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沥青路面施工影响着其他环节的施工。而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强化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管控,全面把控原材料和混合料的质量,动态化地监管施工过程,从而提升工程开展的质量。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治理措施
1 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
1.1路面结构设计
公路路面中出现病害的原因有很多,综合考虑主要包括不合理的路面结构以及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和超载车载管理不够严格和气候条件以及水破坏等相关因素。路面结构对于充分保证路面的使用要求和施工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路面结构设计主要是根据公路使用的自然条件等确定各个结构的材料和厚度等,当前沥青路面在结构上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结构设计不合理以及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能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合进行设计。比如沥青路面结构的选用和混合材料类型上不够合理。根据设计要求,沥路面除了应该满足车辆的行驶要求之外,还应当满足雨水下渗等问题。因此使用空隙较小的路面结构混合材料,并尽可能使用小粒径的沥青混凝土,从而提高沥青路面的防渗透性质。同时,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沥青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仅仅凭借经验施工,从而使得沥青混凝土的质量从根本上存在问题,同时一些施工单位虽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配合比例,但是因为材料性能的变化比较大,导致油石比级配比经常发生变化,这些都是产生沥青路面病害的原因。
1.2车辙问题
(1)外界温度的影响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具有非常显著的地域性,在沥青路面使用过程中,外界温度是最为明显的一大影响因素。在中国南方绝大部分区域中,夏季温度常常在30℃以上,因为沥青路面具有较强的吸热能力,却不具有对热度进行化解的能力,因此在夏季中沥青路面的温度常常高于40℃,每当沥青路面混合材料问题升高5 ℃ ,在外力作用下,沥青路面发生变形的概率变会上升约2倍。因此,在中国南方地区的沥青路面极易发生车辙病害。
(2)选取的沥青路面材料沥青路面材料是由多种材料通过充分混合后形成的,不管哪一种材料比例发生变化,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例如,加入改性沥青、高质量的集料,均能够对路面的固结作用进行有效提高,对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进行有效提高。车辙产生概率会随着沥青油石比的上升而提高。选用比较粗的集料,能够有效抵抗沥青路面对外力引起的变形。柔性路面结构和半刚性路面是较为常用的两种设计方案,相比而言,柔性路面结构的刚度和强度相对小一些,在高温地区中,宜选用半刚性路面结构,能够有效延迟路面车辙的出现时间,能够对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进行有效提高。
1.3 裂缝问题
当沥青路面完工后,初期产生部分裂缝并不影响路面的相关使用性能,但是在日复一日的雨水渗透作用下,路面的强度必然会逐渐降低,此时再车辆荷载的加压下,沥青路面强度承载力显然不足,结构性破坏随之产生。沥青路面的裂缝形式较多,横向、纵向以及网状是最为常见的三种裂缝形式。裂缝形成原因也是较多的,材料方面,诸如不合格的沥青材料,不够合理的沥青混合料配比,施工方面未能科学合理压实,摊铺厚度不足等,自然因素则包括地基自身条件以及外在气候条件等。
2 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治理措施
2.1车辙问题的控制措施
当前,沥青路面普遍存在车辙病害,如果是轻度车辙病害,那么可利用铣刨机铣刨突出部位,若是有条件,可以采用稀浆封层技术恢复路面平整。如果是重度车辙病害,则可利用罩面方式进行直接处理,应根据实际发生原因处理车辙病害,若是因为混合料高温性能过低而导致,那么便应铣刨及重新铺设原来的路面面层,且应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是因为路基稳定性过低而导致,则需挖出全部路面结构,重铺路基,然后进行沥青混合料的分层填筑。路面土基自身强度较低,亦或施工的基层强度不佳,路面出现裂缝、龟裂和松散病害后久拖未处理,都会引起坑槽。此外,基层相对来说保存较好,但是施工方法不当,自然因素,机械损伤和油料污染等,也会导致路面出现坑槽。
坑槽处治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①首先需要按照具体要修补的坑槽,来将其轮廓线进行绘制,且绘制的图形应该为矩形,四周的边线和路的中心线需要垂直或者是平行。开槽位置应该是沿着轮廓线,且确保有一个垂直的槽壁;②将坑槽底部的各种旧料清除干净,首先对基层进行相应的处置,如果基层不存在问题,则只要将面层进行挖除即可,然后将粘层沥青或者乳化沥青涂刷或者喷洒在基层和槽壁上;③将沥青混合料在槽底进行铺筑,且如果槽的深度超过了5cm,应该按照分层摊铺和碾压的办法。选取和原路面相同的材料,严格依据规范要求,开展施工活动。当采用就地热再生修补方法时,应先沿加热边线退回10cm,翻松加热面层,喷洒乳化沥青,加入新的沥青混合料,整平压实;④应急情况下,可以采用沥青冷补材料处治。
2.2 路面裂缝的预防处理措施
热沥青灌缝撒料法主要用于修补公路沥青路面的表层裂缝,操作流程也较为简单,主要的养护设备为沥青热炉和喷涂装置,具体的操作流程为:首先清理路面裂缝,除去其中的杂物,保持裂缝清洁;其次将沥青加热融化,然后将沥青倒入裂缝中;最后将细集料铺撒在裂缝处并摊平,待沥青冷却后正常通车。这种修补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交通的影响,只需占用较小的空间,即使妨碍交通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通车。
开槽灌缝法主要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在裂缝处开挖,形成宽度在1cm~1.5cm、深度在1.5cm~2cm的人工槽,裂缝修补胶融化后倒入人工槽中,修补胶可以使路面紧紧地黏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修补裂缝的目的。该方法只适用于表层裂缝的修补,并且修补效果良好,能有效地提升路面使用年限。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为了达到良好的修补效果,避免施工材料及环境温度所带来的影响,开槽横截面的深宽比不宜大于2cm;第二,当外环境的温度较低时,需要提前对开槽位置开展预热,保证密封胶具有足够的黏结力,在预热过程中,应避免火焰直接接触路面,防止因为碳化反应影响到密封胶的黏结;第三,在灌缝施工结束后,待密封胶完全冷却后方能通车,常温状态下冷却时间在15min左右,当外环境温度较低时,冷却时间可以适当缩短。对于交通压力较大的城市主干道,可以在施工结束后在其表面撒些干砂或者采取其他措施,5min后可以通车;第四,灌缝施工中需要保证灌缝胶与路面持平,灌缝表面平滑无颗粒,灌缝处需要保证足够的强度。
3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预防措施
设计方面 :做好路基强度和稳定性设计工作。基层尽可能选抗冲刷性好的,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小的半刚性材料。
施工方面 :结合工程实际,选取最佳的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展开,碾压、摊铺均需达标。对于软土地基,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提升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做好沥青混合料含水量的把控工作。及时覆盖碾压完毕的半刚性基层,避免裂缝产生后反射到表面层,完成养护后,将透层油及时喷洒在上面,并尽快开展沥青面层的铺筑。
养护方面 :做好路面的清洁工作,完善路面排水系统,做好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工作,把早期病害消除在萌芽中,避免病害的进一步扩展。加强交通管理,限制大型超载车通行 ;禁止带钉轮胎以及履带机械对路面的破坏性过度磨损。
结语
总之,强化对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应用的管控,可以有效提升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做好施工技术应用的准备工作,强化施工过程的管理,并做好施工后检测工作。
参考文献:
[1]谷力,胡军华, 钟方平, 等.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J].居舍,2018(33):16.
[2]樊娟.浅谈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四川水泥,2017(11):63.
论文作者:殷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路面论文; 沥青路面论文; 沥青论文; 病害论文; 裂缝论文; 车辙论文; 材料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论文;