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段检修调度指挥系统的设计探讨论文_熊忆,荣强,林彬

车辆段检修调度指挥系统的设计探讨论文_熊忆,荣强,林彬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对车辆段检修调度管理模式产生重要影响,数据库技术能够实现车辆基本参数、检修信息的合成;语言编程技术能够实现车辆检修调度的多方案比选;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数据远程传输和实时监控。

关键词:车辆段;检修生产;调度系统;信息化;

地铁的车辆检修过程的关键便是需要能够确定出每一个检修过程之中的检修内容和合理的检修周期,一个合理的检修过程可以保证在建设阶段能够全面的降低地铁建设的费用,同时在运营的过程中也可以减少运营的实际成本,在对顾客进行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全面的提高车辆的整体运行质量。

一、车辆段检修调度作业现状

1.车辆检修业务流程。车辆段列车检修业务可归纳为“两检、一修、一验”。“三检”即预检和分检,“一修”即车辆修理,“一验”即鉴定和验收。首先,预检。列车进入车辆段存车线,预检员需登记车辆基本信息,逐车检查列车可疑故障。预检员需手工登记预检情况,并反馈车辆段调度员。同时,将预检情况手工输入车辆检修管理系统(HMIS)。其次,分检。调度员结合车辆段存车线上的车辆数量和检修车间生产能力,根据经验提出车辆检修调度方案。同时,下达当日车辆检修工作计划。随后,机车牵引列车进入检修车间,各检修班组将列车拆解,列车部件送至专业车间检修。第三,各专业车间对列车部件的耐久年限和机械性能进行检查,通过取料车间调取维修材料和替换零件。施修过程需要调取大量列车零部件和专业检测设备,为加强列车部件的有效管理,建立了仓库进出料管理系统。第四,鉴定和验收。列车经检修、组装、验收后,按调度员指令拉离车辆段。

2.车辆调度工作任务。车辆调度系统是列车检修的核心与枢纽,主要承担计划制定、进度控制、动态协调等任务。首先,制定车辆段检修计划。一是明确检修承载力和待检工作量。检修承载量包括车辆段检修车间规模、台位数量、零部件库存、检验设备及技术人员配置等基本信息,以及正在作业或暂时空闲的台位、设备、人员等动态信息。待检工作量主要是存车线上滞留的车辆规模。二是确定车辆勾序。勾序,即列车由存车线至检修车间的股道路径。由于车辆段股道较为复杂,车辆检修涉及多个车间协同作业。统筹协调机车股道路径能够提高检修效率。三是发出检修指令。确定检修计划和股道勾序后,调度员要将相关信息发至检修车间。同时,告知仓库需调拨的维修零部件。其次,检修车间进度控制。一是实时监控车间检修作业进度。掌握检修车间各车辆的存放位置、检修进度、物料供应等信息。二是组织车间检修工序,优先安排重要紧急的检修任务,综合调配各检修车间的设备、零部件和技术人员。三是对已完成鉴定与验收的车辆,及时重新编组,组织驶离车辆段。第三,协调车辆段内外业务工作。协调车辆段和车站的业务关系,使车辆段检修业务总量保持在正常水平;协调铁路沿线各车辆段的检修任务,从铁路全线车辆检修宏观分析,适时增加车辆段检修业务,或将本车辆段检修业务部分分配至其他车辆段。协调车辆段内部存车线、检修车间、仓库等相关部门,确保车辆段正常运行。

