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_技术风险论文

论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确定性论文,技术创新论文,过程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技术进步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核心内容,而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相联系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技术创新。没有技术创新,大量科技成果就不可能将潜在的生产力变成现实的生产力,现代经济增长也就不可能真正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之上。但是,技术创新是如何进行的?是什么因素促成或者阻碍了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本文拟就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问题谈谈个人看法,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技术创新过程的复杂性

我们知道,作为连结科技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中间环节的技术创新,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只有一步之遥,而是有着许多环节和惊险的飞跃。从科学知识到技术知识,从技术知识到科技发明成果,从科技成果到生产企业,从生产企业到最终消费者,这里的每一个环节和飞跃之中都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因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筛选淘汰过程(见表1)。因此,技术创新是一个极端复杂的社会过程。著名创新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弗里曼认为:“产业创新包括与新产品(或改良产品)的销售或新工艺(或改良工艺)或设备的第一次商业性应用有关的技术、设计、制造、管理以及商业活动”。

图1.作为重复设计过程的创新

(RoY Rothwell and Walter Zegveld:Reindustrialignation and TechnologY Longman,1985,P48).由此可见,技术创新活动的极端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技术成果的筛选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这是因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科分化日益细密复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分工严密、互相促进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体系。不仅各个不同学科本身的发展越来越深化和专门化,而且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与此有关的科学技术信息和知识(即科学技术成果)不断地以极高的速度被生产出来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仅以专利计算,则全世界科学家们所创造的各种研究成果就数以百万计,更不要说形形色色的技术论文和备忘录了。所谓信息爆炸就是这种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真实反映。但是,正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极端复杂性,而且有关技术成果的持有者往往对其技术与市场前景作出过分乐观的估计,对于创新企业来说,如何客观地在这样一些科学技术成果中筛选出具有较大产业化潜力的技术成果就是一件极为复杂艰难的工作。这样一种筛选活动要求决策者不仅要对有关技术成果及其发展潜力有充分的了解,而且要对有关技术成果形成产品后的市场前景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并且要在对其它技术成果进行比较鉴别并对做出这种选择的机会成本进行周密计算的基础上做出决策。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筛选有关的技术成果都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第一步,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技术创新活动的成败;其二,科技成果的实用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技术创新过程主要是一个把有关的技术设计(观念)变成产品的过程,是把设计思想变成实用技术的过程,因此,技术成果的实用化是技术创新过程的核心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技术成果的筛选只是确定了一个技术创新的主攻方向,而技术成果的实用化才是技术创新战役的具体展开。它所要解决的不是思路问题,而是手段问题,即如何才能使处于萌芽状态的技术成果转变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用技术,其目标产出是具体的设计蓝图和计划书以及具体样品。在技术创新经济学家们看来,这一工作即是开发活动。在这个阶段,技术创新企业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无形资产如科学知识、技术、实际问题与思想以及初步的发明与改良,而且要投入大量有形资产如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助手以及各种实验物资如燃料和能源等,因而既涉及到技术创新活动的技术方面,也涉及到技术创新活动的组织方面,其复杂性是显而易见的。其三,技术成果变为产品并从企业进入市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就整个技术创新活动而言,将以特定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为基础的产品推向市场是从科技知识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最后一跃,而且也是整个技术创新活动的关键一跃。在这一时期,技术创新企业的主要目标是建立起以新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厂并生产出新产品投放市场。企业的投入也较前几个时期大幅增加,不仅有无型投入如经过商业性开发的技术发明、市场预测、财务资金等,还有大量有型的投入如各种建筑材料和机器以及工具等,许许多多的企业家、工程师、管理人员、金融家和银行家以及建筑者和承包商也参与到这一进程中来了。而工厂的产出也包括了新型工厂和生产线、新产品以及改良了的生产工艺等。由于这个过程是创新企业与消费者相联系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企业开拓产品市场的阶段,并且创新产品能否为消费者所接受也将在这一阶段得到最终验证,从技术成果到市场营销,也是整个技术创新活动中最为复杂的一个环节。总之,技术创新做为一种社会活动,从一种科技思想(发明)到最终产品的产生,中间要经过许多环节。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第一个环节实际上都包含着多种发展道路的选择,因而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技术经济活动。

