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海南疍民语言态度研究论文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海南疍民语言态度研究

毛春洲

(海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海南 海口570228)

[摘 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海南疍民的语言态度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海南疍民对母语疍家话、海南话和普通话持有不同的语言态度,海南疍家话正逐渐发生演变,出现了退化和分化现象。针对这样的语言态度现象,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疍民语言态度与疍家话退化的关联性加以探究,并提出保护疍家话的措施和策略,以保持海南本土语言文化的多样性。

[关键词] 海南;普通话;疍家话;语言使用;语言态度

一、相关文献综述及论题缘起

疍民,又称龙人、龙户、蜑民、蛋户等,指的是在我国南方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沿海地区生活,在水上、以船为家的渔民。他们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族群,有着独特的习俗和宗教信仰。

张朔人认为,海南是疍民活动的重要区域,海南疍民主要源自越族,与两广疍族有一定关联① 张朔人:《海南疍民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岭南文史》2007年第1期,第55-58页。 。疍民从唐代开始大批迁入海南,北起今海口市(包括市郊),西至儋州、东方,东至文昌铺前、清澜和陵水一带沿海地区,南至三亚均散布疍民足迹。据统计,海南现在的疍家人主要集中在海口海甸港、陵水新村港、昌江海尾、临高新盈港、三亚港、保平港、望楼港一带,课题组调查了解目前海南全岛疍民后裔近5万人。

疍民是否有独立的语言或方言?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屈指可数。林语堂认为,与其他黎、苗、畲、瑶等少数民族语言一样,疍家话是一种土著语言② 林语堂:《语言学论丛》,上海:开明书店1931年版,第200页。 。徐松石提出岭南蜑人没有特殊的言语,蜑户只是广东白话的传播者③ 徐松石:《粤江流域人民史》,上海:中华书局1939年版,第83页。 。陈序经则认为,疍家受地域影响明显,他们受所居住之地方言影响,多操所居之地方言④ 陈序经:《疍民的研究》,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第45页。 。庄初升指出,岭南地区的疍家话并不是一个独立语言体系,大部分属于粤语系统,但与粤语的标准语广州话有所不同;少数属于未明的土话、平话或粤语等⑤ 庄初升:《岭南地区水上居民(疍家)的方言》,《文化遗产》2009年第3期,第126-132页。 ,他认为疍家话主要包括粤语性质的疍家话、土话、平话性质的疍家话和闽语性质的疍家话,而粤语性质的疍家话广泛分布在两广、海南和港澳水乡泽国之中。

海南疍家人大多讲三种语言:疍家话(迈话)、海南话和普通话。黄谷甘和李如龙调查发现,三亚疍民讲的疍家话是一种混合型方言,既有粤方言的成分,也有同客赣方言及海南闽语相同的地方⑥ 黄谷甘,李如龙《:海南岛的“迈话”——一种混合型方言》,《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1期,第81-85页。 。20世纪40年代末,由于疍民居无定所,一年迁徙多地,加之他们与外界交流较少,因此社群之间主要使用疍家话。20世纪70年代前后,政府为了改善疍民生活,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疍民上岸生活。由此,生活在江海里的居民陆续上岸定居,疍家人“一船一家”的生产生活方式开始改变。疍家人与他们称之为“陆地人”的交流和沟通逐渐频繁,有一部分人或年轻一代学会了讲海南话或普通话。刘新中以海南儋州客家话为例,通过与广东粤语语音对比,发现它与广东粤语有很大的一致性① 刘新中《:粤西客家话与海南儋州南丰客家话的语音对比》《,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135-137页。 。

语言态度是了解某一地域语言使用状况的重要依据,其对于了解某一民族或者群体的心理状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相关政府部门制定语言政策亦能提供重要参考。近五年来,国内对于语言态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以及北广澳等一线城市的语言。

