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与肾癌关联性的研究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与肾癌关联性的研究

王栋[1]2000年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与肾癌关联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乳头状瘤病毒(HPV)是一组与高等脊椎动物粘膜上皮损害相关的DNA病毒,其基因型可分为低危和高危两种类型。高危型HPV16、18DNA可导致多种生殖器癌,同时也极易感染泌尿系统,与肾癌的关系尚处争议之中。本研究旨在证实高危型HPV16、18两种基因型与肾癌的关系,为肾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本实验研究采用酚一氯仿法从石蜡包埋的肾癌组织中提取DNA,利用基因扩增技术(PCR)和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DNA RET)对90例肾癌组织(其中肾透明细胞癌、肾乳头状癌、肾颗粒细胞癌各30例)的HPV16、18E_7基因进行实验研究,20例正常肾脏组织为正常对照,HPV16、18阳性克隆作为阳性对照,去离子三蒸水做实验体系阴性对照。利用HPV16、18E_7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基因扩增,对每一阳性标本行限制性内切酶技术,若酶切成功即可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可排除假阳性。结果发现:肾透明细胞癌、肾乳头状癌、肾颗粒细胞癌中HPV16基因阳性率分别为60%、86.7%、63.3%,总的阳性率为70%。HPV18的基因阳性率分别为46.7%、66.7%、44.3%,总的阳性率检出为52.2%。结论:高危型HPV16、18与肾癌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HPV16基因阳性率明显高于HPV18型(P<0.05),其中肾乳头状癌的HPV16、18基因阳性率明显高于肾透明细胞癌和肾颗粒细胞癌(P<0.05)。证实了高危型HPV感染是重要肾癌的致癌因素之一。

杨一飞, 高山, 张庆, 成春发, 庞天舒[2]2017年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P53蛋白与乳腺癌患者的关联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P53蛋白与乳腺癌患者的关联性。方法自2014年1月-2016年1月,前瞻性收集乳腺癌患者60例为研究组,同期收集乳腺增生患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乳腺癌组织和乳腺增生组织中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和P53蛋白表达水平,分析高危型HPV感染与P53、乳腺癌临床参数的关联性。结果研究组患者HPV16和HPV18感染率分别为20.00%和2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3.33%和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31、33、35、39、45、51、52、56、58、59和68等HPV基因型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V阳性乳腺癌患者阳性率比P53蛋白阳性患者阳性率显著降低;HPV阳性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HPV阴性患者,HPV感染与TNM分期和肿瘤大小无显著关联性。结论乳腺癌患者高危型HPV感染与P53蛋白和淋巴结转移相关。

参考文献:

[1].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与肾癌关联性的研究[D]. 王栋. 暨南大学. 2000

[2].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P53蛋白与乳腺癌患者的关联性分析[J]. 杨一飞, 高山, 张庆, 成春发, 庞天舒.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

标签:;  ;  ;  ;  ;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与肾癌关联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