二、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两个不确定性

技术创新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仅是一个曲折而复杂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样一个从最初的设计思想或者发明专利到最终作为实用化商品进入市场为消费者所接受的长期过程,西方学者称之为发明—创新时滞。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说,技术创新时滞只包括发明专利为企业所认同到据此发明专利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为消费者所认同这一个时期(见图2)。

图2.企业创新扩散的内部过程

(L.Nabseth and G.I.Ray:The Diffusion of New IndustrialProcesses:Canbridage uni.Press,1974,P7)

事实上,技术创新时滞并不是某一种或几种重大技术创新所特有的现象,而是一个普遍现象。几乎所有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都要经历这样一个或长或短的时滞(见表1)。

表1 发明—创新时滞表

(资料来源:约翰·克拉克等:长波、发明与创新。载《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十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发明—创新时滞呢?一条基本的原因就是新科技成果在其诞生初期往往并不十分成熟,生产成本一般也较高。因此,发明→创新→创新扩散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新技术改进的效果和降低成本的实际与预期发展的情况,以及新技术在效益与成本方面与现存技术的比较优势,因而造成一个较长的酝酿期;其次,由于创新和投资决策是着眼于未来的,科技成果的采用及其扩散速度必然受到人们对新技术的认识以及价值判断的影响,包括新技术会否损害创新企业的获利能力,运用新技术对企业现有技术进行改进的可能性等。这样一个认识期必然使新技术在建立自己的相对优势方面比它本来能做到的要慢得多,最后,一项新科技成果的采用往往严重依赖与其配套的补充性创新与投资。比如,汽车需要有广泛的道路网、加油站和修理设施,电灯要求有发电和输送电技术的突破,等等。如果没有这些配套技术的协调发展,即使出现了某种关键科技发明也难以很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对于已确立的技术来说,这不仅意味着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且也是技术发明转到最好的实际应用边界之所以最初进展缓慢的另一个原因”。但是,仅仅这些因素是否能给技术创新时滞问题以充分的解释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这些因素仅仅涉及到了影响技术创新时滞的诸多外部因素,而没有从技术创新活动本身的固有特性来分析。换言之,它没有涉及到技术创新过程的不确定性问题。

我们认为,任何新技术在其诞生之初都面临着两个不确定性,即技术前景的不确定性和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这是由新技术产业化这一行为的固有特性决定的。前者表明:新技术在诞生之初都是极端不完善的、粗糙的,对于在现有技术知识条件下能否很快使其完善起来,发明者和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家都没有把握。因此,新技术的发展前景是不确定的,创新企业往往面临着相当大的风险。这种情况在工艺创新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后者表明新技术在诞生之初,由于市场上缺乏有关该技术的供求信息,企业必须在教育消费者、培训员工等方面花费巨资。即使如此,发明者和创新企业对于产品能否为市场所接受也没有把握,新产品的市场前景因而是不确定的。创新企业必然面临着在建立新的生产线、培训员工、推销产品、教育消费者等方面的巨大风险。这种情况在技术创新为产品创新的情况下尤为突出。这两种不确定性事实上是任何新技术的固有特性。能否尽快克服这两种不确定性就成为决定发明—创新时滞长短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技术前景的不确定性和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与发明—创新时滞的关系是一种正比关系,即不确定性越小,企业创新风险就越小,发明—创新时滞就越短,反之,不确定性越大,企业创新的风险也就越大,发明—创新时滞也就越大。在两个极端,即不确定性为零和不确定性无穷大的情况下,均会出现不利于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不利局面。在前一种情况下,由于技术创新的市场前景极端确定,而任何企业也都可以毫不费力地掌握或模仿这种技术,技术创新的风险为零,故有关企业都争先恐后地投入该生产活动,其结果必然是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创新者的积极性受到抑制,技术进步的动力受阻,在后一种情况下,由于技术创新的技术前景和市场前景都极端不确定,技术创新的风险也增至无穷大,其结果是没有企业肯于筹资投入该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活动,这种情况同样不利于技术创新活动。关于汽车用汽轮机的事例最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尽管许多大汽车公司对于使用汽轮机感兴趣,但是,由于在汽轮机是否适用于汽车是非常不确定的,使用这种汽轮机的汽车的销售额是否会增加也是不确定的,而且引进这种汽轮机必须对汽车设计作出重大改变,其制造成本也可能上升,因而没有企业肯于从事这方面的开发和创新工作。可见,两种不确定性是决定发明—创新时滞的最重要因素,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本质含义和根本内容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使新科技成果尽快为企业所采用。事实上,大量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主要集中于这两个极端之间,单纯强调技术因素或市场因素都是不妥当的。

