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慢性病防治知识培训对居民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_罗泰民

广西来宾市象州县石龙镇中心卫生院 广西象州 545801

摘要:随着城市化、老龄化和全球化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类疾病谱发生重大转变,慢性病已成为全球第一位的疾病和死亡原因。本文通过对2014年来宾市象州县石龙镇选取的培训组与对照组进行试验对比研究社区慢性病防治知识培训对居民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效果。

关键词:社区卫生;慢性病防治;不良生活方式;干预效果

随着城市化、老龄化和全球化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类疾病谱发生重大转变,慢性病已成为全球第一位的疾病和死亡原因。慢性病病程长、流行广、费用贵和致残致死率高,若不及时有效控制,将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4年来宾市象州县石龙镇培训对象129人为研究对象(培训组),选取同一社区、但同期未参加慢性病相关知识培训的 126名居民作为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

1.2.1 干预方法

以《慢性病家庭防治指南》作为统一培训教材,对培训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统一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常见慢性病的相关知识、健康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等。对照组仅提供常规的社区卫生健康教育和门诊服务。

1.2.2 问卷调查

采用 《效果评价信息收集表》 对培训组和对照组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基本信息、日常生活习惯和部分生理指标,问卷的相关指标参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标准制定。 时间点分别为培训组培训前、培训后两个时间点,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面对面进行问卷调查。

使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对两组人群的基本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对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 用检 验;对相关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 为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人员的一般情况分析

培训组平均年龄为(54.87±11.68)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55.07±11.36)岁,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培训组男性51人,女性 78 人,对照组男性51人,女 性75人,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培训组小学及以下者67人,初中51人,高中及以上11人,。对照组小学及以下者66 人,初中52人,高中及以上8人,文化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培训组无慢性病患者34人,有慢性病患者95人,对照组无慢性病患者35人,有慢性病患者91人,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 两组人员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人员日常生活习惯改变情况比较

培训前,培训组与对照组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10支/天、饮酒情况≥2次/周、从不锻炼、食 用 油≥30 g/天和食盐≥6 g/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培训后,培训组自身五种不良生活方式有极显著性改善(P<0.01),对照组五种不良生活方式也有极显著性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培训组的五种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表 2)。

表2 两组人员日常生活习惯改变情况比较 人(%)

2.3 对培训组五种生活习惯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

为了解培训组人员一般情况对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效果的影响,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将观察结果作为因变量重新赋值,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变成二分类变量。二分类变量赋值如下年龄(岁)1=年龄≤40,2=40<年龄≤60,3=年龄>60;性别0=女,1=男;文化程度1=小学及以下,2=初中,3=高中;是否慢病0=无慢病,1=有慢病;吸烟0=吸烟 ≥10 支/天,1=吸烟<10 支/天;饮酒0=饮酒 ≥2 次/周,1=饮酒<2 次/周;锻炼0=从不参加锻炼,1=参加锻炼;食用油超标0=食用油 ≥30 g/天,1=食用油<30 g/天;食用盐超标0=食用盐 ≥6 g/天,1=食用油<6 g/天。

2.3.1 对培训后培训组的五种不良生活方式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是否患有慢病分别进行单因素 Logistic 分析。 因年龄、文化程度是多分类变量,在进行单因素 Logistic 分析时,选取文化程度低者为参照组,仅能给出 P 值。

2.3.2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选择单因素回归分析中有显著性意义者,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男性较女性、初中学历较小学及以下学历者更易出现吸烟>10支/天的现象(P<0.05);男性比女性更易出现饮酒>2 次/周的现象(P<0.05);年龄大于60 岁的居民比其他年龄段的居民更不愿意参加锻炼,有慢性病的居民比无慢性病的居民更不愿意参加锻炼(P<0.05);有慢性病者较无慢性病者更易出现食用油超标现象(P<0.05);男性较女性、小学及以下学历较高中及以上者、有慢病者较无慢病者更易出现食盐摄入超标的现象(P<0.05)。

3 讨论

已有研究发现,行为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和活动过少等与疾病的死因密切相关,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本研究发现,培训组接受专门培训之后其日常生活习惯有了明显改变,且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组的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

本研究同时还对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是否慢病等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60岁的居民比年龄小于60岁的居民不参加锻炼的比例更大,考虑为年 龄 大 于 60 岁的居民由于年龄增长体力下降,因此,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与国内相关研究结论一致;男性在吸烟≥10 支/天、饮酒情况≥2次/周、食用盐超标方面的发生情况高于女性,与国内相关研究结论一致;学历高者在吸烟≥10 支/天风险高于学历低者,与国内相关研究结论一致;有慢性病的居民比无慢性病的居民更易不参加锻炼、食用油和食用盐超标,这可能由于慢性病居民早期食用油、食用盐摄入过量,因而短时间内难以下降到标准有关。以上数据提示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女性、年龄小于60 岁和文化程度高的非慢性病居民应作为下一步优先的培养对象。

参考文献:

[1]Strong K,Mathers C,Leeder S,et a.l 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s:how m any lives can we save[J].1 Lancet,2005,366(9):1578-1582.

[2]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 年.(卫疾控发[2012]34号.2012.

[3]张普洪,张华兴,赵京,等.北京市家庭保健员计划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71.

[4]陈洁,杜雪平.家庭保健员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及其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1):3553-3555.

[5]梁万年.慢性病家庭防治指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用[J].临床医学,2011,31(3):124-125.

[4]于平平,肖湘成,唐韬,等.社区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32):96-99.

[5]孙胜男,赵维纲,董颖越,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29-232.

[6]董忠,李刚,谢瑾.北京市成年人主要慢性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3):357-358.

[7]王媛媛,刘薇薇.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研究综述[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1):50-51.

[8]尹德挺.国内外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5(28):1032-1035.

论文作者:罗泰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  ;  ;  ;  ;  ;  ;  ;  

社区慢性病防治知识培训对居民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_罗泰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