除内心的恐惧情绪。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治疗显著有效21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患者治疗显著有效16例,有效19例,无效1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1.4%,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患者足月分娩、分娩方式、新生儿生存质量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糖尿病孕妇出现先兆子痫、高血压综合征的比率明显大于正常孕妇,造成恶劣影响。因此在进行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干预,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实现母婴安全的重要保证。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及药物护理等,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母婴结局亦优于参考组(P<005),由此可知,在糖尿病孕妇妊娠期进行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有助于血糖的控制,降低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显著改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魏玉梅,杨慧霞.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变迁[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29(4):295-298.
[2]张娅,徐先明.妊娠期糖尿病病因学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4,29(4):299-302.
[3]郭晓蕙.妊娠期糖尿病管理:早干预方能早获益[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1(6):481-481.
[4]吴娜,丁焱.妊娠期糖尿病妇女产后血糖筛查的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16,12(6):64-67.
论文作者:陈玉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7
标签:患者论文; 血糖论文; 糖尿病论文; 妊娠期论文; 胰岛素论文; 孕妇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