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的护理论文_周丽丽,兰艳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的护理论文_周丽丽,兰艳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21)

【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多由颅内大血管出现急性闭塞引起,且具有发生率高、病死率高、残疾率高等特点,不仅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加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在患者出现不可逆神经损伤之前,应快速对于血管再通,促进其血流的恢复,对患者缺血半暗带组织挽救,以改善其预后。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4-0174-02

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其发生人群呈逐渐年轻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加强其有效治疗,十分必要。为患者实施药物溶栓治疗,其闭塞血管的相关再通率较低,其溶栓时间窗比较短,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使得机械取栓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价值得以提高,其具有较多的优势,如可在大血管重建中应用,在DSA下对血管再通程度检测,溶栓药物使用少,患者出现脑出血的几率低,治疗时间窗较长,闭塞血管再通率高等[1-2]。但是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机械取栓术治疗,也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如血管夹层、血管痉挛、血管穿孔、血管破裂、破裂血栓进入患者远端血管引发新梗死等[3],因此,强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1.机械取栓术的方法

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干预,全身肝素化,通过Seldinger技术实施股动脉的穿刺,在穿刺成功后,以此将导引导管引入,通过DSA图像进行示踪,于微导丝的引导下,将Rebar~18微导管送入至血栓的远端,之后将Solitaire+AB支架运输至患者的血栓处,并释放,对导丝导管回抽,以此对反流形成,反复实施2次、3次干预,实施取栓成功。实施DSA检查,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闭塞血管通畅后后,将导管拔除,并拔除引导导丝,对穿刺点实施10min~15min的按压,并实压迫止血器加压包扎。

2.术后护理

2.1 病情观察

加强对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观察,对其血压水平控制,做好床旁的心电监护,并动态对患者患肢肌张力、肌力、吞咽功能、认知功能进行观察。了解患者经机械取栓术治疗后的语言恢复、肢体活动情况,并进行有效的病情指导,对其疾病康复进行促进[4]。若患者治疗前的意识障碍较为严重,则经治疗后,其较易出现出血的情况,引发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若其出现肢体活动障碍、呕吐、意识障碍加深,则应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实施头颅CT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下一步治疗。

2.2 穿刺侧相关肢体的护理

机械取栓术完成后,给予患者压迫止血器压迫穿刺点,穿刺侧肢体的制动6~8小时,必要时给予约束带约束,12小时后解除制动,严密观察患者穿刺伤口处敷料是否有渗血、瘀斑、血肿。告知患者,在其出现制动不适感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可适当给予其受压部位的相关按摩干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密切对穿刺肢体足背部的相关皮肤颜色、搏动等进行观察,对患者的主观感受询问,及时对股动脉血栓的相关征象发现[5]。

2.3 药物护理

术后根据医嘱按时、按量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牙龈出血、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呼吸道出血、尿道出血,动态监测凝血功能。遵嘱使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预防血管痉挛。

2.4卧床护理

由于机械取栓术后病情危重,术后患者处于卧床状态,做好卧床护理,预防跌倒坠床、压疮、误吸、静脉血栓等发生。

2.5 心理护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疾病发生较为突然,其可能出现失语、偏瘫等疾病症状,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多数会出现失望、悲观、厌世、焦虑、抑郁等心理,其疾病康复的心理较强,若治疗的实际效果与其预期效果相差较大,则会出现失望等心理,因此,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护理人员应尽早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充分鼓励和安慰患者,加强其心理支持,为其列举成功的案例,促进其自信心的增强,更加积极配合临床干预[6]。

2.6 饮食干预

对患者吞咽功能障碍评估后,若其不能进食,则对胃管留置,实施早期肠道营养干预,对其营养供给保证。若患者可进食,则以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促进其肠道的蠕动,以此降低血液黏稠度,对便秘的发生进行预防[7]。

2.7 康复治疗

机械取栓术48h后,即可给予患者康复护理,包括摄食训练、运动功能训练、发音指导、肢体功能位摆放训练等,保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此促进其疾病的康复。

3.小结

机械取栓术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具有术后出血少、再通时间短、时间窗长等优点,应用价值较高。在患者术后,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则能够更好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对其残疾的发生进行控制,促进其生存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淑萍,郭淑玲.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1):154-155.

[2]彭丽丽,陈芳,朱正刚,等.“品管圈”活动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2017,23(9):93-94.

[3]黄海燕.中医护理对38例首发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2(11):24-25.

[4]李淑萍,郭淑玲.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J].内蒙古中医药,2016,36(11):154-155.[1]孙丽,孙伟燕,翁丹等.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效果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1):49-51.

[2]吴敏,陈真芳.标准化护理策略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绿色通道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8,32(17):2802-2804.

[3]赵红艳,陈苏红,吴桂琴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支架取栓手术27例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8,17(3):57-59.

[4]谢慧蓉,刘秀梅,吴远聪等.急性脑梗死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术的护理配合[J].浙江医学教育,2018,17(3):34-36,45.

[5]丁晴,周珊珊,金平等.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安徽医学,2018,39(2):226-228.

[6]张菊华.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2):41-43,49.

[7]崔美莲,颜冬润,吴晓红等.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4):165-166.

论文作者:周丽丽,兰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  ;  ;  ;  ;  ;  ;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的护理论文_周丽丽,兰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