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互动论文_王兴钊

试论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互动论文_王兴钊

王兴钊(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中子实验学校 四川 广元 628013) 摘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是以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的一种活动。本文就生物课堂教学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对生物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互动应遵循的原则和生物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互动的基本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有效”互动;原则;基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1-193-02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是以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的一种活动。即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特征的信息交流过程。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实践,作了如下的探索与思考: 1.目前生物课堂教学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教学的本质来讲,教学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过程。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师生间、生生间并没有体现真正的互动。教学中教师只是象征性的抽几个学生来回答问题,根本没有给足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积极地思考。这样的合作只能流于形式,多数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讨论,只是“合”而未“作”;这样的合作学习处于无序状态,教师、学生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合作学习和讨论中的角色定位。究其原因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信任学生而剥夺了学生主动活动的机会;或者教师经常会由于教学时间、进度的限制而减少学生交流的机会;或是教师本身对“互动”教学理论理解得不够,以为多问几个问题,抽一些学生回答就行了,殊不知这远远不够;或者是师生之间缺少交流、平等、互相协作的师生关系,缺少民主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使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动”不起来。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呢? 2.生物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互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1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对象,处于互动教学的中心地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和制约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和结果。 2.2教师引导性原则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和导航人的角色,在互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调控和引导作用。教师的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教为了学,以教促学,以教导学,只有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才能保证“有效”互动教学的有序进行。 2.3民主和谐性原则 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师生互动、心灵沟通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发掘各自潜能的空间。要使教学互动真正开展,必须先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平等、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就会在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开展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合作与独立、尊重与反思。所以,民主性原则是互动式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3.生物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互动的基本策略 要实现生物课堂中的“有效”互动,教师应转换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化成生物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其常用的策略有: 3.1科学的预设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前提。 现代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和动态生成,而且课堂教学中尚有许多不可预见性,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必须在课前充分的准备和预设;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点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依据,但不是惟一的资源,因而教师在备课时就不仅局限于教材,还要考虑如何从教材的知识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预设要有开放性;教学虽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备课时教师要尽可能的想学生所想,备学生所备,力争将课堂互动运筹于帷幄之中,预设要有预见性。当我们的教学一旦在进程中的预设环节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不能拘泥于预设,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控,巧妙而灵活应变,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3.2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实施起点。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是启发学生进入思维状态的“导火索”。因此,生物教学的关键在于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内化知识,发展能力。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策略很多:(1)贴近生活实际,生产实例设置问题情景;(2)通过生物学发展的历史设置问题情景;(3)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寻找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设置问题情景;(4)通过实验,野外考察设置问题情景;(5)通过实事、新闻报道设置问题情景;(6)通过教具模型、实物标本、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设置问题情景;(7)通过介绍生物学史设置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主动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 3.3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开展对话交流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基本形式。 成功的课堂离不开师生间和谐的交流与对话。新课程背景下是一种体现师生、生生之间对话和交流的互动过程。如何才能实现对话交流呢?一是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切忌“高高在上”、“唯我独尊”,要与学生保持观念平等、人格平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独到见解;二是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的对话氛围,要对学生的独到见解及时的反馈和鼓励,要进行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三是给学生平等的话语权,给足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时间,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允许不同的学生发表意见。 3.4开展合作学习是实现“有效”互动的支点。 学会合作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合作学习正是培养学生学会合作的重要途径。合作中学生之间可以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互相激励;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提高学生交往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 3.5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发挥学科特色是实现“有效”互动的灵魂生命。 义务教育新课程《生物学》(人教版)教材安排了包括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模拟制作、进一步探究、演示实验、设计、技能训练和课外实践等多种科学探究活动。作为生物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设置的各种探究活动,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发挥学科特色,唤醒、激发、鼓舞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教育生态环境”,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就能积极有效地形成,学生的学习潜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就可能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流连忘返,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在这些互动活动的开展中,知识的习得是形成性的,是动态生成的,“有效”互动的课堂就能真正形成。 参考文献 1.王坦著《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2.汪忠著《生物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王兴钊,男,生于1968年5月,现就职于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中子实验学校,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曾担任广元市中子职业中学教科室主任,长期担任理化生教研组长和中学生物教学工作。多次参加生物优质课竞赛,获得区级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市级优质课竞赛叁等奖,一件作品获得陕西师范大学《中学生物教学》编辑部“2017年生物教研成果”二等奖。善于阅读,善于研究,善于写作,《试论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互动》一文获得四川省教厅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农村中学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及实施对策》一文获得四川省科协第四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评比叁等奖,并收录在该届学术大会论文专辑;《浅谈“探究——发现”教学法初探》一文获得市级一等奖;《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工作》一文获得中国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该文发表在《教育科学》杂志上。主要研究方向:中学生物教学研究、青春期教育研究和家庭教育研究等。

论文作者:王兴钊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  ;  ;  ;  ;  ;  ;  ;  

试论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互动论文_王兴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