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_文申兵

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_文申兵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在房建施工当中应用后浇带技术是最近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并且以其独特的施工工艺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得到了较大范围的使用。通过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有效防止施工裂缝的出现,房屋建筑中施工裂缝主要是由于施工不当或者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施工材料出现变形的情况引起的。当建筑物出现裂缝会严重影响建筑物使用质量,针对此问题,采用构造物预留部分填充混凝土,使其结合成为一个整体,这就是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我国的各类房屋建筑施工中均有应用。

关键词:房建施工;后浇带技术;应用

1后浇带技术要点

1.1施工材料

混凝土是房屋建筑施工主要材料,应确保其具有优异的性能,合理配置材料,并适当添加减水剂等外加剂。在混凝土材料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将无收缩伸展性质的材料作为后浇带施工首选。具体施工中,混凝土与后浇带材料必须满足标准的要求,并按照规定和计划施工。混凝土配比要规范、合理,对模板侧向压力进行严格控制,从而避免裂缝的产生。

1.2后浇带设置

规范、正确选择材料以后,即可组织安排设置后浇带。房屋建筑结构在受变形应力作用后会出现裂隙,裂隙产生必然会影响到结构安全性。确定设置位置是后浇带施工重点,为保持或降低应力的影响,一般在构件的反弯点设置后浇带。要注意具有较大剪力与弯矩部分不适宜设置后浇带。此外,后浇带之间的距离需处在合理限度之内,根据建筑沉降产生原因,结合工程要求,确定最佳间距。

1.3浇筑施工时间与温度

不同的后浇带种类有着对应的浇筑施工时间要求。大多情况下都是在建筑结构施工完毕两月后闭合后浇带,以此对结构进行加固。但此时要考虑房屋建筑的种类,根据建筑结构和功能要求,适当调整浇筑施工时间。此外,浇筑温度的控制也十分重要,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后浇带施工质量,不仅无法发挥预期的效果,还有可能形成新的裂缝,因此施工中应根据方案要求,采取有效温控措施。

2工程概况

某房建工程项目总施工面积是 26800m2,由地下一层,地上 17 层构成,地上施工面积为 23940m2,地下施工面积为 2860m2,地下室底板、墙板及顶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5,地下一层柱至四层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5,五层柱以上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框架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此工程的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对后浇带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下面以此工程为例对后浇带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3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对后浇带设置及后期封闭施工过程进行说明

在房建施工中使用后浇带技术的首要内容便是对后浇带位置及间距进行明确,两者的合理性对后期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施工单位需要对以上内容产生足够的重视。一般情况下会将后浇带的位置设置在底板及梁变形反弯点附近位置,设置在上述位置的主要原因是其受力及弯矩较小,可为后浇带施工质量提供更多的保证,本工程根据实际情况将后浇带位置设置在底板位置。与此同时需要根据房建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后浇带断面进行进行合理选择,如果结构中构件的厚度不超过 300mm 时可以使用直缝的断面形式,如果结构中构件的厚度大于 300mm 小于 600mm 时可以使用对称坡口或者阶梯形的断面形式,本工程使用直缝的断面形式进行具体施工。后浇带封闭施工时间及操作对施工质量也会产生一定影响,通常情况在主体结构保留一段时间,设计有要求按设计,若设计无要求则至少保留 28 天后才能进行封闭处理将结构连成整体,在封闭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从而提高整体施工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对后浇带模板施工过程进行分析

3.2.1对后浇带模板搭设施工过程进行说明

后浇带模板支撑系统应与主体结构模板支撑系统同时搭设,但必须分开独立设置,进行搭设前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模板搭设方式进行严格选择,在本工程中使用钢管架的方式对后浇带梁及底板进行搭设,采用止水螺杆对拉的方式对墙体进行支撑,同时在墙体后浇带的两侧位置对拉钩进行合理设置,此种操作在提升固定效果的同时可以减少钢筋支架出现偏移的可能。除此之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钢筋保护层垫块的具体位置及厚度进行明确,保证垫块设置能够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对钢筋起到保护作用; 在对底板进行支撑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后浇带的标高进行复核,保证后浇带处模板表面的平整度及模板之间的拼缝严密。

3.2.2对后浇带模板拆除施工过程进行说明

后浇带模板支撑系统应保持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且满足设计及规范及相关规定的要求时方可对模板进行拆除,中途不得拆除。在拆除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严格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非承重部件、后拆承重部件,由上之下的顺序进行,减少拆除过程中出现安全事件。

3.3对后浇带接缝处理施工过程进行分析

为了更好的保证后浇带施工质量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 1)在后浇带设置完成后需要做好保护工作,减少其受到破坏的几率,本工程中在后浇带两侧位置设置围挡,在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未进入垃圾及杂物,施工质量明显提升;

( 2)填充后浇带,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本工程使用 C40 微膨胀混凝土进行实际处理,在施工过程中接缝位置未出现裂缝情况,为后期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3)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将原结构施工时渗漏到后浇带处的混凝土进行凿除,在凿除完成后需要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做好现场清理工作,同时需要对钢筋间距及牢固程度进行检查,如果存在任何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在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去后方可进行浇筑施工;

( 4) 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后浇带两侧原混凝土面处刷一层水泥浆( 可掺适量界面剂) 或铺一层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3.4对后浇带砼浇筑施工过程进行分析

混凝土浇筑施工是后浇带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种类各异的后浇带在砼浇筑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通常情况下在后浇带两侧浇筑施工完成 28 天后才能对后浇带进行浇筑; 后浇温度带混凝土浇筑需要在温度较低的天气进行但最低气温 > 5℃,减少温度对浇筑质量的影响; 后浇沉降带在主体结构封顶后才能进行浇筑,为此施工人员需要根据设置后浇带的类型对砼浇筑时间进行明确,从而使浇筑质量有所保证。在正式开始浇筑前施工人员需要对后浇带进行适当清洗,保证其表面具有一定的湿润度,同时需要对混凝土混合物料的配比及各方面性能等进行严格按照有相应资质的实验室出具的混凝土配合比要求进行施工,待各方面指标达标后便可进行浇筑。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及要求进行实际浇筑,在浇筑过程中对浇筑厚度进行严格控制,禁止出现浇筑过厚或者过薄的情况。如果存在任何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避免后期出现返工的情况,从而提高房建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结语: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合理应用后浇带技术,能有效降低或消除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及结构、构件热胀冷缩作用对建筑稳定性、安全性造成的不良影响。根据技术应用要点,正确选取施工材料,确定最佳后浇带设置位置和间距,以适宜的温度,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浇筑施工,从而确保后浇带施工质量,发挥后浇带最大化作用。

参考文献:

[1]缪彬彬.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与质量控制[J].江西建材,2016

[2]吴继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6

论文作者:文申兵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1

标签:;  ;  ;  ;  ;  ;  ;  ;  

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_文申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