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价模型_绩效评价论文

国家科研机构创新绩效的评价模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研机构论文,绩效论文,模型论文,评价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04,G311文献标识码:A

国家科研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科研机构的绩效评价一直是许多国家政府和科技界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国家科研机构的绩效特别是创新绩效的评价,是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研发展、水平与质量的科研管理和科学政策难题,随着韩国黄禹锡伪造科学论文事件的曝光,创新绩效评价更是成为了社会高度关注的难题。本文尝试提出一种国家科研机构创新绩效的评价模型,并通过应用该模型对我国19个国家科研机构的创新绩效进行评价,进一步讨论了该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1 国家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价体系的比较

国家科研机构创新绩效涉及四个基本概念即国家科研机构、创新、绩效和创新绩效。其中,关于国家科研机构、创新、绩效,已经有大量研究。本文重点讨论国家科研机构的创新绩效。

国家科研机构的绩效评价是衡量国家科研机构的综合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在我国,关于国家科研机构的绩效评价,中国科学院评估研究中心、陈建中、朱燕、刘兵、黄明儒、李晓轩等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并建立了多种评价方法(表1),他们的工作主要包括: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定量和定性指标;②设计计算方法,给不同指标赋予不同分值和权重;③评价和表述评价结果,经过计分得到绩效评价的评价结果等。

国家科研机构绩效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一方面与其自身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与评价目的有关。世界各国的国家科研机构,在人员规模、学科分布和科研性质等方面差异较大,具有多样性。受国家科研机构多样性的影响,国家科研机构的绩效评价也具有多样性。但一般而言,国家科研机构绩效评价的内容包括科研产出、科研投入、科研活动、发展能力和科研效率等。其中,科研产出的定量指标一般包括科学论文、技术专利和国家奖励等,科研投入的定量指标一般包括科研人员、科研经费和科研条件等,科研效率的定量指标一般包括科研成果产出率等。

一般而言,国家科研机构的基本任务是知识创新和高技术创新,包括战略性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研究。所以,国家科研机构的绩效评价更加关注创新绩效。

2 国家科研机构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和测度方法

国家科研机构创新绩效的评价模型,包括概念模型和测度方法,其中概念模型包括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绩效的概念;测度方法包括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投入产出比(即创新绩效)的计量方法。

2.1 科研机构的创新投入概念和计量

创新投入,简而言之,主要包括科研人员投入和科研经费投入,其中,科研人员投入主要包括正式职工、科研人员当量等,科研经费投入主要包括科研活动、仪器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等方面的投入。

(1)科研人员投入的计量方法。国家科研机构具有多样性,不同学科、不同性质的科研机构,其人员结构相差很大。如果简单采用职工总数、科研人员总数计算,会有比较大的误差。

本文建议,采用科研人员当量,作为科研人员投入的计量方法。

科研人员当量的赋值,可以参考科研人员的工资比例关系,以研究员为1个当量,设计其他科研人员的当量值(表2)。

(2)科研经费投入的计量方法。Ic(科研经费投入=科研经费总支出+固定资产折旧

科研经费总支出=人员支出+公用支出+专项支出-固定资产投入

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总值×10%

由于固定资产的数据缺乏,暂时不计算。

2.2 科研机构的创新产出概念和计量

(1)科研机构的创新产出概念。在国家科研机构的创新绩效模型中,创新产出是一个关键概念。如何界定创新产出,将影响创新绩效评价的结果。根据中国科学院科研机构的绩效评价的经验,可以归纳出创新绩效的若干特征:

首先,国家科研机构的创新产出,有多种表现形式,但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有两类:科学发现(科学论文)和技术发明(各种技术专利)。

其次,国家科研机构创新产出的大小,反映在数量上,更反映在质量上(金碧辉,2004)。

第三,创新产出的数量,可以用科学论文数和技术专利数来衡量。

第四,创新产出的质量,需要区别对待科学论文和技术专利的质量。

第五,科学论文的数量,一般包括国际论文和国内论文。其中,国际论文包括《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IE)和《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等;国内论文包括国内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

第六,科学论文的质量,可以用论文的学术价值来衡量;在科学计量学意义上,可用论文被引用情况和获奖情况(如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等)来体现。由于国内科学引文数据尚不完备,可以暂时用《科学引文索引》的引文数据。

