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君子:胡宏君子观浅论论文

何以君子:胡宏君子观浅论论文

何以君子:胡宏君子观浅论

潘 宁1,冯 俊2

(1.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 天津,300350;2.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成都,610064)

[摘要] “君子观”作为儒家学者心目中理想人格的一种典范,自孔子时代已延续至今。作为南宋初年杰出的理学家,胡宏对君子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继承与发展孔子君子思想的基础上,胡宏将富有时代特色的理学观念注入其中,从而提供了一种更加符合当时理想人格的君子标准。他指出,君子须重视德孝而轻利、为人处世要谨言慎行、言行一致及由己及人的思想实为孔子君子观的延续;并将心性、仁义上升到道的层次,以作为理想君子的特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居敬”和“致知”以成就君子之道的方法,是其理学思想对孔子君子观的发展。

[关键词] 胡宏;君子;君子观

在中国传统儒家修养里,涵养君子风骨一直是历代儒者道德理想人格追求的重要范畴。“君子”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典籍中就多有记载。如《诗经》“显允君子,莫不令德。岂弟君子,莫不令仪”,① (宋)朱熹:《诗集传》,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第175页。 《尚书》“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② (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433-434页。 据此可知,君子止是有尊位的统治者的代称。《诗经》三百篇,又大体体现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末期“君子”指称从“职位君子”向“德位君子”过渡的趋势。③ 高恒天,杨杰:《先秦儒家君子人格的理论建构及其现代价值》,《船山学刊》2018年第3期。 自孔子始,他将君子发展为一种理想人格,儒家于是有了“君子儒”的称谓及对君子内涵的追求。④ 张茂泽:《论孔子的君子观及其历史发展》,《学术界》2016年第12期。 以后历代儒家学者,大多注重阐述自己的君子观念。胡宏作为南宋初著名的理学家,也对“君子”涵义有着独到见解。胡宏(1102-1161),字仁仲,号五峰,福建崇安人,胡安国季子,学者称五峰先生,南渡后,隐居衡山传学,是湖湘学重要代表,著有《知言》、《皇王大纪》、《五峰集》等。学界对于胡宏的研究,多集中于他的理学思想方面,兼有对其政治与经世、佛道、经史、教育、文学等思想的研究,⑤ 吕金伟,樊小冬:《胡宏研究综述》,《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但对其君子观的研究却仍处于空白状态。本文即略对胡宏的君子观进行分析,以彰显中国古代的君子风骨。

区域断裂构造极为发育,构造性质多为张性、张扭性、压扭性断裂,具多期次活动特征,具良好伸展性和扩容性,是该区域重要的导矿、容矿构造。其中,桐柏—商城断裂带为区域主要控矿构造[1-4],沿断裂带两侧及岩体外接触带,发育有金、银、铜、铅、锌、钼等多金属矿化,是我国重要的钼矿成矿区段之一。该区附近已评价的钼矿有6处,钼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

一、君子内心修养之道

儒家思想一贯注重“内圣而外王”,此乃圣人之道。而在胡宏看来,作为儒之君子想要达到“内圣”之境,首先要重视自身的内心修养,即要做到上察天性、下感万物、中能自制,即“察天性感物而节”,⑥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318页。 此外更要具备谦逊、恭敬等良好的道德品格,做到“卑逊而不矜,温恭而不厉”,⑦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249页。 此乃君子之特质,亦为君子的内心修养之道。故胡宏所谓的君子内心修养之道就主要通过重德、孝与轻利的道德修养,重心性、仁义与道的理学修养以及贵知命的天命观念等方面加以体现的。

脑血栓的形成是脑梗塞主要病因,因此在治疗脑梗塞时可恢复脑部血供,可有效恢复存活神经功能,进一步改善脑部组织代谢功能。复方丹参滴丸主要有丹参、三七以及冰片组合而成,具有明显活血化瘀、理气镇痛效果,一般主要用于治疗因气滞血瘀所导致的胸痹、胸闷等疾病,并对于高血压及糖尿病具有较好疗效[3]。

