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开辟幸福之春--从栗国安的事迹看共产党人的人生哲学_哲学论文

为人民开辟幸福之春--从栗国安的事迹看共产党人的人生哲学_哲学论文

为人民开出幸福泉——从李国安事迹论共产党人的人生哲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产党人论文,人生哲学论文,为人民论文,事迹论文,李国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大地才有绿色,田野才有生机,生活才充满欢笑。

共产党员是什么样的人?就是一些为人民的幸福而辛勤“开泉”“找水”的人。“模范团长”李国安带领他的团队在千里北部边疆掘出了一眼眼甘泉,把干涸的戈壁荒原变成了一片片充满希望的绿洲,把欢乐撒向了北疆的军营村落。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开泉者的形象,也向我们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人生哲学的全部涵义——为人民开出幸福泉。

你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人应该怎样活着?这是自从“人猿相揖别”,人类有了自我的主体意识之后就不断提出来的问题。在有限的人生和无限的宇宙之间,多少哲人智者发出了浩叹。有的人因而看破红尘,悲观厌世,认为“人生者,天地之过客;天地者,人生之逆旅”。有的鼓吹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一首名为《享乐曲》的流行歌曲唱道:“你活着为享乐,我活着为享乐,今晚你我共聚一堂,何不一起享乐。”更有些人进而宣扬极端利己主义,把他人看作“自我的坟墓”,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不择手段,把个人所谓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

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科学地回答了关于人生的问题。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不仅作为个体而存在,而且作为整个社会的一员而存在,作为人类社会发展长过程链条上的一个环节而存在。如同一滴水可以干涸,而大海却永远涛声不息一样,一个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而人类社会、人类进步的历史、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却不会完结。人的一生只有融入了人类文明进步的事业,只有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过得充实而富有意义,才能获得永恒的价值。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必发出人生苦短的哀叹,就不应陷入醉生梦死的自我麻醉,一些利己主义的呓语也会显得卑劣丑陋,俗不可耐,令人鄙夷。

基于这样一种对于人生的理解,基于对于工人阶级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的揭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仅描绘了人类最美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灿烂前景,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与这种崇高理想相适应的、在这种理想下应运而生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完全新型的革命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的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新版第1卷第283页)历史上一些先进阶级的代表人物或统治阶级的进步的思想家虽然也曾在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意义上提出过“为大众”的人生哲学思想——这些思想无疑是可贵的,它是人类心智和精神开出的花朵,——但是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他们的这些思想不可能是真正彻底的,在实践中也不可能始终如一地加以贯彻。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给予我们一种真正科学的、彻底的、具有现实基础的、无比高尚的人生哲学,这是因为她找到了实践这种人生哲学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大公无私、最富有远见的阶级,她的阶级利益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她没有自身的特殊的利益。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工人阶级的利益也就在其中。因而,马克思主义的人生哲学不仅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要求,而且是一种自觉的阶级意识,是工人阶级党性的一种体现,是工人阶级为实现自身的历史使命所必需的。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的宗旨,并且为了实践这一宗旨,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进行了长期的不懈的斗争。早在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他又要求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全党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的根本衡量尺度。最近一段时间里,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党的领导干部要讲政治。从根本上说,讲政治,最主要的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就是共产党员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最高的政治要求,也是共产党员必须确立的人生哲学。

李国安同志就是党的宗旨和革命的人生哲学的模范实践者。作为给水工程团的团长,他把为边疆军民找水、送水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在他看来,“党的干部就得像清泉一样,奉献自己,甘甜千万家”。他把自己的宝贵年华化作了一股股清泉,涓涓滴滴奉献给了人民,而那一眼眼甘泉也滋润了他的宝贵年华,使他的人生大放异彩。他是马克思所赞扬的那种专为公众谋福利从而也使自己变得高尚起来的人。他的生活是清贫的,朴实无华的,没有纸醉金迷的贪欲,没有美食豪宴的奢华,没有轻歌曼舞的浪漫,没有花前月下的悠闲,但却那样充实而富有意义。这足以使一切物质富有精神空虚者黯然失色,使一切个人主义者相形见绌。在他的身后树起的是找水的丰碑,也是一座伟大高尚人格的丰碑。

过去,在夺取政权的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个人利益与阶级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人民的翻身解放就没有自己的翻身解放。况且,在艰苦的战争环境,党与人民群众天然地保持着患难与共的血肉联系,因而比较容易做到不忘党的宗旨,坚持革命的人生哲学。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坚持革命的人生哲学却面临着新的考验。这种考验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执政的考验。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有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却也可能使一部分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滋生出高高在上、当官作老爷的观念。二是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国的经济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但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负效应。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潮有所抬头,一些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也乘虚而入。面对金钱物欲的吸引,面对酒绿灯红的影响,面对声色犬马的诱惑,一些共产党员很可能逐渐淡忘自己参加革命时的初衷,忘记入党时的誓言,忘记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个别人甚至可能走上腐化堕落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重新提出“参加革命为什么,手中有权干什么,人生哲学是什么”的问题,就有着紧迫的、振聋发聩的现实意义。人们在呼唤“甘泉”,也在呼唤着李国安那样的真正共产党人的“甘泉”精神。李国安事迹的时代意义就在于,他继张鸣岐、孔繁森之后又一次告诉人们:尽管时代变了,环境变了,条件变了,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革命的人生哲学没有变,也不能改变。这种革命的人生哲学是发源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流淌于中华大地上的一股“甘泉”,是导引中华民族进入新世纪的希望之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怎样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哲学?李国安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其一,要有一种寝食不安的忧民意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板桥诗句)这是封建社会有事业心、有操守的官吏所提倡的一种精神境界,共产党员更应该把人民的疾苦时刻放在心上。作为一个在北部边疆战斗生活了近30年的军人,李国安对边疆缺水的状况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边疆军民对水的企盼像烈焰一样炙烤着他的心。为了实现江泽民同志“再也不能让边防军民没水吃、喝苦水了”的嘱托,他真正做到了寝食不安。在白音查干,他与战友们冒着严寒酷暑像画棋盘格一样反复探测,寻找水源。直到病魔将他击倒,面临绝症威胁的时候,他所惦念的仍然是:“定的那三眼井说什么也要打出来,否则我在九泉之下是不会瞑目的。……”他和每个团领导的身上都有一个记事簿,本子上记的是哪片牧区缺水,哪个村庄水质有问题,哪个连队引水设施不配套。这与一些养尊处优,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的困难熟视无睹、充耳不闻的人,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照!我们学习李国安,就要像他那样心中时刻想着人民,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助人民之所需,解人民之所困,多为人民群众办“渴中送水”、“雪里送炭”的事。

