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对比论文_张桥,李春莉(通讯作者)

 (文山州人民医院心内科 云南 文山 666100)

【摘要】目的:对比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收治的46例AMI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3例。在基础治疗上观察组给予PCI治疗,对照组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的血管开通率、LVEF水平、病死率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及对比。结果:观察组血管开通率为95.65%,病死率为4.35%,术后LVEF水平为65.41±12.3,对照组血管开通率、病死率和术后LVEF水平分别为65.22%、34.78%和50.90±9.72,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2例反复室性心率失常,对照组发生1例血尿及1例反复室性心率失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8.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经急诊PCI治疗,疗效好,血管开通率高,可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皮冠脉介入术;急诊;溶栓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223-02

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简称AMI)是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增长,且在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中占据首位[1]。AMI是因冠状动脉突发性及连续性缺血缺氧而导致心肌坏死,而且发病急骤,因此治疗该病应尽快开通阻塞动脉,恢复供血供氧以改善心功能。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和静脉溶栓治疗AMI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且均以得到较好疗效的验证,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2]。但静脉溶栓治疗的血管开通率及降低病死率有待提高,因此笔者采用PCI和静脉溶栓两种再灌注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治疗临床效果进行比较,为患者得到有效及时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9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46例AMI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时间的先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0.5±4.6)岁;观察组,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62岁~85岁,平均年龄(71.6±3.9)。46例患者均满足以下条件:缺血性胸痛时间超过半小时;心电图呈现2个及以上相邻导联ST抬高患者;已服用硝酸甘油,但无明显好转者。排除曾患过心肌梗塞患者。

1.2 方法

同时给予两组含服硝酸酯类药物,有助于帮助患者改善心肌缺血,有利于β-受体阻碍剂抑制神经递质得到充分发挥、以及抑制儿茶酚胺等兴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有效减慢患者心肌重构,可有效降低恢复期病死率、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发病率。

观察组在以上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PCI治疗。患者入院后6h内立即经PCI开通梗塞血管。手术前,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呲格雷各300mg;血压低的患者给予多巴胺,静脉滴注;伴有窦性心动过缓者,迅速置入起搏电极备用。手术使用Seldinger技术对患者实施桡动脉通路建立,术中采用6000~10000U肝素治疗,术后给予100mg。口服75mg氯呲格雷及阿司匹林,每日1次,术后每12h给予一次低分子肝素0.5ml,皮下注射,连续注射1周。对照组患者在以上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入院6h后,通过静脉溶栓滴注治疗,在0.5h内滴注150万U尿酸酶,接着在30min内为患者静脉滴注50mg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随后60min内再为患者静脉滴注35mg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在滴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之前先使用5000IU肝素为患者进行静脉注射,然后在用药完成后接着以700-1000IU肝素连续静脉滴注48h,然后,皮下注射肝素7500IU,12h一次,连续注射3~5天。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血管开通率、LVEF水平、病死率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及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7.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当计量资料为正态分布时用x-±s描述,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血管开通率为95.65%,病死率为4.35%,对照组血管开通率和病死率分别为65.22%和34.78%,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中老年是AMI多发人群,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之一[3],且随着老龄化的增长而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该病会造成患者情绪波动较大、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等反应,而引发梗死面积增加,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患者在发病初期能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本文采取急诊PCI和静脉溶栓两种方法对AMI患者进行分组治疗。静脉溶栓治疗的特点是操作简单,对医务人员的技术要求较低等,并通过了临床法的认可,但是该治疗方法的缺点是血管开通率较低,病死率较高[4]。而急诊PIC治疗的特点是及时、有效,且具有较高的血管开通率。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血管开通率和病死率分别为95.65%和4.35%,对照组分别为65.22%和34.78%,观察组血管开通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PCI具有较高的血管开通率及较低病死率的优点,经PCI治疗的AMI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为AMI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观察组术后LVEF水平为65.41±12.3,对照组是50.90±9.72,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急诊PCI治疗AMI患者其疗效好,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有效减少患者病死。

综上所述,急诊PCI与静脉溶栓相比较,急诊PCI提高了梗死再通率,但介入手术的方法较复杂,医院应结合本院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冠脉再通技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数据。

【参考文献】

[1]王晓宇.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与经皮急诊及延迟冠脉介入治疗近期疗效分析[J].医疗装备,2016,2:1-2.

[2]陈湘勇.溶栓后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J].2013,11(16):243-244.

[3]子光慧.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0(06):87-88.

[4]蒋卫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青岛医药卫生,2015,47(6):447-449.

论文作者:张桥,李春莉(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9

标签:;  ;  ;  ;  ;  ;  ;  ;  

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对比论文_张桥,李春莉(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