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竹鼠病的诊断与治疗_竹鼠论文

几种常见竹鼠病的诊断与治疗_竹鼠论文

竹鼠几种常见病诊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常见病论文,几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竹鼠常见疾病有葡萄球菌病、水肿病、真菌病、寄生虫病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等,其有效的防控措施如下:

一、葡萄球菌病。

1.症状与病变。病鼠临床主要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腹泻和下痢,粪便腥臭,体温40℃~41℃,呼吸急迫,部分发出怪叫声,腹部皮肤有大小不等的紫绀斑块,少部溃烂结痂,腹围增大,触之痛感明显。剖检病变包括尸僵完全,腹水增多,呈黄色胶冻样,肝、脾、肾蜡黄色,有大小不等的坏死脓块,大小肠水肿呈紫色。

2.预防与治疗。①将病鼠隔离,在鼠群全天饮水中加入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让其自由饮用,全场用高浓度石灰水和新洁尔灭交替喷施消毒。②采取抗菌消炎为主的治疗原则,辅以维生素制剂,如:使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同时辅以维生素C,同时清理消毒病鼠腹部皮肤上的痂块,涂上消炎药水。

二、真菌病。

1.症状与病变。真菌病是一种以脱毛、皮肤红肿、皮下化脓为特征的传染性皮肤病。发病初期,病鼠患处红肿、发热,中后期在原病灶周围出现大面积红肿,并出现多处化脓灶,挤压时有红白相间的脓液流出;躯干部、两颊部出现红肿、脱毛和多处化脓性病灶,在病变部出现糠麸样物沉着,使被毛黏结成团,皮肤表面形成结痂,重者皮下组织化脓,头部、躯干、四肢感染面积在50%左右。化脓灶周围皮肤增厚;剖检可见肝淤血;其他脏器无明显变化。

2.预防与治疗。将病鼠转移至经过消毒、地面干燥、通风光照条件好的地方饲养。对场地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混合熏蒸消毒,室外用甲醛溶液进行喷雾消毒。对出现症状的病鼠内服酮康唑,同时用酮康唑乳膏涂抹患部。2周左右病鼠即可恢复健康。

三、水肿病。

1.症状与病变。竹鼠水肿病是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高度传染的疾病。病鼠精神沉郁,卧地不动,食欲废绝,腹部明显鼓胀;腹围明显增大,手触及有波动,用注射器插入腹腔,能抽出大量的淡黄色液体。主要病变是水肿,切开肿胀部位,见有大量微带黄色液体流出。体表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胸腹腔内积有大量淡黄色的液体,暴露空气后凝成胶冻样物。肠系膜高度水肿,呈白色半透明胶冻状。

2.预防与治疗。隔离病鼠,对场舍及用具喷洒消毒,全群可用阿米卡星、阿奇霉素、头孢唑啉或左氧氟沙星等高敏药混饲进行预防,病鼠用阿米卡星进行注射给药治疗,效果明显。

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

1.症状与病变。病竹鼠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卷缩不动,偶有短而弱的咳嗽,眼睑潮湿且有脓性分泌物,鼻液量多且为脓性,有的后期混有血液,齿龈出血。随着病程的发展,竹鼠消瘦,脱水严重,皮肤松弛,后肢瘫痪,萎缩,拖着后肢爬行。粪便有的成串珠状,粪干,带血,小颗。有的排带血稀粪,有时黏附于肛门周围。病程一般为7天左右,最后衰竭而死亡。剖检可见肝脏肿大,充血,出血。脾肿大,淤血。肺脏有明显的出血斑点,有的可见显著的肝变区。肾脏出血,有灰白或黄色的坏死灶,切面结构不清晰。肠壁变薄,肠腔内充满水样稀粪,有的肠道内有干硬粪便,胃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淤血、出血。膀胱胀满,充满尿液。

2.预防与治疗。隔离病鼠,对未发病的竹鼠进行紧急免疫自家灭活疫苗,对鼠舍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喷雾消毒。对隔离患病竹鼠,用阿莫西林、双黄连注射液和阿米卡星注射液进行治疗。同时,在精料中添加头孢氨苄可溶性粉、复方甘草颗粒、电解多维混合均匀,全群饲喂。用药1周后,病情基本得到控制。

五、寄生虫病。

1.症状与病变。多数病例呈慢性经过,病程平均3~5天,病鼠食欲减少或废绝,粪便先干后稀软,并发生腹泻,粪便表面附有黄红色黏液,尿少、黄,甚至呈茶色。病鼠死前颤抖、挣扎、尖叫,休克。剖检病变为心肌疲软,心外膜和心内膜有针尖大出血点;肝肿大,紫褐色、质脆,脾有出血性梗死病灶;肾肿大、有针尖大出血点;胃贲门、胃底部黏膜出血和片状溃疡;盲肠、小肠黏膜出血,肠系膜附有胶冻状炎性渗出物,在小肠内检出蛔虫。

2.预防与治疗。加强环境的清洁和消毒,按要求比例稀释敌百虫乳剂对栏舍及外环境进行喷雾,以杀灭寄生虫及环境中的蚊蝇,在疫情基本平息后,用丙硫苯咪唑按说明的剂量混入饲料中服用,以驱除体内寄生虫。

联系电话:0771-2625848

标签:;  ;  ;  ;  ;  

几种常见竹鼠病的诊断与治疗_竹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