(一)君子之道德修养

君子之道德修养作为君子个人层面的内心修养,它主要表现在重视德与孝而轻视利。德指人的本性、品德,孔子有云:“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① (唐)孔颖达:《礼记正义》卷63《聘义》,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694页。 在此处,孔子将君子之德比作玉,认为君子之“德”应包括忠、孝、节、义、礼、义、廉、耻等数十方面,但总体来说,孔子所言君子正是品德高尚之人,故君子首必重德;而孝作为人伦之重,在广义上亦是“德”的组成部分,实乃人伦之德;然利则被认为是德的反面特性,为君子所轻,而为小人所重,故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②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论语注疏》卷4《里仁》,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471页。 之语。故君子者,必重德重孝而轻利。

由此可以看出,在胡宏眼中,君子只有具备了个人层面的道德修养,天地层面的理学修养,以及超越天地层面的天命思想,才能称得上具备君子之特质,才有实现“内圣”之境的门径。

(二)君子之理学修养

君子之理学修养则为君子天地层面的内心修养,此乃宋明理学家的独特韵味,也是时代所赋予的新内涵,它主要通过君子重视心性、仁义与道等理学观念展现出来。在胡宏的思想体系中,“心性论”是其核心,在他看来,“性,天命也;命,人心也”、⑨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6页。 “性定,则心宰;心宰,则物随”,⑩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30页。 其关于心与性关系的探讨贯穿着其整个思想体系。但从总体来看,他的“心性论”彰显出以心著性、性体心用、心性合一是探寻世界万物运行规律的关键所在,而君子作为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人物,具备良好的心性固必不可少。仁与义作为儒家的思想标准,“仁”是思想伦理的最高准则,“义利”则是君子小人区别的最佳体现,而胡宏的仁与义则为天地之内外,是为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整体,“义有定体,仁无定用”;①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5页。 “义者,仁之质也”,②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4页。 仁与义互为表里,内仁外义而天下平,是为君子行“外王”之根基。而道则为天地万物之最高纲领,《中庸》云:“率性之谓道。”③ (唐)孔颖达:《礼记正义》卷52《中庸》,第 1625页。 率性而行即是道。孔子一生都在“行道”,这“道”即为人们所遵守的道德法则。只是发展到胡宏这里,“道”便与心性、仁义等理学思想结合在一起,不仅仅是天下之道,还成为了宇宙之道,故“道者,体用之总名。仁,其体;义,其用。合体与用,斯为道矣。”④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10页。 因此,道统领着一切,实为宇宙之本体,然君子则必须以道统御,方能成就“外王”。可见,君子者,必须重视这些理学修养,这是胡宏心目中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的特质。

《易》曰:“言行,君子之枢机”,③ (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卷7《系辞上》,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79页。 言行作为衡量人素养与风度的主要标准,是君子外在表现的重要尺度。胡宏认为君子必须要做到“言不苟发,期于必中,事不苟言,期于有成,可以革蛊成新则为之,可以表正天下则为之”,④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125页。 即不乱言、不胡言,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只有这样才能展现君子之风,作天下之表率。此外,君子还要谨言慎行,只因“智不相近,虽听言而不入;信不相及,虽纳忠而不爱。是故君子必谨其所以言,则不招谤诽、取怨辱矣”,⑤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26页。 此乃君子自保之法,更是处世之法。

(三)君子之天命观念

在胡宏看来,天道统摄人道,因此君子还要信奉天命。他指出“命之在人,分定于天,不可变也。是以君子贵知命。知命,然后能信义”,[14]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 19 页。 “命有定矣。信而不渝,然后能为君子”。[15]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 11 页。 胡宏心目中的君子必须要知天命,并矢志不渝坚信天命。接着他又提出了君子更要畏天命,做到顺应天时,合乎天道,即“君子畏天命,顺天时,故行惊众骇俗之事常少”,[16]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 15 页。 只有如此,才能使得做事符合天地之规律,阴阳之变化,成为真正的君子。

在叠合板内,电气管线一般敷设在叠合板的现浇层,即电气专业沿楼板暗敷设管线可以走的高度大概仅为70~80mm,所以尽量避免管与管重叠否则会减少保护层厚度(见图6)。

君子的天命思想则是超越天地层面的内心修养,是对自身的终极认识。而天命观作为儒家对外部超自然力量与内在超越性的敬畏与终极关怀的表述,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从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11]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论语注疏》卷 6《雍也》,第 2479 页。 到孟子的“顺天者存,逆天者亡”,[12] (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孟子注疏》卷 7上《离娄章句上》,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719页。 再到二程的“理本论”,对天命的敬畏贯穿于儒学的始终,而胡宏也不例外。《知言》作为其思想的精髓所在,其开篇即以“天命”论之,并指出“天命不已,故人生无穷”,[13]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 6 页。 可见其对天命十分笃信。故其心目中的君子亦须笃信天命。