北广澳一线城市居民语言态度研究。谢俊英在2015年利用调查问卷法研究澳门市民对澳门常用语言(普通话、粤语、英语、葡语)的语言态度,分析了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市民选择的语言倾向,包括教育、传媒、行政、交际语,以及国家通用语五个方面。无论是哪个维度,粤语的认同感和使用倾向都位居首位,其次才是普通话② 谢俊英《:澳门公众服务领域语言态度调查分析》《,语言文字应用》2015年第2期,第19-28页。 。徐晖明和周喆则调查了广州青少年对待粤语和普通话的语言态度及使用情况,发现尽管国家推广普通话,但是广州青少年仍然热爱粤语,粤语仍然是他们人际交往的主要语言③ 徐晖明,周喆《:广州青少年语言使用与语言态度调查与分析》《,语言文字应用》2016年第3期,第20-29页。 。崔学苹为了解北京市民对民族语言、汉语方言、普通话和英语不同语言的语言态度,利用网上问卷方式调查研究发现:普通话和英语的社会声望稳步上升,但是汉语方言和民族语言的使用频率逐步降低甚至有些语言出现灭绝现象④ 崔学苹《:北京居民语言状况和语言态度的抽样调查》,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第38页。 。

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态度研究。冯广艺认为,语言态度包括语言忠诚、语言特权和语言忧患,并且对海南省三亚市凤凰镇水姣村黎族人对黎语的语言态度进行调查,通过该案例,对语言忠诚、语言特权和语言忧患这三个概念进行了具体的阐述⑤ 冯广艺《:论语言态度的三种表现》《,语言研究》2013年第2期,第112-118页。 。瞿继勇采用了调查研究、访谈、比较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湘西地区少数民族语言人的语言态度及语言使用情况,对不同民族间语言态度差异进行了对比,找出了影响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人语言态度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湘西地区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机制和保护措施的建议⑥ 瞿继勇《:湘西地区少数民族语言态度研究》,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第197页。 。张学广基于对维吾尔族的中学生的语言态度的调查,提出了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少数民族区域,主张实行双语教育,指出要变革现行的双语教育体系⑦ 张学广《:社会转型期中的少数民族语言态度问题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15年第8期,第119-122页。 。王远新采用问卷、访谈和观察法,研究了云南省瑞丽市云井村村民对于傣语和汉语的语言态度,发现汉语的社会地位、实用功能以及发展前景要高于傣语,傣语在传承中面临危机⑧ 王远新《:“一寨两国”的语言生活——云南省瑞丽市云井村村民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调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第147-160页。 。

(4)麻醉:用1%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每个治疗点注射药物1m L。(5)针刀操作:①7支针刀按照针刀四部进针规程,经皮肤、皮下组织到达病灶点粘连、瘢痕、挛缩处,提插2~3刀,达到骨面可铲剥1~2刀,范围0.5cm。针刀松解1周1次,治疗2次为1个疗程。

疍民的语言态度由具体的个人特征而决定,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和受教育的语言这些因素。这些变量决定了疍民在语言上的情感态度和实用态度的不同,从而影响疍家话和普通话的使用频率,具体见表5:

假设H3:疍民语言态度与疍民母语使用、保护与传承之间有直接关联。

二、疍民语言态度的研究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一)语言态度的内涵

二十年前,97%的受访人使用疍家话与父母交谈,仅有2.8%的受访人使用普通话与父母交谈;78.6%的受访人用疍家话与兄妹交谈,用普通话相互交谈者为9.5%,69%受访人用海南话与兄妹交谈;在和配偶交谈方面,75%受访人用疍家话交谈,60%受访人认为除疍家话外,海南话也是他们配偶之间交谈常用的语言,10%受访人会使用普通话交谈。现在与二十年前相比,在与孩子或年少亲戚交流时,疍家话的使用下降到43%,普通话上升到67%。同龄亲戚之间交谈与兄妹之间交谈语言选择方面,受访人比例是一样的,没有变化。

因此,财务部门应建立大科室理念,以整个业务为基础,打通管理,实现核算和结算工作良好衔接,加强关联业务交流,共享基础信息,灵活调配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二)语言态度的研究理论基础

从社会语言学以及心理语言学来看,语言态度的研究主要基于语言动机理论。与语言学习相关的动机理论:(1)Schumann提出了文化适应模式理论⑨ John Schumann,“The Acculturation Model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Rosario Gingras 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Washington,D.C.: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1978,p27. ;(2)Gardner和Lambert提出语言学习工具性动机理论与融入性或原发性动机理论⑩ Robert Gardner,Wallace Lambert,“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Rowley:Newbury House Publishers,1972,p250. 。文化适应模式理论认为:语言学习者的心理因素以及其对某种语言的态度对学习者语言学习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少数族群与主流文化之间社会身份的差距与少数族群母语使用态度、本族群文化保护以及适应主流文化意愿等方面密切相关。Gardner和Lambert认为,语言学习者想融入到某种文化中,对该种文化的语言将会持积极态度,努力学习该种语言,以达到尽快融入该文化的目的。他们认为语言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动机有两种:(1)工具性动机。学习某种语言,可以增加更好的教育和工作机遇;(2)融入性或原发性动机。学习某种语言,旨在获得特定语言群体的身份认同和尽快融入主流文化的社会。

