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角膜炎152例的患病及治疗分析论文_刘英豪,王志敏

感染性角膜炎152例的患病及治疗分析论文_刘英豪,王志敏

河南省淇县人民医院 河南淇县 456750

摘要:目的:分析152例住院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分析等方法明确角膜感染的种类,采用药物和手术两种方法对疾病进行治疗,对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152例患者均单眼发病,发病年龄为1-83岁,平均42岁;其中,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82例;细菌性角膜溃疡30例,病毒性角膜炎4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42例,棘阿米巴性角膜炎3例,病因不确定30例。结论:临床上在对感染性角膜炎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时,给予规范化诊断,再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角膜炎;感染性;角膜移植;药物治疗?

感染性角膜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也是导致患者失明的一个重要因素,不仅危害患者健康,还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当前临床上在对感染性角膜炎进行诊断时,大部分医生依靠主观印象和经验进行判断,容易出现误诊、漏诊,使最佳治疗时机延误,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对我医院2016~2017年1年住院的152例感染性角膜炎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象和方法2016年~2017年,因感染性角膜炎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角膜炎患者共152例152只眼。其中男性67例67只眼,女性85例85只眼,所有患者均是单眼发病,患病年龄最小1月,最大85岁。

1.2方法

1.2.1药物治疗

我院对收治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均进行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首先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外伤史和用药史),在临床检查后作出初步诊断,根据初步诊断进行实验室检查,从角膜溃疡的边缘取材进行涂片染色,同时进行细菌培养的药物敏感实验,根据情况进行真菌培养。

对于感染性角膜炎的治疗,首先要去除致病外因,在实验室检查的同时,根据初步诊断挑选抗生素、抗病毒或抗真菌药物,积极控制感染,待实验室检查结果证实病原菌后,再调整敏感药物进一步治疗[2]。给药方式包括眼液、眼膏,以及球旁注射和全身用药。对于真菌性角膜炎,早期进行病灶的清创术有助于药物的渗透,提高病灶中的药物浓度。

糖皮质激素原则上只用于病毒性角膜炎中非溃疡型的角膜基质炎,真菌性角膜炎禁用,细菌性角膜炎的急性期一般不使用,慢性期可酌情使用。

感染性角膜炎并发虹膜睫状体炎时,轻者选用短效散瞳剂治疗,严重者选用阿托品眼液或眼膏散瞳治疗。散瞳剂的作用是使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麻痹,减轻虹膜睫状体炎,并有减轻缓解疼痛的作用。

对于角膜溃疡,进行结膜瓣遮盖术或羊膜移植术,可以减少病灶内的病原体,使局部药物浓度升高,有助于控制感染,促进角膜的愈合。

对于角膜溃疡接近穿孔或者已经穿孔者,由于受我院条件限制,则转诊到上级医院进行治疗或进行角膜移植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手术治疗?

板层角膜移植术(LKP):对病变仅累及中、浅层角膜基质的细菌性角膜炎和部分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可以选择LKP术,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原则上不采用LKP术:环钻直径大于溃疡直径约0.5 mm,钻取病变的角膜组织,从角膜病变周边开始多次行板层角膜切除直至植床透明;植片直径比植床直径大0.25 mm,术中去除后弹力层,10-0尼龙线间断缝合,线结包埋。角膜移植供体来自死亡8 h内摘除的眼球组织,4℃湿房保存48 h内使用。?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对于病变累及全层角膜组织或者合并角膜穿孔的角膜炎患者选择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植床直径根据病变大小决定,一般在7-8 mm,植床中心力求在角膜光学中心,环钻钻切病变的角膜组织深度达3/4角膜厚度,锋利的刀尖在颞下或鼻下穿透进入前房,前房注入卡米可林0.5 ml缩瞳,注入Viscoat 0.2 ml形成前房,角膜剪剪下病变的角膜组织[3];植片直径比植床直径大0.25 mm(植床直径大于8 mm,直径相差0.5 mm);10-0尼龙线间断缝合,线结包埋;双腔管冲洗前房黏弹剂至干净;BSS液形成前房达水密,眼压正常。抗生素眼膏绷带包眼24 h。

2结果

单纯药物治疗角膜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60例,占总数的39.5%;另外药物治疗无效必需接受手术治疗患者92例,其中接受穿透性角膜移植患者60例,占总数的39.5%;接受板层角膜移植患者28例,占总数的18.4%;接受两次或以上角膜移植手术,最后行眼球摘除患者4例,占总数的2.6%。?

3讨论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多由单疱病毒I型感染所致,人类是HSV-1的唯一天然宿主,正常成人HSV血清阳性率为90%,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染,局部感染后几乎100%三叉神经节内(TG)有HSV潜伏。在三叉神经节上潜伏的HSV不易被杀灭,待条件适宜,病毒被激活,沿神经轴浆运输到角膜而发生再次感染。病毒性角膜炎的复发是该病较为严重的问题,连续的复发可造成角膜瘢痕的形成,然而迄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理论来指导预防复发,也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能够杀灭神经节内的HSV。因临床上抗生素和激素的不合理使用,使全身或眼局部的免疫力降低,也是此病发病率不断提高和病情迁延难愈且易复发的一个原因。因此临床眼科医生必须要注意对病毒性角膜炎初发感染的治疗,在炎症早期阶段,应用足量抗病毒治疗,尽量避免病变扩展到深基质层:对角膜基质炎症和(或)合并角膜内皮炎患者,建议足量抗病毒药物治疗前提下局部联合应用激素类药物,有利于减轻病毒本身复制以及其毒素引起的角膜基质免疫反应[4]。药物治疗中要针对不同的临床类型及病变组织,针对性治疗及严密细致的临床观察,才能取得较理想的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复发病例已形成角膜白斑,影响视力及美观的患者可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PKP可以比较彻底地清除角膜病灶组织和可能潜伏在病灶组织中的病毒,暂时切断病毒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因此大大减少了术后病毒性角膜炎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

[1]史伟云.感染性角膜炎的规范化诊断及治疗[J].眼科,2016,1(3):18-19.?

[2]刘群义.感染性角膜炎的规范化诊断及治疗[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8):29-30.?

[3]魏庆焰.感染性角膜炎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4(7):23-24.?

[4]史伟云,谢立信.感染性角膜炎的诊断与治疗[J].山东省眼科研究所,2016,17(3):148-150.

论文作者:刘英豪,王志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9

标签:;  ;  ;  ;  ;  ;  ;  ;  

感染性角膜炎152例的患病及治疗分析论文_刘英豪,王志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