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儿当“小编”——平等对话的家庭教育论文_张静

我的女儿当“小编”——平等对话的家庭教育论文_张静

黑龙江省建三江管理局前锋农场学校业务副校长 张静

一日,我带着12岁的女儿坐在办公室里给她读“中国教师报”(2014年1月22日第507期)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吻醒”?“唤醒”?——观〈白雪公主〉演出时引发的思考》,作者是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成尚荣。文章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一所学校演出《白雪公主》童话剧,所有小演员都很认真、很投入,观众也随着剧情发展,情绪不断变化。当可恶的王后指使猎人把白雪公主杀死在森林里,小观众唏嘘不已,夹带着愤怒;后来,王后又没法让白雪公主吃下一个有毒的苹果时,小观众又着急地小声叫了起来;当可爱的七个小矮人,穿着各色衣服上场,把白雪公主安置在水晶棺材并轮流监护时,台下一片寂静——道德的力量可以让心灵在平静中产生震撼,德性是美丽的。有意思的是,台上的演出到最后环节时稍稍改变了剧中的规定动作。原本是邻国的王子路过,含情脉脉地凝视着白雪公主,情不自禁地俯身吻醒了白雪公主,公主从口中吐出了有毒的苹果;但演出时改为王子唤醒了白雪公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于是,一个“吻醒”,一个是“唤醒”引发了专家和教师们的议论:如果让学生演员真的去吻白雪公主,显然是不合适的;如果真这么去吻,台下,一定是一片笑声,演出会很尴尬。

读到这里时,我突然想问问女儿的想法。

我说:“紫璇,你认为小演员应该按作品去演‘吻醒’白雪公主,还是应该改变作品变成‘唤醒’白雪公主呢?”

女儿说:“我觉得这两种演法都不对,应该是王子把公主放到马背上,准备带着她把她送回自己的国家,于是一路颠簸公主卡在喉咙里的毒苹果就吐出来了,白雪公主复活了。”

我说:“为什么要放在马背上呀?”

女儿说:“因为这样演才合理。吻和唤的办法,公主喉咙里的苹果都不会吐出来的,只有颠簸才会吐出来。”

本以为她会在两者之间做个选择,可没想到女儿会做出这样的回答,对于女儿这样的回答我很惊叹,惊叹孩子这种思维的独特与缜密。

原来,对于应该是“吻醒”还是“唤醒”的问题,真的不应该由我们成人来做决策,而是听听孩子们的想法,让孩子自己去做决定。只有让孩子们参与了,我们才会知道孩子真正的想法;只有让孩子们参与了,我们才会给孩子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想到这里,我信手就打开了电脑,敲出了以上这些文字,想作为一个案例写给我的同事和一些家长们看看,而我的女儿就在我身旁边看边读。突然,女儿又打住了我。

女儿说:“妈妈,我还有一个想法,这个剧本还可以这样演呢,可爱的白雪公主虽然已经死去,但是有七个小矮人的守护,有水晶棺的保护,她依然那么美,并吸引了王子的注意,可恶的王后知道了这些更是生气了,她就亲自带着士兵去抢白雪公主的尸体,准备烧掉她,让她永远的消失。王子为了保护白雪公主,与士兵们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在搏斗的过程中,白雪公主的水晶棺被碰倒,在震荡下白雪公主喉咙里的毒苹果被卡出,白雪公主复活了。王子也打败了士兵,并杀死了可恶的王后。”

我说:“你为什么又想到这样的结局呢?”

女儿说:“因为原来的故事结果好人是幸福了,可坏人还活着呢,所以,我就这样编,让好人有好报,恶人也有恶报。”

我说:“噢,原来是这样,我看你是电视剧看多了吧?”

女儿说:“那水浒传演得不也和书上的不一样吗?所以,我也给白雪公主改一改。”

我:“哈哈哈……”(我和女儿一起笑了起来)

孩子善恶之念的表达就是这么纯朴,都说“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孩子的想象空间无限,孩子的发展空间也无限,这里只是我女儿一个孩子对《白雪公主》结局的想法,那么问更多的孩子结果会是什么样呢,我们更难以想象。今天这样的对话,让我深有感触。也许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儿,让我重新改变了我对女儿的看法,孩子长大了。同时也让我在家庭教育中悟到了一些道理,平等的对话是给孩子敢于表达的前提,家庭教育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论文作者:张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  ;  ;  ;  ;  ;  ;  ;  

我的女儿当“小编”——平等对话的家庭教育论文_张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