三、不确定性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各国政府,尤其是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本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采取措施加快本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进程,以抢占21世纪世界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包括1985年开始实施的面向乡镇企业的星火计划,1986年开始实施的面向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863计划、1988年开始的以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为目标的火炬计划以及1992年开始实施的以促进大学与研究机构同高新技术企业联姻的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1995年开始实施的技术创新工程等,并先后通过了《科技进步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科技成果商业化法》等国家立法。为了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许多地方政府甚至成立了大量技术市场或技术交易中介机构。这些政策措施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其效果与政府的期望值显然还有很大距离。有人甚至认为,中国目前的科技成果转化尚不理想,许多技术市场出现买卖两难的局面。这种情况显然将对技术创新时滞产生巨大影响。但是,这种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提出,任何科技成果在从简单化的思想概念转化为有形无形的商品之间,都要经历一个曲折而复杂的过程即技术创新时滞,高新技术产业自然也不例外。所谓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或者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其经济学含义就是要努力缩短技术创新时滞,缩短技术发明或者专利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虽然由于高新技术在其诞生初期一般都是相当不完善的,因而在其取得对旧技术的比较优势之前,都需要有一个酝酿成熟期,这种技术创新时滞的出现是有其必然性的,但是,这种技术创新时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条件的改变,这种技术创新时滞也会发生某些变化,并且会呈现出逐步缩短的趋势。尽管有学者通过案例分析发现技术创新时滞并没有缩短的趋势(如埃诺斯认为,1900年以前的12项重要创新的时滞平均为12.5年,1911-1940年的11项重要创新平均时滞为15.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2项创新的平均时滞为12.5年),而且我们现在也确实还缺乏强有力的证据证明技术创新时滞有日益缩短的趋势,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由于技术创新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技术创新的固有特性,即两个不确定性,而这两种不确定性又会受到信息传播速度以及技术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现代社会中更加频繁的信息交流与整个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的迅速发展为缩短技术创新时滞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社会知识的日益丰富,人们对于现代社会经济的运行机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就促使人们有可能通过有意识的政策来缩短技术创新时滞,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并以此作为追求高速经济增长的有力手段。据此判断,在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我们既有促进技术创新时滞缩短的必要,也有促成技术创新时滞逐步缩短的可能,技术创新时滞呈缩短趋势应该是一种正常现象。

