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崎润一郎小说中的特殊语言表现形式论文_孙宏

——以《盲目物语》为中心

孙宏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要:语言作为小说内容传达给观众的媒介,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小说家通过对小说语言的特殊安排能增加小说的语言魅力,营造不同的叙事节奏。谷崎润一郎在小说《盲目无语》中简用汉字,通篇使用假名,让读者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感受故事内容,别具风格。

1、作为小说媒介的语言

一部小说的主题、人物、情节等具体内容想要呈现给观众,必须通过一个媒介。“艺术中的媒介是艺术家用来制作审美产品的材料,在小说中也就是语言,(中略)语言的审美功能变体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语言媒介被强调和突出,从而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徐岱 《小说叙事学》,商务印书馆,北京,2014年,第172至173页]在小说中作为媒介的语言包括语音和语形两种表现形式,小说家们通过对语音和语形的掌控与安排可以使小说作品达到一种音韵审美或视觉效果等特别印象。以语音为例,“大量事实表明,作者在安排词语时对语音形式的考虑不仅能体现出‘柔和’、‘生硬’、‘尖利’等语感特征,而且还可以促使如‘急促’与‘平缓’、‘雄壮’与‘悠扬’等各种旋律因素的产生。所有这些现象不仅本身便构成叙事作品的一个重要审美对象,而且还能渗透到文本深层结构中,塑造出整个作品所描绘的情景的形象和基础。(中略)同样,小说家在叙事活动中,也不能忽略对语形的关注”。[ 徐岱 《小说叙事学》,商务印书馆,北京,2014年,第176页]

2、《盲目物语》的语言表现形式

可见,小说家对作为媒介的语言文字的安排对于整个叙事文本的叙事效果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谷崎在迁居关西后创作的许多小说也体现了这一点,比如省略标点使文章更为流畅的《春琴抄》,采用大阪方言写成的《卍》等,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应该是通篇极尽省略汉字,使用平假名来力求视觉与听觉上的双面审美效果的《盲目无语》。谷崎在《文章读本》中谈到小说文字的音和形时表示“最近我比较倾向于使用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方法,也就是努力处理文章的视觉和音调上的效果。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安排宛字与假名的读法、字形上的美感两个方面来使文字的表现形式与小说情感基调相融合”[ 谷崎潤一郎 『文章読本』,中公文庫,東京,1996年,147頁]。可见,谷崎是一位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的音调和语形之美,并努力发挥其作用的作家。

在《文章读本》中谷崎解释过自己之所以采用平假名来写《盲目物语》的“目的是想达到一种视觉上的效果,此外还有一点,就是为了放慢整篇文章的节奏,也就是考虑到音乐性效果。换句话说,老人一面搜寻着朦胧的记忆,一面以衰老沙哑、很难听懂的声音,断断续续慢慢述说,因此为了传达给读者这种颤颤巍巍的语调,而多用平假名,让文章难读一点”[ 谷崎潤一郎 『文章読本』,中公文庫,東京,1996年,148頁]。接下来本文拟从音和形两个方面入手详细探讨谷崎这一叙事上的技巧和方法在小说《盲目物语》中的贯彻和使用。

2.1 特殊语言表现形式的视觉性效果

读者在阅读《盲目物语》的日文原版时一定会留下一个直观的第一印象,那就是汉字在篇幅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盲目物语》中的汉字就像是大海上漂浮的树叶和花瓣一样数量极少,几乎可以说通篇都是用平假名写的”[ 宇佐見英治 『「盲目物語」を読む――表記法を中心に』「文学」1990年夏号 27页]。与汉字给人的坚硬严肃的印象不同,平假名本身自带圆润平缓的感觉,因此,通篇使用平假名的方法首先在视觉上便奠定了全篇平缓的叙事基调,这本身也与年老的盲人用颤颤巍巍的语调来诉说记忆里的故事这一小说内容相符合。虽说是精简汉字,然而谷崎也并非简单直接地减少汉字的使用,而是在保持汉字与假名的视觉平衡的基础上有序地对汉字的数量进行安排。一般情况下,地名及人名等固有名词都是用汉字书写的,当文中连续出现多个地名和人名的时候,势必会导致相当长的汉字罗列,为了避免这种不平衡的现象产生,谷崎在列举时便对汉字进行了一定的省略。例如:

上述例子主要展现了《盲目物语》中谷崎精简汉字避免汉字大量罗列的表达方式。除此之外,谷崎在同种类的词语反复出现的情况下,也会根据一定的规则来分开使用汉字和假名。例如:

備前守長政公→備前どの→長政公→備前のかみながまさ→備前守どの→びぜんどの→あさゐびぜんのかみ (154頁)

瓢箪→へうたん→へう箪 (156頁)

岐阜→岐阜→ぎふ→ぎふ (176頁)等

可见,当在同一页等较小的篇幅中多次出现相同的词语时,谷崎会先行使用较为完整的汉字表达,让读者明白具体所指后在后文中再进行省略或直接使用假名表达,这样既达到了精简汉字,平衡视觉效果的目的,同时,也不会使读者有阅读上的困难。

2.2 特殊语言表现形式的听觉性效果

除了视觉效果外,谷崎在《盲目物语》中追求的还有音调上的美感。在《盲目物语》中多处可见作者对词语读音做出的特别安排。

比如文本中大多数汉字都被特地加上了假名注音。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即使没有表音也能大概传达意思。并且,许多汉字都有不止一个读音,在没有特定表音的情况下,读者大多会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选择顺口的读法,而谷崎在《盲目物语》中直接杜绝了这种情况的发生。例如:

众所周知,平假名不具有表意功能,想要理解意思,读者在阅读多用平假名的文章时必然会放缓阅读速度。并且,如果不能整体把握词语的读法和意义,也难以与后续的助词进行切分,从而大大增强了文章的阅读难度,而这也正是谷崎想要给读者的一个阅读感受,也就是通过平假名这种表音文字使读者不自觉地将文章一字一句地(默)读出来,给读者营造一种身临其境听一位盲人老者断断续续慢慢述说陈年经历的感觉。这不仅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同时也增添了其音声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谷崎非常注意汉字和假名的视觉平衡感,避免连续的汉字罗列带来的坚硬的视觉效果。同时,在人名、地名等用语上,尽量以不妨碍读者阅读为前提来控制汉字和平假名的使用位置与频度。在听觉效果上,给多音汉字特地标注假名,安排文章的节奏缓急,力求使小说在视觉和听觉效果上贴切文本内容。

参考文献:

[1] 谷崎潤一郎.文章読本 [M],中公文庫.1996

[2] 谷崎潤一郎.現代日本文学大系30谷崎潤一郎(一)[M],筑摩書房.1977

[3] 宇佐見英治.「盲目物語」を読む――表記法を中心に [J] 文学.1990

作者简介:孙宏(1993.10-),女,安徽省合肥人,哈尔滨市南岗区黑龙江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论文作者:孙宏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9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  ;  ;  ;  ;  ;  ;  ;  

谷崎润一郎小说中的特殊语言表现形式论文_孙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