3.传统车辆检修调度模式存在的问题。车辆段检修程序复杂、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传统调度管理模式较难适应现代车辆段检修的需求,并存在若干问题。(1)数据采集问题。数据采集是车辆检修调度的基础环节,需要及时、准确的确定车辆型号、技术参数、主要故障、主要零配件等信息。传统调度管理采用手工登记、纸质传递、逐条录入系统的方式采集信息。预检员先将车辆型号和技术参数进行手工登记,再将纸质登记表格汇总交给调度员,最后将纸质信息录入管理系统。传统数据采集模式,数据信息错误、遗漏、错位等情况较为普遍;数据采集与交换的及时性较差;数据纳入系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2)系统集成问题。为了增强铁路车辆段检修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铁道部先后研发和推广了若干信息管理系统。一是车辆识别系统(AEI)。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我国铁道车辆已全部安装AEI识别系统,列车运行过程中,安装在地面的识别装置可以与列车上的标识装置实现信号对接,瞬时获取列车基本信息,包括型号、年检时限和技术参数等,并将上述信息传递至系统数据库。二是网络扣车系统(CMIS)。系统对车辆段管辖范围内的列车进行定位和跟踪,依托AEI识别系统,掌握车辆检修时限,对超过车辆检修时限的列车发出强制检修指令。扣车系统能够减轻预检员逐车检查的工作量,提高预检工作效率。三是车辆技术信息系统(HMIS)。系统完整记录了车辆各类技术参数、历次检修时间、主要故障内容、维修方案及零部件需求情况,为车辆检修和保养提供技术支持。但是,AEI、CMIS、HMIS系统之间尚未建立数据交换端口,暂时无法实现数据远程共享,这使得上述三个系统成为信息“孤岛”,各自为政。同时,增加了车型、车号、技术参数等基础数据的录入和更新工作量。(3)实施监控问题。目前,车辆段检修车间尚未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即使车辆检修车间已安装视频监控,在调度管理系统未与车辆技术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对接前,调度员很难从实时画面中判断车辆检修进度。调度员给出车辆检修计划和零部件供应计划后,较难实时获取车辆检修进度。因而,缺乏列车检修进度控制的依据。

二、总体设计

车辆检修调度系统通过数字化场站平面、检修作业现场监控、车辆基础信息数据,以及车辆识别系统(AEI)、网络扣车系统(CMIS)、车辆技术系统(HMIS)三个系统的集成,实现车辆段检修有序运作。(1)建立可视化操作平面。系统自动生成股道、存车线、检修车间、列车位置等信息,使车辆段内列车布局较为清晰的呈现在调度员面前。(2)采集车辆检修动态数据。依托车辆识别系统(AEI)、网络扣车系统(CMIS)、车辆技术系统(HMIS),动态采集列车基本信息和检修信息,为车辆检修调度提供支撑。(3)实时监控车辆检修进度。在检修车间安装视频监控,直观掌握检修进度。(4)数据读取与修改。车辆检修调度系统设置“读取”和“修改”两个数据流,单向箭头表示仅“读取”,双向箭头表示既能“读取”,又能“修改”。如AEI、CMIS、HMIS、车辆基础数据等数据,车辆调度系统可读取和修改。数字化场站平面、现场作业信息等数据,车辆调度系统仅能读取,不能修改。(5)远程查询与统计分析。车辆检修调度系统与互联网各远程终端连接,远程终端可实现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但不能修改数据。

三、车辆段检修调度系统测试与调试

系统测试和调整涉及软件和硬件两部分。车辆段检修调度系统是建立在AEI、HMIS、CMIS等多个系统上的集成软件,测试的重点包括:一是数据库匹配程度,即各数据库中基础数据的标识、数据的拓展、数据的动态更新等问题;二是模块算法的逻辑性。各系统模块在调取、修改、计算、运用系统数据时,是否存在错误或冲突,从而导致系统计算错误或系统运行崩溃,尤其是调车路径自动生成的准确性;三是不同软件和模块的兼容性,避免出现数据混杂和扰乱等现象。硬件方面,主要侧重于视频摄像头、光感识别器等设备的敏感度、清晰度、精准度;各类光缆和传输线路的安全性等问题。

总之,车辆段检修调度系统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铁路运营中的运用,具有多项技术优势。数字化场站模拟显示,能够使调度员实时掌握车辆段内各设备、车间、机车的部分情况。多系统集成模块。集成现有AEI、CMIS、HMIS等系统功能,实现车辆识别、网络扣车、故障检修等协同作业。数据库匹配与动态更新,通过系统数据识别与扩展,实现丰富车辆检修调度的数据支撑。严格控制人工数据输入量,自动计算大量数据并生成报表,避免重复手工抄录带来的错误。利用现有网络实现不同级别用户组远程查询,信息共享程度高。

参考文献

[1]王洋.车辆段检修调度指挥系统的设计探讨.2017.

[2]张晓宁.车辆调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018.

论文作者:熊忆,荣强,林彬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  ;  ;  ;  ;  ;  ;  ;  

车辆段检修调度指挥系统的设计探讨论文_熊忆,荣强,林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