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新,回归本源——2014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本源论文,江苏论文,数学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4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题,继续坚持“立足基础,稳中求新,注重能力,正确导向”的命题思路与风格.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注重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试题具备基础性、层次性、现实性和综合性,对知识和能力实现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达到了全面考查综合数学素养的考试要求. 一、试卷的总体分析 2014年江苏高考数学卷总体平和、平稳,试题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等三个方面的考查全面兼顾,同时又注重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考查,在体现了学科思想的同时,关注人文,与时俱进,体现了江苏特色. 在肯定和坚持去年成功命题做法的基础上,对部分试题的难度及区分度做了一定的微调,以进一步优化整卷结构,提高选拔功效,回归高考本源. 1.注重回归教材,贴近中学实际,体现考教一致 试卷中很大一部分比例的试题直接源自课本例、习题,通过适度的改编、嫁接、整合而成,考查了平常教学中的主干知识和方法,如第1~4,6~9,15,16,18,19(1)题,以及理科附加第21,22题等,有些容易题甚至就是课本题的简单搬运.在部分把关题上,基本摒弃了考而未教的试题,自觉淡化了试题的竞赛风味,通俗易懂,贴近学生实际能力,如第12~14题,难度较去年有所降低.甚至在第19(3),20(3),23(2)等把关题上,问题的提出也是基于学生所十分熟悉的知识背景,完全克服了试题奥赛化的倾向,成功体现了考教一致性原则,对中学数学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2.强调通性通法,注重背景公平,突出思想方法 试题注重解题思路方法的多样性和入口的宽泛性.一方面,试题中无偏题、怪题、超纲题,强调通性通法的考查,加强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另一方面,尽量使试题解答时入口宽,易于入手,为考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答题氛围.这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 较多试题要求运用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寻找解题思路,如第9,10,12,13,17,18以及附加题第21C题涉及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第10,19(3)题以及附加题第2题涉及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运用;第5,10,1,19,20题以及附加题第23题涉及函数与方程思想方法的运用;第12,14,18,19,20,23题涉及化归与转化思想的运用. 对运算求解、推理论证、数据处理、抽象概括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有较高要求,尤其对运算结果的精确性,代数推理的严谨性,答题过程的规范性和条理性要求严格. 3.难度科学搭配,适合各类考生,人人收获成功 试题第1~9题,第15,16,17(1),18(1),19(1),20(1)题,以及附加题第21题均为容易题,第10~14,18(2),19(2),22,23(1)均为中档题,第19(3),20(3),23(3)为较难题.试卷难易搭配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由易到难,坚持“起点低,入口宽”的呈现方式,编排符合考生心理,且区分显著,能有效实现高考的选拔功能. 与去年相比,今年填空题第13,14题的难度继续降低,让更多的学生有得分机会.解答题第19,20两题均设置了三小问,且层次分明,区分明显,第(1)问多数学生能轻松拿分,思维起点很低,第(2)问中等生能有所斩获,第(3)问则思维起点高,构造性强,对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要求很高,较去年难度略有攀升,基础一般和中等的学生根本无法深入,这给优等生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这种命题的思想和思路应成为方向. 4.坚持能力立意,重视数学素养,凸显选拔功能 “能力立意”是高考命题的一贯指导思想,也是多年实践的成功法宝,着重体现在思维能力的考查.一是从不同思维层次上进行考查,表现为考生能否直接抓住问题的本质,以简洁的思维解决问题,如第3,7,10,17(2),19(2),20(2),21C等试题,思维层次低的学生只能以通过重复机械训练而来的记住的方法解决,而思维层次较高的学生则能选择捷径,以简洁快速的方式求解,可谓事半功倍,体现了考生思维层次的差异.二是从思维的严谨性考查,第15,16,17(1),19(1),20(2)题等,要求考生不仅能写出最终结果,对推理、运算过程的条理性、规范性等要求十分严格,必须步步有据,环环相扣,表达到位,体现较好的数学基本素养.三是从思维的深刻性方面进行深层次的考查,如第19(3),20(3),23题,均为证明题,让优等生的探索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示.另外,对应用能力的考查也得以充分体现,如第6,18题,以学生熟悉的材料为背景,难度适中,应用性强,同时也体现人文关怀和时代气息. 5.创新匠心独运,考查应变能力,检测数学潜能 2014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不乏创新亮点,其中第16题改变以往立体几何试题中,数据仅用于计算的现象,首次出现通过数据的关系论证位置关系,让人耳目一新;第18题一改应用问题局限在三角、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相对固定知识模块上的状况,考生不仅可以用三角知识解题,亦可建立坐标系,用解析几何方法求解,还可只运用初中知识解决;第20题是一道信息迁移题,即时定义“H数列”,题材新颖,结构独特,思维富于灵活性与创造性,考生必须即时发挥,“现场自学”,是对考生综合素养和潜能的考查,真实可靠,公平合理. 二、部分试题的评析 1.填空题部分 第3题考查流程图,虽属于容易题,但在解题耗时上有不同层次的区分,思维敏捷的学生会直接由稳健求新回归本源--2014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分析_数学论文
稳健求新回归本源--2014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分析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