第七,技术专利的数量,一般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等。

第八,技术专利的质量,可以用专利类型和它的社会经济效益来体现;在科学计量学意义上,后者可以用国家奖励如国家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等来衡量。

第九,国家对重大科研成果的奖励(如国家三大奖),既包括对高质量科学论文(重大科学发现)的奖励,也包括对高质量技术专利(重大技术发明)的奖励,还包括对产生重大社会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综合的创新产出)的奖励。

综上所述,通过对国家科研机构的科学论文、技术专利和国家奖励等的计量,可以大致反映出国家科研机构的最基本的创新产出(图1)。

图1 国家科研机构创新产出的概念模型

(2)科研机构创新产出的计量。根据创新产出的概念模型,国家科研机构的创新产出包括科学论文、技术专利和国家奖励等三个部分。具体需要设计三个部分的计量方法,包括单个指标的基本分值和权重,并合成出创新产出指数。

目前,关于科研绩效评价有大量文献,这些文献中都有指标度量和权重设计的方法,例如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回归分析、多层次数据包络分析法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院每年都对该院所属的国家科研机构进行综合绩效评价,其中关于科学论文、技术专利和国家奖励的计量方法(表3),可资借鉴。

①科学论文的计量方法。在中国科学院的综合绩效评价模型中,科学论文的分值是根据其刊载物的刊物的影响因子换算的,影响因子与刊物的平均引文率正相关。2004年SCI论文的平均分值约为2.7分/篇,包括论文本身的分值和被引用的引文分值。但每篇论文多少分,每次引文多少分,没有给出计量方法。

2004年中国科学院的一个软课题研究组对中国科学院的11个基础研究所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为科研成果主要指标间相对重要性,共收回89份有效调查问卷,并据此对科研成果有关指标的权重进行了探讨。调查结果显示,SCI 论文和引文的权重比约为1∶2,国际论文和国内论文的权重比约为3∶1(表4)。

综合上述两种方案,建议国际论文的分值为1分/篇,国际引文(SCI引文)的分值为2分/次;国内论文的分值为0.3分/篇,国内引文的分值为0.6分/次。

②技术专利的计量方法。根据中国科学院11个基础类研究所的89份调查问卷的平均值,科学论文和发明专利的权重的比值约为1∶1(表5)。

应用类国家科研机构对技术发明的关注程度很高。为了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大幅度提高国家科研机构的自主创新能力,本文认为有必要提高技术专利的分值。具体而言,建议把科学论文(包括引文)和发明专利的比值调整为1∶3。2004年中国科学院的综合绩效评价的科学论文(包括引文)的平均分值约为2.7分。鉴于此,发明专利的分值提高到8分/件。

③国家科技奖的计量方法。假设国家一等奖包括2篇最高质量论文和18篇平均质量论文,那么,根据中国科学院的综合绩效评价模型,它的分值当量为:

15分/篇×2篇+2.7分/篇×18篇=78.6分

国家一等奖的分值当量,相当于5倍的中国科学院赋予国家一等奖的分值。 考虑到国家一等奖成果是多年研究的结果,应该把国家一等奖的分值进行多年分摊。考虑评价的时效性,可以把国家一等奖的分值进行3年平均分摊。

本文建议,国家一等奖的总分为80分,国家二等奖总分为60分,国家最高奖为100分;国家奖的总分进行三年平均分摊。其他奖励,暂不计算。

④科研机构创新总产出的计量方法。综上所述,可以建立创新总产出和创新产出指标的计量方法(表6)。

Oj为创新产出指标j的年度分值,Nj为创新产出指标j的数量。

2.3 科研机构创新绩效概念模型和计量

(1)科研机构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本文认为,创新绩效是创新产出与创新投入之比(图2)。它有两种衡量方式:一种是人均创新产出(科研人员创新绩效),一种是单位经费创新产出(科研经费创新绩效)。很显然,创新绩效的概念与经济学中的生产率概念是基本一致的;其中,人均创新产出大致相当于经济学中的劳动生产率(GDP/劳动力),单位经费创新产出大致相当于经济学中的资本生产率(GDP/资本)。

图2 国家科研机构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

人均创新产出(科研人员创新绩效)=创新产出÷科研人员投入(当量)

单位经费创新产出(科研经费创新绩效)=创新产出÷科研经费投入

(2)科研机构创新绩效的计量方法。人均创新产出(科研人员创新绩效)