在胡宏看来,德为君子之第一要义,此乃传统儒家君子观的继承,然他又将“德”与“政”联系起来,形成了自身之特色。他认为,德作为君子的内在修养,需要通过类似政治地位或仪节制度外显出来,故其指出“爵位仪章,德之饰也。有德,则为等威,君子之所欲;无德,则器物而已矣,君子贱焉”,③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2页。 将德赋予到器物之上。胡宏之所以认为君子需要仪节制度展现道德,在于他认为器物、仪节制度是爵位的体现,道德可以体现在生人的很多方面,但是“当爵禄而不轻”④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13页。 的君子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才是真正的大德,才可以做到“行道德而不舍”。⑤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13页。 此外,胡宏认为政治腐败、官场争斗不能够提供给君子充分发挥大德的一席之地时,他更注重君子对德与利的取舍来凸显君子重德的特质。他说,“有其德,无其位,君子安之;有其位,无其功,君子耻之。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利势,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⑥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10页。 由此可见,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恰恰在于对于爵禄地位的态度差别。君子虽然也重视爵位,但是在位不能有所作为还不如不在其位,以道德游世。而小人恰恰专心名利,虽然无所作为,也不以为耻。可见,德为君子所欲、君子所安,利则为君子所轻、君子所弃。而孝作为人伦之德,亦为胡宏所重视。在他看来,孝为人伦之首,是天下之大事,绝不能因小失大,故有言“天下之事,人伦为重,舍人伦而矜细行以欺世盗名者,君子不与也。”⑦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320页。 因此,他认为汉景帝未为其父汉文帝守三年之丧,实乃“成父之小欲而隳父之大仁,君子不谓之孝”。⑧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23页 故君子者,必须坚守孝道,生则生活上孝顺父母,死则在丧制上以表孝心,绝不能沦为不孝之人。由此可见,胡宏所言君子,必重人伦而轻利益。

二、君子为人处世之道

在胡宏看来,君子不仅要有良好的内心修养,更要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沟通中展现出来,将内心修养与君子风度结合起来,即做到学而用之。而这充分体现在君子的为人处世之道中,孔子有云:“听其言而观其行”、①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论语注疏》卷5《公冶长》,第2474页。 “择其善者而从之”,②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论语注疏》卷 7《述而》,第 2483 页。 故言行与交往最能体现出君子的外在修养。

相比启发式算法存在精度不高的问题,采用线性数学优化方法可以寻找到全局最优解或近优解,以Marco等[9]为代表,将FPGA布局问题转化为MILP求优问题,文献[10]中首先对芯片资源和待布局逻辑功能进行建模,然后设立芯片和逻辑功能需要满足的各项约束,最后确定优化目标函数.采用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布局精度,但是由于求解时间过长,通常在待布局逻辑功能数量过大时需要设置求解器的运行时限,同时,随着FPGA芯片规模不断扩大,对其进行准确建模的难度也急剧增加.

在胡宏眼中,心性是君子必备之特征,他认为,万事万物均有各自的属性,但君子能够明辨其真实属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即“事物属于性,君子不谓之性也,必有心焉,而后能治;裁制属诸心,君子不谓之心也,必有性焉,然后能存。”⑤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25页。 故君子必重心性,唯有心性具备才能处理好世间万物,进而于天地间自由翱翔。然心性具备还需要通过仁义来外现:仁为天地之心,君子者必须尽心以成仁,而“心不尽用,君子而不仁者,有矣”;⑥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4页。 而义作为仁的外在表现,更是体现心性的最佳代表。在胡宏看来,君子革天下弊端之心即通过“历举数圣之行,剖析其义而归诸中焉”,⑦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327页。 成就天下之心则“称情而施,当于义而已”,⑧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323页。 因此,君子者,必重仁义,仁义尽而心性现。然道作为世间万物的本源,君子重心性与仁义,实为重视道,故道为君子之根本,“君子好恶以道”,⑨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330页。 君子必须以天地之好恶当作自身之好恶,以此明辨天理与人欲,从而贯通人道与天道,故“君子贵知道也”。⑩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30页。