然而,由于技术创新时滞主要是由技术创新活动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即两个不确定性所决定的,它意味着,在完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只有采取措施大幅度降低这两种不确定性,才有可能迅速缩短技术创新时滞。但是,这两种不确定性是无法完全消除的,因而技术创新时滞也必然有一个极限值,所谓加快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进程也必然要有一个限度。在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面,人们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比如,要求技术供方提供的技术成果是高度成熟的,把技术成果改进前景的不确定性极小化,或者把以有关技术成果为基础的产品市场前景最大限度地确定化,这显然脱离了经济生活的实际,脱离了技术创新的一般规律。这是因为,如果技术成果的技术前景与市场前景均是高度确定的,则任何从事该项技术创新的企业都不承担任何风险,因而也就不是熊彼特意义上的企业或企业家。果真如此的话,最大的可能就是市场上将会出现大量假冒类似产品,从而使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迅速提高。反之,如果技术成果的技术前景与市场前景均是高度不确定性的,则任何从事该项技术创新的企业都将承担极大的风险,因而不会有企业从事此类技术创新。所以,正常的情况应该是:任何技术创新都应该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而也都有一定的风险性。这就要求技术供方和企业通过协商达成一个能够为双方所接受的风险承担机制,使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从而推动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技术前景高度不确定的技术成果固然不会有企业接受,市场前景高度不确定性的技术也不应该有研究机构去开发。有的同志认为目前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缓慢的主要原因就是科技成果不成熟。可是,为什么科技成果要在不成熟的情况下推向市场,这里显然存在一个风险分担机制的问题,即谁来承担最后阶段的研究开发费用的问题。如果技术成果是成熟的,技术前景是确定的,那么,只要这种产品存在着市场需求,这种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就不会存在任何问题,而许多企业也将争相上此类项目,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热点。即使其市场前景不是那么确定的,从事此项技术创新的企业也完全可以承担起开拓市场的重担,通过宣传教育将该项产品推向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所从事的技术创新就是技术推动型技术创新,另一方面,也有的学者认为只要有了市场的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就会是一个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过程。可是,由于技术创新过程中创新企业面临的是两种不确定性,即使市场前景是确定的,只要技术前景是不确定的,那么,企业也很难下决心进行此类技术创新,因为技术风险的分担机制尚未形成。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有更大的兴趣进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承担起最后阶段的研究开发费用。这时的技术创新显然就是一种市场拉动的技术创新。可见,只是强调技术前景的不确定性或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观点。它只抓住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问题的另一方面。事实上,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给科技成果产业化时滞的长短以合理的解释,并据此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政策,单纯强调技术因素或市场因素都是不妥当的。

由此可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最好政策就是能够有效地降低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双重不确定性的政策。换言之,凡是有利于降低这两种不确定性的政府政策,都有助于缩短技术创新时滞,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步伐。据此判断,我认为在这方面最为有效的政府政策主要有三种:

1.建立扶持高技术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基金。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极大,美国的高技术企业中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只有20%左右。但是,由于高技术企业的利润率极高,即使这20%的成功率也能保证风险资本金融机构享有可观的利润,因而许多银行和企业机构在这方面乐此不疲。美国的苹果计算机公司就是在从风险投资公司获得了25万美元风险投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议:政府在高新区设立一项风险投资基金,吸引持有高技术成果的技术售货员到这里进行创业投资。这是因为,高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存在着双重不确定性,因而具有相当的风险。这种风险是创新者个人所难以承担而有关企业又不愿意承担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由政府出面与有关个人或者企业共同承担风险,以降低创新前景的不确定性,提高科技转化效率。

2.建立一个高技术创业信息服务机构。及时有效的信息在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高技术企业的厂址选择;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即可以使创新企业及时了解到有关技术的改进情况,又可以迅速得到有关产品的市场反馈信息,使企业在最大程度上把握有关技术与市场的变化,减少这两方面的不确定性。所以,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特定地区因地理位置偏远而造成的区位劣势。

3.政策连续性。政策连续性的最大效果是使创新企业对于该地区的长远发展形成一个稳定的预期。因为企业一旦建立起来之后就意味着对于该区域作出了一项长期承诺,再进行搬迁或者考虑搬迁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因而企业在选定厂址后往往有一种懒于搬迁的惰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于厂址的选择是极为慎重的,必然要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发展的损益得失,即形成一个稳定合理的经营预期,减少由于政策改变而产生的市场不确定性。

标签:;  ;  ;  ;  ;  

论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_技术风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