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经济学视阈下的人文关怀及其当代启示-基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分析论文

马克思经济学视阈下的人文关怀及其当代启示-基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分析论文

马克思经济学视阈下的人文关怀及其当代启示
——基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分析

陈 睫1,刘 权2

(1.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0;2.长春陆军预备役高炮旅 卫生队,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给西方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丰富,也是在其经济理论方面话语的掌握权。随着资本创造的利益不断增大,西方主流经济学说将目光紧紧地放在财富的增加、资源的配置等方面,忽视了人本身的发展。而马克思却与之不同,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的重要作用。在他的剩余价值论中,始终显示着深切的人文关怀。这也充分彰显了经济发展与12人文关怀的内在一致性,二者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也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学;剩余价值;人文关怀

与资料,更应该落实到人,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以经济进步提高人的能力,形成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永续不断的良性发展。这一点西方经济学研究是非常缺失的,但马克思尖锐地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物质的力量推动着历史不断前进,否定了精神决定论的观点,并且在经济学研究中一直坚持把人放在第一位,重视大多数劳动者的作用。

为了提高立体车库的运行效率,用户停车时间和停放车辆的位置到出入口的距离应具有如下关系:停车时间长的车辆,应存放到远离出入口的位置,周转时间短的车辆存放到离出入口近的地方。如此便能得出模糊规则,如表1所示。

一、马克思剩余价值论中的人文关怀

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可以说,经济现象就是社会中的人们的各种自主活动的交织表现。与此同时,经济学研究的人文关怀特性对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经济分析绝不能拘泥于毫无感知的数据

维宁尔(veoneer)的前身是全球汽车安全领域的领导者瑞典奥托立夫(Autoliv)公司的电子事业部。维宁尔(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专注于汽车安全电子及自动驾驶等新兴市场业务,维宁尔的目标是成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系统的领先供应商。维宁尔(中国)电子有限公司积极顺应市场需求,着力研发相关产品,以期成为汽车安全电子产品市场的领导者。

19世纪中叶,西方主要国家经过改革或革命已基本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世界基本形成资本主义体系。从14世纪的萌芽阶段,到成熟阶段,资本主义也已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弊端日益显著,也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整个社会都呈现出一种 “异化”的状态。西方资本主义标榜的自由和民主,被马克思识破,它们只是将原来人从属于人的关系,转化为人从属于物,摆脱了封建制度下人对人的依赖后,紧接着又将人牢牢地拴在资本主义大机器下。而这是对人更为彻底的压迫,因为 “农奴曾经在农奴制度下挣扎到公社成员的地位,小资产者曾经在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下挣扎到资产者的地位。现代的工人却相反,他们并不是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上升,而是越来越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1]。马克思根据这一社会现实,在批判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表现出深切的人文关怀,形成自己的经济学思想。可以说,人文关怀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始终,集中体现在他的两大历史发现之一——剩余价值理论中。

(一)阐明了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在考察剩余价值的来源时,马克思十分重视劳动者的作用。马克思指出,简单商品流通的公式为:商品—货币—商品,并且遵循价值规律,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商品流通得到的是另一种使用价值,最终走向消费。而资本流通的公式为:货币—商品—货币,这期间货币资本在流通之后发生了增殖,与价值规律产生了矛盾,这也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商业投机行为,是利用市场价值规律的结果,在价格低点买入,高点卖出,赚取的是商品的差价,并无任何剥削成分。但马克思毫不犹豫地揭穿了他们的谎言,指出,在商品流通中,等价交换与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不等价交换只是进行了财富的转移,并没有创造任何价值。据此,马克思进一步研究了剩余价值产生的过程,指出剩余价值不能产生于流通过程,但也不能离开流通过程,剩余价值的产生要再往前看一个过程,即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过程[2]

三是少数上市公司为迎合庄家炒作本公司股票故意披露不真实信息,误导投资者的信息,不少投资者损失惨重。如2002年1月大庆联谊大股东对外宣布要对投资者实行高比例送股,引起该股价大涨和大跌,给投资者造成损失惨重。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使得阶级分化变得明了,社会逐渐划分为两个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无产者只能靠出卖劳动为生,这也就给了资本家占有财富的机会。劳动力成为商品可以随意买卖后,资本家便可以开始掠夺剩余价值了,因为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使用价值会带来比它的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马克思敏锐地发现了这一事实,揭开了资本家的秘密,证实了剩余价值来源于工人的劳动,这就体现出他从根源上对人的关注。正是马克思立足劳苦大众的角度,尖锐地揭露了资本家不劳而获的来源,体现了他对大多数人利益诉求的关注。