对照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海南疍民社会语言使用实际状况,我们发现,对海南疍民语言态度与使用状况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了解和认识疍民,进一步拓宽海南疍民研究内容和领域。

语言使用状况研究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分支。这些研究涉及人口统计学方面的数据变量:Portes和Hao一起总结的变量包括出生地、年龄、种族、居住期、性别、教育、婚姻状态以及母语程度① Alejandro Portes,Lingxin Hao,“Bilingualism and Loss of Language in the Second Generation”,“Sociology of Education”,Vol.71,No.4,1998,pp.269-294. ;Krashen认为语言变量包括母语与其他所学目标语言差异性② Stephen Krashen,“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London:Prentice-Hall,1982,p62. ;Hornberger和Fishman在各自的论文中都认为语言多样性中方言或者标注语为变量③ Nancy Hornberger,“Bilingual Education and Language Maintenance:A Southern Peruvian Quechua Case”,Berlin:Mouton,1988,p55. ④ Joshua Fishman,“Reversing Language Shift: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Foundations of Assistance to Threatened Languages””,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1991,p36. ;Krashen指出,语言教育因素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包括学校与社区语言教育质量⑤ Stephen Krashen,“Heritage Language Development”,Culver City:Language Education Associates,1998,p13. ;Portes和Rumbaut增加了社会文化与政治因素,如人口迁移缘由、涵化模式(如社会隔离,种族主义和雇佣方式等等)⑥ Alejandro Portes,Ruben Rumbaut,“Legacies:The Story of the Immigrant Second Generation”,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1,p200. ;Gardener和Zhang也各自在论文中把语言态度和意识形态纳入变量的范畴⑦ Robert Gardner,“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London:Edward Arnold,1985,p150. ⑧ Donghui Zhang,“Between Two Generations:Language Maintenance and acculturation among Chinese immigrant families”,EL Paso:LFB Scholarly Publishing LLC,2008,p103. ;Li和Stoessel则都认为最新的社交网络也属于变量之一⑨ Wei Li,“Three Generations,Two Languages,One Family:Language Choice and Language Shift in A Chinese Community in Britain”,Philadelphia:Multilingual Matters,1994,p37. ⑩ Saskia Stoessel,“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Social Networks in Language Maintenance and Language Shif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Vol.2002,No.153,2002,pp.93-131. 。因此,语言态度和意识形态是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研究语言使用的很重要的分支。

所有受访疍家人都认为掌握普通话有用,没有人认为掌握普通话没有用。其中,有79.2%的受访人认为掌握普通话很有用;20.8%的受访人认为有些用。因此,此表说明国家推广普通话政策起了显著成效。当然,一半受访的疍家人仍然认为学习和掌握疍家话很有用。与对普通话的态度相比,相当一部分疍家人已经认为掌握普通话非常必要。

二是松花江黑龙江洪水量级大,持续时间长。松花江发生1998年以来最大流域性较大洪水,其中嫩江上游发生超50年一遇特大洪水,松花江上游发生超20年一遇大洪水。黑龙江发生1984年以来最大流域性大洪水,下游发生超100年一遇特大洪水。嫩江、松花江干流水位超警戒历时46天,黑龙江干流水位超警戒历时58天。

这些现象表明:非母语的外来语言输入增多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少数族群的语言使用技能退化;但是,疍民对自己母语所持有的态度与疍民母语的退化有更加密切的联系。

Schumann认为二语习得是被所学语言文化同化的过程,语言习得结果取决于语言学习者与目标语之间的社会及心理距离。社会主流模式也会影响语言习得(少数语言族群与主流语言社群之间的优越性与平等性问题),语言一体化(少数语言族群保护本族群语言的意识和接受主流语言文化的意愿),少数族群与主流社群之间的文化兼容与趋同都会对某一族群的语言变化产生影响① 许小颖《:语言政策和社群语言——新加坡福建社群社会语言学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40页。 。