其二,要有一种奋力拼搏的革命精神。戈壁渴望绿水,人民企盼甘泉。而甘泉却不是可以用几句咒语就呼唤出来的,也不是随意用根棍子一捅就可以从地底下冒出来的,它需要千辛万苦地寻觅,百折不挠地开掘。为人民服务,在李国安那里绝不仅仅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漂亮的言语,而是意味着大漠的热风,戈壁的冷月,意味着忠诚与毅力的汇聚,意味着血水与汗水的凝结,意味着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地顽强拼搏,意味着青春与生命的奉献。他44岁时当团长,在一些人看来这已是军旅生活的“终点站”了,而他却上任伊始就制订了一个分三个阶段解决华北地区野战给水问题的十年规划。他说:“守摊子不是共产党人的作风!党把我放在这个岗位上,我就要在这个岗位上把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他不顾重病之躯,腰扎15厘米宽的“钢围腰”,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餐风宿露四个月,颠簸跋涉2.48万公里,终于搞清楚了八千里边防线的水源分布,为解决边防缺水问题提供了可靠依据。他深深地懂得:要把清泉献给人民,实实在在地为边防军民解困济难,没有过硬的本事不行。为此,他刻苦钻研本职业务,由半路出家的“门外汉”,变成了一个被群众誉为“草原水神”、连水利部长都赞不绝口的水利专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与一些对工作不负责任、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贪图安逸、追求享乐的人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照!我们学习李国安,就要像他那样立足本职工作,不尚空谈,不务虚名,不惜气力,扎扎实实为人民办实事,谋实利。要有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劲头,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努力开拓,建功立业。

其三,要有一种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共产党员的个人利益在总体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统一的、一致的,然而,为了实现人民的长远的根本的利益,共产党员却往往需要牺牲一些个人的眼前的利益。“我们喝苦水,正是为了广大边疆军民不喝苦水,这是我们找水战士的光荣。”李国安的话正是共产党人这种甘于奉献的情怀的形象概括。他带领官兵穿戈壁,跨大漠,哪里无水哪安家,为了他人饮甘泉,自己情愿喝苦水。他家在北京,然而在都市色彩斑斓的现代文明与大漠荒原的筚路蓝缕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后者,并且义无反顾,无怨无悔。他在给水团工作22年,就有14个春节是在部队和钻井台上度过的。他经常出差路过北京,但往往是数过家门而不入。这与一些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把个人的利益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人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照!我们学习李国安,就要像他那样,有一种“一路喝苦水,四外找甘泉”的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以个人的利益服从人民利益,为了人民的利益甘愿作出自我牺牲。

其四,要有一股克己奉公的浩然正气。我们的党是执政的党,相当一部分同志处在各级领导岗位上,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手中有权干什么?这也是共产党人人生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一问题上,李国安同样作出了最好的回答。他说:“职务就是工作岗位,它代表着责任,意味着事业。”他奉行“上不愧党,下不愧兵”的为官哲学。他为人民开出的是清泉,他自己本身也像清泉一样清澈纯净,一尘不染。作为团长,他手中执掌着数百万元的经费,但他每次外出都以馒头干和矿泉水充饥,住简陋、便宜的旅店。李国安在给水团有很高的威信、很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官兵们佩服他,信赖他,重要的一条,就是他有种一身正气的人格力量。这与一些以权谋私、贪污腐化、搞权钱交易的人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照!我们学习李国安,就要像他那样正确对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人民让我掌权力,我用权力为人民,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当好人民的公仆。

甘泉,是一种昭示,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呼唤。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今天所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是为人民开出幸福泉的事业。开泉,首先要找水。经过长期的探索,我们已经找到一条“水脉”,找到丰盈不竭的“泉源”。这“水脉”和“泉源”,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是在这一理论指引下所形成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这一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在这一理论和路线的指引下团结奋斗,不断开拓,我们就一定可以为人民打出更多的饱含幸福的“甜水”,引来更多的流淌富裕的“甘泉”。满腔热情地投身于这一伟大事业,为这一事业贡献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力量,就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高的人生追求。

我们的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个李国安。

我们的时代需要李国安的“甘泉”精神!

标签:;  ;  ;  ;  ;  

为人民开辟幸福之春--从栗国安的事迹看共产党人的人生哲学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