通过对故障原语分析可知,March C+算法可以覆盖大部分静态故障,但无法覆盖写干扰故障、读破坏耦合故障和写破坏耦合故障[8]。下面本文将对March C+算法进行改进,使其可以检测这几种故障类型。

(二)揭示了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价值增殖的源泉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从始至终都表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从而也证明了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的内在一致性。经济发展需要人文关怀的奠基。正因如此,马克思将对人的发展的思考引入了经济学思想,把目光从对经济增长的关注上转向对人的发展的关注,这样才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也为经济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道路树立了导向标。而人文关怀也需要经济学思想的阐释,只有这样才能不走向虚无,引领社会风气。

在整体研究剩余价值的分配过程中,马克思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揭露了各个资本家与工人的剥削关系,显示出他对无产阶级的人文关怀。资本家把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看作是自己的成本,剩余价值看作为利润,商品价值就转化为成本价格加利润,成功地掩盖了剩余价值的剥削性质,资本家可以心安理得地对剩余价值进行瓜分了。马克思立足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他发现剩余价值不仅仅只是被产业资本家占有了,而其他资本家的收入,本质上也是剥削了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比如地租、利息等。资本主义越是发展,社会分工便越是细化,逐渐出现了专门从事借贷、销售等行业的资本家,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也逐渐分开,形成专门靠收取地租的资本家。这些类型的资本家,看似是在进行纯粹的商业行为,甚至有些是资本家和资本家之间的交易,与剥削无产阶级毫无关系;但是马克思指出,无论是直接剥削无产阶级的产业资本家,还是间接瓜分利润的银行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等,都是靠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生存的。例如,地租和利息只是农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土地所有者和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超额利润,农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直接剥削了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后,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需要让渡一部分剩余价值给土地所有者和借贷资本家。由于各部门之间获利空间不同,为保证每一个部门都可以正常运行,又产生了平均利润,平均利润是资本主义社会各部门竞争的结果,也是资本家分配剩余价值的结果。在商业利润、地租、利息等都转化为剩余价值的形式后,再根据平均利润,在不同部门的投资都可以获得相差不多的利润率,资本家内部就这样形成了一套 “完备公平”的分配规则,并采取利润的形式加以掩盖,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也被掩盖了。尽管资本家们费尽心力地用各种复杂的 “外衣”掩盖剥削的秘密,但仍然被马克思发现了。因为马克思从未相信过资本家的说辞,而是立足现实,站在了广大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发现了剩余价值采取利润的形式,在资本家之间进行分配。这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对大多数人的关注,只有具有如此深刻的人文关怀,才能面面俱到,详细彻底地揭开剩余价值的面纱,探究其本质。

马克思还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区分了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论证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简单地说,资本家的资本可分为两个部分,即购买物质形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其中,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其物质形态在生产过程中会逐渐被消耗,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价值量的变化,所以叫做不变资本;而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不仅能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还可以创造出新的价值,带来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不是来自于不变资本,即生产资料方面,而是来自于可变资本,即劳动力部分,只有资本家在市场上购买的可变资本才是剩余价值的来源。马克思将社会生产的目光重新聚焦在劳动者身上,而不是放在物上面,体现出他的人文精神。

(三)揭示了按资分配的不正义性并阐述了按劳分配的合理性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一是在研究汇率预期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时,不是只考虑单一跨境资金流动项目,而是基于国际收支平衡表,将跨境资金流动的各个项目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汇率预期对各项目跨境资金流动指标的影响,以全面掌握汇率预期变化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总体影响。二是在研究汇率预期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时,将各项目跨境资金流动指标分解为流入端和流出端,完善了汇率预期变化对跨境资金流动的路径研究。

Yang:It’s impossible.Master,you can’t do it.She is my daughter.I cannot sell her.

马克思不仅发现了资本家之间利润的分配实质是对剩余价值的分配,而且他关注的重点是真正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者,但他们却没有参与分配过程,这也体现出他独特的人文关怀。工人阶级辛苦劳作后,只能取得勉强糊口的工资,而资本家却能获得巨额利润。马克思意识到,归根究底是因为工人们被资本家压榨,没有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本该属于工人阶级的利益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按资分配的不正义性和不合理性,指出由于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资本,就轻而易举地获得了由大多数劳动者创造的社会大部分财富,并支配着劳动者的劳动力。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是坚持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以其强烈的人文关怀,力图揭示剩余价值的秘密,唤醒工人阶级意识,实现大多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本质,指出了资本家的寄生性,重视大多数人的价值。他尖锐地指出,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工人阶级依靠自己的劳动不仅养活了他们自己,还养活了资本家;不仅创造了自己的生活资料,还创造了资本家的全部收入,是他们的劳动推动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资本家只是依靠资本的优势,强行地、无偿地占有了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然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统治阶级,在社会上耀武扬威。马克思毫不留情地揭露了这一事实,将资本家的谎言一一识破,他始终坚持认为大多数无产阶级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资产阶级只是社会的寄生虫,不创造任何价值。马克思极力恢复了工人阶级社会主体的地位,帮助工人阶级认清资本家伪善的面孔,提倡推翻资产阶级,以实现大多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深刻地表现出他的人文关怀。