2.2.2 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 由成本效果可接受曲线(图3)可以看出,当WTP小于60 000元时,仙灵骨葆胶囊具有成本效果优势的概率更高;当WTP达到60 000元时,芪骨胶囊成为优选方案的概率为52.5%;当WTP超过60 000元时,芪骨胶囊具有成本效果优势的概率更高。

(三)疍民语言态度的研究假设

为了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研究疍民的语言态度,了解其语言态度与海南疍家话使用状况之关系,兹提出下列四个研究假设:

本研究解释变量为海南疍民的个性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未受正式教育,未完成小学或小学毕业,未完成中学或中学毕业,大学及大学以上),月收入,受教育的主要教学语言(疍家话和普通话),受访人的职业(渔民,零售服务人员,行政人员,家庭主妇及其他)以及出生地等特征变量;疍民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包括语言情感态度和语言使用态度)等变量,分不同维度进行研究。由于被解释变量取值存在较强的排序关系,因此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来量化分析影响疍民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的主要因素。

假设H2:疍民的个性差异对海南疍民语言态度产生影响;

湖南省水利厅直属5座水电站,总装机30万kW,职工1 800人,水电站水库设计灌溉农田230万亩(15万hm2),其中有著名的韶山灌区和以英雄欧阳海命名的欧阳海灌区。多年来,水电站电价普遍较低,灌溉用水基本没收费,水电站为国家创造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多数水电站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发电的,基本上都已经运行50年左右,最年轻的南津渡水电站也已运行近20年。这些老水电站资本金较少,底子薄,人员包袱较重,大部分水电站装机容量没有变化,发展力度不大,现有设备也亟须更新改造,企业面临着资产优化、人力资源优化、效益优化等问题迫切需要改革发展。

对语言技能退化研究一般采用口语表达能力阶(can-do scale)、控制联想流利度(fluency in control association)以及问卷实地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受访人反应、所谈话感受以及问卷结果可以为调查语言使用状况提供充分依据。本调查综合多方面考虑,采用第三种调研方法。

三、数据采集和研究设计

(一)研究区域和数据采集

本研究旨在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研究疍民母语疍家话受其他社会因素影响而产生的语言技能退化和语言态度情况。本次调查问卷和访谈主要集中在疍民人口比较集中的海南三亚海棠湾藤桥渔业大队、海南昌江海尾和陵水新村等地方。课题组对不同地方不同年龄层的疍民就语言态度和语言使用进行大量访谈,并重点对陵水新村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法是社会语言学研究中收集数据的重要方法。本研究的问卷借鉴许小颖《语言政策和社群语言——新加坡福建社群社会语言学研究》问卷设计方法与思路。为方便受访人作答,问卷中大多数题目为封闭式问题,少数题目为开放式问题。问卷包括人口背景资料、语言使用与语言态度三方面内容。问卷分入户发放和集体发放两种形式进行。课题组重点对陵水新村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使用做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发放问卷235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210份。通过SPSS将问卷分两次录入,将两种数据进行分析比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在进行数据处理前运用SPSS17.0中的Cronbach'sα系数对原始数据进行可行测度检测,确保原始数据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主体特征。最后根据分析需求,再次运用SPSS做相关表格的处理。

疍民语言使用问卷调查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不同语境下,疍民语言的选择与频率;影响疍民语言选择的因素(;2)疍民语言态度,包括疍民语言情感态度和语言使用态度。

(二)变量选择与计量模型构建

假设HI:疍民的个性差异对海南疍家话使用产生影响;

四、数据分析和模型验证

(一)样本海南疍民个性特征描述性统计

就性别而言,受访者男性略少于女性,二者比例为3:4。年龄方面,40~50岁年龄层多于50岁以上年龄层:四十至五十岁占总人数的39.5%,五十岁以上人数是15.8%。他们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大多只接受过中小学教育:31.9%受访者是小学学历;51.9%受访者中学学历;11.9%中学以上学历;4.3%大学学历。受教育的主要教学语言:28.6%受访者受教育主要教学语言是疍家话;42.86%受访者受教育主要教学语言是普通话;4.7%受访者受教育主要教学语言是疍家话夹杂普通话;23.81%受访者受教育主要教学语言是普通话夹杂疍家话。具体见表1:

挂号界面分为三个模块病人挂号模块,新病人信息登记模块,病人挂号成功出现的信息模块。挂号界面的用例文档如下表。

表1 海南疍民个性特征统计表

(二)样本海南疍民语言使用状况统计分析表

与海南话和普通话相比,疍家话是疍民自己的方言,主要是疍民在家里或出海作业时使用。在疍家话易位过程中,家庭是疍家话最后的堡垒,也是受访人使用疍家话时间最多的地方。因此,问卷以家庭域调查受访人二十年前及目前与不同亲属之间的用语情况。

