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论文_张延华

浅析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论文_张延华

张延华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玉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中心神经性头痛、脑血栓、三叉神经痛、冠心病等等患者若干名,应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并分析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随访治疗,所有病症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好转和康复。结论:活血化瘀治疗方法在中医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中医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活血化瘀法;临床应用;中医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7-0105-02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疗内科疾病的临床方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上血瘀证是非常常见的症状,主要是指血行不畅或离经之血滞留所产生的症状。在现代医学上,血瘀证可表现为血液流通迟缓、阻滞,血瘀属于一种病理产物,它会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在人体器官组织,进而影响人体健康。活血化瘀可以有效化解人体内血瘀,促进血液流通,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

1.血瘀病形成的原因

中医认为,瘀血是由于人体血液流通不畅所致。体内血瘀可能造成人体气滞血瘀、情志郁结,而且这类人群常常伴有憋气、心痛等症状,而且面色灰暗、容易出现黑眼圈。对于这类病症,中医学分析认为血瘀症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因虚致瘀,人体体质虚弱,运血能力下降,古书有云:“阴虚脉道失于润,阳虚失于温通”,血液流通不利,导致体内局部形成瘀血;2、因体内血热旺盛,导致人体内血液妄行,行于脉外,进而形成瘀血;3、因血寒导致形成体内瘀血,人体外感风寒,寒凝血滞,致使血脉挛缩形成瘀血。由于瘀血形成的原因不同,在医学治疗过程中应当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在中医内科临床实践中,活血类药物具有舒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液循环环境,进而改善新陈代谢,增加组织营养,软化瘀血组织。

2.活血化瘀在神经性头痛中的临床应用

神经性头痛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神经性头痛在临床中常常表现为持续性的头部闷痛、压迫感、沉重感,有的病人自诉为头部有“紧箍”感。大部分病人为两侧头疼,多为两颞侧、后枕部及头顶部或全头部,且脉象细涩或弦涩。中医对于神经性头痛的治疗一般采用当归、赤芍、白芍、川红花、桃仁、白芷、地龙等药物,也可以随症加减,如蜈蚣、生牡蛎、生龙骨等药物。

以患者甲为例,他患有神经性头痛,常因精神抑郁、头顶疼痛反复发作,缠绵不已,势如针刺,伴失眠多梦。其经常服用西药“去痛片”及中药“川芎茶调散”,但是医疗效果不佳。观其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苔薄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医诊疗后,并给予当归、赤芍、白芍、川红花、桃仁、白芷、地龙、合欢皮等药物,在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已彻底治愈,现多年未再复发。

3.活血化瘀在脑血栓病症中的应用

脑血栓是因气虚导致瘀血凝滞,阻塞络脉所致。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面色暗黑无华,舌头暗红,脉象细而涩。对于这种病症的资料,应当采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方法治疗。中医常用的益气补血的药材主要有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北柴胡等药材。在临床中常见患者乙为例,患者突发脑血栓不醒人事,醒后出现右半身偏瘫病症,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给予处方“当归、川芎、赤芍、桃仁、北柴胡、牛膝、白附子”等。服半月后能扶杖步行。之后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一个多月,现已经基本痊愈。远离了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的困扰。

4.活血化瘀在三叉神经痛病症中的应用

三叉神经痛病症常表现舌质暗红、有瘀斑,其脉象细涩。这类患者常常是由气滞血瘀凝滞经脉所致。中医认为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最好的办法是活血通络、祛风止痛。对于所采用的药材也以采用当归、钩藤、僵蚕、生姜为宜。这类药物具有很好的临床试验效果。以患者丙为例,患者丙患三叉神经痛已经两年,常常有阵阵的太阳穴剧痛,常常因风寒外袭或情志刺激而诱发。多次服用西药效果不佳,采用了中医的建议服用中药。经过一个疗程的服用已经治愈,经回访调查已经确认半年未曾复发。

5.活血化瘀在冠心病临床治疗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胸满闷、痛引肩背、心悸气短,舌质暗红,有瘀点。活血化瘀法有助于治疗患者心胸疼痛、间歇性胸闷气短等病症。患者丁患有冠心病,在采用中医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后,其临床症状已经基本消失,血压也基本稳定在正常范围内。活血化瘀的中医治疗方法,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效果非常显著,中医认为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有助于疏通筋脉,温阳,化气,行血,促进血液循环。进而改善人体内血液循环,改善人体缺氧等症状,因此也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选择。

6.结语

经过多年临床治疗的观察,活血化瘀疗法主要作用有:对心血管系统和微循环系统病变疗效显著,如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营养心肌,增加心肌供血以减慢心率,同时增强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抑制血小板凝集,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防止凝血和血栓形成;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临床观察血瘀症患者瘀斑肿块,甲皱毛管,舌质紫暗的血液流变特点为血黏稠度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高,红细胞、血小板凝集增加,血流缓慢或停滞,经使用活血化瘀药后,血液稀释,血流加快;对炎性水肿的作用:活血化瘀药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和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循环,以促进炎症吸收,消除水肿,如术后肠粘连引起的部分肠梗阻,可能与活血化瘀药降低肠壁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流加快、渗出减少、炎症消退、水肿吸收有密切关系。

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运用的十分广泛,对于中医内科临床治疗,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病症,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并辨证施治。医生在中医内科诊疗过程中如果能合理使用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一定能使患者的治疗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长德,黄显章,周会.浅谈中风的成因及活血化瘀治疗[J].国医论坛.2008(06).

[2] 朱林平,孙仕润,孙仁光等.活血化瘀临床应用研究[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04).

[3] 李秋艳,王辉,张东等.翁维良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用药特点[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4).

论文作者:张延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  ;  ;  ;  ;  ;  ;  ;  

浅析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论文_张延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