随着资本的不断发展,马克思表达了对工人阶级遭遇的同情,揭露了资本家无止尽的野心和以牺牲无数工人的自由、健康甚至生命追求利益的残酷行为,关注大多数人的发展。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分为两个部分: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其中,价值增殖才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最终目的,资本家追求的永远是利益,而 “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3]227。如此一来,由于资本无限度地追逐剩余价值,工人们遭受着无止境的劳动的吮吸,他们 “靠缩短工人的寿命,在一定期限内延长工人的生产时间”[3]307,“不仅使人的劳动力由于被夺去了道德上和身体上正常的发展和活动的条件而处于萎缩状态,而且使劳动力本身未老先衰和过早死亡”[3]307。那个满是铜臭的时代,人人都在为了利益而奔波,为资本效力。只有马克思站出来为劳苦大众发声,他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学家的偏颇之言,经过大量实践以及理论补充后,揭开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体现出他对人的价值、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的尊重。

二、经济学研究应当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经济学研究是对现实经济发展情况的经验总结,通过对过去、现在发展状况的把握,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未来经济发展方向提供方案。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的内在一致性也对经济学思想具有人文关怀提出了要求。

(一)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的内在一致性

人文关怀是与一个时代精神面貌息息相关的,是时代精神的一种体现,具体内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发展,这是人文关怀的个性表现。人文关怀也有共性,这些共性便是时代变化的沉积,本质上是同一的。人文关怀的核心在于 “人”,要坚持以人为本原,以人为目的,才能真正做到对人的关怀。

首先,应该明确界定 “人”的概念。人文关怀中的 “人”绝不是狭隘的指现实中的每一个个体,也不是每一个个人简单的总和,应该把对 “人”的理解放入社会关系中,始终坚持从人的本质层面把握,将对人的理解与之相处的社会关系联系起来,才能对人文关怀有一个科学、正确的理解。其次,人文关怀是对人整体的、全面的、长远的、根本的利益的重视。它站在更高的视角上,呈现出一种对整个人类根本利益的重视,而不是以牺牲一部分人来满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此外,人文关怀非常重视人的价值。人文关怀看到生产过程中人的基础性作用,十分重视人的价值,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文关怀全方位的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物化环境下对人的束缚。最后,人文关怀追求人自身的完善、发展以及理想的实现,谋求个性解放,以真正达到自由全面发展的状态。它是对人的进步,人能力的培养,以及理想的实现的关怀,是一种对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

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绝不是相互矛盾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仅仅关注经济增长,难免会遇到增长的极限。在物质利益的驱使下,美国房地产不断膨胀,最终导致次贷危机;沉溺于虚拟经济的繁荣,最终化为泡沫,带来了金融危机,危及全球……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告诉我们,不能单方面只关注经济增长,要将人的发展纳入其中,以整个人类,包括下一代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合理安排经济增长速度,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要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为社会进步奠定好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人的主体地位,做到一切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形成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的良性互动。

经济发展的方向和人文关怀的目的是一致的。经济发展不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都不是单纯为了经济而发展经济,而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人文关怀的目的同样也是为了人的发展,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理想。二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经济发展从现实的物质层面出发,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人文关怀从精神层面考虑,注重人精神世界的丰富,以追求更高的目标。经济发展和人文关怀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人,本身便具有内在一致性,不能割裂这种一致性,要以物质为基础,以精神为引领,不断推进历史发展。

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的能力的提高过程。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生产力在不断进步,也对生产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关系要与不断增强的生产力相适应,就得不断变革。这就对人、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提出了要求,随着时代变更,人的能力也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反过来,人的能力不断提高,又会为经济发展不断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过程。

(二)西方主流经济学思想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人们迎来了一个更加先进的时代,思想也在不断的发展。在满足了基本生活需要之外,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这时,普通的人们才发现自己被困囿于物质,只有不断的劳动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人与人、人与社会,甚至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再也掩盖不住了。但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并不会因此放弃自己的立场,只是以更加坚定的态度指出现在需要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来满足人们的需要,仍然没有看见人的作用。不可否认,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生长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这些理论弊端逐渐暴露,已不适用于当下的环境。缺乏人文关怀使之难以突破自身局限,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有其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

