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结对,青蓝帮扶”,促青年教师成长论文_曹志勇

“师徒结对,青蓝帮扶”,促青年教师成长论文_曹志勇

曹志勇 甘肃省灵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744400

摘 要: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青年教师,而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又是学校工作中的一大难题。灵台县职业中专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形成了“师徒结对,青蓝帮扶”的做法,较好地促进了专业课教师成长,成效较为显著。

关键词:师徒结对 青蓝帮扶 促进成长

灵台县职业中专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形成了“师徒结对,青蓝帮扶”的做法,较好地促进了专业课教师成长,成效较为显著。所谓“师徒结对,青蓝帮扶”的师徒指“帮扶者”和“被帮扶者”,“青蓝”取“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之意。

一、公开课——青年教师成长的赛车道

青年教师是在公开课中成熟的,谁参加的公开课多,参加的公开课级别高,谁就成长快。我校每学年都要为青年教师搭建公开课的平台,让青年教师在比较中成长。当青年教师不辞辛劳地打造公开课的时候,公开课也毫无疑问地打造了他们。

前台是青年教师比拼的身影,身后是师傅传经布道、运筹帷幄的博弈。经过公开课的打磨,青年教师对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把握学生、如何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就会逐步熟悉起来。备课的时候,可以聆听师傅的教诲,评课的时候,也可以倾听同行的建议,多了两份专业引领指导。青年教师在公开课的磨砺中成长,大大缩短教师的成长周期,公开课也锻炼和打造了不少教学名师,它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高速赛车道,是成就名师不可缺少的磨炼途径。

二、同台竞技——青年教师成长的助推剂

在我校,为了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学校每学期的“同上一节课”、“师生同台技能展示”活动坚持常态化。所谓同上一节课即组织青年教师在同一班级教授同一内容,所谓师生(徒)同台技能展示即师傅(蓝)和徒弟(青)、徒弟和学生开展专业技能展示活动。学校组织专家组和教师代表组现场打分评价,听课学生也参与评价,评价比例是:专家组45%、教师代表30%、学生25%,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进行全面考评,三方评价保证了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有利于全面调动青年教师的的积极性。考评结果纳入学校“师徒结对、青蓝帮扶”的整体评价考核结果之中。“同上一节课”、“同台技能展示”给了青年教师很大的压力,谁愿意长期甘为人后呢?一人后进,两人汗颜,学习便有动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教材研发——青年教师成长的研究院

开发校本教材是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也是形成职业学校品牌特色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开发和编写反应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校本教材开发可以提高教师对教材和教学思想方法的驾驭能力,校本教材的开发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校本教材开发和编写中,教师会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深刻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劣得失,从而使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不断得到提升。

我校要求青年教师在正常教学之余,在师傅的精心指导下,认真开展校本教材研发工作。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现状,结合学生实习需要编写校本教材。每对师徒是一个研发小组,实行三段式操作,即一年完成初稿,第二年在实际教学中尝试运用,第三年学校审定推广。被学校采用的校本教材学校予以物质奖励,并在各项考核中予以加分。很好地倡导了全体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潜心做学问、搞教研的风气,促进了青年教师成长。

四、业务培训——青年教师成长的加油站

培训也是促使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措施,我校主要采用三种形式的培训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1.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专业教师培训。中等职业教育国家级、省级培训数量逐年增加,学校根据需要每年最大量地派出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国家级培训确保每年3名以上,省级培训每年确保10名以上,一方面提高专业课尤其是青年专业课教师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满足学校专业转型需要。

2.参加远程教育培训。教育工作是一种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在从教生涯中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适应工作需要。但我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专业性强,经常性地参加脱产学习与培训,是不现实的。需要一种能够自主选择时间和地点的学习方式。网络培训模式正好能满足这种需要。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灵活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计划及学习内容,满足了个性化学习需求。

3.校本培训。一是示范课培训。学校组织师傅角色的老师每学期提供一节示范课,让青年教师从中学习课堂教学结构的构架,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合理运用,教法学法的采用等等,以此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是理论讲座培训。在示范课同时,师傅们每期还要为大家举行一次课堂改革理论知识讲座,主要展示自己如何把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的研究成果。三是观看典型案例。学校采购洋思、杜郎口等名校的教学实录碟片,供师生观摩,借他山之石来攻我校之玉。

通过以上渠道,我校中青年教师得到较为快速平稳的转型成长,为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及自身的发展“充电”、“蓄能”、“吸氧”、“补钙”,源源不断的接受到了源头活水的补给。

论文作者:曹志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10月总第8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1

标签:;  ;  ;  ;  ;  ;  ;  ;  

“师徒结对,青蓝帮扶”,促青年教师成长论文_曹志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