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防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肤毒性的临床应用论文_许进秀,王爱蓉

威海市立医院肿瘤科 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目的:评价耳穴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相关皮肤毒性及对肺癌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各入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30例,给予常规EGFRI治疗,治疗组联合耳穴贴压,观察两组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1例退出,对照组2例退出;对照组皮肤毒性反应发生率(71.43%)高于治疗组(37.93%),而反应等级、生命质量提高率低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短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时间与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Is联合耳穴贴压治疗NSCLC有利于防治皮肤相关性毒性,可改善生活质量,且对疗效无影响。

关键词:耳穴;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皮肤毒性;

[Abstract]Objective:Evaluate the response of auricular point to EGFRI related skin toxicity and the effect on the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Methods: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included NSCLC patients(n = 30),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f EGFRI,treatment group combined with auricular point sticking and pressing,groups of related index were observed.Results:One patient dropped out of the treatment group,and2 cases exit from control group.Skin toxicity incidence rate in control group(71.43%)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37.93%).Grade and improvement of life quality rate in contro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reatment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Controls the short-term curative effect,no Exhibition period of survival,overall survival time and treatment differences were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5).Conclusion:The therapeutic alliance of EGFRIs and auricular point was beneficial forNSCLC patients to prevent and treat skin related toxicity effec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without affecting treatment efficacy.

[Key words]auricular point;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auricular skin toxicity

肺癌是目前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90%。近年来,靶向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是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一线治疗的标准选择[1]。已被广泛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但因该药具有特殊的药理作用机制,常出现皮肤毒性损害,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干扰正常治疗,影响疗效。耳穴按压是中医技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在传统EGFRI治疗中联合耳穴按压,评价其对EGFRI相关皮肤毒性及肺癌患者疗效的影响。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08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临床确诊为III——Ⅳ期NSCLC,具有实性病灶可测量;②采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治疗;③EFGR突变阳性;或女性、非吸烟、腺癌EFGR突变未知,拒绝化疗的一线治疗;或晚期NSCLC二、三线治疗,符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治疗适应证;④身体状况评分ECOG 1-3级,预计生存期>3月;⑤距末次放化疗时间间隔>4周;⑥未合并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无严重感染;⑦血常规、肝肾功、血凝、血脂等血液生化检查,心电图等辅助检查基本正常;⑧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无法获得随访;③依从性差;④参与其他实验研究;⑤存在药物禁忌症。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70岁11例,50~70岁10例,<50岁9例,其中有吸烟史9例,临床Ⅲ期10例,腺癌23例,一线治疗15例,EGF敏感型18例,使用吉非替尼24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70岁9例,50~70岁17例,<50岁7例,其中有吸烟史10例,临床Ⅲ期10例,腺癌22例,一线治疗18例,EGF敏感型21例,使用吉非替尼2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2方法

入组患者均给予EGFRI,单独应用吉非替尼250mg /d 或厄洛替尼150mg/d,口服。治疗组:在EGFRI基础上,联合耳穴贴压。主穴:肺、脾、肾上腺、内分泌、神门、交感、肿瘤区。操作方法:75%酒精棉球擦洗耳廓皮肤,将粘有王不留行珠的小胶布(0.6×0.6cm)对准相应的穴位贴紧,以食指和拇指指腹相对按压,两耳交替。嘱患者每日按压4-6次,每次3~5min。隔日按压。若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终止治疗。用药2月以上,进行相关观察指标评价。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I级、II级、III级皮肤毒性的发生率。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近期疗效,随访统计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总生存期(OS)。

1.4 判断标准

皮肤毒性分级:根据中国专家组共识—在NCI-CTCAE3.0版本基础上进行简化,根据皮肤损害的范围,有无主观症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与否及有无继发感染来评定。皮肤毒性分为3级。

肿瘤近期疗效:参照RECIST1.1版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与疾病进展(PD)。总有效率(RR)为CR+PR。疾病控制率(DCR)为CR+PR+SD。

生活质量:采用癌症病人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积分,增加5分为提高,增加<5分或无变化为稳定,积分下降为降低。

1.5统计学处理

WPS收集录入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若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校正检验,生存期采用Kaplan-Meier法方法,等级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检验水平。

2结果

60例患者,治疗组1例退出(病情明显进展1例)、对照组2例退出(病情明显进展停止、严重腹泻无法耐受各1例。对照组28例,皮肤毒性反应发生20例,其中Ⅰ级3例、Ⅱ级11例、III级6例,治疗组29例,皮肤毒性反应发生12例,其中Ⅰ级9例、Ⅱ级2例、III级1例。治疗组皮肤毒性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23,P=0.01)。对照组与治疗组皮肤毒性反应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3.425,P=0.06)。

对照组生命质量提高14例、稳定12例、降低2例,治疗组则为24、5、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667,P=0.0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短期疗效:CR0例、PR 15例、SD 7例、PD 6例,治疗组则为0、15、7、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170,P=0.864>0.05)。

随访12个月~5年,治疗组无进展生存期6.0个月95%CI(3.64~8.35)、对照组6.0个月95%CI(3.50~8.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生存时间(OS)Kaplan-Meier法方法表示,结果见图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以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为代表的EGFR-TKIs,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二线、三线及临床维持治疗。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对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首选EGFR-TKIs治疗已经成为指南或共识[2]。但药物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其中又以皮肤损害最为常见,这与药物可影响皮肤滤泡以及滤泡见细胞EGF信号传导通路有关,炎症反应在疾病发生、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3]。西医常应用抗生素、类固醇激素、口服抗生素、免疫调节剂治疗,但疗效较差。中医治疗EGFRI所致皮肤毒性反应方法较多,中医认为EGFRI所致皮肤毒性反应,是在正气亏虚的基础上,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机体阴阳失衡、癌毒蕴结所致,气阴两虚、风湿热毒间杂是主要病机。“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运用耳廓诊断疾病,在《黄帝内经》中早已记载。通过耳穴按压肺、脾、肾上腺、内分泌、神门、交感、肿瘤区,其中内分泌、神门、肺穴具有止痒之功,可镇静,抗过敏,抗感染,而肺穴又是治疗皮疹的要穴,肺主皮毛;脾主运化水湿,故用脾耳穴利湿;肾上腺穴、交感穴可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功能,有抗炎之功效;肿瘤区可增强抗肿瘤作用。诸穴合用,共奏调理气血,平衡阴阳,泌别清浊,祛除风湿热毒,提高机体及皮肤免疫之功能,研究证实通过耳穴按压有助于防治皮肤毒性反应,且不会影响肺癌治疗效果。该法操作简单、安全、无毒副作用的优势,易于推广。

参考文献:

[1]石远凯.孙燕,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15-331.

[2]石远凯,中国肿瘤内科进展[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134-136.

[3]钱军,李慧,秦叔逵.EGFRI皮肤毒性的发生机制和处理策略[J].现代肿瘤医学,2009,17(6):1186-1191.

论文作者:许进秀,王爱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  ;  ;  ;  ;  ;  ;  ;  

耳穴防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肤毒性的临床应用论文_许进秀,王爱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