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路径论文

乡村旅游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路径论文

乡村旅游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路径

贺红茹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摘 要] 本文简要介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将乡村旅游与农业现代化进行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如何促进乡村旅游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进行思考,希望能给予相关行业的工作者一定的思考和启发,从而在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农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必要性

近几年来,发展乡村旅游业在各个地区已成为一个屡见不鲜的经济运作模式,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掀起了一股乡村旅游浪潮。但是,在乡村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大家不难发现,我国各个地区的乡村旅游业大多都是照搬同一种运作方式,因此对于不远万里从城市赶往农村地区的游客来说,期望往往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对乡村旅游业的长久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乡村旅游业处于调整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乡村旅游业中融入农业现代化,成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1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作为一个新兴旅游方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且在初期发展阶段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这种过快的发展速度并不意味着乡村旅游能实现长久发展。因为在不同省市的乡村旅游中旅游模式单一化,很多地区都是以农家乐的形式为主。虽然很多旅客在亲自采摘果蔬和栽培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快乐,精神上也得到了有效的放松,但是却给当地的农村自然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而很多当地的农村居民面对这种破坏并没有采取积极主动的解决措施,没有给环境以必要的时间去恢复,就急忙地投入到下一次旅游发展中,从长远来看必定不利于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个新事物,乡村旅游仍然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例如,农村景观缺乏设计感和观赏性,娱乐活动单一化和缺乏内在品质等,都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虽然很多乡村居民对乡村旅游抱有积极开发的心态,但是却并没有致力于促进发展空间的开发,而是一味地模仿他人和利用现有环境。而这种做法即使能满足一部分游客群体的需求,但是面对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如果不及时调整必然会面临失败。

2 乡村旅游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乡村旅游与农业现代化进行融合发展,首先是基于农村旅游与农业现代化存在突出交叉性特征来决定的[1]。因为在乡村发展旅游产业,对于当地的环境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却能很好地解决农村条件落后和环境不美观等问题。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各种农业资源都会得到优化利用,这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结构得到升级,而且会让各种农作物在产量和质量上得到改善,成为当地农村特色,被销往各个城市,让前来乡村的城市游客成为乡村产物的推广者,最终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

通过阅读和研究与文章背景相关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对所学文本的时代背景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分析。教师提供的这些学习资源本身也是经典文本,这些资源就与学生所要学的文本构成了一个文本链,以一篇带动多篇,为学生多角度地理解文本提供了可能。我一般是在此类情况下使用这种方式:时代背景复杂,学生似乎对该时代背景有所了解,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了解是一种公式化的、带有偏见的认识,这些认识对学习文本非但没有帮助,而且还会形成障碍。为了帮助学生扫除障碍,这种通过教师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引领学生进入所学文本的方式,就成了一种不错的选择。

11月13日,最新一期全球高性能计算TOP500榜单公布,联想集团再次蝉联500强榜单冠军。浪潮和中科曙光则分列亚军和季军。此外华为也入围了14台,位列第八。中国超级计算机上榜总数仍居第一,占全部上榜总量的45%以上。

其次,在乡村旅游中融入农业现代化是为了满足游客需求。因为到乡村进行旅游的游客往往是久居城市的人们,他们长时间处在钢筋水泥的环境中和繁重生活负担的状态中,希望从农村旅游中获得放松和自由。但是,如果让游客从事与当地农民一样的工作,对于他们而言无疑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因此,在乡村旅游中让他们领略大自然的美丽,在体验农业活动中可以享受到不一样的乐趣,农业现代化往往能很好地兼顾到这一点。通过农业现代化,各种各样的新兴农业艺术层出不穷,能让乡村的游乐功能得到进一步扩大,在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益的同时,城市游客能收获到乐趣。

因此,为了改善乡村生态环境,需要当地政府和地方企业加强沟通与合作。一方面,在制定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的时候,应将生态治理作为一个重点方案去执行,对于农村环境中存在缺陷和不足的地方,应积极主动地寻求措施去弥补,从而放大优点和缩小缺陷,让前来参观的游客能更好地感受到自然环境的魅力。另一方面,生态治理要做到因地制宜。例如,对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农村旅游业来说,土壤治理尤为重要;对于我国南方沿海城市来说,虫害防治往往是生态治理的主要方向。注重农业景观的生态防治,才能促进乡村旅游业健康发展。只有充分地结合农村当地实际情况,观察和分析农村整体生态环境,才能在治理中更好地突出当地景观,从而给予游客深刻的影响和高质量的旅游体验。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开始意识到自然景观的重要性,并且期望通过现代化农业管理手段,促进自然景观更好地发展。但是,在现阶段的自然景观管理中仍然存在些许不足,生态治理就是其中的关键。很多农村居民对自然景观的生态治理并没有给予重视,因此对于自然景观往往是利用多于管理和保护。从长远来看,这种消耗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行的。因此,在自然景观管理中融入生态治理,是实现乡村旅游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必然措施[3]