语言态度是指说话人对某种语言的价值评判,包括认知、情感和意识层面。认知层面是指对语言的整体的一种了解状态,包括语言的来源和发展、语言的结构和规则等。情感层面是指说话人对某种语言的喜欢程度,是个人的主观感受。意识层面是指说话人在多种语言中倾向于使用某种或某几种语言。

25.9%受访者总是用疍家话与人交流;70.37%受访者经常用疍家话与人进行交流与沟通;3.73%受访者偶尔用疍家话与人交流与沟通。具体见表2:

1.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夯实环保基础。环境宣教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各界的环境保护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环保工作的要求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应当运用多种形式,不断创新载体,利用各种场合不断加强环境宣传教育。

“科学史”虽然在某些有身份的自然科学工作者的强力支持下,被违背学理地列为与物理、化学等并列的“理科一级学科”,但其本质却绝非如此.如果不是这样,又焉能出现上述“困扰”口述史工作者的现实问题呢?记得1982年我初进科学史所时,已经在贵刊封面上出现过的杜石然先生就教导我说:作这个行当,必然有个“政治立场”的问题,也许你很讨厌它,但却无法回避.时至今日,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更加感到这一点的重要——不能理性而妥善处理“困扰”问题,只能说明政治上的幼稚.

表2 语言使用状况描述性统计表

(三)样本海南疍民语言态度统计分析表

受访人在情感态度上对疍家话喜爱度总体高于普通话。疍民社群把疍家话作为内部认同的象征,尽管他们大多数同时喜爱普通话和疍家话,但是总体上而言,在情感态度上更倾向母语。普通话在疍民心中地位略逊于疍家话。具体见表3-1,3-2:

表3-1 疍民语言情感态度描述性统计表

语言退化(Language Attrition)是指某一种语言使用技能或部分技能逐渐退化或消失的过程。它是当人们移居到新的语言环境时,或由于国家语言政策推广某种主流语言,人们逐渐摒弃自己母语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该研究理论的提出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宾夕法尼亚大学会议论文《语言技能丧失》(Loss of Language Skills)[11] Richard Lambert,Barbara Freed,“The Loss of Language Skills”,Rowley:Newbury House,1982,p10. 。导致语言衰变的因素很多,学者普遍关注两因素:机会与动机。持机会因素者认为,如果儿童接触和使用母语机会减少,会影响某种语言传承和语言选择转变;持语言保护态度者认为,如果提供足够的语言输入,则有利于避免语言技能退化,有助于语言的保护与传承。Paradis指出,语言技能退化最主要归咎于语言止用,尤其对于日常生活中从不使用自己母语者,其语言技能的退化将更为严重[12] Michel Paradis,“L1 Attrition Features Predicted by A Neurolinguistic Theory of Bilingualism”,Barbara Köpke,Monika Schmid,Merel Keijzer,Susan Dostert eds.,“Language Attrition:Theoretical Perspectives”,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7,p124. 。

(四)传统的政府与企业合作中,政府始终是站在主导地位上,而企业只能听从政府的安排,进行一些小的管理,但是PPP融资模式与传统模式不同,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与企业进行合作之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谁主导谁的问题,能使传统观念得到极大的改善,并且有利于政府与企业的长久合作。

表3-2 疍民语言实用态度描述性统计表

(四)海南疍民个性差异对疍民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疍民的个性特征与疍民语言使用有很强的关联性。性别的差异、年龄的不同、受教育程度高低、职业多样性以及受教育的语言对疍民语言使用产生一定影响,这些变量直接决定了受访者使用疍家话和普通话的频率,具体见表4:

表4 疍民语言使用状况影响因素分析(一)

1.对于假设H1:疍民的个性差异对疍家话使用率有显著影响 通过对表4结果进行分析可知:个性差异中性别对母语疍家话的使用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女性更倾向于使用疍家话;个性差异中的年龄对母语疍家话的使用也呈正面影响。受访者40岁以上占多数,说明年龄越大的受访者,使用疍家话的频率高于低年龄群。受教育程度对疍家话的使用率影响显著,且呈负向影响,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疍民便逐渐放弃使用母语疍家话。疍民的职业类型中,行政人员对疍家话的使用影响非常显著,且呈负面影响,说明行政人员办公过程中很少使用母语疍家话。受教育的主流语言不同对疍民的疍家话和普通话使用率产生显著影响。受教育主流语言是普通话的通常使用普通话频率较高,但受教育主流语言是疍家话的仍然使用普通话,尽管使用普通话频率并不高。