单位经费创新产出(科研经费创新绩效)=

4 中国科学院创新绩效的评价

4.1 评价样本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中国科学院的19个科研机构,对其1995年至2003年的创新绩效、科研经费投入、科研人员投入进行了系统分析。

{}n1r552.jpg

4.2 创新绩效的评价分析

(1)人均创新产出的趋势。在1995至2003年期间,19个国家科研机构的人均创新产出在提高,但不同科研机构的表现相差很大。人均创新产出增长了3至25倍,年均增长率为15%至49%。(图3)

图3 1995—2003年19个国家科研机构的人均创新产出变化

注:A至S代表19个国家科研机构(以下同)

(2)单位经费创新产出的趋势。在1995至2003年期间,19个国家科研机构的单位经费创新产出的变化,可以分为三类(图4):有些在快速提高,有些在下降,有些在增长。其中,5个科研机构负增长(-0.2%~11%),9个科研机构增长率在3%至9%之间,5个科研机构增长率超过10%(14%~19%)。

图4 1995—2003年19个国家科研机构的单位经费创新产出变化

(3)创新总产出的趋势。在1995至2003年期间,19个国家科研机构的创新总产出都在增长(图5)。创新总产出分别增长2至23倍,年均增长率为9%至48%。

图5 1995—2003年19个国家科研机构的创新总产出变化

(4)人均创新投入的趋势。在1995—至2003年期间,19个国家科研机构的创新投入都在增长(图6)。人均科研经费增长了2至9倍,年均增长率约为12%至32%。

图6 1995—2003年19个国家科研机构的人均创新投入变化

4.3 初步分析结果与讨论

(1)各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创新绩效都在逐年增加,特别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科研人员创新绩效增加更为显著,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国家科研机构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提高,创新效率在提高,知识创新工程取得初步成效。

(2)在分析科研机构的单位经费创新产出时,本文发现大部分科研机构的单位经费创新产出在增加或波动,小部分科研机构的单位经费创新产出在减小。可以看出,随着科研机构科研经费投入的增加,创新总产出也在增加,但单位经费创新产出有增加,有减小,有波动。19个科研机构的单位经费创新产出、科研经费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变化,类似经济学中的效益递减规律,本文把科研机构中的这种现象成为“单位经费创新产出的递减效应”。单位经费创新产出随着科研经费投入的增加而变化,其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科研经费投入可能存在临界值,当科研经费投入超过临界值时,单位经费创新产出不会增加,而是下降。因此,在配置科研机构资源时,要遵循科学研究的效益递减规律,建立有效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使科研管理建立在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

(3)本文的创新绩效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主创新的要求。最近中央提出加强自主创新,包括三个方面内涵,一是加强原始性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二是要加强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或者产业;三就是要在引进国外先进的基础上,促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这三个方面的内涵可以作为国家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价的指导思想。就此而言,本文创新绩效模型把科学论文和技术专利作为创新产出的基本形态是合适的。对主要发挥导向作用的绩效评价,本文的创新绩效评价有利于促进自主创新。

(4)在科研人员投入计量中,本文采用了研究员当量的计量方法。这是由于不同学科科研机构人员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决定创新产出的人员主要是研究员和副研究员等高级职称人员,因此,本文采用以研究员为1个当量,其他人员当量的赋值参考了科研人员的工资比例,而设计了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当量的计量方法,本文认为这种方法较之简单用职工总数或科研人员数量表示创新人员投入,更为准确合理。

(5)本文提出的国家科研机构创新绩效模型和测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在一些方面,该测度模型仍存在局限性,还需要深入分析。在创新产出中,科学发现的计量是复杂的。科学发现不仅要重视数量,更应该重视质量。但是,准确计量科学论文的质量,却十分困难。中国科学院评价模型是根据论文数量和所在刊物影响因子来计量,本文是根据论文数、引文次数和国家奖励数来计量,这两种方法都不是十分理想的。因为影响因子和引文次数,并不能完全反映论文的科学价值和质量。在创新产出中,技术发明的计量也是复杂的。广义的技术发明有多种形式,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商业模式、技术诀窍等。国家科研机构的技术发明,主要包括各种专利。但是,专利的质量和价值,很难简单评价。论文和专利的相对权重,也是很难准确判断。这些会对评价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收稿日期:2006—01—23.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课题“知识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与模式”(2004.12—2007.12)的资助。

标签:;  ;  ;  ;  ;  

国家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价模型_绩效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