3 乡村旅游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路径

3.1 在自然景观管理中融入生态治理

刘崐31岁时离开家乡,一直没有时间回乡探亲。垂暮之年,刘崐念念不忘桑梓,毅然变卖朝珠凑够回乡之资,可终未成行。同治十年(1871年)十月,刘崐解任,因看透清朝没落已无可挽回,故对慈禧的“前抚来京”一旨托病不出,留在异乡长沙终老,死后安葬长沙。

最后,作为我国的立国之本,农村一直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所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农村经济更是尤为重要。而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一直依靠国家财政补贴的形式来补给,农村地区是永远无法独立自主的[2]。而采取乡村旅游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形式,能将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经济板块,提供的不仅仅是农产品,同时还有一种新颖的生活方式,使农村的生产经营形态发生质的变化。而当地农村居民意识到农村环境能带给他们巨大的经济效益时,他们就会对当地农村生态环境予以高度重视,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

3.2 充分发挥信息科技的力量

由此可见,信息科技不仅能让远距离不再成为沟通的障碍,而且能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运作模式,极大限度地降低发展农村旅游业的生产成本,有效地促进乡村旅游和农业现代化充分融合。

在我国乡村旅游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还应发挥信息科技的力量。近年来,我国网络科技发展迅猛,互联网可谓是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互联网在各行各业中成了重要的辅助工具,如在旅游产业和农业方面影响巨大。当前,即使是处于偏远地区的农村,移动网络设施也已经非常完善,能有效地改善农村地区消息闭塞的局面。因此,借助信息科技的力量,很多农村地区的居民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及时地了解世界的发展和变化,了解我国的各项经济政策,并从中寻求到发展和创新的可能。而当地政府部门可以团结村干部,引导当地农民,结合农业发展优势来开辟市场和寻求商机,从而更好地利用当地环境资源和农业资源来改变命运[4]。而为了促进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当地村民可以在各大旅游网站中注册成为商家,将地方特色以文字、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现给游客,并与感兴趣的游客在网络上进行必要的沟通和讲解,最终吸引他们前来游玩。仍然是借助网络渠道,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可以通过精美的包装,凭借绿色、无污染和健康等标签,成为游客旅游的纪念品或是电商产品。

3.3 重点凸显乡土风情

为了避免农村旅游运作模式千篇一律,凸显不同地区的乡土风情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来看,不同地区的乡村旅游大多包括农家乐等项目,对于外地游客而言未免过于单调,无法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一些重要的古老村落而言,更是无法起到保护作用。因此,当地居民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注重过程的娱乐性,同时要注重凸显当地的乡土风情和民族特点,尤其是村落中的物质文化遗产,更应成为发展新兴景区的重点[5]

而凸显乡土风情的方式主要表现在参观文物和遗址上。因此,为了让参观的游客能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当地村民应起到重要的导向性和示范性作用。因为如果当地村民不能对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不能发自内心地产生保护欲望,又何谈能让外地人理解并支持。同时,当地的导游应重新制定游客的行程,将娱乐性活动和教育性活动穿插进行,让游客既能收获到游玩的快乐,又能得到心灵上的启发、视野上的拓宽,并最终将当地的民俗风情牢牢地印在脑海中[6]。另外,虽然农业现代化发展很重要,但是很多传统的农业技术仍然需要得到继承和发展。因为其是民族和时代的瑰宝,充分利用这些传统的农业技术是展现村落风貌的重要手段。

(1)实行银行差异化服务。恩施州银行规模不一,对于体量较大的中资全国性4大银行,可以主要针对州内较大的旅游开发项目予以支持,而资金较少的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可以主要对中小项目开发支持,恩施州现有的旅游企业大多属于中小型企业,所以在金融机构的承受范围内考虑机构的资金回收难度,更多考虑中小企业的资金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支持旅游业发展。

4 结语

我国乡村旅游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是实现乡村旅游业和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帮助我国农村地区经济水平得以进一步提高的重要战略。因此,在将二者进行融合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我国不同农村地区的发展优势和特点,而不是将旅游业与农业进行简单拼凑。只有这样,我国农村的本土特色才能得到宣传,同时对改进当地农村生态条件能发挥显著的作用。也只有这样,农村地区的综合经济发展才能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并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齐婧.乡村旅游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路径探讨[J].南方农机,2017(20):175.

[2]文智丽,黄萍,马昭凤,等.乡村旅游社区综合治理机制与路径研究:以成都市明月村为例[J].度假旅游,2019(1):191-192.

[3]张雅.产业融合视阈下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7(7):30-31.

[4]周莉,丁金华,余慧.新时代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行动者网络研究[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8年会论文集,2018.

[5]让农民成为乡村旅游和农业融合发展的主体[J].农业知识(瓜果菜),2017(8):1.

[6]张晓林.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现代化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C]//第八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2018.

[中图分类号] F592;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31-33-2

作者简介: 贺红茹(1982—),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

标签:;  ;  ;  ;  ;  

乡村旅游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