疍家话在与海南话及普通话接触和撞击过程中,虽然是疍民的主要家庭用语,但是普通话却成为他们与外界交流主要语言。本研究将围绕疍民社群的疍家话、海南话及普通话之间的易位主线而展开。

表5 疍民语言态度影响因素分析(二)

2.对于假设H2:疍民的个性差异对疍民语言情感态度和实用态度产生显著影响 年长者对疍家话有较高的情感依赖且对疍家话实用度持高度认可。对表5的数据结果分析发现,渔民和家庭主妇比其他职业人员对疍家话情感依赖度高,二者都认为疍家话非常有用。尽管行政人员对自己母语疍家话有一定的情感依赖,但是对母语疍家话的实用度认可较低。接受教育的语言对于疍民对疍家话情感认同和实用与否都产生较大影响。从小接受疍家话教育的40岁以上年龄群非常喜爱疍家话。但是25岁以下接受主流教育语言为普通话而家庭教育语言为疍家话的年龄群,虽然喜爱疍家话,但是并不认为疍家话非常有用。通过对表5结果分析,有关疍民语言态度问题的假设H2得以验证。

疍民个人的语言态度对疍民的语言使用具有直接的关联性。个人语言态度包括语言情感态度与语言实用态度,疍家话和普通话的使用频率直接受这两种语言态度的影响。具体见表6:

表6 疍民语言态度对疍民语言使用影响关联性分析结果

3.对于假设H3:疍民的语言态度对疍民的语言使用影响显著 从表6数据结果来看,语言情感态度影响人们对母语疍家话的使用,而语言实用态度影响人们对普通话的使用。虽然疍民母语是疍家话,但目前疍民对普通话并非持有否定态度,而是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虽然疍民情感上倾向疍家话,但是与普通话使用相比,他们仍然觉得普通话更实用。因此,疍民语言态度与语言使用频率之间有直接关联。关于疍民语言态度的假设H3也是成立的。

五、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对海南疍民的入户和集体调查以及访谈方式,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研究了海南疍民对其母语疍家话、普通话和其他语种的语言态度,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海南疍民个性差异与疍民语言使用、疍民语言态度以及两者(疍民语言态度与疍民语言使用)的关联性进行分析。除了问卷数据分析,课题组对当地的部分疍民进行了访谈。访谈结果与问卷结果基本一致。综合得出以下结论:

1.疍民个性特征对疍民的语言使用有显著影响 疍家话使用的年龄层差距虽然不明显,但是现在40岁~50岁年龄层与50岁以上年龄层比较而言,疍家话使用有明显年龄层的差距。年轻年龄层使用普通话增多,明显高于50岁以上年龄层;疍家话的语言技能使用出现了明显退化现象。疍家话使用域缩减,使用率降低。疍家话使用场所目前主要局限在家里或作业的海上;疍家话使用频率逐渐降低,普通话使用频率逐渐提高。语码混杂现象增多,受访疍家人表示,无论在家里或在学校他们使用疍家话时,经常会出现将疍家话与普通话或海南话掺杂使用的情况。

不同覆膜时期向日葵长势和产量测定结果表明,非生育期覆膜成熟期长势和产量明显好于常规播前覆膜。上年秋季覆膜株高、茎粗、花盘直径、产量分别较常规播前覆膜提高21.3%,26.3%,35.8%,58.1%;早春覆膜分别比常规播前覆膜株高、茎粗、花盘直径、产量提高11.3%,10.5%,33.3%,38.2%(表3,表4)。

2.疍民个性特征对疍民的语言态度有一定影响 疍民的教育程度、职业类型和所接受的主要教育语言等对疍民的语言态度有深远影响。尽管在家里,疍民在与自己父辈、父母、配偶、兄妹及同辈亲戚交流时主要使用母语疍家话,但与二十年前比较而言,疍家话语言使用退化逐渐显现:二十年前,疍民与家人或亲人之间基本使用疍家话交流,普通话占比较低;但是现在,疍民与孩子或年少亲戚交流时,主要使用普通话,疍家话的使用逐渐减少。