西方经济学研究长期受自然主义和科学主义的支配,造成社会去道德伦理化和去价值化倾向严重。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各个方面飞跃式的发展,例如,自进化论问世之后,达尔文将人归于自然,人不再是超越自然的存在。虽然这种思想在当时很难被人接受,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该思想终于大放光彩,为之后的理论发展奠定了基调。由此,西方长期受 “物竞天择” “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等思想的影响,西方主流经济学家也不可幸免地将这样的思想带入了研究经济活动中,给经济学思想沾染上了 “去价值导向”和 “去伦理道德”的色彩,从而也就带有了为当权者和既得利益者辩护的意味。他们将目光放在了少数人拥有的权力和财富上,自然而然地就忽视了大众的真正的需求。

以财富增长为目的的西方经济学家将利益置于最高的位置,企图以物质方面概括经济生活的所有方面。毋庸置疑,物质利益作为经济生活颇为重要的一个方面,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并不能以此为由,便认为经济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追求财富和利益。西方经济学家将经济简化如此,不仅造成了经济学思想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不能给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而且也是对过去几千年社会经济发展历程的一种歪曲理解,不能对今后经济学的发展提供科学、正确、合理的借鉴,不能形成开放、发展的理论体系来解释现今经济方面出现的新问题,也造成了对财富增长无止尽的追求和对人彻底的漠视。西方主流经济学过度重视个人的经济生活,陷入了对利益的关注和解释,其研究对象成了财富的获取,主要的任务是为资源配置做出解释,将进行经济活动的人完全淡出了经济学的视野,毫不关注人的发展和人的本质问题。

西方经济学造就了经济学中简化的人,西方经济学家抽象出 “经济人”的概念,强调人的工具性,抹杀了人的本质。所谓 “经济人”,顾名思义,就是指进行经济活动的人。但这个概念在西方经济学中,也就仅仅止于此了。 “经济人”单纯地只是抽象掉其他一切属性的进行经济活动的人,完全抹杀了劳动在揭示人的本质以及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4]。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家将人的劳动视为生存的手段,而人只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工具,无足轻重。

西方大肆宣扬自由、民主和人权,似乎十分具有人文关怀。但现实却是财富向一极疯狂集中,而贫困向另一极快速蔓延,这成为西方经济学人本思想的一个悖论。究其根源,还是人文关怀的缺失,导致功利主义;或只关注个人的得失,导致个人主义。经济学研究不能将目光拘泥于个人,也不能忽视个人,经济学对物质方面的研究和对人的关注应该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理论时,或是放弃了人文关怀,或是异化了人文关怀,甚至据此宣称经济学是研究物质的,与人无关,这样的说法都是不科学的。经济学应是与人密不可分的,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也是辩证统一的。

(三)经济学研究蕴含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经济学与人文关怀是同一事物发展的两个方面,不论从学科特性还是主体发展,抑或是最终归宿来看,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要充分了解经济学研究与人文关怀的辩证关系,使之共同发挥作用,为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贡献力量。

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幸福感是各类社会科学应有的题中之义,经济学研究也不例外。正如亚当·斯密所说,人是具有利己性的,人是有强烈的趋利心理的,这是人的本性。但问题在于这种性质不该被简化为纯粹对个人物质利益的追逐,究其本质来说,应该以一种更宏伟的视野看待这种趋利性,即对人类长久的、普遍的利益的关注。在此基础上,各类社会科学应该致力于如何实现人类的整体利益,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努力提高人的幸福感,这样才是符合人道的研究宗旨。经济学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之一,更应该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最终旨归,显示出高度的人文关怀,力图恢复人的主体地位,是其本身的必然要求。

经济学研究具有人文关怀,才能够正确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解决矛盾,才能改善社会逐渐 “物化”的环境,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开放、发展的理论体系。西方经济学家的思想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已经难以解释社会现象,难以使人民信服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忽视了人的作用,在他们的经济思想中不能体现出人文关怀,所以理论研究也会遇到 “极限”,难以突破。只有将人的自由发展的理念融入经济学研究中,才可以随时代变化发展而发展,不断为社会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提供可行之策,形成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现今社会,以利益为重,这样的现象也是因为缺乏人文关怀。所以,经济学思想只有十分重视人的本质、发展和地位,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恢复人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刺激人民的创新活力,更加积极主动地为经济发展效力。

