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疗法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论文_高杨1,李建一2, 齐素萍(通讯作者)3

电疗法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论文_高杨1,李建一2, 齐素萍(通讯作者)3

高杨1 李建一2 齐素萍(通讯作者)3

(1通化市卫生学校 134001)

(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130024;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 116033)

【中图分类号】R722.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015-02

周围神经损伤后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运动障碍以及触觉障碍等不良症状。这些症状与损伤部位血液循环障碍、组织液渗出、炎症产物和致痛物质聚集排泄不畅等有密切联系。物理因子疗法中的电疗法具有扩张血管、加快血流、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代谢、消炎、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加速组织生长修复等作用。因此电疗法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治疗中,现将近年来电疗法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一、超短波电疗法

超短波波长1~10m ,频率为30~300MHz。其作用在神经损伤局部,具有高频电疗法共同的生物学效应和治疗作用,改善神经和局部组织的微循环,消炎镇痛、减轻局部水肿、消除无菌性炎症,从而对损伤神经具有修复作用。芮永军等[1]在超短波促进周围神经修复作用的研究中发现,周围神经损伤后不仅在损伤局部及末梢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中枢的神经元胞体也发生一系列的生物学变化。实验建立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探讨超短波对大鼠脊髓中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影响。运用超短波治疗后 GAP-43mRNA在1周后就可以达高峰,且阳性细胞数约为对照组阳性细胞数的2倍。实验表明超短波治疗可在短时间内促进GAP-43mRNA表达上调,缩短轴突重建时间,从而加速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

二、分米波电疗法

分米波波长1m~10cm,频率为300~3000 MHz,其治疗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具有以下特点:计量准确、波长较短,非热效应明显,降低了脂肪升温比,避免了脂肪的灼伤,又有利于电磁能量深入。田德虎等[2]在动物实验中通过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S-100蛋白含量来证明分米波促进周围神经修复的作用。1、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各组神经纤维中NGFmRNA的含量在相同时间点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同部位神经纤维中NGFmRNA表达量近侧明显高于远侧。实验组NGFmRNA在术后1周即有表达,2~4周内表达量增高,8周后表达量明显下降,实验证实了分米波可通过提高神经组织中NGF水平,使逆转运速度加快,从而减轻神经断端轴突变性反应,促进损伤轴突对NGF的摄取,加速轴突逆行运输NGF的过程,进而保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减少细胞凋亡,促进轴突再生和髓鞘化;同时也提示分米波可促进雪旺细胞分裂增殖,提高NGF的表达水平,进而促进周围神经再生。2、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S-100蛋白的表达。在术后第4周和第8周,分米波组S-100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分米波可促进雪旺细胞的增殖。S-100蛋白是周围神经系统中雪旺细胞的特异性蛋白,S-100蛋白水平可以直接反映雪旺细胞增殖活跃的程度。提高损伤神经中S-100蛋白的表达水平,可促进损伤神经轴突再生及髓鞘化,有利于损伤神经的再生与功能恢复。分米波不仅具有非热效应而且还具有温热效应,穿透能力强,深度最深达3~5cm。其能量可准确到达效应部位,加速组织生长修复,缓解肌痉挛,调节神经功能。

三、毫米波电疗法

周围神经损伤后如何促进轴索再生、加速受损神经功能恢复一直是临床医生积极探索的课题。除了手术和药物治疗方法外,毫米波作为该领域的一种新物理治疗方法正在我国得到推广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毫米波波长10~1mm,功率为30000~300000MHz,研究发现毫米波对生物具有较广泛的安全性和生物学效应,可改善血液循环、加速水肿吸收、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炎症消散和伤口愈合、加速神经再生、降低神经兴奋性及镇痛作用。近些年来有很多毫米波促进周围神经修复方面的探讨,Alekseev等[3]研究发现,低强度毫米波辐射能够改变离子通道活性,提高动作电位的波幅,使神经系统通过改变电压进行信息加工。杨朝辉、陈九斤等人在毫米波促进周围神经损伤轴突再生的实验中将特定波长和功率的毫米波作用于周围神经损伤局部,观察神经形态学及有髓神经纤维截面积,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证实毫米波治疗有助于促进雪旺细胞增生和轴突再生作用[4]。

四、直流电疗法

白玉龙等[5]运用直流感应电疗机进行治疗,刺激电极置于坐骨神经缝合口近端约1cm处,采用电生理学方法,检测直流电刺激具有促进受损周围神经再生和传导功能恢复的作用,研究证明直流电刺激损伤神经的相应脊髓节段,能够直接抑制神经元的基因表达,进而预防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凋亡,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目前关于直流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机制有几种假说,电刺激可促进神经损伤局部血液循环理论、电场改善神经膜上分子分布的理论和在神经再生过程中调控作用的理论等。电刺激可引起受累肌肉被动节律性的收缩与舒张,可防治失神经肌肉萎缩和变性,还能促进神经兴奋与传导功能的恢复和加速神经再生的作用。

五、低频电疗法

崔松彪等[6]在低频电疗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大鼠、脊髓后角神经细胞活动电位的影响实验中发现:周围神经损伤后,被机械性刺激和温度刺激所引发的大鼠后腿的躲避反应低频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低频电刺激能有效地抑制被无害刺激所引发的脊髓后角神经细胞的活动电位,低频电刺激的同时经尾部静脉注射纳络酮,10min后静脉注射的纳络酮又逆转恢复到开始的水平,说明低频电疗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分泌内源性鸦片物质,作用于脊髓后角细胞使其活性降低,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这可能是低频电疗缓解疼痛的一种机制。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作为低频电疗法家族重要成员,常用于促进神经损伤后再生。李琦等[7]在临床研究中观察经皮神经肌电刺激疗法对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疗程结束监测神经功能恢复临床评价、神经干再生距离、神经电生理三个指标,结果显示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证实了经皮神经肌电刺激疗法在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方面的疗效,并提出要在损伤早期开始治疗,抓住神经修复的黄金期。康少英等[8]在实验中也证实了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在提高神经侧侧吻合后神经侧支发芽能力有积极作用。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可降低神经适应性,有较好的舒适感,大部分患者易于接受,作用机制发生较快,短时间内可确定治疗有效性[9]。

展望

电疗法具有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副作用少等优点,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开辟了一条新型有效途径,但其最佳治疗剂量及治疗时间等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如何把电疗法有机的融入神经损伤治疗体系中,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是今后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芮永军,张蕾,王骏,糜菁熠.超短波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内GAP-43和CGRP表达的影响[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6,22(6):370-372.

[2]田德虎,于昆仑等.分米波对大鼠再生神经NGFmRNA表达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3)141-144.

[3]AlekseevSI,Ziskin MC.Efects of millimeter waveson ionic curents of lymnaea neuro ns[J].Bioelectromagnetics,1999,20:24-33.

[4]杨朝辉,陈九斤,刘莉,周淑华.毫米波促进周围神经损伤轴突再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7):395-397.

[5]白玉龙,胡永善,林伟平.经皮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的电生理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5):329—330.

[6]崔松彪.低频电疗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白鼠的脊髓后角神经细胞活动电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4):221-223.

[7]李琦,曾炳芳.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7)628-630.

[8]康少英,张克亮.经皮神经电刺激对周围神经侧侧缝合后神经再生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4):301—303.

[9]燕铁斌.物理治疗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1) 344-345.

论文作者:高杨1,李建一2, 齐素萍(通讯作者)3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8

标签:;  ;  ;  ;  ;  ;  ;  ;  

电疗法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论文_高杨1,李建一2, 齐素萍(通讯作者)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