式(4)和式(5)中:IL表示为电感电流状态量;VC为电容两端电压状态量;Vg为输入电压状态量;Vo为输出电压状态量。

3.疍民语言态度与语言使用之间有一定关联性 受访人在情感态度上对疍家话的评价都高于普通话,说明疍民社群把疍家话作为内部认同的象征,尽管他们认为普通话和疍家话都亲切自然,但却认为疍家话更加亲切自然。但是二者分数差距不是很大,说明疍家人在情感态度上逐渐向普通话倾斜。很多年轻的受访人认为:随着陆上定居的疍家人越来越多,出海日益减少,与岸上内陆人交往越多,疍民觉得普通话更加实用。疍家话主要位置逐渐被普通话和海南话取代。

(二)对策建议

作为在历史上遭受歧视的族群,疍民以其勤恳与坚忍走过了时代的风雨。如今,处于现代化与国际化的潮流之中,疍民必须努力发展对当前世界的深刻认识以获得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自信与机会,同时需要在新的环境下构建自己的族群认同以利于文化传承。在这一复杂嬗变的过程中,关注疍民的语言使用状况无疑可以让我们对疍民这一族群的发展态势获得相当直观的认识。在本研究中,综合各项调查项目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海南疍民的疍家话语言使用技能出现了明显的退化,疍民的语言态度对其母语疍家话的使用产生了直接影响。为了今后疍民语言与文化的持续发展,对解决海南疍民的疍家话使用技能退化提出以下意见:

1.针对疍家话的使用现状,加强相关的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或心理语言学方面的研究 语言的本质和规律只有通过在大的社会系统中对语言现象进行考察才能挖掘和发现。因此,社会语言提倡在共时的平面上研究语言运用的规则和演变,试图根据语言演变的事实来解释相关的社会现象和发展过程。从研究的调查结果来看,海南疍民的疍家话语言技能使用出现了明显的退化,语码混杂的现象也大量出现,这些都为社会语言学提供了十分鲜活的语言演变的实例。通过研究疍家话的演变,可以据此把研究触角深入到疍民生活其中的社会的发展变迁之中,为我们描绘一幅生动的疍民生活图景,继而增加对疍民的了解。

2.维护好当前疍民普遍使用疍家话的良好局面,以利于疍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一体。作为疍民的通用语,疍家话承载了疍家人独特的历史经验和文化传统;即使是在普通话大行其道的今天,疍家话同样以其丰富的社会文化载荷量向新一代人传递着疍家人独具内涵的人生感悟与经验积累。为传承疍家文化和增添文化活力计,实有必要鼓励疍家人在族群内部使用疍家话,并采取相应措施对疍家话以及疍家文化进行保存整理,呵护好疍家人的精神家园。

3.推进海南疍民的联合与团结,增强疍民族群的文化向心力和力量 海南疍民由于历史的原因,散居在海南各地的濒海之所,同当地庞大的其他社群相比,显得非常孤立,不利于疍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使海南疍民增加对疍家文化的信心,对自己母语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语言态度,需要促进海南各地的疍民社群建立相应的联系,共同为疍家文化的壮大进言献策,进而扩大疍家文化在海南社会中的影响力,促进疍民社群的发展。在这方面,可以着手的工作是有很多的,例如建立疍家文化协会、举行疍民联谊活动、编办疍家文化刊物和成立疍家发展基金、创办疍家话主持的节目等。

On Language Attitudes of the Dan People in Hain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inguistics

MAO Chun-zho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ainan University,Haikou 570228,China)

Abstract: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face-to-face interviews,this paper carries out the empirical research into language attitudes of the Dan people in Haina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an dialect in Hainan has been evolving gradually,degenerating and differentiating,since Dan people hold different language attitudes towards the Dan dialect,Hainan dialect,and Putonghua.Therefore,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onnectivity between Dan people’s language attitudes and the degeneration of the Dan dialect,putting forward some protective measures and strategies to maintain the diversity of the indigenous languages and cultures in Hainan.

Key words: Hainan;Putonghua;Dan dialect;language use;language attitudes

[中图分类号] H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1710(2019)05-0093-09

[收稿日期] 2019-03-21

[作者简介] 毛春洲(1973-),女,湖北武穴人,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英语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孙绍先]

标签:;  ;  ;  ;  ;  ;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海南疍民语言态度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