“居敬”,即持身恭敬,指在为人处世方面要保持谨慎敬重的态度,亦是宋代理学家提出内心修养的一种方法,它讲究的是“心”的“专一”、“主一”、“自作主宰”,不为外物所牵累,而程颐所云:“涵养须用敬”,① (宋)程颢,程颐著,王孝鱼点校:《二程集》卷18《明道先生语八》,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195页。 即指出居敬是修身养性的重要方法。而胡宏继承了二程的居敬思想,并在指出其重要性的同时,进一步阐述了君子之道成就的途径。他指出:“是故明理居敬,然后诚道得。天道至诚,故无息;人道主敬,所以求合乎天也。孔子自志学至于从心所欲不愈矩,敬道之成也。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终身也。”②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28页。 在他看来,孔子成就圣人之道即是通过居敬所得,故后世之人要想合乎天道,成就君子之道就必须学会居敬,进而做到终身居敬。他又指出“君子居敬,所以精义也;理于义,所以顺于道德也。盛德大业,至矣哉!”③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41页。 后世之人只有居敬,才能以义得理,以义成道,从而成君子,建大业。由此也可以看出,“居敬”实为胡宏所云君子得道之法。

既然胡宏所谓的君子,不仅要重视内心的修养,又要做好为人处世,那么,怎样才能成就君子之道?在胡宏看来,成就君子之道需要做到“居敬”与“致知”。

从胡宏的君子为人处世之道中能够发现,他心目中的君子在言行上既要做到谨言慎行,又要做到言出必行,在交友中既慎重又真诚,更为重要的是,君子要有一颗为国报效的拳拳之心,这充分彰显出其为人处世之道的伟大。

三、何以成就君子之道

除此以外,君子还要有经世致用之心,这与胡宏上书选贤举能、力主收复失地的政治思想密切相关。在他看来,君子不仅要处理好个人的交往、更要关注个人与国家的沟通,故其有云“君子平居尚论,莫不有效古人横身济世之愿,而莫能致知、用力于仁,一旦得仕,所行非所志,所习非所业,势利诱于前,风俗驱于后,患害生于左,咻尼起于右,则必怅然冥行而陷于荆棘。”[11]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 150-151 页。 在他眼中,君子只要做到学有所用,报效国家,哪怕自身怅然,亦不后悔,这才是真正的君子。

而交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互动,则更能体现出君子的为人处世之道。首先,胡宏从君子要慎交友出发,提出了在与人交往时明察的多重方法——“礼文多者,情实必不足,君子交际宜察焉;言词巧者,临断必不善,君子选用宜察焉”,⑥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30页。 即君子对于过于重视仪式与文词而真情实感不足之人以及善于花言巧语而做事过于优柔寡断之人,交往要特别注意,不可随心所为。又指出“知人之道,验之以事而观其词气。从人反躬者,鲜不为君子;任己盖非者,鲜不为小人”。⑦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3页。 除以上之人值得注意外,君子还要学会从他人做事的过程中察言观色,能够自我反省者多为君子,而推卸责任者则多为小人,正所谓“自反则裕,责人则蔽。君子不临事而恕己,然后有自反之功。”⑧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3页。 进而通过自我反省以发现值得交往之人。其次,关于如何交往,胡宏认为对于值得交往之人,君子要“称情而应,犹必尽道,使无谶芥”,⑨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322页。 从而做到坦诚相待,真情实意,毫無芥蒂。最后,君子做事还要亲力亲为、由己及人,即“君子有宰天下之心,裁之自亲始;君子有善万事之心,行之自身始。”⑩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17页。 唯有如此,君子才能成就大业,此乃君子为人之道。

两组患者在入院及出院时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3个月随访时观察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温度和森林火险等级呈正相关,温度越高,可燃物水分蒸发量就越大,含水率降低,可燃性增加,对应的火险等级升高。反之,可燃物可燃性降低,对应的火险等级降低[4]。在祁连山东端的青海云杉林从单日来看,林区早上6∶00~7∶00 温度最低,死体可燃物可燃性最低,对应的火险等级也最低。此后温度逐渐升高,到下午 14∶00~15∶00温度最高,可燃性最高,对应的火险等级也最高,此后逐渐降低。在祁连山东端的青海云杉林中,温度在-8℃以下时,不易燃物,一般不易引发森林火灾,当温度在2.6℃以上时,易引发森林火灾。

