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在那个时候,那个东西_幼儿园论文

30岁,在那个时候,那个东西_幼儿园论文

三十,那时,那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好”不如“乐”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我而今已为人父!出生于田野世家,造就了我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性格和意识,潜意识中总认为孩子的养育责任应该由母亲来具体履行。尽管我拥有被认为应该能够转变观念的知识分子的基本素养,尽管我的妻子工作也很繁忙,但在女儿的养育过程中,我心存不满,怎么能让我做一些在我看来应该是妈妈做的事情呢!大女儿从出生到现在已成为初二的学生了,我没管什么,学习成绩很好嘛!然而,大女儿对伯父的离世所表现出的冷漠,深深刺痛我的心,促使我对小女儿的教育和影响重视起来。但是对孩子成长发展的认识差异,使我与妻子经常意见相左。

人生总富有戏剧性的变化,2010年7月,我竟然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幼儿教育导读》杂志社的一名员工,工作职责的使然和专业的硬性要求,逼迫着我不得不对《幼儿教育导读》杂志进行全面的研读。我欣喜地发现,该杂志不仅使我逐步地掌握了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脉络,我的幼儿教育思想也在潜移默化中,如杂志中对“父母是否该打骂孩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父亲的角色需求”等讨论,精炼的文笔,深情的叙说,宛如深山汩汩而出的清泉,不断地涤荡着我的心田,我对女儿的态度和对妻子的心态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对新工作的热情也与日俱增,《论语》中所谓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精妙,30年才真正感悟到,更温馨的是,.妻子悄悄地对我说:“《幼儿教育导读》杂志是否改变了别人我不知道,但是她确实正在改变你!”(乖乖熊)

30年前,我是一名光荣的幼儿园大班学生。之所以说“光荣”,是因为那个年代,每家都有几个孩子,能吃饱穿暖就不错了,大多数孩子都是在院子里跑大的,能上幼儿园真是一种奢侈的待遇。

记忆中的幼儿园,是我儿时梦中的大花园。上午,老师踏着风琴,组织我们唱歌表演,有时还做手工、涂色画画,下午就是自由活动,小朋友们结伴满院子跑,捡树枝、跷跷板、丢沙包、拿纱巾当道具做各种女孩子的游戏……那种酣畅,足以令一生回味。

后来选择专业时,我自作主张报了“学前教育”。如今看来,或许,是心中那个大花园太令我向往了,只为圆一个儿时的梦。

30年后,我的儿子顺利进入了幼儿园。当很多家长和我交流经验时,我常说,童年的记忆对一个人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座美丽的花园,就看我们怎样去浇灌和培育。(李雁宁)

哪种童年更幸福?

70后的我,童年记忆里满是欢笑。和出生在新世纪的孩子们相比,我们儿时没有数不清的玩具、没有充裕的零花钱、甚至没有电视的陪伴,但我们却有着众多的玩伴和更大的自由。70年代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每家大多都有兄弟姐妹,那时城市里也不像现在这样高楼林立,更多的是胡同和大院。招呼一声,转眼就有一群小伙伴响应。没有大人的约束,没有让人眼花的才艺课,一群孩子一起跳皮筋、丢沙包,或是读小人书……而今同龄人大多有了孩子,有时会羡慕他们一出生就是家庭的焦点,物质上不虞匮乏,能学习各种在我们当时看来很了不得的才艺,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所欠缺的。但看着他们整日在各种学习班中穿梭,回到家里一个人看电视、玩电脑,又不禁会想,哪一种童年更幸福呢?(肖文静)

期待

10多年前上学时,经常可以在阅览室中看到我的身边伴着一个靓影,她就是有着白白封面的《幼儿教育导读》。她可帮了我大忙,开拓了我的视野,激发了我对幼儿教育的热情。

带着这份热情,我站在幼儿师范学校的讲台上,去点燃花季雨季少女对幼儿教育的热情。给我力量和支撑的,当然少不了自己常年订阅的《幼儿教育导读》。

后来,我来到了北京,求学、结婚、生子,更是有幸在《幼儿教育导读》办刊30周年之际,我成为她的一名编辑。

我期待着,《幼儿教育导读》多年的熏陶,自家育儿的经验,以及广大读者对杂志的厚爱,让我继续成长,更盼望着,让更多的人看到我国这唯一的专业育儿文摘。(曾庆春)

30岁,3岁,3个幼儿园

在我30岁的时候,我儿子3岁,转了3个幼儿园。

第一个是机关内部幼儿园,收费低,伙食好。只是孩子太少,我儿子上的小班才4个小朋友,加上3个老师,全勤的时候一共7个人。有时候这个请假,那个不来,连活动都组织不起来。结果是,没过几个月,幼儿园关闭。孩子转到了另一个政府机关幼儿园。不过上了1个多月,因为我们搬家,又转到了离家近的另一个机关幼儿园。

上个离家近的幼儿园,实惠的不止是孩子,更有大人。每天走着5分钟就到,连上下电梯的时间算上,也不会超过10分钟。从我家阳台和客厅就能望见幼儿园的教室,还可以看到孩子在幼儿园旁边的小园子里追逐嬉戏。我有时好奇,会拿着望远镜,想看看儿子是不是在追逐的人群中,但几乎没有一次成功,可能是因为孩子们跑得太快了吧。

放学后,有些孩子仍会在园子里玩耍,我儿子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我没有给他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现在,看着儿子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奔波在家和学校之间,我会庆幸自己当时让他充分享受了童年的快乐时光,不然,那个园子里也许就少于许多美丽的风景。

很怀念那样的岁月。(陈淑琴)

童年错过,不能重来!

女儿3岁时入托在我单位的小三班,那年,我正好30岁。

上幼儿园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每天回来都要说儿歌,那奶声奶气还带有一些表演的样子,可爱极了!每次都逗得我和她爸开怀大笑,赶跑一天的疲劳。快过一学期时,我突然有个想法,把这些儿歌都录下来,记录孩子这段珍贵的时光。于是我和她爸拿来录音机,一个负责导演,一个负责录音,就这样孩子一段段背诵下来,“一只大黄狗,两眼黑黝黝……”直到蹲在地上说“哎呀,都快累死我了”,我才发现时间够长了,已经录了一个多小时了。我们边回放边数,居然录了20来首!这孩子的记忆力真好,20来首儿歌都是她自己按顺序排的,并且没有一首打磕巴。

看着女儿快乐地成长,我心中充满了喜悦。从孩子的身上,我看到了老师们扎实的工作,更庆幸女儿在启蒙阶段遇到了这样的好老师,优质的早期教育使她受益一生。

今年,女儿也30岁了,回想起她的成长,我觉得童年的教育对女儿的影响很大,她上小学时就能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竟然连每课的生字都能一字不差的背下来,默写从来都是99分以上。长大后口才出奇的好。女儿的成长经历证实了“敏感期的把握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童年只有一次,错过不能重来。 (张凤英)

标签:;  ;  

30岁,在那个时候,那个东西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