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4-LG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治疗病程长,效果慢,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疾病,在此种情况下,患者的发生死亡的几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在本文中为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选取80例病患展开研究,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择了2016年6月至2018 年6月入院的8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将其均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在46至75岁之间,其中男性25例,女性19例,冠心病病程为2~8年;对照患者年龄在44至73岁之间,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冠心病病程为1~9年。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数据,性别、身体状况、病情、病程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采取相同治疗方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就诊指导: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入院前的治疗状况等。(2)环境护理:在患者的生活环境中,做到舒适整洁、安全卫生,并设置合适的温湿度,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3)健康宣教:通过护患交流、讲座、查房问诊等方式进行有关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冠心病、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的诱因、危险因素、治疗方式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4)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疾病认知负面,且易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导致治疗配合度下降,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护理,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提高患者的信任程度[2-3]。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纠正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以心率恢复正常、无呼吸困难症状为显效,以心率失常症状显著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以症状为缓解为无效,治疗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治疗例数*100%;采取问卷形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评分,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种等级,其中总满意度为满意度和基本满意度评分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用(x± s)的形式计量数据,以 t 检验数据,计数数据用百分数(%)和例 (n)表示,以χ2检验数据,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纠正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纠正时间在9.8h~21.3h之间,平均时间为(14.5±3.8)h,对照组患者的纠正时间在17.6h~26.7h之间,平均时间为(19.6±4.8)h,观察组患者的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纠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率
观察组患者经评定护理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8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n(%)]
组别 例数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0 28(70.0) 10(25.0) 2(5.0) 38(95.0)
对照组 40 13(32.5) 19(47.5) 8(20.0) 32(80.0)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72.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n(%)]
组别 例数n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 40 26(65.0) 11(27.5) 3(7.5) 37(92.5)
对照组 40 12(30.0) 17(42.5) 11(27.5) 29(72.5)
3 讨论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病因复杂,病症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坏死,患病人群逐年成上升趋势,而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是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重大因素之一,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咳痰、浑身乏力、血压降低、心动过速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应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积极性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服务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强调对患者的系统化护理,通过多方面的协同工作减轻患者心理及生理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病情恢复[4]。在本文研究中,通过两组数据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纠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72.5%,数据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缩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纠正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在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针对性护理中,通过医护人员之间的协同合作,依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提高护理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丹,李小琼.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效果观察[J]. 医学信息,2015,46(23):282-282.
[2] 赵英阁. 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187-188.
[3] 郭改平.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4):256-257.
[4] 李蓓蓓,李静,王金莲.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210-211.
论文作者:陈燕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患者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冠心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两组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