通过表3可以看出,耕地定级指数与经营效益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Pearson Correlation)为0.837,并且显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两者间的线性相关关系均是特别显著的。这在数学与常理上证明了结果的正确性。金安区耕地质量定级结果符合金安区实际情况。

经济学研究只有具有人文关怀,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最终实现向共产主义稳步迈进。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经济学研究具有人文关怀,才能在经济发展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和归宿。经济学应该要充分发挥其理论先导的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南,不能保持 “价值中立”,要具有人文性,才能引导经济发展走出 “科学困境”,实现更加长远的经济目标。社会主义要与资本主义抗衡,要想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经济学思想应该为这一目标服务,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理论体系,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好理论铺垫。

正如马克思所说: “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5]经济学研究应该找准定位,走出功利和阶级的狭隘视角,把人文关怀作为必要的价值补充和最终的理论归宿,不仅要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更要注重人的作用和地位,深刻认识经济社会物化倾向,恢复人的主体性,激发人的创造性,真正做到以理论促实践,以理论谋发展。

三、人文关怀对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6]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经济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经济理论中突显人文关怀也就变得非常急迫了。

(一)新时代经济发展要彰显人的价值

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将人的从属关系由人变成了物,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的异化。无产阶级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后,终于在资本主义世界打开了一个缺口,作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社会主义从成立起,便是与资本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理想目标、政权政体等都是与资本主义不同的,所以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经济,需要具有人文精神的经济理论作为引导。在新时代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而且在社会生产的每一个过程中都要彰显出人的价值,坚持人的主体性地位,从而使经济发展紧紧围绕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主旨;另一方面,要协调各方力量,激发人的能动性,努力打造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状况良好、未来前景光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并以中国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发展,带领世界人民一起进步。

(二)新时代经济发展要践行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

资本主义社会大多采取两党制或多党制,几年进行一次选举,不同政党轮流执政,这些政党大多是服务于资本的,背后都有财团的支持,所以他们始终为当权者谋利益。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我国采取中国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的形式,极大地发挥了协商民主的优势,能够更好地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也是人民的政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新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需求,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经济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要根据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从社会福利等方面入手,努力朝着提高人民幸福感的方向发展。此外,社会历史发展至今,对生态环境的挑战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人民利益与生态环境改善也密不可分,需要重视生态保护,为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所以,新时代背景下,为了使社会朝着更好、更优、更持续的方向发展,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经济发展必须践行人民利益至上的服务理念,始终将人民放在第一位,不断激发人民的创造活力,推动世界历史不断向前发展。

(三)新时代经济发展要致力于实现经济成果由人民共享

人文关怀对新时代经济理论发展最直接的要求便是要致力于实现经济成果由人民共享,保障社会发展的公平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在破除人对物的依赖性之后,更加注重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共享性。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风尚,共同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坚定社会主义道路,不走资本主义的邪路。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大力促进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实现公共设施均等化,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和城乡发展差异,缩小贫富差距,逐渐消除两极分化。此外,要在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基础上,保障社会发展的公平性,在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的情况下,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杜绝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行为,严厉打击攀关系、走后门的行为,保证社会公平,同时也促进全体人民发展机会平等,疏通底层人民上升通道,保证教育公平,为人民发展进步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LIANG Yuan-yuan, YUAN Wang, HUANG Ping, GUO Xin, XU Jia-jie, JIANG Jian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完全不同,我国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高扬人的价值,贯彻人文关怀,不断以人的活力和创造力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续航,具有十分光明的发展前景。进入新时代以来,世界格局极不稳定,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该更加重视人的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而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行于国望集团的厂房,竟有一种逛展馆的感觉,不仅仅是因为其空间大,据悉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区域划分清晰,三个车间分别以小零件加工、大型零件加工、组装等工序进行区域划分;更是因为厂房的加工设备确有看头,尤其在大型零件加工的第三车间,火花四射、自动运行、一气呵成,很是有范儿。陪同我们参观的林国平提及,2014年公司启动了第三车间设备技术升级的项目,引进了来自日本池贝、马扎克、森精机、东芝、大畏,瑞士斯达拉格,意大利曼德利等世界一流品牌的CNC加工机床,让每一个细节都被精雕细琢。这样的加工设备的配备,于中国印刷机械行业而言,确可排在前列。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4:39.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06-107.

[3]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533.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10.

中图分类号: B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183(2019)03-0018-07

收稿日期: 2019-03-05

作者简介: 陈睫 (1995-),女,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刘权 (1975-),男,长春陆军预备役高炮旅卫生队长;研究方向:互联网技术。

[责任编辑:于洋]

标签:;  ;  ;  ;  ;  

马克思经济学视阈下的人文关怀及其当代启示-基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