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6年秋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秋季论文,形势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2006年前三季度对外贸易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保持了近几年快速增长的态势。据海关统计,前三季度全国进出口总值达到12726.0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其中出口6912.2亿美元,增长26.5%;进口5813.8亿美元,增长21.7%。
1.出口增速回落、进口增速回升,进出口增速差距有所缩小。
2.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高于平均水平。
3.初级产品进口规模较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加快。
4.一般贸易增长略快于加工贸易,加工贸易进口增速放缓。
5.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长较快,集体私营企业出口规模超过国有企业。
6.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全面增长,自美日欧进口大幅回升。
二、2006年全年对外贸易形势预测
当前,世界经济稳定增长,国际市场需求旺盛,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利用外资保持一定规模,但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和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总体上看,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有望保持前三季度走势,连续第五年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1.世界经济和贸易增势良好。今年以来,尽管受到油价高涨和主要经济体利率上扬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依然保持了强劲增长态势,预计全年增长5%以上。在经济持续增长和市场需求旺盛的带动下,全年世界贸易量增长幅度也将高于上年。
2.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宏观调控效果进一步显现,中国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7%。下半年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速放缓,会对进口产生一定抑制作用。但随着国际市场能源资源价格自高位回落和近几年投资的大型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进口可能看所增加。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企业竞争力上升,高技术产业出口供给能力增强。
3.外商直接投资仍将推动进出口增长。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426亿美元,预计全年仍然可以达到600亿美元左右,大体保持上年的规模。制造业仍是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前三季度实际使用外资273亿美元,占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64.2%,新增产能仍将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4.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影响逐步显现。为了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今年9月15日,中国取消或降低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增补了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同时提高了深加工农产品和部分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此次调整将会进一步抑制能源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产品出口,促进深加工农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出口。其政策效应将在第四季度显现。
三、2007年对外贸易形势展望
从2007年的国内外环境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仍然面临较为有利的条件,但考验和挑战也在增多,一些新的趋势和动向值得关注。
1.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但基本面仍然较好。据IMF最新预计,2007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9%,比2006年低0.2个百分点。世界三大经济体中,美国经济增长受房地产降温的影响可能出现小幅回调。欧元区内需增长势头较好,失业问题有所缓解。虽然利率上升和欧元走强可能对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影响,预计增长率仍将保持在2%左右,处于近几年的较好水平。日本经济在出口带动下已走出通缩,私人消费和设备投资稳健增长,经济复苏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2.国际市场能源资源价格有望高位回落,但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随着世界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各国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能源资源利用率继续提高,全球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将会有所回落。近几年需求和价格上升带动了产能和运力扩张,供给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从市场供求角度看,价格有望高位回落,但是,由于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比较复杂,导致未来能源资源价格走势仍不明朗。
3.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仍将继续发展,但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也在增加。2007年,国际贸易仍将继续扩张,跨国投资依然活跃,世界贸易量仍将增长7%以上。但是,由于多哈回合谈判中止,多边贸易体制受挫,许多国家在全球化冲击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困难增加,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将进一步加剧。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更加严峻,摩擦从个案转向体制层面,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其他产品延伸,从反倾销向多种贸易保护手段扩展,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
4.中国经济总体形势较好,但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中国经济仍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投资、信贷回落的基础还不稳固,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仍在加剧。总体上看,2007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宏观调控和深化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
5.中国继续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但吸收外资面临新考验。由于经济持续增长、市场容量大、产业配套能力强、基础设施完善、劳动力成本较低、社会政治稳定等优势,近年来中国一直是跨国公司投资的首选地之一,但是当前中国吸收外资也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制造业产业转移趋势有所减缓,一些跨国公司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加大了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力度;中国一些地区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成本优势有所减弱;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也对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十一五”期间,中国将在继续保持外贸适度增长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加快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初步预计,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将增长15%左右,比2006年的增长速度略有放缓,进出口总额有望达到200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