除“居敬”外,成就君子之道还须要做到“致知”。“致知”即指代明理知道。《礼记·大学》有云:“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④ (唐)孔颖达:《礼记正义》卷60《大学》,第 1673页。 而致知亦成为了南宋以来理学思想的重要纲领,正是由于致知路径的不同,导致了理学与心学的分歧,进而影响着后世学者的修行之法。程颐认为“进学则在致知”,⑤ (宋)程颢,程颐著,王孝鱼点校:《二程集》卷18《明道先生语八》,第195页。 故君子之学必须要致知。而胡宏则较为认同程颐的看法,认为讲君子之学必先从致知做起,进而指出“是故学为君子者,莫大于致知。彼夫随众人耳目闻见而知者,君子不谓之知也。”⑥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32页。 又有云:“大哉知乎!天下万事,莫先乎知矣。是以君子必先致其知”。⑦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43页。 由此可以看出,胡宏特别重视致知的作用,君子唯有先致知,才能知世间万物,才能成就君子之道。只是较为遗憾的是,他并未提及如何进行致知,但根据他的理学思想可以推断出来,他的致知之道应在于格物,故君子须格物致知以通君子之途。

此外,胡宏还从儒释之辨的角度出发,指出君子想要成就君子之道,绝不可信奉佛家思想。他认为“释氏绝物遁世,棲身冲寞,窥见天机有不器于物者,遂以此自大。……展转淫遁,莫可致诘。⑧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6页。 ”故佛家思想都是幻语,君子不可信之。他还将儒释思想进行对比,“人心应万物,如水照万象。应物有诚妄,当其可之谓诚,失其宜之谓妄。物象有形影,实而可用之谓形,空而不可用之谓影。儒者之教践形,释氏之教逐影,影不离乎形者也。是故听其言则是,稽其行则非。惟高明笃实之君子,乃知释氏之妄大有害于人心。”⑨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34页。 指出佛家皆为虚妄,从而告诫君子远离佛教,以保持本心,此亦是成就君子之道的要求所在。

居敬以修内心,致知以获知识。在胡宏看来,唯有以知识为根基,以内心修养为底蕴,并摒除佛家思想之干扰,才能做到“仁智合一,然后君子之学成”。⑩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1页。

四、结 语

通过对胡宏君子思想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他的君子观既继承了孔子的君子思想,又将自身的理学思想融入其中。他所指出的君子必须重视德孝而轻利、为人处世要谨言慎行、言行一致及由己及人的思想实为孔子君子观的延续;而将心性、仁义上升到道的层次,并被赋予为君子之特质,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居敬”和“致知”以成就君子之道的方法,则为其理学思想对孔子君子观的发展。此外,胡宏将君子特性与政治紧密联系起来,君子为国可以放弃一切的品质,彰显出其拳拳爱国之心,但他将天命思想绝对化,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宿命论的色彩,而这不利于君子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总之,在继承与发展孔子君子思想的基础上,胡宏将富有时代特色的理学观念注入其中,从而提供了一种更加符合当时理想人格的君子标准,即“戒谨于隐微,恭敬乎颠沛,勿忘也,勿助长也,则中和自致,天高地下而位定,万物正其性命而并育,成位乎其中,与天地参矣。”①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第332-333页。 而这正是胡宏所谓之君子。

What is a gentleman:on Hu Hong’s outlook of gentleman

Pan Ning1,Feng Jun2
(1.Faculty of History,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350;2.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Chengdu Sichuan 610064)

Abstract: Since Confucius era,gentleman has been a model of Confucian ideal personality.As the outstanding Neo-Confucianism scholar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tleman also have their own unique opinions.On the basis of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fucian gentleman's thoughts,neo-confucianism idea which is full of era characteristics is filled of it,so it offers a more accord with standard of the ideal personality of a gentleman.he points out the gentleman’s qualities which must attaches much importance to the virtue and filial piety,and should proceed with caution match words with deeds and by his own are the continuation of Confucius gentleman's outlook;On the other hand,it is the development of Confucianism's outlook of gentleman which elevates the benevolence and righteousness and mind to the tao,and endows i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gentleman,further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of achieving the gentleman's way by “Ju-Jing”and “Zhi-Zhi”.

Key words: Hu Hong;gentleman;the outlook of gentleman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354(2019)04-0016-06

作者简介: 1.潘宁(1995-),男,山东德州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明清史;2.冯俊(1994-),男,山东青州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史。

(责任编辑:刘 丽)

标签:;  ;  ;  ;  ;  

何以君子:胡宏君子观浅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